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800字议论文套路1改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7469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试800字议论文套路1改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应试800字议论文套路1改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应试800字议论文套路1改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应试800字议论文套路1改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应试800字议论文套路1改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试800字议论文套路1改稿.docx

《应试800字议论文套路1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试800字议论文套路1改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试800字议论文套路1改稿.docx

应试800字议论文套路1改稿

总纲:

一)为什么要称为“三板斧”?

对应“应试800字议论文套路训练”,马先的意思是:

学会“三板斧”就够了。

二)三板斧的故事源于《隋唐演义》程咬金故事,书中程咬金在梦中遇到了他的师父,学斧头招数之时却被人叫醒,因此只学了三招,就这三招威力还是很强的。

程咬金历史上实有其人,唐朝开国名将,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唐朝大将,封卢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十九。

在小说戏剧中程咬金是一员福将,其三板斧相当厉害。

《兴唐传》十六杰排名:

1、李元霸2、裴元庆3、宇文成都4、雄阔海5、伍天锡6、程咬金7、翟让8、罗成9、秦琼10、单雄信11、王君可12、魏文通13、伍云召14、王伯当

15、尚师徒16、左天成

根据小说《说唐》和《隋唐英雄传》,程咬金是没有排名的,但根据《隋唐演义》和大部分“说书”,大多把他排在“秦琼”之后,尉迟恭、单雄信之前,大约16-17位。

三、程咬金的武功,只有“三板斧”,如果打不过人家,他就出第四招“臭招”:

屎急!

等俺出恭后再打……,然后溜之夭夭。

没有人看穿“三板斧”之后“无招”了吗?

当然几乎所有对手都看出来了不然也听说过。

关键在于:

首先,排名在17条好汉之后者,几乎都档不住“三板斧”;排名在前者都是英雄好汉,谁会跟程咬金这种混赖的方法计较呢?

四、“应试800字议论文‘三板斧”,就是狠抓①论点②论据③论证方法与结构,形成“合格并具威力的大格局”,我们从未想要挤掉李元霸排名第一,学习程咬金,不敢讲全省全市甚至全年段,排名“全班第16名”,够不够呢?

五、马先是否要同学们学习“粗糙兼混赖”打法?

非也,马先的作文“三板斧”,的确主要是粗线条的规律(因为我们没空慢工出细活),但未必没有细腻和技巧型东东。

即使是“混赖”,在绝对没有办法的时候,只要能够得分,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应试800字议论文套路训练“三板斧”之一:

如何确定论点?

说明一、按照“课改”后的教材进度,“议论文写作”从《必修三》起步,因此,我们的“套路训练”,其中相关的“知识短文”得从《必修三》课本中寻找,届数不同,课本的页码也许不同,但“知识短文”内容是相同的,我们这一篇选择的就是《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2012届课本P73-75),重点就是要解决如何确定论点。

说明二、写作的起步很重要:

一必须讲究理论与套路先行;二必须注意批改与纠偏;三必须缩小范围(缩小到应试/800字/议论文甚至包括套路式的开头、结构与风格等)。

目的乃在于形成各人符合自己特点的写作样式/能够确保在一小时内完成/能够得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最高值/提高写作的认知与得分效率。

这和只顾埋头写作绝不抬头看路的训练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它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得分率。

所以建议:

一定要高度重视理论套路的学习与建立,一定要把材料看懂吃透,“写”固然重要,而“养成”良好习惯与高效率更重要!

第一部分、“论点”篇: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我们这一次重点训练的就是“如何确立正确论点?

