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8899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

《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 达标试题含答案.docx

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达标试题含答案

【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达标试题(含答案)

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笫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时间

国家

科学家(公司)

主要发明(革命)

1867年

瑞典

诺贝尔

现代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

1883年

德国

戴姆勒

汽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

1913年

美国

福特公司

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

(1)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示例】观点一:

科学技术(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迅速(快速)发展论述: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

(史实1)美国福特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史实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逻辑论证)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有机结合,科技变成强大的生产力,大大促进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前进(进步)。

观点二:

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

论述: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史实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史实2)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的发明创造,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结论:

综上所述,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观点三:

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两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可以作为例子论证。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的“现代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汽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可以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本题答案不唯一。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围绕观点组织材料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

根据材料的“现代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汽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可以提炼的观点是:

科学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迅速发展。

论述: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

、美国福特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有机结合,使科技变成强大的生产力,大大促进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点睛】

解答历史论述题的第一步是根据材料提炼观点,这是最重要的一步,第二步是组织材料进行论述,第三步是得出结论,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2.生产力是社会结构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得以生存下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图表指出近代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并据材料二概括其原因。

(2)综合上述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

(1)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工业革命的推动。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示意图可知,趋势是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得以生存下来”可知,增长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

(2)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二可知,这说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3.科技促进社会进步,科技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为工业革命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

…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姻。

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

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

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

(2)材料二中轮船主要使用什么动力机?

此项成就的发明家是谁?

(3)依据材料三,归纳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中“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提出你的对策。

【答案】

(1)市场;资本;劳动力。

(2)蒸汽机;瓦特。

(3)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人们享受现代文明;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

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英国……市场……资本……劳动力……”和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有,市场,资本,劳动力。

(2)根据材料二“19世纪后期……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和所学可知,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为轮船提供了动力。

(3)根据材料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和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有,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人们享受现代文明,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

对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等。

【点睛】

材料一以《全球通史》为切入点,考查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因素。

答案就在材料里面,抓住关键词即可,“英国……市场……资本……劳动力……”。

4.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1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随后,大量以内燃机作动力的机器设备先后问世:

汽车、飞艇、飞机、拖拉机、坦克…煤气、石油(尤其是石油)的使用量飞速上升。

图二: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

一般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随着石油开采业的发展,石油化学工业产生。

19世纪60年代——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燃料等产品,而且生产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1)从两幅图片及文字说明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根据上述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得到怎样的历史结论?

【答案】

(1)信息一:

内燃机制造出来的时间是1876年;信息二:

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信息三:

19世纪60年代——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燃料等产品等等。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解析】

【详解】

(1)只要是根据图文中获取的信息即可,例如:

根据“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可知,内燃机制造出来的时间是1876年;根据“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可知,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根据“19世纪60年代——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燃料等产品,而且生产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可知,19世纪60年代——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燃料等产品等等。

(2)据上述图片及文字介绍“大量以内燃机作动力的机器设备先后问世:

汽车、飞艇、飞机、拖拉机、坦克…煤气、石油(尤其是石油)的使用量飞速上升。

”等可知,第二次工业革会中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形成,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材料二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展,环境破坏波及全球,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危机。

近年来,资本又大量涌入到虚拟经济领域,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些危机使工业文明濒临绝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变革的新动力和新能源。

谈谈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发展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所带来的危机。

(3)综合两则材料,从人类工业化的进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内燃机的创制;电力的应用(或石油的开采)。

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电报、电话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世界贸易额增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2)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

(3)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趋利避害,发择科技的积极作用,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解析】

【详解】

(1)由材料一“汽车越来越多,火车和轮船越来越先进,交通运输日益便利;电报、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可知,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变革的新动力和新能源是内燃机的创制电力的应用。

第二小问根据“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可归纳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电报、电话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根据“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可归纳出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根据“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可归纳出世界贸易额增长;根据“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可归纳出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2)根据材料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展,环境破坏波及全球,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危机”可归纳出生态危机;根据“近年来,资本又大量涌入到虚拟经济领域,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些危机使工业文明濒临绝境。

”可归纳出经济危机。

(3)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工业发展和科技发展有利有弊,我们应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趋利避害,发择科技的积极作用,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展开是由一系列发明所引发的,而这些发明又很快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并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

……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化大生产加速了社会分工,给广大劳动妇女创造了就业机会,使他们逐步取得了经济独立,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由此改变了传统的婚姻价值观、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人们看到了科技所蕴藏的巨大动力,由此焕发了他们学习科技、接受教育的巨大热情。

……1851年英国为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修建了水晶宫。

水晶宫本身就是财富的标志,它的造价达8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宫内陈列着万余种世界各地的产品,其中英国的产品超过一半。

——根据任海滨: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民众观念嬗变》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有何影响?

