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章节练习题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8490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1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章节练习题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章节练习题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章节练习题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章节练习题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章节练习题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章节练习题卷解析版.docx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章节练习题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章节练习题卷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章节练习题卷解析版.docx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章节练习题卷解析版

上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章节练习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46.0分)

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图说明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该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C.该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D.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

1

2.FeS2常用于在接触法制硫酸过程中产生SO2,其化学方程式为:

4FeS2+11O2

2X+8SO2,则X的化学式为(  )

A.FeOB.

C.

D.

3.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在这个化学反应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

C.生成C和D的微粒个数比1:

1D.生成C和D的质量比是14:

3

4.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B.该反应中

的质量比为14:

11

C.该反应中

的分子数之比为7:

6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

4

5.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2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

C.反应过程中,物质B和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

36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

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1

6.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3B.46C.92D.96

7.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水的电解

B.

加热一定量

固体

C.

向一定量的

溶液中加入

固体

D.

将一定质量的红磷燃烧

8.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诗句、成语等进行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点石成金”--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

C.“真金不怕火炼”--金

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釜底抽薪”

釜:

烹煮食物的容器。

薪:

柴禾

--破坏了燃烧的条件

9.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记录如下: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的质量/g

 46

 128

 1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待测

 89

 54

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

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16克

D.生成

的质量比是89:

54

10.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CaO为催化剂

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减少

D.反应后容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增大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分解:

B.铁丝燃烧:

C.镁条燃烧:

D.高锰酸钾分解: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会发生变化

13.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可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烯属于氧化物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C.该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

14.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图象不能正确描述其变化过程中量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1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2

10

5

15

反应后质量/g

3

22

8

未测

若A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3:

1,则在反应方程式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比为(  )

A.3:

1B.2:

1C.3:

2D.1:

2

16.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同一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3

未测

2.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1.1

0.9

3.6

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丁一定为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丙、丁的质量之比为3:

4:

1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17.现有反应:

4A+5B=4C+6D,已知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5:

3,现将17g A,与一定质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0g C,则该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A.40:

27B.16:

9C.5:

6D.31:

18

18.某有机物6.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8.8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

A.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该物质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

2

19.让3g碳和10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A.10gB.11gC.12gD.13g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生成2L水

B.只有固体、液体间的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气体参加,就不遵守了

C.水结冰后质量没有改变,由此说明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总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

21.有化学反应3A+B+2C=D,将A、B、C各15g混合均匀后加热,生成了30g D.向残留物中加入10g A后,反应又继续开始,待反应再次停止后反应物中只剩余C.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时B剩余了9 gB.第一次反应停止时C剩余了6 g

C.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为5:

3D.第二次反应后C剩余了5 g

22.将4.6克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可得到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则该物质中(  )

A.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B.一定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有碳、氢元素,没有氧元素D.无法判断

2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说法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   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

1

16

16

反应后的质量(g)

17

m

6

11

A.物质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反应后Z和Y的质量比为6:

1D.参加反应的Z和W的质量比为2:

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

24.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金属.

(1)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其中铁属于______(填“单质”,“原子”或“元素”);

(2)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净水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常见的食品脱氧剂多为无机铁系脱氧剂,请将下列脱氧中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4Fe(OH)2+O2+2______=4Fe(OH)3。

25.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A中水发生了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B中试管1内得到的气体为______;C中净化水的方法是______和吸附.

(2)将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过程中需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的废液需经处理才能排放,为减弱含有硫酸的废液的酸性,不能选用的物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废铁钉;B.熟石灰;C.二氧化碳;D.碳酸钠

(4)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具有絮凝和杀菌消毒作用.请将下列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2Fe(NO3)3+16NaOH+3Cl2=6NaNO3+6NaCl+2Na2FeO4+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

26.

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现将2.5g二氧化锰放入盛有50g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完全反应后,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

(1)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2)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的质量为______g.

(3)计算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

27.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操作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g

(2)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28.

测定石灰石中的碳酸钙的含量,取出2.5克石灰石样品,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CaCO3+2HCl=CaCl2+H2O+CO2↑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_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3)计算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

29.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②______

(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林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她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作为发生装置,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______.

(4)若实验时用过氧化氢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______(填序号)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5)实验室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用双氧水制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6)收集氧气的装置可以选用______;若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______.

(7)小明在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前,用天平称量了高锰酸钾的质量为8.4g,实验结束后又称量了剩余物的质量为6.8g,则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他制出的氧气质量为______g.

