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阶段性测试题人民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8793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阶段性测试题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阶段性测试题人民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阶段性测试题人民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阶段性测试题人民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阶段性测试题人民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阶段性测试题人民版必修3.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阶段性测试题人民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阶段性测试题人民版必修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阶段性测试题人民版必修3.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阶段性测试题人民版必修3

阶段性测试题九(必修三第一、二专题评估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济宁二中)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说:

“孔子常说仁义,若是人们实行此种道德,世上也就不会有什么斗争了。

”这主要是因为孔子主张

(  )

A.维护周“礼”,稳定社会秩序

B.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C.以德治民,缓和社会矛盾

D.主张改良政治制度,推动社会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核心信息“仁义”“不会有什么斗争了”等可知是指孔子所提出的“仁”的学说,在于缓和社会矛盾,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故选B。

2.(2015·泰安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

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  )

A.风俗         B.贡赋

C.礼仪D.秩序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时期,孔子强调“礼”即西周等级秩序,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指秩序,故D项正确;风俗、贡赋、礼仪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礼”的含义,故A、B、C三项错误。

3.(2014·扬州中学)“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这体现了

(  )

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说明了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矛盾双方相生相克的辩证法思想,这符合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特征,所以答案选B。

A、C、D三项思想内涵与材料上述特征不符。

4.(2015·沈阳)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

这些主张产生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  )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答案]A

[解析]只有在社会动荡,矛盾尖锐的时候,才有、也才允许不同的思想涌现,同样只有社会缺少什么而提倡什么,因为社会不和谐、矛盾尖锐、战乱频繁所以才有了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

B的说法不对,“趋于合流”是指融合为一体,而这些主张之间都有区别的,百家争鸣是指诸家看法皆有不同。

5.(2015·苏锡常镇四市一模)明代画家徐渭主张人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戕害自然人性。

他的画,用笔放纵,设墨酣畅。

他甚至把水墨倒在纸上,随着散化之形而作勾勒。

这表明徐渭深受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

(  )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

C.“心外无物”D.“理”、“欲”统一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陆王心学,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依据材料“人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戕害自然人性”“用笔放纵,设墨酣畅”可知徐渭的绘画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做到心外无物,随心所欲。

结合明代王阳明心学思想的特点,徐渭显然受到心学“心外无物”的影响。

C项正确。

6.(2015·贵州)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内容,后代统治者的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这一理论的反映的是

(  )

A.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世袭制

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在诏书中常用“奉天承运”

[答案]B

[解析]确立“家天下”的世袭制是从夏朝的启开始的。

故不符合题干中的后代统治者这个要求,再有“家天下”反映的是宗法制而不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内容,故选B。

7.(2015·天水)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

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  )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称之为新儒学,它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巩固大一统的要求,即题干“与时俱进”。

因此,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符合题意;A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C说法错误;儒学的发展,吸收佛道两家学说之长,是宋明理学,D项错误。

综上,故正确答案选B。

8.(2015·广东)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

(  )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A

[解析]西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之后历代统治者把其作为加强统治的一个重要手段,故在全国范围内大肆修建文庙,宣扬儒家思想,故A项正确;官方儒学教育在汉代开始兴起,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的产生与文庙无关,故C项错误;文庙兴建是加强思想统治的需要,与城市经济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

9.(2015·黑龙江)朱熹曰: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以所出之祖配天地。

这体现出的儒学观念是

(  )

A.天人合一      B.君权至上

C.敬天尊祖D.三纲五常

[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出之祖配天地所体现的儒学观念就是敬天尊祖,例如,孔子的对待鬼神的态度就是敬而远之,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C。

其他三个选项则和材料的主旨的是无关的。

10.(2014·满洲里)“僧问:

如何解脱?

禅师曰:

谁缚汝?

又问:

如何是净土?

禅师曰:

谁垢汝?

问:

如何是涅槃?

禅师曰:

谁将生死与汝?

