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新初一入学分班考语文备考讲义二阅读与写作教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8403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17新初一入学分班考语文备考讲义二阅读与写作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0717新初一入学分班考语文备考讲义二阅读与写作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0717新初一入学分班考语文备考讲义二阅读与写作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0717新初一入学分班考语文备考讲义二阅读与写作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0717新初一入学分班考语文备考讲义二阅读与写作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717新初一入学分班考语文备考讲义二阅读与写作教师版.docx

《0717新初一入学分班考语文备考讲义二阅读与写作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17新初一入学分班考语文备考讲义二阅读与写作教师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717新初一入学分班考语文备考讲义二阅读与写作教师版.docx

0717新初一入学分班考语文备考讲义二阅读与写作教师版

新初一入学分班考备考

(二)阅读与写作

学生姓名

年级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日期

时段

核心内容

记叙文阅读与写作

课型

教学目标

1.回顾阅读常考文体和题型应对技巧。

2.培养写作能力。

重难点

熟悉记叙文阅读常考题型应对技巧

精准诊查

课首沟通

1.你知道入学分班考语文阅读考什么吗?

知识导图

精准诊查

课首小测

互动导学

导学一

记叙文整体阅读

导学二

写作能力(仿写、想象力)

能力展示

限时考场模拟

课后作业

课首小测(建议限时15分钟)

(2017年天河省实综合测试一)阅读短文,完成相关题目。

(21分)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14分)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

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

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

“上?

”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的“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

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

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

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

“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

”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

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

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

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

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

“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

”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

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

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

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

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

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

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

”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

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有删改)

1.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2.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

(2分)

3.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4分)

(1);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

4.根据全文,概况爸爸的形象。

(4分)

(1);

(2)。

5.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2分)

【题型】问答题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参考答案】

1.【答案】B。

【考点】理解句子。

【解析】根据上下文“我困极了”“满天的星星”“突然……使我睁开了眼睛”可得知B项是错误的。

2.【答案】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考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析】根据前文“我”上学前就已经会背《示儿》并且能理解诗的意思,因此,爸爸开心得流泪。

3.【答案】

(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

(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考点】概括主要内容。

【解析】参考例句,找出六要素中的“时间、行为、结果”。

4.【答案】

(1)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

(2)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考点】分析人物形象。

【解析】从人物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

5.【答案】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考点】解答句子含义。

【解析】联系全文可知“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力的东西”指爸爸教我的诗,即使在很多年以后,爸爸对我的影响依然存在。

互动导学

导学一:

记叙文整体阅读

序号

题型

知识点

策略(解释)

备注

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1.关注人的行为动作

2.注意分析标题、记叙部分、反复出现的情节、“第一”“最后”等关键副词。

2

梳理故事情节

线索

①人物线索:

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最后一课》(小弗朗士)《邓稼先》

②物品线索:

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羚羊木雕》

③感情线索:

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蝉》《我的叔叔于勒》

④事件线索:

中心事件。

《社戏》《最后一课》

⑤时间线索:

时间的推移。

《伟大的悲剧》

⑥地点线索:

地点的变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关注联系标题和主题,关注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理解词语

1.词性

2.手法

1.①形容词:

生动形象②动词:

生动传神

2.答:

“××”一词原指……,这里指(形容)……,(使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特点/心理,突出了××的××性格特征,表达了……感情。

活用、一语双关

4

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1.修辞手法

2.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3.句子在结构中的作用

1.表述:

使用了……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特点/心理,突出了××的××性格特征,表达了……感情,起到了……的作用。

2.开头:

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吸引读者……

中间:

过渡,承上启下……

结尾:

总领全文、点明中心、耐人寻味……

结合作者或者文中人物对他人和事件的情感态度,如赞美、批评、尊重、敬佩、揭露、喜爱、厌恶、感激、惭愧……有时可能表达的是一种心情,如欣喜、震撼、愉快、惊讶、难过、愤怒、悲伤……

5

标题含义与作用

1.线索

2.悬念

3.讽刺

4.象征

含义:

表层、深层

作用:

线索、悬念、点明中心、暗示主题……

养成从“内容”“结构”两个角度作答的习惯。

6

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描写

××是一个(人物性格)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形象。

1.人物描写2.人物关系

3.情节4.环境5.作者评价

若人物形象分析的分值较高,应该涉及主题,说明人物形象的意义

7

环境描写

描写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事作铺垫。

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主题。

④渲染气氛。

⑤设置悬念。

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了社会背景,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

先分析环境特点,再分析其作用

8

联系生活谈感悟类

主题分析

1.联系文章内容

2.谈感受、观点

3.结合自身经历、理由

顺问顺答、分点作答

例题(2017白云广雅综合测试一)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9分)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

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

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

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0.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4分)

【难度】★★

【答案】搏奈豪影

【解析】课外阅读。

题目要求划去不正确的字,注意不要选择正确的字。

1.搏:

对打(搏打);跳动(脉搏)。

博:

多,广,大(广博)

2.奈:

如何,怎样(奈何)。

耐:

忍,受得住(忍耐)

3.豪:

具有杰出才能的人(豪杰)。

毫:

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毫不费力)

4.荧:

物理学上称某些物质受光或其他射线照射时所发出的可见光(荧光)。

影:

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人影)。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形近字和同音字的辨析。

11.在第⑤段中,作者把“阅读”说成“细嚼慢咽的宴席”,把“电视前的观赏”说成是“便捷的快餐”和“可口的零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分)

【难度】★★★

【答案】用了比喻的方法,把“阅读”说成“细嚼慢咽的宴席”,把“电视前的观赏”说成是“便捷的快餐”和“可口的零食”,使说明更加生动形象具体,通俗易懂。

【解析】课外阅读。

把“阅读”说成“细嚼慢咽的宴席”,把“电视前的观赏”说成是“便捷的快餐”和“可口的零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阅读能“细嚼慢咽”,让人如食美餐,而“电视前的观赏”如走马看花,转眼即逝,让人来不及品味便已成过去,就像“便捷的快餐”和“可口的零食”,现象生动。

这道题考查考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赏析句子分析句子的能力。

12.结合文章,谈谈读小说和看电影片有什么不同?

(2分)

【难度】★★★

【答案】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解析】课外阅读。

答案在文章的第④段“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能力。

我爱展示(2017年番禺华附综合测试二)

九、现代文阅读(12分)

太阳落

贾平凹

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

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的也离不得它。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

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那里一定什么都是红的,光亮的,那该多好。

但是我们不能;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

“奶奶,太阳是住在什么地方呀?

“是住在金山上的吧。

“去太阳上有路吗?

“当然有的。

“啊,那怎么个走呀?

奶奶笑着,想了想,拉我们走到门前的那块园地上,说:

“咱们一块来种园吧,你们每人种下你们喜爱的种子,以后什么就会知道了。

奶奶教了一辈子学,到处都有她的学生,后来退休了就在家耕作这块园地,她的话我们是最信的。

到了园地,我们松了松土,施了施肥,妹妹种了一溜眉豆,弟弟种了几行葵籽。

我将十几枚仙桃核儿埋在篱笆边上,希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

从此,我们天天往园地里跑,心急得像贪嘴的猫儿。

10天之后,果然就全发芽了,先是拳拳的一个嫩黄尖儿,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肉肉的,像张开的一个小嘴儿。

我们高兴地大呼小叫,奶奶就让我们五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插根标记棍儿。

有趣极了,那苗儿长①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②出一大截来;一个月后,插到6根,苗儿就相对生叶,直噌噌长得老高了。

可是,太阳路的事,却没有一点迹象,我们又问起奶奶,她笑了:

“苗儿不是正在路上走着吗?

这却使我们莫名其妙了。

“傻孩子!

”奶奶说,“苗儿5天一测,一侧一个高度,这一个高度,就是一个台阶;顺着这台阶上去,不是就可以走到太阳上去了吗?

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每一棵草呀,树呀,就是一条去太阳的路吗?

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

奶奶问我们:

“这路怎么样呢?

妹妹说:

“这路太陡了。

弟弟说:

“这路太长了。

我说:

“这路没有谁能走到头的。

奶奶说:

“是的,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

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么走着。

有的走得高,有的走的低,或许就全要在半路上死去。

但是,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我们都静静地听着,站在暖和的太阳下,发现着每一条路和在每一条路上攀登的生命。

“那我们呢?

”我说,“我们怎么走呢?

奶奶说:

“人的一辈子也是一条陡峭的台阶路,需要拼全部的力气去走。

你们现在还小,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得多爬几个这样的台阶。

虽然艰难,但毕竟是一条向太阳愈走愈近的光明的路。

1.第1段表现出小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特点?

(2分)(用一或两个词语概括)

2.“那苗儿长①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②出一大截来。

”结合句意,分别说说加点的两个“长”的含义。

(2分)

3.“天天往园地里跑”和“高兴地大呼小叫”分别表现了“我们”怎样的心情?

(2分)

4.通向太阳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试着用下面的表述形式概括。

(2分)

答:

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

5.“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这句话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谈谈你的理解。

(2分)

6.这篇文章用奶奶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2分)

10、现代文阅读(15分)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是对于贫困的玛雅和她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渴望而不可及。

那天,玛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这条围巾。

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

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

玛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每次进到店里,玛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艺术品。

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

“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

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

”玛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

可玛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

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雅心疼极了。

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玛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条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

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

但玛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

风雪中,她不知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玛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

“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

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

”货主老人说。

玛雅急了:

“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

”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

“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姑娘。

可是,这条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

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一直会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来买走它。

玛雅走出小镇,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

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

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

他真的太小气了。

整个漫长的寒假,玛雅都非常忙碌。

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

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

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他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