30.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仪器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显像,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Ⅰ:

只有CaCl2;

猜想Ⅱ:

有______;

猜想Ⅲ:

有CaCl2和Ca(OH)2;

猜想Ⅳ:

有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通入CO2

 滴加Na2C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______

 

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Ⅲ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

(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

上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章节练习卷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元素的种类、物质的类别,化学反应实质,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本题要求学生能根据所给信息,判断模型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这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A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故B正确;

C.该反应中有单质参加反应,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错误;

D.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可知,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

1,故D正确。

故选C。

2.【答案】B

【解析】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S2+11O2

2X+8SO2,反应前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8、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8、1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Fe2O3。

故选:

B。

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是由分子模型图来判断分子的构成以及化学式,只要辨别好各分子由几种原子,每种原子各有几个构成就可以了。

解决这种题的关键就是辨别分子是由何种原子构成,每种原子有几个,这样就可以得出分子的化学式,再利用化学式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该反应的产物有两种,不可能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

B.由分子模型图可知一个B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其相对分子质量是2+16=18,故B错误;

C.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生成物C、D的分子个数比是1:

3,故C错误;

D.依据C的结论:

生成物C、D的分子个数比是1:

3,所以生成C和D的质量比是(28×1):

(2×3)=14:

3,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D

【解析】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又因为: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8.8g×

=2.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5.4g×

=0.6g,

因此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之和是2.4g+0.6g=3.0g,说明该物质仅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8g+5.4g-3g=11.2g,则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1.2g:

8.8g=14:

11,故说法正确;

C、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为

=7:

6,故说法正确;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

=1:

3,故错误。

故选: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物所含的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来自于纯净物,至于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也可能部分来自于氧气,另一部分则来自于3g物质,可根据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判断;根据生成物CO2和H2O中C、H元素质量,让碳氢元素的质量分别除以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再相比,就可以得到该物质中碳氢两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度稍大。

关键是找到确定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质量和原子个数比的方法。

5.【答案】A

【解析】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B的质量增加了8.7g,故B是生成物,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7g;同理可以确定C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21.6g;D的质量增加了3.2g,故D是生成物,参加反应的D的质量为3.2g;由质量守恒定律,A应是生应物,且生成的A的质量为21.6g-8.7g-3.2g=9.7g。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C,生成物是A、B、D,因此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生成的A的质量为9.7g,则待测的值为9.7g+19.7g=29.4g,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物质B和物质D质量增加的比为(17.4g-8.7g):

(3.6g-0.4g)=87:

32,故选项说法错误。

D、A增加的质量是9.7g,C减小的质量是21.6g,因为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

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

2;

故选: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分析先B、C、D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A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根据题中数据结合各选项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6.【答案】B

【解析】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

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3B=2C+3D

x               54

2.3g           2.7g

=

x=46

故选: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算生成的D的质量,进而根据AD的质量以及D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对应化学方程式求算A的相对分子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7.【答案】D

【解析】【分析】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分析反应的原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A.根据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进行解答;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不断减少,当反应完毕后氧元素质量不能为0;

C.根据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加入MnO2固体,氧气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完毕后氧气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进行解答;

D.将一定质量的红磷燃烧时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当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增加。

【解答】

A.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质量比是1:

8,故错误;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不断减少,当反应完毕后氧元素质量不能为0,因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也有氧元素;故不正确;

C.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加入MnO2固体,氧气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完毕后氧气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错误;

D.将一定质量的红磷燃烧时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当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增加,正确。

故选:

D。

8.【答案】B

【解析】解: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含有香味的微粒运动到了人们的鼻子中,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A解释正确;

B、由于元素守恒,化学反应不能改变了元素种类,所以“点石不能成金”,故B解释错误;

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反应,故C解释正确;

D、“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破坏了燃烧的条件,达到了灭火的目的,故D解释正确

故选:

B。

通过分析找出成语或诗句中蕴含的化学问题,应用化学相关知识解答此题。

成语和古诗是我们古代文化的一大瑰宝,其中许多都蕴含着化学原理,我们要好好地理解它们。

9.【答案】B

【解析】解: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可以看出,二氧化碳和水都是生成物;氧气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所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都来自于X,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88g×

×100%=24g;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54g×

=6g,24g+6g=30g<46g,故X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A、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A错误;

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正确;

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32克,C错误

D、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是88:

54,D错误

故选:

B。

反应后X质量减少46g,是反应物;

反应后二氧化碳增加88g,是生成物;

反应后水增加54g,是生成物;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88g+54g-46g=96g,则待测为:

128g-96g=32g.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0.【答案】C

【解析】解:

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质量都增加了,是生成物,碳酸钙的质量减小了,是反应物,该反应是碳酸钙高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反应;

A、氧化钙在反应中不是催化剂,是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该反应中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符合分解反应的定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该反应是一种固体反应物生成一种固体和一种气体的反应,故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该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可知,反应后容器中的氧元素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由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这个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质量比例的变化,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

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解答】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

Fe3O4,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氧化镁的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2Mg+O2

2MgO,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分解:

2KMnO4 

K2MnO4+MnO2+O2↑,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解:

A.可燃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