”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  )

A.孟子B.董仲舒

C.朱熹D.王阳明

[答案]D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世间束缚你的人、污染你的人、决定你生死的人都是你自己,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和王守仁的观点类似。

王守仁的心学主张心即理。

故应选D。

11.(2015·合肥二模)皖南胡氏祠堂后厅悬挂着一个斗大的“孝”字,相传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书。

“孝”之本义,据《礼记·祭义》释“居处不庄(平常言行不恭敬),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

”据此判断“孝”的内涵是

(  )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②战死犹留千古名,大夫赤心为宗社

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④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儒学思想。

由“居处不庄(平常言行不恭敬),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可知孝的内涵包括对待父母言行恭敬、对官员的恭敬与战场上的英勇无畏。

①说的是推己及人的社会责任感;③说的是君子与小人对待钱财的态度;①③与孝的内涵无关。

②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项。

12.(2015·泉州期末质检)明代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一观点的社会根源是

(  )

A.专制统治的腐朽B.西学东渐的影响

C.商品经济的发展D.言论自由的推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儒家思想的发展,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李贽之所以认为人正常的穿衣吃饭是人本性要求,说明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吃好穿好是人的本性,体现了其主张解放人性的要求,显然与明朝社会的经济发展相关,所以选择C项。

A项属于政治方面,与题目要求不符;B项不正确,当时西学东渐的影响很小;D项错误,当时处于封建社会,言论自由是不可能的。

13.(2015·腾冲)梁启超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

“他的政治理想,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高贵产品之一。

”他评价的是

(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答案]D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这符合梁启超所处时代人们的思想特点,也与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思想相契合。

故此题应选D项。

14.(2015·黄山)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指出: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学校》)这个观点表明黄宗羲

(  )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C.设计三权分立政体

D.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等,本题考查明末清初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材料的核心意思是,不能把天子自己的是非作为判断标准,即否定“君权”。

很明显,从中可以看出,这体现了,作者意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故正确答案选B。

其余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

15.(2015·北京二模)王夫之说: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对上述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  )

A.触及到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

B.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

C.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D.对清代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本题以“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

由题中的“……天下……非一姓之私……”“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即常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姓”指皇帝,以此来映射“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正确;B、C、D三项题中材料均未涉及。

故选A项。

16.(2015·广东南开)明清之际,外国传教士借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作为来华传教的手段,主要是顺势利用当时中国的

(  )

A.程朱理学B.阳明心学

C.经世致用之学D.孔孟之学

[答案]C

[解析]明清之际外国传教士借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作为来华传教的手段,主要是顺势利用当时中国的经世致用之学。

所以答案选C。

17.(2014·天津模拟)“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A.明清进步思想彻底批判儒家文化

B.明清进步思想主张实事求是

C.明清进步思想批判继承儒家文化

D.明清进步思想反映平民需求

[答案]C

[解析]A项错误,明清进步思潮并非反对儒家文化,而是反对宋明理学中的糟粕内容;B项强调要从实际出发,材料并未体现;C项正确,明清进步思潮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强调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D项明显错误,早期思想家们依然是封建士大夫的代表。

18.(2015·沈阳)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中国雪”是

(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D.指南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由材料中的“(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可知指的是火药。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火药在13世纪传到欧洲,在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C符合题意。

19.(2014·甘肃)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

“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

(  )

A.绘画艺术B.戏剧表演

C.书法艺术D.篆刻艺术

[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注意材料中键词“横、竖、画、撇、勾、点”,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

所以应选C。

20.(2014·江苏新余)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他所强调的是《诗经》具有

(  )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鲜明的浪漫主义传统

D.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

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再联系教材所学,《诗经》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可知D正确。

21.(2014·淄博高二检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问世后风靡全国,被誉为“四大奇书”。

这些作品都是

(  )

A.适应当时市民生活的需要

B.明末异端思潮的载体

C.正面刻画商人的群体形象

D.反映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产生背景的分析能力。

题干的文学作品大约出现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期,风靡全国的原因是由于内容通俗易于老百姓接受。

其余选项不符合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背景。

22.(2015·嘉兴一中期中)以话本小说为代表,民间通俗文学在宋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下列各项属于推动这一发展的因素有

(  )

①城市经济的发展  ②思想界的活跃

③印刷术的进步  ④娱场所的增加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文学的发展。

宋代文学是在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宋代的印刷术的发展也是推动文学发展的重要的原因,故选C项。

宋代宋明理学严重的压抑了人民的思想,因此②项错误。

23.(2015·广东阳东)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李白的这首诗赞颂的是

(  )

[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怀素的《食鱼》符合一行数字“大”如斗。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的书法风格,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24.(2014·扬州中学)中国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这表明他们

(  )

A.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心修养

B.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

C.绘画要建立在对大自然细心观察的基础之上

D.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

[答案]D

[解析]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题干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意在体现画家的心境,并不是简单追求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是要表达一种意境,传递出作者的心境。

25.(2015·安徽黄山)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  )

