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操作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7103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操作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操作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操作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操作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操作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操作方法.docx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操作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操作方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操作方法.docx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操作方法

简介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也是一种教学法。

它包括三个主要环节:

一、“先学”,即学生看书(读书)、检测;二、“后教”,即学生更正、学生讨论、最后教师点拨;三、“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

在这三个主要环节之前,有一个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

辅助环节包括: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

辅助环节就像高速公路旁的“引桥”,主要环节好像高速公路。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给了老师们具体的操作方法,让中、小学各学科老师灵活运用,上好新课程改革的课,教学生学,让学生发挥好主体作用,很快通过“引桥”,奔驰在自学的快车道上,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般操作方法示意如下: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课堂结构的实质是:

全过程学生自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操作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有共同的规律、基本的原则,有一般的操作方法,但是,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操作方法也有变动。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要注重灵活,一般采用集中学,集中教,集中练,即一次性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数学、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常用;有时,可分散学,分散教,最后当堂训练,即几次“先学后教”,最后“当堂训练”。

这是语文、外语等学科教学中常用的。

有时,可小步走,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即边学、边教、边练,在小学低年级常用。

但是,有一点不变:

即都是先让学生学,发现问题后才教,教不是由教师教,而是“兵教兵”,教师补充。

第一节   一般操作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基本操作程序一般可分为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六个环节。

其中前三个环节为辅助环节(约2分钟左右),后三个环节为主要环节(约43分钟左右),下面介绍各个环节的一般操作要领:

一、板书课题

三言两语引入,板书课题,或直接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

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前,提示学习目标,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究性学习。

操作要领:

①揭示目标的方式:

中学及小学高年级可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小学低年级可为教师口述,确保每个小学生听得懂、记得住。

②文化课揭示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方面的,至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应由教师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教师的气质、教师的情感、教师的艺术甚至教师的一举一动等渗透进行,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的内容。

③要从实际出发,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

既不降低,也不拔高,该“会运用”的,就要求能当堂运用,形成能力,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目标不能搞偏,搞错,防止把语文课上成政治、常识课,把政治课上成语文课。

④教学目标要具体,不要抽象,要简明扼要,不宜内容太多,要通俗易懂,让学生一目了然。

⑤揭示目标的时间要适当,要让学生能够认真看懂,不要急于切换投影。

⑥揭示目标时,教师要讲究艺术效果,注意情感投入,诱导学生认真明确要求,教师不宜节外生枝,做闲事,说闲话。

三、自学指导

揭示目标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学。

自学指导的方式:

中学和小学高年级常用屏幕出示,小学低年级可教师口述。

自学指导一定要具体,让学生达到四个明确:

、自学的方法、自学的时间、自学的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

这样,自学的内容自学就好比准备打仗,立刻紧张地思维,可以提高自学效率。

操作要领

①自学内容。

一般教材中有不少是旧知识,新知识不多,因此,自学的内容应引导学生看新知识的部分,新旧知识衔接的地方重点看。

例如,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引导学生看例题中列方程部分,对解方程部分不要求看,因为解方程的方法已学过。

如果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为一次性自学;如果教材内容多,可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讲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

②自学的方法。

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怎样干好,就怎样干。

一般先要让学生独立看书、思考,不宜边看边讨论。

③自学的时间。

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拖拖拉拉;又不能时间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前提,一定要讲究实效。

小学、中学尤其是高中,学生看书时间可长一些,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看书时间要短些,因为小学低年级教材内容少、小学生持久性不强。

④自学的要求。

即告诉学生如何检测。

这样使自学变成了检测前的准备,使学生看书能够真正动脑紧张地思维。

⑤教师要流露出关心、信任学生的情感。

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愉快地自学,但语言要简洁,切不可讲闲话、做闲事,也不可让学生听无关的音乐,看无关的录像。

四、先学

“先学”不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进行自学指导后,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有正确的自学方法后,带着思考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