1、论点:

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也应该有分论点以形成从具体到抽象、从理论到实际的递进。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很明显,划线句就是“关键词”,是应当坚守的“底限”。

有人把“立意”也理解成确立“文章主题”,那么就跟我们所要讲的“确立论点”不矛盾——“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即文章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

“意”就是旨意,它指的是文章的主旨。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曾说过:

“以意为主,以文传意。

★唐代诗人杜牧在《答庄充书》中有“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又有“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

★清代的学者王夫之的论述则更为精辟,他说: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吴乔“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的比喻更为新鲜。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古人所说的“自古文章意为本”这句话的含义了。

不论是谁,在动笔写作之前,首先要解决立意的问题。

2、论点的位置: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①文题:

如《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

★②开篇:

如《改造我们的学习》

★③文章中间:

如《拿来主义》《论积贮疏》

★④结尾:

如《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我们刚学过的《寡人之于国也》,论题是“民不加多”,孟子使用了多层次的比喻说理,最后才得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同样也是出现在结尾。

从“文学角度”而言,上述①②③④四种“位置”并无高下之分。

但从“应试/评卷”角度,显然①②才是根本,因为在高考作文评卷现场,每卷的平均阅卷时间是十几秒(甚至更短)而已,评委“非常可能没有看完你文章300字以上”,所以你的“第一板斧”就是突出论点,而且还要尽可能“开门见山、开守明义式”亮出论点不可。

第二部分、“审题”篇:

一、“审题”的重要性

我们说的所谓“审题”,就是对题目或所提供作文材料的意思和要求的审定。

这是每年高考作文的第一道“关口”。

审题失误,造成文不对题的,“跑题”、“偏题”者,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不乏其例。

因此。

过好“审题”关,是写好应试作文的第一关键。

目前的高考情况主要是“材料/话题型”,因此,我们也以这种类型为主,兼顾其他。

“材料看不懂”、“命题把握不住”甚至于离题、偏题,无论你堆砌多少美词佳句,得分绝对不可能及格,更不用说争取高分了。

对于议论文而言,“审题”是第一步,这一步走偏、踏空,后边的所有努力都是南辕北辙,越走就离题越远。

二、“论点”篇,其实已经包含了“审题”、“立意”、“标题”甚至“引论”在内了。

1、“审题”和“立意”其实是相关的,尤其在议论文。

审题一旦走偏,论点或立意哪有可能正确呢?

2、“标题”在议论文尤其是“应试议论文”,实际上就是“论点”的“精警化”[精(炼)警(句)化]和“美词化”(实际上功用都是“醒目化”),因此也关系密切,因为我们生怕评委看到我们不伦不类的标题大为光火大刀阔斧就“秒杀”了我们。

3、至于“引论”,道理也接近,应试议论文“平均阅卷时间10几秒”,如果不在开头就引起评委重视甚至高度重视眼前一亮,基本也就没戏了。

我们要争取评委比“平均用时”多一点甚至多很多的时间来看我们文章,这是因为我们的文章有“硬实力”,评委多看几眼对我们好处很大;反过来,评委被我们吸引了一个“10几秒”或N个“10几秒”,很正常,别的考生“平均时间”就更少了,这是“软实力”和“巧杀伤”!

4、为什么要“杀伤”对手?

你们可能就此认为:

马先此人太也恐怖甚至可怕。

那就错了,马先只是“真小人”,把利弊都明明白白说出来了(别人道貌岸然什么都没有说,但未必没有做可能做得更狠,在高考卷场,场内场外的乌七八糟的事我看过很多,我不愿意多说,但我一直认为“高考相对还是最干净最公平的竞争”)。

高考可能不是你死我活,但怎么着也是“你上我下”吧!

“彼竟我盈”的道理很简单,一分就可能气死英雄汉。

我的想法和做法至少还在游戏规则范围内吧?

