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都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8783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新都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成都新都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成都新都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成都新都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成都新都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新都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docx

《成都新都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新都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新都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docx

成都新都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成都市新都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成都市新都区2018-2020年主要农作物

病虫防治及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为贯彻部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转变,进一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控害增效行动,实现全区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

针对我区土壤养分含量特点、供肥能力、肥料效应以及施肥现状,遵循“控氮、控磷、补钾,增施有机肥,油菜补硼,沙性土小麦补锰肥”的施肥原则,同时依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环境生态保护。

我区制定主要农作物病虫防治及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一、主要粮油作物植保及科学施肥技术

(一)小麦

1、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机肥施用量略有不足:

钾肥用量严重不足;用作基肥的氮肥用量偏大。

2、施肥管理要点

①、增施有机肥。

施用农家肥1000~1500公斤/亩,秸秆直接还田量100~300公斤/亩。

②、增施钾肥。

保证施用肥料中K2O含量不低于4公斤/亩。

③、因地因苗追肥。

分蘖至拔节期,看苗追施尿素5~10公斤/亩;抽穗期至灌浆期,可叶面喷施0.4~0.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④、因需补充微肥。

在一些缺锰的地方,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用0.4~0.5%的硫酸锰水溶液叶面喷施。

3、施肥建议

增施有机肥料;在氮肥施用量偏低的地区,适当提高氮肥总用量,增加分蘖肥比例。

氮肥50%~60%作为基肥,40%~50%作为分蘖肥;磷、钾肥全部作基肥。

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在常年秸杆还田的地块,钾肥用量可适当减少。

在土壤缺锰的地区,基施硫酸锰1公斤/亩。

提倡施用配方肥。

不同产量水平,氮、磷、钾施用分别为:

①、目标产量300公斤/亩以上,施氮肥(N)9~12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5~6公斤/亩。

②、目标产量200-300公斤/亩,施氮肥(N)8~11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4~5公斤/亩。

4、配方肥推荐

①、高产区(目标产量≥300公斤/亩):

亩用45~60公斤30%(12-8-9)的配方肥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追施尿素9~11公斤作提苗肥。

②、中、低产区(目标产量200~300公斤/亩):

亩用40~50公斤30%(12-8-9)的配方肥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追施尿素9~11公斤作提苗肥。

在缺锰区域亩施0.5~1.0公斤硫酸锰。

5、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建议

条锈病:

在病害初发期及早防治,实行“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策略,应及时摘除中心病叶,拔除中心病株,有效防止病害扩散蔓延,推荐药剂如烯肟·戊唑醇、氟环唑、苯甲·丙环唑等。

蚜虫:

实行“挑治、普治、补治”的策略,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虫量普遍达标时,应进行一次大面积统防统治,推荐药剂如苦参碱、吡虫啉、噻虫嗪等。

(二)油菜

1、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机肥用量偏少;钾肥严重不足,硼肥施用不普遍,基肥比例偏大。

2、施肥管理要点

①、增施有机肥。

施用农家肥1000~1500公斤/亩或商品有机肥200~300公斤/亩,秸秆直接还田量300~500公斤/亩。

②、增施钾肥。

保证施用肥料中K2O含量不低于5公斤/亩。

③、因地因苗追肥。

在蕾苔期,看苗追施尿素4~8公斤/亩。

④、因需补充硼肥。

在土壤缺硼区域,施用硼砂0.5~1.0公斤/亩。

3、施肥建议

增施有机肥;提高磷、钾肥用量,提高氮肥追肥比例。

氮肥20%~30%作基肥,30%~40%作提苗肥,30%~40%作苔肥;有机肥与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总量的60%~70%作基肥,30%~40%作提苗肥。

土壤缺硼区域,施用硼砂0.5~1.0公斤/亩。

若基肥施用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

提倡施用配方肥。

不同产量水平,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

①、目标产量150~200公斤/亩,施氮肥(N)12~14公斤/亩,磷肥(P2O5)5~6公斤/亩,钾肥(K2O)4~6公斤/亩。

②、目标产量100~150公斤/亩,施氮肥(N)10~12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3~4公斤/亩。

③、目标产量100公斤/亩以下,施氮肥(N)9~10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2~3公斤/亩。