A.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

B.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C.“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浪漫主义风格的表述

D.京剧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选项:

是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故A表述错误;C项表述,反映的是元曲文章用语浅显易懂,明白自然,以市民自然为本色,而不是指浪漫主义风格,C错误;京剧正式形成是在清朝的道光皇帝期间,D项错误。

B项表述客观,符合事实和题干要求。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第26题11分,第27题12分,第28题27分。

共50分)

26.(2015·泰州)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仲舒复对曰: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儒学大家张载

材料三 2009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项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的决议案。

决议最后一段写道:

“众议院向诞生2560周年的孔夫子致敬并认可他在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做出的无价贡献”。

——环球侨讯

(1)材料一中,“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的理由是什么?

(2分)

(2)结合材料二,请用史实说明宋明理学家是如何“为往圣继绝学”的?

(6分)

(3)依据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儒家思想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落。

(3分)

[答案]

(1)董仲舒主张提出利用儒家思想加强统治,管理人民,实现大一统。

(2)从哲学角度,建立理学的哲学体系;从认识论角度,提出格物致知;从社会角度,提出致良知,完善了儒家伦理道德体系。

(3)A.政治方面:

维护秩序与统一;B.社会与自然:

维护和谐;C.个人修养:

人格修养、积极进取。

D.不断适应政治与社会变化,统治者的推崇;E.教育因素:

由上而下的各级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是儒家人才不断涌现,学术得以不断传承。

[解析]

(1)问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中可以得出“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的理由。

(2)问主要考查的是宋明理学。

本题主要反映的是宋明理学从哪些方面来完善和发展儒学的。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哲学角度,建立理学的哲学体系;从认识论角度,提出格物致知;从社会角度,提出致良知,完善了儒家伦理道德体系。

(3)问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以从政治上维护秩序与统一;社会与自然:

维护和谐;个人修养:

人格修养、积极进取;不断适应政治与社会变化,统治者的推崇;儒学自身方面来分析原因。

27.(2014·通化)宋代理学是对汉代儒学的新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二程说:

“天地之间,无所适而非道也,即父子而父子所在亲,即君臣而君臣所在严(一作敬),以至为夫妇,为长幼,为朋友,无所为而非道。

”(《遗书》卷4)“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为也,礼之本也。

”(《程氏易传》):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遗书》卷5)

“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

每中夜以思,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遗书》卷ll)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

……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贯通处”。

(《遗书》卷3)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观点。

(2分)

(2)据材料二,概括二程的思想主张。

对比材料一、二,指出董仲舒与二程不同的哲学观。

(6分)

(3)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史实证明材料三的观点。

有人说,宋代理学的产生促进了宋代科学的繁荣,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案]

(1)天人感应;仁政。

(2)主张:

理是万物的本原;儒家伦理道德是天理;主张格物致知。

哲学观——董:

“天”是最高的主宰者和创造者;二程:

理是万物的本原。

(3)四大发明中有三项(火药、印刷术、指南针)成熟于宋代。

促进说:

理学的哲学观(理是万物的本原)和认识论(格物致知),有助于人们对自然的探索。

阻碍说:

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

(任一说法,2分。

其它言之有理,同样赋分。

[解析]

(1)问,本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根据材料可以概括出董仲舒的思想是“天人感应”,为敦促君主实行仁政(或德政)提供理论依据。

(2)问,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贯通处”,根据材料可以概括二程的思想主张是理是万物的本原;儒家伦理道德是天理;主张格物致知。

在哲学观上董仲舒认为“天”是最高的主宰者;二程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

(3)问中第一小问四大发明中有三项(火药、印刷术、指南针)成熟于宋代。

第二小问,考察理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观点是“宋代理学的产生促进了宋代科学的繁荣”,可以从肯定和否定两个角度分析。

促进说:

理学的哲学观(理是万物的本原)和认识论(格物致知),有助于人们对自然的探索。

阻碍说:

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

28.(2014·河南鄢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

(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思想与材料一相比有何进步性?

(4分)

(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

这一主张有何进步性?

(7分)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提出的限制君权的具体办法。

(6分)

(5)材料三、四与材料一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

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8分)

[答案]

(1)君权神授。

(2)进步性:

警戒皇帝,限制君权。

(3)“天下为主君为客”,或: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进步性:

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4)君臣平等共治;置相,用相权牵制、分割君权;以“学校”作为舆论监督的民主场所。

(5)由君主专权到限制君权,君臣之间由主奴关系到君臣平等。

原因:

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