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像传输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888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9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图像传输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字图像传输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字图像传输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数字图像传输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数字图像传输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字图像传输行业分析报告.docx

《数字图像传输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图像传输行业分析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字图像传输行业分析报告.docx

数字图像传输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数字图像传输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9月

目录

一、行业发展概况4

1、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情况4

2、数字图像无线传输行业发展情况5

二、行业监管体制及相关法规6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6

2、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7

三、行业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关系8

四、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点9

1、行业的周期性特点9

2、行业的季节性特点9

3、行业的区域性特点9

五、市场规模10

1、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为本行业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10

2、数字电视产业发展不断扩大市场需求10

3、“制播分离”改革促进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发展11

六、行业风险特征11

1、标准不健全,市场竞争无序11

2、技术更新加快,我国在国际上整体处于技术跟随地位12

3、电视节目制作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12

七、行业竞争格局12

1、VISLINK13

2、上海精视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13

3、北京朗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4

数字图像无线传输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除广电行业外,还包括如军事、应急指挥、安保等诸多行业领域。

一、行业发展概况

1、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取得了巨大发展。

根据《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12)》的统计,2011年,我国广电行业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广播电视产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总体态势良好。

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含财政补助收入)为2,717.32亿元,同比增长18.05%;创收收入为2,371.18亿元,同比增长18.39%。

与此同时,节目制作机构获得了空前发展。

截至2011年底,全国节目制作经营机构达5363家,比2010年的4678家增加了685家,同比增长14.64%。

其中,也涌现出一大批经济实力雄厚、示范作用突出的制作经营企业。

广播电视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电视制作机构的空前发展,全国年度电视节目制作时间也是逐年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全国电视节目制作时间2012年达到3,436,301小时。

2005年-2012年,全国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

受益于广播电视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广电节目制作设备需求市场的不断扩大,广电设备制造行业伴随广电业的发展已成为增长较快的细分市场之一。

2、数字图像无线传输行业发展情况

数字图像是一种相对于模拟图像而言的图像表达方式。

传统的模拟图像是一个以连续形式存储的数据,如拍摄的胶片照片、磁带等记录方式。

数字图像是用二进制数字处理的数据表示的图像,如数码相片(称为数码图像或数位图像),是二维图像用有限数字数值像素的表示。

数字图像是由模拟图像数字化得到的、以像素为基本元素的、可以用数字计算机或数字电路存储和处理的图像。

数字图像传输也是相对模拟图像传输而言,由于采用了数字编解码技术,所以不存在由于幅频特性,色度色调失真及噪声、干扰造成的图像损伤。

因为数字图像传输的是数字码,只要杂波幅度不超过额定值,失真的数码可以通过整形而复原,即使超过额定值造成误码,还可以纠错。

所以在模拟传输中常出现的雪花、模糊、重影、闪烁、斜纹、网状及色调畸变等现象,在数字图像中不复存在。

为了适应复杂的地面广播传输环境,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调制方式不仅不同于模拟电视,也不同于有线和卫星传输方式。

目前,国际上存在三种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制式:

美国的ATSC,欧洲的DVB-T和日本的ISDB-T。

二、行业监管体制及相关法规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根据行业属性(即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是该行业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的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等工作。

根据产品的主要适用领域(及广播电视行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是产品使用的监管部门,负责拟订广播电影电视和视听类新媒体的科技规划、政策和技术标准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广播电视无线电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广播电影电视技术质量监督工作,管理广播电影电视系统的技术标准化、专利、计量检测,组织拟订有关行业标准和审核有关国家标准。

2、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三、行业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关系

数字图像传输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是产品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编解码芯片、电路板、电子元器件、金属机壳等。

其中编解码芯片主要由日本和美国的供应商提供,如NTT、TI等;电路板、电子元器件供应商众多,具有较广的选择空间;金属机壳主要是以铝合金进行数控加工为主,目前该行业呈现出越来越精细、价格越来越低廉、越来越普及的状态。

下游客户主要包括终端用户和系统集成商。

数字图像无线传输系统应用领域极为广泛,终端用户包括广播电视台及其他视频节目制作团体、公安、消防、武警等。

系统集成商是指在各行业中资金实力雄厚,具有一定行业经验和社会资源、具有某些进口产品代理权的企业。

这些企业不生产具体的广播电视设备产品或生产少部分产品,但通过采购或外包生产的方式将诸多产品集成后销售给终端用户,如广电行业内的转播车、演播室等,其他行业有消防车、应急指挥车等。

四、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点

1、行业的周期性特点

本行业主要受广播电视产业的影响,广播电视产业的迅速发展将带动相关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本行业。