4、配方肥推荐

①、高产区(目标产量﹥150公斤/亩):

亩用35~40公斤45%(15-15-15,含B0.2%)的配方肥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追施尿素7~8公斤作提苗肥和10~12公斤作苔肥。

②、中低产区(目标产量100~150公斤/亩):

亩用35~40公斤40%(15-15-10,含B0.2%)的配方肥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追施尿素7~8公斤作提苗肥和10~12公斤作苔肥。

5、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治建议

菌核病:

实行预防为主的策略,应及时摘除老黄脚叶,防止病害扩散蔓延,药剂防治应选择在花期施用,推荐药剂如多菌灵、嘧菌酯、咪鲜胺、异菌脲等。

蚜虫:

苗期有蚜株率达10%、虫口密度为1-2头/株;抽薹开花期有10%茎枝或花序有蚜虫,每枝有蚜3-5头时开始喷药,推荐药剂如苦参碱、吡虫啉、噻虫嗪等。

(三)水稻

1、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机肥用量少;氮肥施用量偏高,钾肥不足,磷肥施用量偏高;施肥方法不当。

2、施肥管理要点

①、增施有机肥。

施用农家肥500~1000公斤/亩或商品有机肥100~200公斤/亩,秸秆直接还田量200~400公斤/亩。

②、增施钾肥。

保证施用肥料中K2O含量不低于4公斤/亩。

③、控制磷肥的施用。

根据前季作物种类及施肥情况控制好磷肥施用数量为(P2O5)3~4公斤/亩。

④、因地因苗追肥。

水稻返青后,看苗追施尿素4~8公斤/亩。

⑤、因需补充锌肥。

在土壤缺锌区域,隔年亩施1.0公斤七水硫酸锌。

3、水稻施肥建议

增施有机肥,控施氮肥、增施钾肥,增加追肥用量。

氮肥40%~50%作基肥、50%-60%作分蘖肥;有机肥与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50%作基肥、50%作分蘖肥。

在土壤缺锌区域,施用硫酸锌1公斤/亩。

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

提倡施用配方肥。

不同产量水平,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

①、目标产量600公斤/亩以上,若前茬为油菜,施氮肥(N)10~12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4~5公斤/亩;若前茬为小麦,施氮肥(N)12~13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5~6公斤/亩。

②、目标产量500~600公斤/亩,若前茬为油菜,施氮肥(N)9~11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4~5公斤/亩;若前茬为小麦,亩施氮肥(N)10~12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4~5公斤/亩。

③、目标产量500公斤/亩以下,若前茬为油菜,施氮肥(N)7~9公斤/亩,磷肥(P2O5)2~3公斤/亩,钾肥(K2O)3~4公斤/亩;若前茬为小麦,亩施氮肥(N)8~10公斤/亩,磷肥(P2O5)2~3公斤/亩,钾肥(K2O)3~4公斤/亩。

4、配方肥推荐

①、高产区(目标产量﹥600公斤/亩):

亩用25~30公斤50%(25-15-10)的配方肥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追施氮钾复混肥料(25-0-10)12~15公斤作分蘖肥,在缺锌区域隔年亩施1.0公斤七水硫酸锌。

②、中低产区(目标产量≤600公斤/亩):

亩用25~30公斤40%(20-12-8)的配方肥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追施氮钾复混肥料(25-0-10)12~15公斤作分蘖肥,在缺锌区域隔年亩施1.0公斤七水硫酸锌。

5、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建议

二化螟:

一代二化螟的防治,实行螟卵盛孵期,移栽前5—7天防治,做到带药移栽,压低螟虫基数;二代二化螟的防治,应抓住螟卵盛孵期,一般在7月底8月初防治,推荐药剂如康宽、甜核·苏云菌等。

纹枯病:

实行农业预防措施为主,辅以药剂防治,做到合理施肥,科学管水,适时晒田,在分蘖期病丛率达15%,应施药控制,孕穗期病丛率达30—40%,应再施药防治,推荐药剂如纹曲宁、井冈蜡芽等

稻曲病:

最近几年,稻曲病在国内各稻区呈暴发趋势,新都区发生也比较严重,在水稻破口前5—7天,如水稻含大苞~破口抽穗期阴雨寡日,应施药预防,推荐药剂如纹曲宁、井冈蜡芽等。

(四)玉米

1、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机肥施用量较少;氮肥用量普遍偏低,钾肥不足,磷、钾肥施用时期和方式不合理;氮、磷、钾施用比例不合理;锌肥施用量偏少。

2、施肥管理要点

①、增施有机肥。

施用农家肥1000~1500公斤/亩。

②、增施钾肥。

保证施用肥料中K2O含量不低于5公斤/亩。

③、因地因苗追肥。

大喇叭口期,看苗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

④、因需补充锌肥。

在土壤缺锌区域,隔年亩施1.0公斤七水硫酸锌

3、施肥建议

增施有机肥;增加追肥比例和次数,适时追肥;针对性地施用锌肥。

氮肥一般分基肥、提苗肥和攻苞肥,按3:

2:

5的比例施用,磷肥作基肥一次施入,钾肥基肥和提苗肥各50%。

在土壤缺锌区域基肥施用硫酸锌1公斤/亩。

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

钙质紫色土可适当减少钾肥用量。

提倡施用配方肥。

不同产量水平,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

①目标产量500公斤/亩以上,施氮肥(N)15~19公斤/亩,磷肥(P2O5)5~7公斤/亩,钾肥(K2O)6~7公斤/亩。

②目标产量400~500公斤/亩,施氮肥(N)13~15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4~5公斤/亩。

③目标产量400公斤/亩以下,施氮肥(N)10~13公斤/亩,磷肥(P2O5)3~5公斤/亩,钾肥(K2O)3~4公斤/亩。

4、配方肥推荐

①、中高产区(目标产量≥400公斤/亩):

亩用40~50公斤45%(20-15-10)的配方肥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追施尿素5~8公斤作提苗肥,12~15公斤作攻苞肥,在缺锌区域隔年亩施1.0公斤七水硫酸锌。

②、低产区(目标产量≤400公斤/亩):

亩用40~50公斤40%(15-15-10)的配方肥作基肥,后期结合苗情,追施尿素5~8公斤作提苗肥,12~15公斤作攻苞肥,在缺锌区域隔年亩施1.0公斤七水硫酸锌。

5、病虫害绿色防控建议

(1)生态调控

合理调控土、肥、水、温、光、气等田间小气候,增强植株抗性,提高对自然环境和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减轻危害。

①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耐储运、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品种。

②种子处理

选择包衣种子,未包衣的种子应进行晒种处理。

在早春季节先将种子晾晒1—2天,入夏阳光过强晒1小时即可。

③营养杯育苗

使用营养杯(肥团)育苗,加强苗床管理,培养健苗壮苗。

④合理间、套、轮作

提倡与矮杆作物如豆科或花生间作,降低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危害。

⑤深耕土壤

在播种前20—25厘米,深埋病虫残体,减少病虫发生。

⑥合理施肥

坚持配方施肥原则,以腐熟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合理配合,适当补施锌肥。

重施底肥,早施提苗肥,猛攻穗肥的用肥方法,禁止使用硝态肥料。

⑦合理栽培

适期早载,合理密植,地膜覆盖,中耕垒厢除草。

⑧清洁茬后田园

将残茎叶、苞壳、玉米桩、杂草及地膜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园茬后清洁。

(2)理化诱控

①杀虫灯诱杀

按30—40亩安装一盏频振式或太阳能杀虫灯,安装高度1.8—2米,在3月上旬玉米出苗前开灯,诱杀小地老虎、玉米螟、大螟等趋光性害虫成虫,及时处理所诱捕虫子。

②糖醋毒液诱杀

按照糖:

醋:

酒:

水=1:

4:

1:

16的比例配制糖醋毒液,诱杀小地老虎及其它害虫成虫,注意及时清理害虫,一周更换一次糖醋毒液。

③色板诱杀

亩挂20—25张黄板,挂放高度以高于生长期玉米30厘米左右为宜,诱杀有翅蚜虫、蓟马等有翅成虫,注意观察粘虫情况,并及时更换粘虫板。

④信息素诱杀

在成虫羽化初,按高于作物30厘米,每亩挂放1个玉米螟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成虫,30天更换一次诱芯,及时处理诱捕的虫子,并更换粘板。