自学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一)“先学”这个环节一般包括学生看书和检测自学效果两个小环节。

1、看书

“看书”是指在“揭示目标”、“自学前的指导”两个辅助性环节后,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认真地阅读课本,思考或动手操作。

并准备参加检测。

学生紧张地看书,代替老师传授课本知识。

操作要领

①学生看书时,教师不宜多走来走去,不能在黑板上写字,不能走出教室,不能东张西望,要形成学生专心读书、思考的紧张氛围,教师对认真学的同学表示满意的神情,对不够专心的后进生,可以说上一两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促使其高高兴兴地认真自学,但教师的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②看书的时间也可以变动,如内容多学生没看完,时间可延长些。

如学生全部看完了,可提前结束。

2、检测(检查读书的效果)

采用提问、板演、书面练习等手段检测,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操作要领:

①一般以书面练习为主。

②尽可能让后进生板演练习,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③教师要巡视,搜集学生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

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

把“新知方面的”、“主要的”梳理、归类,为

“后教”准备内容,这实际上是在修改课前写好的教案,进行第二次备课。

④学生板演练习时,教师不宜辅导后进生,因为这既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也会影响全班同学独立思考,紧张练习的效果。

(二)“先学”这个环节有时不分“看书”、“检测”两个小环节。

如语文、外语课上,一边指名读书,其他同学更正、讨论;有时提问,其他同学讨论(说出错的地方以及“为什么”)。

五、后教

“后教”不是指教师教,而是指学生自学后“兵教兵”,通过更正、讨论,各抒己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学生与学生互动,最后教师与学生互动,也就是教师补充、更正,帮助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环节是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是“补差”;同时,尖子生通过帮助差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增强能力,养成合作精神,又是“培尖”。

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一)“后教”一般包括更正、讨论两个小环节,数学课上学生板演后,就进行更正、讨论两个小环节。

1、更正

更正是指点名让学生上讲台对做错的题进行改正,或者对屏幕上出现的错题进行改正。

操作要领

①练习后教师要问发现错误的请举手,这样既可以促使全体同学认真找出错误,还可以了解学情。

②在举手的学生中,要请差生先更正。

③要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更正。

差生更正错了,或者没有改出错误,再依次让中等生、较好的学生、好学生更正,这样有利于促使每个学生都在紧张地思维;绝不可先让好学生更正,或者一名差生更正错了,就由老师讲(更正,说出理由)。

④学生更正时,教师要耐心等待,不轻易表态。

2、讨论

①要尽可能让大家畅所欲言,必要时让大家争论。

教师切不可一人回答了,不管对否,就迫不及待滔滔不绝地讲,以免学生不动脑,讨论流于形式,课堂气氛不活跃。

②要一类一类地讨论,便于归纳,避免重复。

③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如学生说错了,就叫别的同学发言;如学生说对了,教师表示肯定,并做适当的板书。

④教师要做到该讲的要讲好,做到三个明确:

明确讲的内容。

讲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内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或练习中的错误。

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讲。

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讲了。

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

对个别或极少数学生知识回生的问题,可以个别课外补救。

这样教师几乎成了哑巴,讲的内容就很少了,一般不超过五、六分钟。

明确讲的方式。

先“兵教兵”,后教师讲,一般先引导学生更正,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更正,再引导大家讨论,弄懂为什么。

同学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作出评价,一般予以更正、补充。

明确讲的要求。

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并要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二)有时后教不分“更正”、“讨论”两个小环节。

也就是将“更正”与“讨论”穿插进行,或者边更正边讨论,如语文、外语课上常通过提问帮助纠正并说出理由。

六、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是指当堂完成课堂作业,其目的有二:

一是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

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堂训练对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做到作业的“堂堂清”、“日日清”,都是极为有利的。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

操作要领:

①课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②练习的内容是完成课本中的练习和习题,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要注意练习题要有代表性,适度和适量,确保能在下课之前完成,交作业本。