因为我至少不希望我的学生是“受害者”。

二、审题案例分析:

例一:

以下是某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我看课外阅读》。

这是一道既给“论题”又给材料的作文题,提供了如下三则材料——

材料一:

据调查,目前在“考分”压力下,不少青少年阅读面狭窄单一,无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材料二:

在一项“您最希望孩子买的书”的调查中。

90%的家长都选择了“辅导读物”。

材料三:

许多青少年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读得最多的漫画卡通、言情武侠等"休闲"作品。

这类作品位于青少年图书消费量的榜首。

这道作文题的要求是:

紧扣三则材料提供的情况,对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发表看法。

文体不拘(诗歌除外)……

1、可能偏题、离题的原因:

(1)只看到“文体不拘(诗歌除外)”而忽略“对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发表看法”,写成记叙文如《看书的故事》等。

(2)只看到《我看课外阅读》这个题目或“话题”,就把文章写成了“我读课外书籍”。

甚至把“看”仅仅理解为“观察”,于是,把“看到”的课外读物一一罗列在文章中,并用不少篇幅去介绍读物的内容。

分析:

题中的“看”,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观察并加以判断”的意思,也就是对“看”的事物发表见解。

(3)还有一些考生,对提供的材料没有仔细审视,发表的看法偏离了材料,或者只扣住一部分材料而抛弃了另一部分材料,显然、"紧扣三则材料……发表看法"的要求就难以达到了。

(4)结论:

高考卷面有限,所有内容(包括题目、要求甚至标点符号)都很重要,一定要看完,而且要看懂!

2、怎么审题才“多快好省+准”?

(1)当然是前面所说的“结论”。

(2)关键词法:

那么,你认为这三则材料的“关键词”应当是什么呢?

如果每则材料只让你选一句,你会选择哪一句?

材料一:

据调查,目前在“考分”压力下,不少青少年阅读面狭窄单一,无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材料二:

在一项“您最希望孩子买的书”的调查中。

90%的家长都选择了“辅导读物”。

材料三:

许多青少年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读得最多的漫画卡通、言情武侠等"休闲"作品。

这类作品位于青少年图书消费量的榜首。

(3)那么,你所选择的观点将是下列哪些(限选其三)?

①课外阅读应当成为课内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由本到本”;

②考试应当适当考些课外内容,尤其是有益青少年的中外名著;

③劣质“教辅”以及不负责任的出版商与撰稿人其毒害性不亚于“三氯氰胺”;

④家庭和社会都应当承担起教育青少年的重任;

⑤“休闲”读物不能堵,反而应当补强或激发他们的“教化”功用;

⑥既然“休闲”读物有吸引力,为什么不学一学他们的“包装优势”?

很显然,既然不能“偏离了材料,或者只扣住一部分材料而抛弃了另一部分材料”。

那么,上述观点也只能在①、②/③、④/⑤、⑥/三组中各选其一。

怎么选择与你胸中拥有的“论据材料库”有关,这没有标准答案(这一点叫“拉近”,后面会详述)。

观点其实也远不止6个,可以很多,但重要的是紧扣材料。

如果选了三个观点(即三则材料都写),也不宜平均使用力量各写1/3比例,更好的办法是照顾“详略”。

例二:

《小板凳的故事》

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

泥鸭、布娃娃等等,唯独爱因斯坦没有交.

直到第二天,他才送去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

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

“我想,世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

“有的。

”爱因斯坦回答说.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并举起左手说:

“这是我第一次做的。

又举起右手说:

“这是我第二次做的……

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

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

这则材料很有趣,如果“文体不拘”,你会选择写成“记叙文”、“说明文”吗?

显然没有比议论文更容易得分的了。

那么,你将审出什么样的观点呢?

(或者说为下列“选项打分)

审题结论:

①学贵有恒;

②成功=自信+努力;

③天才出于勤奋;

④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并引导;

⑤诚实是成才的起点;

⑥要有不懈的追求精神

(最佳审题是⑥,因为其他选项虽然都不算离题,但第⑥最精准。

二、审题的规律与诀窍:

(一)四大前提:

全面分析题目或材料内容

深刻理解题目或材料要求

精确掌握题目或材料重点

根据自己能力确定观点或写作中心

(二)根据不同材料与要求,掌握审题切入角度:

1、弄清材料重心及感情倾向,整体把握。

例三、材料: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的工人:

“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

“砌砖。

”第二个说:

“赚钱。

”第三个说:

“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

”据说,到了后来,这第三个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审题思路

重心——第三个建筑工人

感情倾向——赞扬第三个建筑工人

最终结论——要有崇高的理想

(注意:

第2个人也有理想)

2、明确材料主题所属范畴,找准突破口。

例四、材料:

星期天公园里一块不大的僻静的草坪上,同时来了两伙年轻人。

一伙围着录音机学英语;一伙用录音机播音乐跳舞。

学英语的认为跳舞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要求跳迪斯科的停止或离开;跳舞的认为他们在公园里有娱乐的自由。

前者骂后者只知吃喝玩乐,后者回敬前者不懂劳逸结合。

双方谁也不服谁,吵来吵去,他们既学不成英语也跳不成舞。

上述材料所谈的问题属于哪个范畴?

应从哪个角度突破才能准确立意?

①爱国为民、②社会公德、③理想道德、④立身行事、⑤待人接物、⑥辩证思维

结论:

属于⑤待人接物范畴

批评双方/要互相宽容

(三)划分材料的性质类型,准确切入。

就材料本身类型而言,一般可分为:

①单一事件材料

②寓意性材料(漫画)

③多则材料组合

例五、①单一事件材料

巴尔扎克成了大作家以后,一天,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年妇女拿着一本小学生的作文请教他这个孩子将来的发展前途如何,巴尔扎克看了作文后说:

“这个孩子的文章写得很糟,将来不会有什么写作前途。

”老年妇女对巴尔扎克说:

“这本作文簿就是你小学时写作用的,你难道连小时候写的文章也记不起来了吗?

”巴尔扎克认出了面前站的就是自己小学时的老师,不禁连声表示谢意。

审题要领:

挖掘事件性材料的结果和所供材料间的内在因果逻辑联系。

“故事的结果”是巴尔扎克向老师致歉,正确的推导程序为:

→因为他说错了话→话错在什么地方?

→他评价人的方法是错误的

→这属于哪一个范畴的问题?

→属于正确看待人的问题

→正确的方法是什么?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审题思路:

重心——巴尔扎克

感情倾向——批评巴尔扎克

最终结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

附:

可能的错误命题(离题偏题):

“感谢老师”

“谈谦虚”

“勤奋出天才”

“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全面地看问题”

例六、②寓意材料1

要领:

寻找其现实意义

材料:

船夫驾着小船送一位哲学家去对岸。

哲学家问船夫:

“你懂得历史吗?

”船夫回答:

“不懂。

”哲学家说:

“那你就失去了生命的一半!

”哲学家又问:

“你研究过数学吗?

”船夫答道:

“没有。

”哲学家说:

“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

”这时,大风把小船吹翻了,哲学家和船夫都落入水中,船夫喊道:

“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说:

“不会。

”船夫说:

“那你失去了整个生命!

这则材料可以提炼以下观点:

①实际本领比抽象的理论对人类更有用;

②理论要和实际相联系才有生命力;

③过分夸大理论的作用会走向反面;

④知识分子要虚心向劳动人民学习;

⑤人要有谋生的手段;

⑥人要有一技之长;

⑦人要有各方面的知识,包括理论的和实践的

⑧不要以已之长度人之短。

例七、②寓意材料2

牵牛花是缠绕茎草本花。

夏季长成,即攀附在篱笆和支架上,为人们送来一道绿色的瀑布。

花开季节,紫的红的映着霞光,如同绿色缎中的彩色宝石,对于牵牛花,有人贬斥,有人赞美。

牵牛花象征意义——人格、个性。

①它攀附他物方能走完生命历程,象征某些人心无主见、身无硬骨,总是仰仗攀附他人的丑行;

②它自身柔弱,先天不足,却能利用他物的支撑,开花结果给自然留下一片绿意,这象征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发展自己特长,成就一番事业的壮举,赞扬生性柔弱而又不折不挠,顽强奋进的个性。