(不得摘抄原文,答出四点,

材料二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

这年6月,臭气熏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

——引自李宏图: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与治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答案】

(1)工厂制出现;女性经济独立或提高了妇女地位或解放了妇女;促进了科技教育的发展;英国积累了大量财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巩固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化大机器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每点,任意4点得,不得摘抄原文。

(2)环境污染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出现;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化大机器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2)根据材料二“泰晤士河,臭气熏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

点睛:

解答此题关键是立足于材料,联系所学分析出各题的答案,如抓住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展开是由一系列发明所引发的”,联系所学分析工业革命的过程及影响,即可回答,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出现;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化大机器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分析材料二时抓住“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臭气熏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这些关键信息可知,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苹果为什么竖直落地?

为什么不向旁边,不向上面总是向着地面落呢?

我想这一定是地球吸引它的缘故。

苹果、月亮不都是一样吗?

月球围绕地球转,无疑是地球的吸引力像一条看不见的绳索拉着月球。

如果真如此,地球以及其他一切行星也肯定都被吸引着。

那么,能否认为这种引力是作用于任何两个物体的物质的普遍性呢?

——牛顿的主治医生斯库利的日记

材料二 我好像是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者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

——牛顿临终遗言

材料三 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后代,为攫取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而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活竞争中取胜了,其他被淘汰了,这就是优胜劣汰。

——《物种起源》序

(1)材料一反映了牛顿已经发现了什么?

(2)从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牛顿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请列举三点。

(3)材料三是达尔文的什么学说?

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4)人类社会是在竞争中发展的,谈谈你对当今社会的认识。

【答案】

(1)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谦逊、刻苦钻研、热爱科学的精神等。

(3)生物进化学说。

自然界中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客观规律。

(4)人类社会也充满了激烈的竞争,我们必须学会生存,学会竞争,正确认识和对待公平竞争。

因此为了参与竞争,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苹果为什么竖直落地?

为什么不向旁边,不向上面总是向着地面落呢?

我想这一定是地球吸引它的缘故”可在此内容反映了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开放性题目,依据材料信息“我好像是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者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可知,此内容体现了牛顿具有谦逊、刻苦钻研、热爱科学的精神等。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活竞争中取胜了,其他被淘汰了,这就是优胜劣汰”可知,此内容体现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从根本上推翻了“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以“生存竞争、适者生存、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科学进化论。

(4)开放性题目,人类社会也充满了激烈的竞争,我们必须学会生存,学会竞争,正确认识和对待公平竞争。

因此为了参与竞争,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德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全国91%的食盐生产;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全国约90%的麻织品生产。

材料二到1900年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其中,英国占有3270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法国占1098平方公里,人口5600……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德、日、美三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呼声最高。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新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850—1900年,欧洲人口从2.66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845万,到1915年,就达到了1亿以上。

——《世界文明史》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哪两个国家展开?

(2)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必备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以上三则史料均从不用角度论证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请你根据材料概括。

(3)“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必备的另一核心素养。

根据所学知识,绘一个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大发明的年代尺,至少出示三项发明。

(4)根据以上探究,你认为如何才能学好历史?

【答案】

(1)美国,德国

(2)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3)言之有理即可(要求必须时间,事件相对应)

(4)牢固掌握基本知识;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核心内容;多种方法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是走在前面的国家。

(2)依据材料一“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德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英国的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全国91%的食盐生产;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全国约90%的麻织品生产。

”可知,材料一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依据材料二“到1900年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其中,英国占有3270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法国占1098平方公里,人口5600……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可知,材料二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依据材料三“1850—1900年,欧洲人口从2.66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845万,到1915年,就达到了1亿以上。

”可知,材料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长。

(3)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次利用内燃机试制汽车成功。

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始把人类的飞行梦想变成现实。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

牢固掌握基本知识;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核心内容;多种方法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等。

9.

(1)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2>创立进化论——

<3>创立相对论——

<4>创作《英雄交响曲》——

<5>英国的护国主——

<6>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

(2)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叙述中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珍妮纺纱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使德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大帝国。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力和汽车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它使日本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答案】

(1)<1>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牛顿

<2>创立进化论——达尔文

<3>创立相对论——爱因斯坦

<4>创作《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5>英国的护国主——克伦威尔

<6>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

(2)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叙述中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使英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大帝国。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它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牛顿,<2>创立进化论——达尔文,<3>创立相对论——爱因斯坦,<4>创作《英雄交响曲》——贝多芬,<5>英国的护国主——克伦威尔,<6>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使英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大帝国。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它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10.生产力是社会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由于采用了栽种水稻的新技术和新型工具,使生产效率和产量大幅度提升,从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富余产品。

随着可以用于交换的农产品的增多,贸易日益发达,制造业愈加兴旺,最后出现了……中产阶级。

——摘编自麦克莱伦第三等《世界科学技术通史》

材料二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

万人)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6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东京

80

105

160

悉尼

0.8

2

22.5

48.2

材料三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就得以生存下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列举中产阶级在宋朝出现的条件。

(2)据材料二表格和图片指出近代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并据材料三概括其原因。

(3)综合上述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

(1)新技术和新型工具的使用;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商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2)趋势:

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并逐渐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