③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

④要注意矫正学生坐姿,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⑤练习的形式则是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教师不得辅导学生,不干扰学生,学生之间不讨论,确保学生聚精会神地做作业。

教师如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不要随时指出,要留到课外辅导。

学生课堂作业时,如少数学生做得快,已完成了,教师可以先给他批改,还可以让他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六个环节,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

教师运用时,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全过程都要指导学生自学,教师的“教”应该是在学生学了以后,针对发现的问题而进行的。

但因学情不一样,科目不同,课型不同,年级不同……,必须灵活运用,作出相应改动,不要生搬硬套、模式化。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教学方法

在永威学校,蔡林森校长要求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时,实行“四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严格要求师生做到“能在课堂上掌握的东西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

“四清”的实质是使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达到人人过关,人人满分。

把老师讲学生听变为学生先学,等于给学生建了四道防线,教师、学校都认真把关,认真对待每天没学好的知识,就不会出现平时不注意,考试时发现问题严重,积重难改。

“四清”面对的是全体学生,重点是差生,可以使差生尽快赶上来。

堂堂清就是要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考场上一样紧张地学习,当堂能理解、记忆的知识力求不把问题留到课后,要想达到堂堂清,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善于发现问题,想方设法使学生暴露问题,再针对问题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安排和使用。

怎样才能发现问题呢?

有八个环节:

1、学生自学时要确保认真、专注;

2、检测时要选择后进生上台板演,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

3、学生在做检测题时,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巡视,决不能走过尝闲逛,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搜集学生做题当中的错误,并把错误进行分类,看这些问题中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并进行分类,分类是为后教做准备;

4、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更正,也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什么情况,思维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5、通过提问为什么,让学生讲清每个解题步骤的依据是什么,有时还要追问,以达到一定的深度;

6、通过指导学生相互对改检测所学内容,从中发现问题;

7、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知道课堂上板演的问题解决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还要鼓励学生把个别问题提出来,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来解决,不行的话再由老师来解决;

8、通过看学生能否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而发现问题,如果不能,说明有问题。

当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应对,看下课后有多少不会的学生就是日清的对象了,日清对象就要求老师帮助其抓好时间去补漏。

我们不要怕发现问题,就怕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就是老师以后工作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日日清就是今日事今日毕。

当天学的知识,该会背的都会背,该运用的都运用,做错了的都要更正。

周周清就是普查本周所学的各科知识。

通过普查要达到两个过关:

一是知识点要过关。

二是能力要一一过关。

包括例题能口述、习题都会做、做错的都会更正等。

月月清就是要逐月检查知识掌握的质量,查漏补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它的基本形式为月考,就考本月所学的课本上偏难、易错的内容,要求人人满分,人人过关并不容易达到。

月考之后并不是完成了任务,还要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学生的表扬会等,总结经验,表扬、鼓励先进的教师和优秀的学生,以利于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四清”的关键是周周清。

堂堂人人清、日日人人清是周周清的基础和前提,抓好堂清才能抓好日清,堂清、日清抓不好,周清和月清就无法做到。

学校狠抓周清,教师和学生就会重视日清和堂清。

周清要突出“熟”“准”“活”三个字,使学生达到熟能生巧,准确无误,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而后融会贯通。

“四清”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达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把学生放在心上,把握好教材、把握好学生、把握好时间,如果能做到四清,学生的学习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个课程改革的样板,一个民办学校的楷模

  6年前我到永威学校来是陪同江苏省洋思中学的原校长蔡林森来考察学校的。

今天到永威学校来,是学习永威学校成功的经验和蔡校长的教育思想。

  可以说,是任太平董事长成就了蔡林森校长,是蔡校长成就了永威学校。

这在民办学校,是董事长和校长的最佳搭配模式。

  我看过张子凡老师的《管理就要贯彻到底》的演讲录像,他说:

“董事长是个艺术家,总经理是个企业家,不能错位”。

我们的教育局长和校长是否也应该是这种关系?