(3)生物防控

①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捕食蜘蛛、鸟类、蛙类和蚜蚜茧蜂等自然天敌,以虫治虫。

②释放生物导弹

在与玉米螟产卵期吻合时,释放生物导弹以寄生玉米螟卵块,亩用生物导弹4—6个,挂于玉米叶片背面。

③使用生物制剂防治

使用BT、阿维菌素、甜核·苏云菌、井冈枯芽菌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

(4)科学用药

在农业、理化和生物调控都不能有效控制病虫危害时,坚持“病要防早,虫要治小”为原则,结合调查和测报,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控,注意农药交替使用,兑药采取二次稀释法,使用弥雾式喷雾器,做到喷雾均匀周到,不重不漏,提高防治效果,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用药。

(五)马铃薯

1、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机肥用量少;磷、钾肥施用量不足。

2、施肥管理要点

①、增施有机肥。

施用农家肥1000~1500公斤/亩。

②、增施钾肥。

保证施用肥料中K2O含量不低于8公斤/亩。

③、因地因苗追肥。

团颗期,看苗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现蕾期,看苗追施硫酸钾5~10公斤/亩。

3、施肥建议

增施有机肥;控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宜选择低氯复混肥料,不宜施用氯化铵。

氮肥60%~70%作基肥,30%~40%作团棵期追肥;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50%作基肥,50%作现蕾期追肥。

在钙质紫色土区域,适当增加磷肥用量,减少钾肥用量。

若基肥施用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

提倡施用配方肥。

不同产量水平,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

①目标产量1500公斤/亩以上,施氮肥(N)12~14公斤/亩,磷肥(P2O5)6~7公斤/亩,钾肥(K2O)9~10公斤/亩。

②目标产量1000~1500公斤/亩,施氮肥(N)10~12公斤/亩,磷肥(P2O5)6~7公斤/亩,钾肥(K2O)7~8公斤/亩。

③目标产量1000公斤/亩以下,施氮肥(N)10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6~7公斤/亩。

4、病虫害防治建议

(1)切断病虫源。

田间初现青枯病病株要及时拔除,并用生石灰消毒土穴。

病毒病初现时要注意做好蚜虫防治,防止病情扩散。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选用抗病虫品种,选用的种薯要经过脱毒处理。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性。

在生长期内根据马铃薯生理需求科学管水,合理施肥,补施微肥,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抑制有害菌在田间活动,减少各类病害发生。

(3)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术,构建和谐生态环境。

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黄板、性诱剂等物理、生物防治措施诱杀马铃薯害虫,确保生态安全。

如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小地老虎、金龟子、棉铃虫、银纹夜蛾等害虫,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利用性诱剂诱杀斜纹夜蛾等害虫。

(4)科学合理用药,确保防治效果。

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选用高效对口农药开展化学防治,早、晚疫病可选用百菌清、杀毒矾、代森锰锌等药剂。

病毒病防治要加强对传毒媒介昆虫―蚜虫的防治,药剂可选用吡虫啉、扑虱灵等,发病初期可喷施叶面肥,抑制病害的发展蔓延。

二、主要经济作物科学施肥技术

(一)柑橘

1、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机肥投入数量不足,农户用肥量差异较大,施肥比例与分配时期不合理,中微量元素普遍缺乏。

2、施肥建议

注重施用有机肥,大力发展果园绿肥;优化氮磷钾肥合理施用量和时期,重视秋季采果肥的施用;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

提倡施用柑橘专用配方肥。

①施肥量:

1~3年幼树,每株可施氮(N)0.20~0.50公斤、磷(P2O5)0.10~0.20公斤;成年树一般每株可施氮(N)0.50~0.60公斤、磷(P2O5)0.20~0.30公斤、钾(K2O)0.50~0.60公斤;高产果树,每株可施氮(N)0.80~1.20公斤、磷(P2O5)0.30~0.60公斤、钾(K2O)0.60~0.80公斤。

②施肥时间:

一般分3次施肥。

第一次在采果前后施用基肥(采果肥),早熟品种可采前施,中、晚熟品种可在采后10天内施用;第二次在花萌芽前10天左右施用萌芽肥;第三次在6月上旬和7月下旬施用壮果肥。

