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传染学》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7083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助理医师《传染学》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医助理医师《传染学》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医助理医师《传染学》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医助理医师《传染学》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医助理医师《传染学》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助理医师《传染学》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

《中医助理医师《传染学》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助理医师《传染学》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助理医师《传染学》试题及答案卷五.docx

中医助理医师《传染学》试题及答案卷五

2020年中医助理医师《传染学》试题及答案(卷五)

  一、A1

  1、肺炎型流感会出现高热、烦躁、呼吸困难等症状在发病后

  A、12小时

  B、8小时

  C、4小时

  D、24小时

  E、16小时

  2、流感的症状最主要的是

  A、全身中毒症状

  B、发热

  C、呼吸道症状

  D、消化道症状

  E、循环系统症状

  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均可以使得流感病毒灭活

  A、甲醛

  B、过氧乙酸

  C、紫外线敏感

  D、100℃1分钟灭活

  E、56℃10分钟灭活

  4、关于流感的描述错误的是

  A、飞沫传播

  B、潜伏期短

  C、传染性强

  D、呼吸道症状重

  E、传播迅速

  5、下列哪项不是流感的预防措施

  A、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及治疗

  B、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流感流行前,给所有易感人群使用金刚烷胺进行药物预防

  D、减少公众集会活动

  E、给易感的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

  二、B

  1、A.发热患者

  B.免疫力低下者

  C.合并慢性基础病患者

  D.老年人

  E.婴幼儿

  <1>、不属流感高危人群的是

  ABCDE

  <2>、不属流感疫苗接种对象的是

  ABCDE

  2、A.1~3日

  B.1~4日

  C.3~4日

  D.3~7日

  E.7~14日

  <1>、流感的潜伏期通常是

  ABCDE

  <2>、流感发热持续时间通常是

  ABCDE

  3、A.发生于乙型

  B.变异幅度小,出现频率低

  C.变异幅度小,出现频率高

  D.变异幅度大,出现频率低

  E.变异幅度大,出现频率高

  <1>、抗原漂移是指

  ABCDE

  <2>、抗原转换是指

  ABCDE

  4、A.病原分离

  B.影像学检查

  C.粪便培养

  D.血培养

  E.血常规

  <1>、可确诊流感的是

  ABCDE

  <2>、可确诊流脑的是

  ABCDE

  5、A.奥司他韦

  B.拉米夫定

  C.金刚烷胺

  D.干扰素

  E.利巴韦林

  <1>、为离子通道M2阻滞剂的药物是

  ABCDE

  <2>、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药物是

  ABCDE

  6、A.H1

  B.H3

  C.H5N1

  D.H9N2

  E.H7N6

  <1>、属于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的是

  ABCDE

  <2>、禽流感病毒致病力最强的亚型是

  ABCDE

 一、A1

  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肺炎型流感特点是在发病后24小时内出现高热、烦躁、呼吸困难、咳血痰和明显发绀,可进行性加重,应用抗菌药物无效。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流感潜伏期通常为1~3日。

起病多急骤,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发热通常持续3~4日。

  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

  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流感潜伏期通常为1~3日。

起病多急骤,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发热通常持续3~4日。

流感经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病毒污染物品间接接触传播。

  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时间为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二)切断传播途径

  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加强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戴口罩,勤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流感患者的用品要彻底消毒。

  (三)保护易感人群

  1.接种流感疫苗在流感好发季节,给易感的高危人群和医务人员接种疫苗。

高危人群包括:

年龄超过65岁;有慢性肺或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哮喘)的成人和6个月以上的儿童;肾功能障碍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药物性)者;妊娠中期以上孕妇等。

接种时间为每年流感流行季节前,每年接种1次,约2周可产生有效抗体,用法为皮下注射,成人1ml,学龄前儿童0.2ml,学龄儿童0.5ml。

主要有以下几种:

减毒活疫苗、细胞培养的流感疫苗、DNA疫苗、通用疫苗,减毒活疫苗主要采用鼻腔喷雾接种,两侧鼻腔各喷0.25ml。

  2.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预防明确或怀疑某部门流感暴发时,对所有非流感者和未进行疫苗接种的医务人员给予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或奥司他韦进行预防性治疗。

  二、B

  1、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在流感好发季节,给易感的高危人群和医务人员接种疫苗。

高危人群包括:

年龄超过65岁;有慢性肺或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哮喘)的成人和6个月以上的儿童;肾功能障碍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药物性)者;妊娠中期以上孕妇等。

  2、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流感潜伏期通常为1~3日。

起病多急骤,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发热通常持续3~4日。

  3、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最常发生于甲型,主要形式有两种:

①抗原漂移,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不会引起流感的大规模流行,出现频率较高,且有逐渐积累效应;②抗原转换,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形成新的病毒亚型,由于人群对抗原转换后出现的新亚型缺少免疫力,往往会引起流感的全球性大流行,发生频率较低,且缓慢。

  4、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流感: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病原分离而确诊。

流脑:

细菌培养取患者血液、脑脊液、骨髓等作病原菌培养,阳性者可确诊,但阳性率低。

  5、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为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

  6、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根据病毒NP和M1抗原性的不同,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和丙(C)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再根据HA和NA的抗原性不同分为若干亚型,HA可分为H1~H16亚型,NA可分为N1~N9亚型,人类流感主要与H1、H2、H3和N1、N2亚型有关。

  <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禽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属甲型流感病毒,包括其全部亚型。

根据其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H5和H7亚型为高致病型,又以H5N1致病性最强。

 一、A1

  1、婴幼儿期HBV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可人为地划分为4个期,无

  A、免疫耐受期

  B、免疫清除期

  C、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

  D、发病期

  E、再活动期

 2、治疗丙型肝炎首选的药物是

  A、利巴韦林

  B、维生素

  C、干扰素

  D、核苷类似物

  E、青霉素

  3、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患者的饮食应是

  A、高糖

  B、高蛋白

  C、高脂肪

  D、清淡易消化

  E、尽量多食

  4、对诊断重型病毒性肝炎最有意义的指标是

  A、A/G比值倒置

  B、酶胆分离

  C、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

  D、血清转肽酶活性明显升高

  E、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5、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