  目标刻在岩石上,办法写在沙滩上

  张子凡老师在演讲中的这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蔡校长到永威学校来也是这样做的,他的目标很明确:

就是要把这所学校办好。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办不好的学校”。

这个信念他没有动摇过。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在公办学校没有遇到过的困难,他没有照搬洋思中学的经验,他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的探索和完善着洋思中学的经验。

所以蔡林森的教育思想是在不断发展的。

  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但成绩确实说明问题

  永威学校作为一所民办学校,从生源到师资都不占优势,但初中三率(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连续两年在焦作市(地级市)排名第一。

在永威学校的带动下,在焦作市189所初中学校中,前10所学校中沁阳市(县级市)占了4个(一、二、三、六名),前30所学校中沁阳市占了8个,前60所学校中沁阳市占了21个。

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也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但成绩确实说明问题,它反映了一个学校和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

  洋思经验在永威学校得到了发展

  从学校结构看,洋思中学是个初中学校,而永威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如何把洋思中学的经验用到小学和高中,是个挑战。

蔡校长在小学数学和科学课中总结出“四个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

在语文学科总结出“几个比”的教学模式:

比读书、比写字、比说话、比当堂完成作业。

每一个“比”都是一次“先学后教”。

在高中则重点解决高中教学容量、难度大和如何上好高考复习课等问题。

现在小学是沁阳市第一,高中名列前茅。

 从每堂课“限定只讲几分钟”,到每堂课“岂能硬性规定讲几分钟”是个发展

 2001年9月5日我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每堂课教师只讲4分钟——洋思中学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

文章中谈到的现象现在依然存在:

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三大难题:

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三是每个学校都有大量差生,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

而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却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超过4分钟,其余的时间全部让学生自学;每堂课的作业当堂布置、当堂完成,没有课外作业;这所学校基本不存在差生问题,全校学生的每一门课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好多外地外校教不好的“差生”送到洋思来都变好了。

自1990年以来,这所学校连续10年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均为全部,居全市之首。

 而2007年11月20日蔡林森校长却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一篇文章:

《每节课教师讲几分钟岂能硬性规定》。

从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能超过10分钟(这是洋思中学当时的规定)到现在不能硬性规定教师讲几分钟,这是一种发展。

 在课改初期,为了扭转教师的教学观念,在行政上硬性规定教师只讲几分钟是可以理解的。

但在课改10年后的今天,再硬性规定就有些机械了。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教师的神圣责任

  差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差。

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远远高于西方国家。

差生形成的原因是没有被老师关注到的结果。

教育过程的不公平会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多年来蔡校长始终坚信: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学校坚持不分快慢班,坚持从起始年级、从最后一名差生抓起。

这是在落实教育过程的公平。

 课堂教学是“三分教学,七分管理”

 几年来,到永威学校参观的校长和教师不计其数,但有的学校回去实验后没有达到永威学校的效果。

其原因就在于参观者学习的是永威学校的教学模式,但很少考虑这些模式是通过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来落实的。

 我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永威的成功在于精细化管理》。

 1.精细“立法”,事事有章可循

 蔡林森校长到永威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各种规章制度。

他虽然有几十年的中学管理经验,有洋思中学成套的管理制度,但他没有照搬。

他认为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规章制度也不能千篇一律。

他在充分调查永威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亲手起草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每一个规章制度的出台都是经过全体教师的讨论和修改而最后定稿,“法”源于民而用于民。

这些制度的特点一是全,二是细。

 所谓“全”是指事事有章可循,不留空白。

单是在教学方面,就有备课制度、讲课制度、课外辅导制度、作业批改制度、考试制度、周周清制度、学生课内规则、评课制度等。

另外如纪律、卫生、用餐、公寓等许多制度,覆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所谓“细”是指,每一个制度的要求都非常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如:

《作业批改制度》中对老师批改作业的时间要求:

“上午的课堂作业,要在下午课前批完,并让学生更正;下午的课堂作业,要在晚饭前改完,并让学生更正;晚自习的作业,要力争当夜(最迟在第二天8点前)改完,并让学生更正。

  2.精细“执法”,人人照章行事

  对于每个学校,制定制度不是很困难的事,难的是如何执行和落实这些制度。

制度的落实关键是领导带头,正所谓“其身正,政令通”。

现在强调在课改中校长的领导力和教师的执行力。

但如果校长不懂教学,怎么领导教师?