例八、③多则材料:

要领:

寻找“公因式”、“同类项”。

①鲁迅说:

“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

“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越高。

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

“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结论:

很显然,“公因式”只有一个——积累→成功

三、提倡“发散思维”,多角度寻找“论点”。

1、议论文写作更需要哲理的思考。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思想渐趋成熟的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渐渐走向成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在不断走向成熟。

正如此,高考才十分注重对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在1998年以前,高考作文始终围绕着哲理的深层次思考来命题,像《树木/森林/气候》就明显涉及了由点到面的普遍联系的观点,《“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考查了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玫瑰园》考了全面性的观点,等等。

少年学生不爱学政治科或者认为政治只是一科背诵类记忆类科目,这是很常见的现象,但却很不合适——政治课上有许多哲学原理及原理会为我们写作所用,它会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的作用,同学们应该善于用一些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高一年的“政治课”还没有讲到“哲学”和“辩证法”(高二文科则有),建议同学们提前买书看,学会基本的哲学方法和辩证思辩能力,最大的帮助是你的议论文写作,还势必会影响到你在其他学科的“探究题”、“论述题”、“简答题”的角度、深度和条理。

2、突出“发散思维”,不要受陈规与常式所局限,这样你的思维与论点建立,才有可能“人无我有”。

为何提倡发散思维?

目有在于因应“卷场”很可能大面积出现的同题同论点试卷,我们写作能力比较一般的同学,在文笔犀利、文采华丽以及素材积累等方面不如人,通俗地说,如果很难做到“人有我优”;那么就非得争取在论点这一方面占领“人无我有”的制高点,以求尽可能地脱颖而出,取得较高或较理想分数。

以下介绍四种“发散思维”的确立论点法:

①多对象定向法

该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自选角度”要求的写作题。

写作时我们要从阅读中选取涉及到的各个对象,为文章写作确定一个最佳角度,“最佳”包含该角度有内容可写,选题新颖深刻等方面的内涵。

例九:

有这样一则材料: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尽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返,终身不敢言归。

(《孙子/汤问》)

a、选对象:

A薛谭、B秦青

b、选角度:

(暂选秦青)

秦青主要出现三大客观情况:

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秦青体现出来的特点:

①不仅会教歌,也会教做人;②讲究教育方法,善于诱导;③……。

完成了上面的几个分析以后,同学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写作了。

②求同思维法。

这种方法往往适用于多则材料或一个含有相同因素的单则材料。

例十:

阅读下面材料,归纳出共同点。

(1)有人问球王贝利最喜欢的进球是哪一个,“是下一个。

”他这样回答。

(2)有人问著名导演谢晋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哪一个,他答“下一个”。

分析:

两则材料涉及到的都是名人,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业,但他们共同的是永远有追求,没有功成身退。

这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围绕这一话题,我们就可以拟定一个议论的中心:

人生,永无止境的奋斗舞台。

(’97年的高考作文题)

③求异思维法。

适用于多则材料。

应透过寻找材料间的不同点,以确定议论中心。

同样的材料,如果我们再另外加一条,恐怕就不能像②求同思维法所说的那样立意了。

(1)

(2)同上

★(3)期中考试刚刚考完,小明面对自己的成绩,淡然地说,“看下一次。

分析:

这三个材料,前两个有共同点,第三则材料就没有这样的相同点了,相反,文中的“淡然”一词,明显标示出小明对待成绩的态度,一种无所谓的姿态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确立中心论点时,就应瞄准三则材料的不同点,结合起来,我们应该得出“要立足现实,正确对待成绩”的结论。

求异思维法是文章论点(观点、看法、立意)“与众不同、人无我有”的一大法宝。

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大家都是以“反弹琵琶方式”使其作品的立意不俗,文章常新。

例11:

★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反古人悲秋叹秋之情,写出了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咏秋名作《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再如李商隐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叹息。

而叶剑英元帅却写道:

“老夫当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这些例子堪称逆向思维的典范。

在作文中,很多同学苦于作文写不出新意,其实如果在写作中善于运用逆向思维,那么文章就会产生全新的思想和观点,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求异思维就是逆向、反向思维,之于写作,就是古人所谓的“翻案法”,强调不要受思维定式所局限,不认为“从来如此”。

例12:

比如我们还可以运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来立意,把一个旧的故事,赋予新的立意,从而达到新颖的目的。

如“三个和尚没水吃”之例:

原意是人多了工作效率反而低了。

那么,旧瓶装新酒着眼点就是赋予新意。

如:

★一可以从合作者的角度来写:

把三个和尚运水的途径分成三份,利用传递的方式来运水,结果谁都干了活,谁也都得到了休息,工作效率比较高;

★二可以从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

引入了竞争机制,谁挑的水多,中午谁的饭菜好,调动了三个和尚的积极性;

★三还可以从技术革新的角度来思考:

三个和尚利用当地竹子的资源优势,把竹子打空连结起来,一头架在泉水的上头,一头接到寺院里,三个和尚之一提水,之一倒水,之一休息,轮流干,谁也不累,也省了路途的劳累,还提高了效率。

例13:

如“失街亭”例:

1从诸葛亮的角度——赞执法如山的精神;

2从马谡的角度——言过其实,刚愎自用的危害;

③从用人角度——与其执法如山在后,不如任人唯贤在前;④从蜀魏相争的大局角度——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必修三》P73茅盾先生对香菱学诗的看法就很新颖,就是侧向/反向。

例14:

如以《环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这就要了解清楚《环境》的含义。

“环境”有两个义项:

一是周围的地方;一是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明确了它的含义,我们就可以论述一下“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

★你可以从“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的角度来写;

★也可以从“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角度来构思;

★还可以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节来写;

★更可以从“孟母三迁”来说环境的重要。

四、“拉近”:

通过上述解释分析尤其是“多种思维方法”,你可以得出不少“人无我有”的新颖论点,但并不等于这些“论点”都适合你开始进入写作,这里有一大前提就是“选择最合适自己写作的”。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拉近”的意思之一。

因此,以下的“作业”也就都围绕或有所侧重上述内容来开展,这是很“个性”的,不可能有标准答案(当然会有高低之分)。

五、练习:

问题一:

下列成语或俗语,是否都能够使用“逆向思维”得出论点:

(在()内打√或打×即可):

近墨者黑()知足常乐()滥竽充数()言者无罪()后生可畏()艺高人胆大()开卷有益()骄兵必败()识时务者为俊杰()熟能生巧()欲速则不达()看风使舵()班门弄斧()

问题二:

要你思考“水”的两个观点,你能够简洁表述出来吗(每个论点不超过30字)?

 

问题三: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能否“逆向思维”?

如能请简述理由(100字以内)。

 

问题四:

《作弊几时休》有三个“论点”:

1批评现行考试制度2批判弄虚作假社会风气3批评分数至上不讲诚信。

如果让你选一,你会选择哪一个来写并请简述理由:

 

问题五:

话题《遥远的距离》:

①宇宙②生死③人和人。

这很接近“半命题式”,如果让你选一,你准备使用哪一个并请简述理由:

 

问题六:

“上述示例一”故意只讲秦青,就是留着让你写——如果让你先“薛谭”,你会得出几个“论点”?

请分述之:

 

问题七:

写作任务:

即《Max应试800字议论文套路训练“三板斧”资料之一》附件一。

留待这次作文训练后根据同学们的“标题与开头线论)发现的问题再讲,这样更有针对性。

第三部分、“标题”篇和第四部分、“开头(引论)”篇,留待这次作文训练后根据同学们的“标题与开头(引论)发现的问题再讲,这样更有针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