  A、维生素K吸收障碍

  B、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C、凝血因子消耗增加

  D、血小板减少

  E、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6、急性肝炎出现黄疸最早见于

  A、口腔黏膜

  B、巩膜

  C、四肢皮肤

  D、面部皮肤

  E、手掌脚掌皮肤

  7、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日常生活接触

  B、粪-口途径

  C、性接触

  D、输血及血制品

  E、母婴传播

  8、戊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是

  A、输血

  B、性交

  C、粪-口途径

  D、蚊虫叮咬

  E、母婴传播

  9、感染HBV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标志是

  A、HBsAg

  B、HBeAg

  C、抗-HBs

  D、抗-HBe

  E、抗-HBc

  10、甲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中不属于感染人的是

  A、I型

  B、Ⅷ型

  C、Ⅶ型

  D、Ⅱ型

  E、Ⅲ型

  11、有关急性重型肝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肝脏体积明显缩小

  B、肝细胞呈现一次性坏死

  C、汇管区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D、肝脏边缘锐薄,质地柔软,包膜皱缩

  E、如发现肝细胞变性及功能障碍,则恢复无望

  12、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最有意义的依据是

  A、病程的长短

  B、病情的轻重

  C、血清转氨酶检查

  D、病原学检查

  E、肝穿刺活检

  13、感染HBV后集体产生的唯一保护性抗体石

  A、抗-HBs

  B、抗-HBe

  C、抗-HBc-IgM

  D、抗-HBc-IgG

  E、抗-HBV-DNA

  14、诊断病毒性肝炎最可靠的根据是

  A、发病季节

  B、起病方式

  C、症状及体征

  D、接触史

  E、病原学检查

  15、预防HBe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是

  A、丙种球蛋白

  B、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C、乙肝疫苗

  D、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加乙肝疫苗

  E、乙肝疫苗加丙种球蛋白

  16、下列有关甲肝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嗜肝DNA病毒

  B、只有一个血清型

  C、不耐酸

  D、对紫外线照射不敏感

  E、只有1个基因型

  17、属于DNA病毒的是

  A、甲肝病毒

  B、乙肝病毒

  C、丙肝病毒

  D、丁肝病毒

  E、戊肝病毒

  18、丙型肝炎病毒易发生变异的是

  A、编码区

  B、核蛋白区

  C、包膜蛋白区

  D、非结构区

  E、变异区

  19、不属于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是

  A、粪-口途径

  B、静脉注射

  C、密切接触

  D、母婴传播

  E、输血或血液制品

  20、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关键是

  A、休息

  B、保肝

  C、降酶

  D、抗病毒

  E、调节免疫

  二、B

  1、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E.抗-HBc

  <1>、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

  ABCDE

  <2>、病毒复制活跃的标志

  ABCDE

  2、A.HBsAg

  B.抗-HBs

  C.HBcAg

  D.抗-HBc

  E.抗-HBe

  <1>、感染HBV后,最早出现的抗体为

  ABCDE

  <2>、不游离存在于血液中的标志物为

  ABCDE

  3、A.病程超过2周

  B.病程超过1月

  C.病程超过2月

  D.病程超过半年

  E.病程超过1年

  <1>、慢性肝炎

  ABCDE

  <2>、慢性菌痢

  ABCDE

  4、A.杯状病毒

  B.嗜肝DNA病毒

  C.缺陷病毒

  D.黄病毒

  E.微小RNA病毒

  <1>、丙肝病毒属于

  ABCDE

  <2>、乙肝病毒属于

  ABCDE

  一、A1

  1、婴幼儿期HBV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可人为地划分为4个期,无

  A、免疫耐受期

  B、免疫清除期

  C、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

  D、发病期

  E、再活动期

 2、治疗丙型肝炎首选的药物是

  A、利巴韦林

  B、维生素

  C、干扰素

  D、核苷类似物

  E、青霉素

  3、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患者的饮食应是

  A、高糖

  B、高蛋白

  C、高脂肪

  D、清淡易消化

  E、尽量多食

  4、对诊断重型病毒性肝炎最有意义的指标是

  A、A/G比值倒置

  B、酶胆分离

  C、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

  D、血清转肽酶活性明显升高

  E、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5、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