怎么让教师服气?

现在很多校长很忙,没有时间上课,也没有时间听课评课。

而蔡林森校长,5年来从小学到初、高中各门学科轮番地听、评,几乎一天不停,全年听课1000节以上。

 3.精细“督法”,逐级检查考核

 制度有了,如果不执行怎么办,执行不到位怎么办?

所以一项制度的落实,关键是检查和考核。

蔡林森校长每天早上检查完早操后,接着检查早读,一个70岁的老人,忍着膝关节骨刺的病痛,4层教学楼几十个教学班,他逐一地检查,一个也不放过。

蔡林森是一个行走着的校长。

他很少坐在办公室里,几十个教学班他每天都要跑两三趟,不停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学校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心中有数。

如教案一周一查。

不仅要查备课节数,还要查教案是否符合要求(依据“备课制度”),不符合要求的教师复备。

作业一日三查,上午查前一天晚上的作业,下午查上午的作业,晚上查下午的作业。

查教师作业批改是否及时,是否认真,有无错改。

在永威学校,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一天都不能拖。

正是由于这种精细化的管理,蔡林森校长才把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在永威学校移植成功并创新发展。

  课堂教学的评价与辩证法

  创立高效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与辩证关系。

高效教学方法或模式有两个基本的维度:

目标和时间,即单位时间的达标率。

目前有些学校的课堂很热闹,而教学效率却很低,这样的课只能说是热闹的课,而不是高效的课。

  1.要强调课堂教学时间的规定性

  我们提出向课堂要质量是向40分钟或45分钟要质量,而不是向24小时要质量。

就是说,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要扎实掌握所学知识,而不是把时间前伸后延,利用课下时间预习或做作业,加重学生的负担。

如蔡校长在《永威课改的10条定理》中谈到:

  

(1)不向课前延伸——课堂从上课铃响开始。

  

(2)不向课后延伸——保证学生的课余自由。

  2.强调教学目标的规定性

  如果一堂课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很难评价效率的高低。

  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说:

“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

  3.课堂教学要实行三个转变

  

(1)由死气沉沉转向思维活跃

  

(2)由低效缓慢转向高效紧凑

  (3)由喧嚣浮躁转向平静踏实

  蔡林森的课改辩证法

  课程改革以来,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老师由于搞不清这些具体做法的辩证关系,往往无所适从,或者有的走向极端。

如何处理课程改革中的辩证关系,我在报上发表了《蔡林森的课改辩证法》的文章。

蔡校长所谈的问题也是当前课改中遇到的问题。

  1.课前预习与课堂自学的关系

  现在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提倡学生课前大预习,而这种预习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预习。

预习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过去教师满堂灌的情况下,教师的讲课速度很快,如果课前不预习一下,听课时会感觉“跟不上趟”。

而现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不是延伸到课前的自学。

有的学校以“导学案”的形式布置课前自学作业,如果各门课程都布置预习作业,学生有多少课前时间?

这种做法实际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2.课上紧张与课外轻松的关系

  现在中学生有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如果说学生学习不紧张和没有一点负担是不现实的,课上不紧张课外就一定紧张,学生要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任务,课外又要从事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就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学习了,课外就有时间从事各种活动。

而课堂上学生轻松了,势必在课外就要加重负担。

这是教学的辩证法。

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完整的时间自学和思考,而不是课外忙作业课上忙表演。

 3.走进教材与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