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

“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

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悯或者施舍。

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看完信,玛雅潸然泪下。

他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

2.第四段中的划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3.将体现玛雅对货主老人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写下面的括号内。

()→()→()(3分)

4.这篇文章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玛雅,一个是货主老人,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说说理由。

(3分)

5.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的含义。

(3分)

【参考答案】

九、现代文阅读。

《太阳路》

1.【答案】天真、充满幻想、好奇等。

(答对一个即可给分)

【考点】分析人物性格。

【解析】根据“是什么绳儿系着呢”“那是个什么样的宝贝啊”,分析作为孩子的“我们”的特点。

2.【答案】

(1)生长;长

(2)长短的长;高

【考点】多音字的理解。

【解析】联系语境,第一个“长”是动词,写苗儿得成长,第二个“长”是形容词,描绘苗儿的高度。

3、【答案】“天天往园地里跑”表现了“我们”盼望种子快快发芽的急切心情。

“高兴地大呼小叫”表现了“我们”看到新苗破土而出的兴奋心情。

【考点】分析重点语句的。

【解析】联系上下文分析“天天往园地里跑”上文写我们种下了种子,写我“希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

”下文写“心急得像贪嘴的猫儿”;“高兴地大呼小叫”的上文写种子发芽了,苗儿出土了。

4、【答案】陡峭的路;漫长的路。

(符合文意,句子通顺即可)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析】文中奶奶问我们“这路怎么样”时,妹妹说:

“这路太陡了。

”弟弟说:

“这路太长了。

”据此判断这条路的特点。

5.【答案】示例:

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做出应有的贡献。

【考点】对文章重点语句的分析理解。

【解析】通往太阳的路陡峭又漫长,需要用整个生命去攀登。

植物的结果、开花和成材都是在这攀登的过程中完成的。

“攀登”是付出的过程,“结果、开花和成材”是付出后的收获。

植物是这样,人也是这样。

6、【答案】点明中心(或:

揭示主旨;点明写作目的;深化主题,等)

【考点】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解析】奶奶把人的一辈子比作一条陡峭的路,告诉我们“品全部的力气去走”多爬几个台阶,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这也是文章借奶奶的话表达主旨。

十、《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答案】讲一个小女孩想用怜悯来换取一条想送给妈妈的围巾,最后,货主老人教导她:

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悯或施舍。

【考点】考察考生对文本的理解概括能力。

2.【答案】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

作用:

(1)因为天气的寒冷,玛雅更加渴望得到那条围巾,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2)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了玛雅对母亲的疼爱,同时也表明了玛雅是个热爱母亲,善良懂事的孩子。

【考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解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寄托人物的某种思想感情。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6)深化作品主旨

3.【答案】好感;怨恨;感动。

【考点】考查人物情感的体会。

【解析】深入文本,找到相关语句,调用自身生活感受用合适的词语表述。

从“玛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可见玛雅对货主的“好感”;“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

”表现出对货主的“怨恨”;“看完信,玛雅潸然泪下”可见玛雅内心的“感动”。

4.【答案】示例:

(1)玛雅是一个热爱母亲、聪明善良、情感丰富、智慧执着、勤劳勇敢、自立自强、有责任心的孩子。

(2)货主老人是一个有爱心,用心良苦,教育方式独到的慈祥老人。

【考点】考查阅读感受。

【解析】结合文本挖掘出人物精神品质,写出自己最受触动的地方,切记唱高调,内容空洞。

5.【答案】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的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

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考点】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

【解析】理解标题的表层意思,并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挖掘其内在的深层含义。

本文的标题只要能结合货主留给玛雅的信去展开即可。

学有所获

1.此次战胜题,我会继续努力!

2.哪些知识还需要再复习?

导学二:

写作能力(仿写、想象力)

知识点讲解1:

仿写

《语文课程标准》:

仿写语句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也间接地考查考生的知识范围及文化修养,反映出理解、表达运用等多层级的能力要求。

这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题型。

(一)仿写的基本要求:

仿写的要求分为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

显性要求是指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提出的要求;隐性要求是指隐含在被仿写的句子中的要求。

这里主要谈谈隐性要求:

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

内容协调一致,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仿句和被仿句(或称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

二是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

(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

)一定要结合被仿句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前后呼应是指如果被仿句前边的句子与后面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句也要在语意上体现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关系。

2.句式要统一。

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

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

这就要求考生仿写前仔细观察。

观察从整体到局部,试题往往给出了句式,或要求与某一画线语句句式相同。

这样,句式的一致就成了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的关键。

有时要仿写的是一个短语,那就要首先考虑到短语结构一致,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

3.修辞要相同。

修辞要相同。

是指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完全相同。

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被仿句用了哪种或哪几种修辞方法。

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二)仿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

二者的内容要做到: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要有创新。

2.修辞要恰当。

熟知各种修辞的特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3.用词不能重复。

除了明显的共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例题(2017白云广雅综合测试一)

4.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