在全年施肥中,采果肥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50%、萌芽肥占15%~25%、壮果肥占25%~35%。

③施肥方法:

采用开沟、挖穴施肥方法,一般在树冠滴水线附近开沟、挖穴,施肥后覆土。

中微量元素可采用根外追肥,提高其有效性,如缺硼土壤,初花期喷施0.1%~0.2%的硼砂溶液;缺锌土壤,初花期喷施0.1%~0.2%的硫酸锌溶液;缺铁土壤,15克/株FeEDDHA螯合铁肥兑水土施。

3、病虫害绿色防控建议

(1)“以螨治螨”防治红蜘蛛技术

①春芽萌动前采用绿颖200倍或8-10倍松碱合剂或1-1.2度石硫合剂清园。

剪除枯枝,封闭树洞裂隙,扫除残枝落叶烧毁深埋,挖除死树霉桩,洗刷地衣苔藓,摘除越冬蛹茧、残(僵)果。

②在4月中旬捕食螨释放以前10-15天再次进行安全性清园,降低虫害基数。

喷施200倍绿颖或绿楝素800-1000倍。

清园标准为释放时红蜘蛛虫、卵不超过2头/叶。

③4月上中旬结合春翻浅耕,亩施石灰100-150斤。

人工播种霍香蓟、三叶草等。

地面喷施90%敌百虫800倍液或用1000倍辛硫磷毒土撒施地面,杀灭花蕾蛆及叶甲、象鼻虫等。

④4月下旬至5月中旬选择晴爽天气人工挂袋,释放捕食螨,每树一袋。

(2)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

3月中旬安置太阳能杀虫灯,每30亩放置一盏,诱杀金龟子、天牛、潜叶蛾等趋光性害虫。

(3)黄板诱杀害虫技术

放置黄板,每亩挂20-30张,诱杀粉虱、蚜虫等。

(4)实行生草栽培,改善和优化桔园生态环境,以利捕食螨等有益昆虫生存和繁殖,不得用化学除草剂。

杂草生长旺盛的桔园,可留茬10公分左右,割草一次就地复盖,同时清除树盘下杂草。

(5)定期开展虫情调查,适时进行挑治。

选用生物制剂印楝素800-1000倍,做好螨类、潜叶蛾、蚜虫等虫害挑治工作。

(二)梨树

1、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机肥用量不足;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不合理;梨园土壤磷、钾、钙、镁缺乏,中微量元素投入较少,忽视硼、锌等微肥施用;追肥施用不足,施肥方法、时间不当。

2、施肥建议

多施有机肥,增肥土壤;结合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产量水平和土壤肥力条件,确定肥料施肥时期、用量和配比;适当控制氮磷肥用量,增加钾肥施用,协调氮、磷、钾比例,重视基肥施肥,增加追肥用量;合理施用硼、锌、铁等微量元素肥料,可通过叶面喷施补充钙、镁、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土壤酸化严重的果园施用石灰和有机肥进行改良;优化施肥方式,改撒施为沟施或穴施,结合灌溉或粪水施肥,以水调肥。

氮肥一般分基肥、开化前追肥和果实膨大期追肥,按1:

0.5:

1比例施用;磷肥作基肥一次施入;钾肥分两次施用,基肥占60%、、膨果肥40%。

若基肥有机肥施用量大,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

提倡施用配方肥。

①施肥量

梨树不同树龄和目标产量水平的施用量

类型

目标产量(公斤/亩)

肥料用量(公斤/亩)

肥料分配

氮肥

(N)

磷肥

(P2O5)

钾(K2O)

基肥

(采果后落叶前施肥)

花前追肥

(公斤/亩)

膨果期追肥(公斤/亩)

幼树

8~10

2~3

2.5~3.5

结果树

2000

18

9

15

有机肥2000公斤/亩或商品有机肥7-8公斤/株;N:

10,P2O5:

9,K2O:

10

N:

4

N:

4

K2O:

5

2500

21

10

18

有机肥2500公斤/亩或商品有机肥10公斤/株;N:

11,P2O5:

10,K2O:

12

N:

4

N:

6

K2O:

6

3000

25

12

21

有机肥3000公斤/亩或商品有机肥12公斤/株;N:

12,P2O5:

12,K2O:

14

N:

5

N:

8

K2O:

7

②施肥时间

秋季果实采收后施基肥。

追肥一般在2月底3月初芽萌动前施春肥,6月下旬施壮果肥。

③施肥方法

树体较小时一般采用环状沟施肥,施肥的位置以树冠的外围0.3~0.5米为宜,开宽20~40厘米、深20~30厘米的沟,将肥料与土壤适度混合后施入沟内,再将沟填平;成年梨树全园施肥并结合中耕将肥料翻入土中,或者放射状沟施肥。

有机肥和磷、钾肥最好施入20~30厘米深的土壤深层。

缺乏B、Zn、Fn的梨树,于发芽前至盛花期可分别多次(隔周一次)叶面喷施0.3%~0.4%的硼砂、0.2硫酸锌+0.3%~0.5%尿素混合液、0.3%硫酸亚铁+0.3%~0.5%尿素溶液。

3、病虫害绿色防控建议

(1)农业措施

合理修剪,保持树冠通风透光;合理负载,保持树体健壮;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自身抗病虫能力;具体采取剪除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刮除老翘皮、剪除根孽等集中烧毁或深埋;增施有机肥、深翻树盘、地面秸秆覆盖、地面覆膜;疏花疏果、合理负载、果实套袋等措施抑制或减少病虫害发生。

(2)科学预测、适时防治

针对梨树主要病虫防控对象,坚持科学预测,适时防治,特别是红蜘蛛、梨木虱等主要害虫第一代要狠治,压低病虫基数是防治成败的关键,花序分离期、花落80%、花落后10-15天、套袋前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3)免疫激活提高

免疫技术是预防花期冻害(花序分离期),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幼果期),预防弱寄生菌(黑头病),改善品质,促进早熟的有效措施,目前可用的免疫调节剂有氨基酸寡糖素、碧护AS等。

(4)诱杀技术

杀虫灯:

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诱杀梨小食心虫成虫,梨茎蜂成虫、有翅蚜虫、梨木虱成虫等。

粘虫黄板:

可利用害虫的趋黄性诱杀有翅蚜虫、梨木虱成虫等。

性诱剂:

利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杀雄性成虫,破坏其雌雄比例平衡,达到减少产卵,降低虫口基数的目的,每亩悬挂6个诱捕器,就能达到理想的防治的效果。

(5)生物防治

各项施药措施首先要考虑对田间天敌的影响,注意保护赤眼蜂、黑卵峰、虎甲、草蛉、蜘蛛等天敌,尽量不用或少用广谱性杀虫剂。

对红蜘蛛的防治,建议使用捕食螨。

(6)高效施药器械应用

应用新型施药器械,亩较常规防治减少施药液量1/3,能增强药液雾化效果,均匀着药,提高防效。

(7)安全科学药剂防治

在梨黑星病、梨木虱防治的关键时期,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压低病虫基数,减轻防治压力,减少用药次数,降低农药残留。

避免因前期防效差,造成病虫泛滥,加大用药量和用药次数的被动局面发生。

(三)枇杷

1、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用有机肥数量不足,有的有机肥还未腐熟;偏施氮肥,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用量不足;肥料施用量、施用时期与枇杷生长发育与需肥规律不协调。

2、施肥建议

加大有机肥投入量,套植绿肥,重施采果肥(基肥),适当深施;巧施花前肥,补施壮果肥和春肥;优化氮磷钾施肥比例,把握好施肥时期;以土施为主,根外追肥为辅,有条件的地方提倡水肥一体化施肥。

①施肥量

1~3年生幼树,每年施用有机肥1200~1600公斤/亩,成年树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亩,化肥用量见下表。

枇杷施肥用量参考表(单位:

公斤∕亩•年)

树龄(年)

产量

氮(N)

磷(P2O5)

钾(K2O)

1~2

2.0~2.5

1.0~1.5

1.5~2.5

3~4

1~2公斤/株

3.0~3.5

1.5~2.0

2.0~3.0

5~6

4~8公斤/株

4.0~5.0

2.5~3.0

3.0~3.5

7~8

10~15公斤/株

6.0~7.0

3.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