行业的周期性特点与广播电视产业基本保持一致。

2、行业的季节性特点

广电设备制造行业的下游客户多为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事业单位,受财政预算审批流程的影响,上述客户通常年初制定预算、年底进行决算,因此广电行业产品一般集中在下半年采购。

3、行业的区域性特点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行业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包括各区域、各级别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在内的设备终端使用方对行业产品均有需求。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制播分离体制的推行、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要求的提高、广电行业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广电设备的置备、更新换代需求越来越大。

相对而言,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广播电视业发展领先地区对相关产品的需求较高。

五、市场规模

1、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为本行业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

2012年2月,文化部发布《“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文化产值年均增长率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实现倍增的奋斗目标。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融合都为广播电视设备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文化产业正面临着巨大发展机遇。

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将为本公司所处行业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

2、数字电视产业发展不断扩大市场需求

2009年8月6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促进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要求各部门做好发展高清数字电视发展的各项工作,同时指出“发展高清电视,主要采取现有频道高、标清同播过渡的方式,积极稳妥推进。

根据《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要求,2015年基本停止播出模拟信号电视节目,用户基本转为数字电视用户。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全国有线电视基本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县以上城市(含县)基本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和地面数字电视覆盖,拥有1家数字电影院。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高清电视、数字声音广播等快速发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取得成效,电影数字化放映基本普及。

本公司生产的数字图像无线传输系统正是与传统的模拟图像相对,基于数字图像技术体系发展起来的数字化产品,符合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潮流和国家相关政策。

广播电视节目的数字化、高清化行业发展趋势为本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3、“制播分离”改革促进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发展

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明确提出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改革。

2009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再一次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改革。

2009年8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提出改变电台电视台单纯的自制自播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壮大节目内容生产能力,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

“制播分离”改革使得越来越多的民营电视节目制作主体进入广电行业的制作领域,同时,广播电视制作行业也越来越吸引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的亲睐,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费用也是越来越高。

广播电视节目行业的巨大投入为相关设备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六、行业风险特征

1、标准不健全,市场竞争无序

在广电设备的部分领域特别是节目制作领域,国内某些技术及产品标准还存在空白。

该行业的基础性技术指标通常被国外企业掌握。

国内相关标准的缺失导致市场产品标准的混乱,竞争无序,妨碍了民族品牌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缩小与国际品牌的距离。

2、技术更新加快,我国在国际上整体处于技术跟随地位

目前,在广电设备的高端制造领域,美国、欧洲、日本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产品供应商,我国在技术上仍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追随地位。

技术融合的加快,将带来更加明显的跨行业、跨地域的扩张机会,广电设备制造业也面临更多的国内和国际上的兼并收购的机会和风险。

3、电视节目制作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

数字图像无线传输系统重要的使用场合包括具有现场直播需求的大型体育赛事、文化盛会等。

目前,我国在大型体育赛事、文化盛会节目制作方面的水平和经验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一些在中国举行的大型体育赛事(如F1、高尔夫等赛事)的内容制作仍然掌握在国外电视台或制作团队手中。

国内电视节目制作水平的相对落后导致相关设备的采购更倾向于国际品牌。

七、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广电行业内数字图像无线传输系统主要以进口为主。

由于数字微波传输体系起源于欧洲标准,所以行业内龙头企业均来自于欧洲国家,如GIGAWAVE、LINK(已整合在VISLINK旗下)等。

目前国内从事数字图像无线传输系统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较少。

这些企业在行业内存续多年,且除数字图像无线传输系统外,通常都从事其他产品的生产或广电设备系统集成业务。

作为专业化应用的产品,随着高清电视的普及和观众对转播质量日益提高的需求,终端使用者对数字图像无线传输系统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将来能够提供更高技术规格、服务质量越高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虽然进口产品在品牌认知度等方面具有比较大的优势,但与国产设备相比,进口产品在价格、后续服务等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行业内国外品牌的运作模式通常是在国内授权一家或多家较大的代理机构,所有产品通常授权代理机构完成销售并提供后续服务。

由于数字图像无线传输系统技术含量较高,代理机构与生产厂商相比在技术服务上存在一定差距,造成国际品牌的产品服务不够本土化。

1、VISLINK

根据VISLINK官方网站和其2012年年报信息,VISLINK是一家专注于视频和相关数据传输业务的公司,在全球设有英国、美国、阿联酋、新加坡办公室,拥有超过250名雇员,旗下包括VISLINK、ADVENT、GIGAWAVE、LINK等品牌。

VISLINK2012年业务总收入为57,200,000.00英镑。

2、上海精视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精视于2007年注册成立,依托上海交大的技术实力,致力于电视直播和无线图传领域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推广;在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无线图像传输技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技术、影视制作技术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3、北京朗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朗威视讯(指其前身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要业务是生产和销售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设备、演播室系列设备,开发和销售相关软件以及提供相关信息技术工程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