  A、维生素K吸收障碍

  B、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C、凝血因子消耗增加

  D、血小板减少

  E、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6、急性肝炎出现黄疸最早见于

  A、口腔黏膜

  B、巩膜

  C、四肢皮肤

  D、面部皮肤

  E、手掌脚掌皮肤

  7、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日常生活接触

  B、粪-口途径

  C、性接触

  D、输血及血制品

  E、母婴传播

  8、戊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是

  A、输血

  B、性交

  C、粪-口途径

  D、蚊虫叮咬

  E、母婴传播

  9、感染HBV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标志是

  A、HBsAg

  B、HBeAg

  C、抗-HBs

  D、抗-HBe

  E、抗-HBc

  10、甲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中不属于感染人的是

  A、I型

  B、Ⅷ型

  C、Ⅶ型

  D、Ⅱ型

  E、Ⅲ型

  11、有关急性重型肝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肝脏体积明显缩小

  B、肝细胞呈现一次性坏死

  C、汇管区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D、肝脏边缘锐薄,质地柔软,包膜皱缩

  E、如发现肝细胞变性及功能障碍,则恢复无望

  12、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最有意义的依据是

  A、病程的长短

  B、病情的轻重

  C、血清转氨酶检查

  D、病原学检查

  E、肝穿刺活检

  13、感染HBV后集体产生的唯一保护性抗体石

  A、抗-HBs

  B、抗-HBe

  C、抗-HBc-IgM

  D、抗-HBc-IgG

  E、抗-HBV-DNA

  14、诊断病毒性肝炎最可靠的根据是

  A、发病季节

  B、起病方式

  C、症状及体征

  D、接触史

  E、病原学检查

  15、预防HBe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是

  A、丙种球蛋白

  B、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C、乙肝疫苗

  D、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加乙肝疫苗

  E、乙肝疫苗加丙种球蛋白

  16、下列有关甲肝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嗜肝DNA病毒

  B、只有一个血清型

  C、不耐酸

  D、对紫外线照射不敏感

  E、只有1个基因型

  17、属于DNA病毒的是

  A、甲肝病毒

  B、乙肝病毒

  C、丙肝病毒

  D、丁肝病毒

  E、戊肝病毒

  18、丙型肝炎病毒易发生变异的是

  A、编码区

  B、核蛋白区

  C、包膜蛋白区

  D、非结构区

  E、变异区

  19、不属于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是

  A、粪-口途径

  B、静脉注射

  C、密切接触

  D、母婴传播

  E、输血或血液制品

  20、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关键是

  A、休息

  B、保肝

  C、降酶

  D、抗病毒

  E、调节免疫

  二、B

  1、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E.抗-HBc

  <1>、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

  ABCDE

  <2>、病毒复制活跃的标志

  ABCDE

  2、A.HBsAg

  B.抗-HBs

  C.HBcAg

  D.抗-HBc

  E.抗-HBe

  <1>、感染HBV后,最早出现的抗体为

  ABCDE

  <2>、不游离存在于血液中的标志物为

  ABCDE

  3、A.病程超过2周

  B.病程超过1月

  C.病程超过2月

  D.病程超过半年

  E.病程超过1年

  <1>、慢性肝炎

  ABCDE

  <2>、慢性菌痢

  ABCDE

  4、A.杯状病毒

  B.嗜肝DNA病毒

  C.缺陷病毒

  D.黄病毒

  E.微小RNA病毒

  <1>、丙肝病毒属于

  ABCDE

  <2>、乙肝病毒属于

  ABCDE

 一、A1

  1、对传染病预防起关键性作用的是

  A、尽早隔离患者

  B、儿童计划免疫

  C、必要的空气消毒

  D、坚决捕杀有害动物

  E、改善营养、锻炼身体

 2、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主要用的抗病毒药物是

  A、干扰素

  B、阿糖腺苷

  C、无环鸟苷

  D、利巴韦林

  E、核苷类似物

  3、传染病病原学诊断的“金指标”是

  A、血常规检查

  B、大便常规检查

  C、分子杂交技术

  D、聚合酶链反应

  E、病原体分离培养

  4、下列不属流行病学资料的内容的是

  A、年龄

  B、职业

  C、流行季节

  D、体格检查

  E、免疫接种史

  5、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的近几年发病率的一般水平称为

  A、散发

  B、暴发

  C、流行

  D、流行性

  E、大流行

  6、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为

  A、潜伏期

  B、前驱期

  C、恢复期

  D、后遗症期

  E、症状明显期

  7、母婴传播不包括

  A、血液传播

  B、哺乳传播

  C、上行性传播

  D、经胎盘传播

  E、分娩引起的传播

  8、病原携带者不包括

  A、急性病原携带者

  B、慢性病原携带者

  C、健康病原携带者

  D、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E、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9、病原微生物不包括

  A、病毒

  B、细菌

  C、蠕虫

  D、支原体

  E、衣原体

  10、感染根据病原体感染的次数、时间先后和种数,其分类不包括的是

  A、原发感染

  B、继发感染

  C、重复感染

  D、混合感染

  E、重叠感染

  二、B

  1、A.在感染某种病原体基础上又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B.原发感染后出现的病原体感染

  C.初次感染某种病原体

  D.在感染某种病原体基础上再次感染同一病原体

  E.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

  <1>、属重复感染的是

  ABCDE

  <2>、属继发感染的是

  ABCDE

  2、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潜伏性感染

  D.病原体携带状态

  E.显性感染

  <1>、感染过程的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

  ABCDE

  <2>、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表现是

  ABCDE

  3、A.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B.病原体携带状态

  C.隐性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显性感染

  <1>、人体与病原体处于相持状态,不出现临床症状,不排出病原体

  ABCDE

  <2>、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临床表现,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

  ABCDE

  一、A1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儿童计划免疫对传染病预防起关键性的作用。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抗病毒治疗:

临床应用较多的有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阿糖腺苷、无环鸟苷(治疗疱疹病毒感染)、利巴韦林(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核苷类似物(治疗AIDS或乙型肝炎)。

  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病原体的直接检出或分离培养是传染病病原学诊断的“金指标”。

  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职业、流行季节与地区、免疫接种史与既往患传染病史、与传染病患者接触史、有无传染病病例等。

体格检查属于临床资料的内容。

  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流行性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连续发生造成不同程度蔓延的特性。

①散发:

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的近几年发病率的一般水平。

②流行:

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高于一般水平。

③大流行:

某传染病流行范围广,甚至超过国界或洲界。

④暴发:

某种传染病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多是同一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导致的。

  6、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前驱期是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

  7、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母婴传播包括:

①经胎盘传播;②上行性传播;③分娩引起的传播;④哺乳传播等。

  8、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病原携带者包括慢性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潜伏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等,是重要的传染源。

  9、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朊毒体等,寄生虫包括原虫和蠕虫等。

  1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根据病原体感染的次数、时间先后和种数,感染可分为原发感染、重复感染、混合感染、重叠感染四种。

  二、B

  1、

  <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重复感染:

在感染某种病原体基础上再次感染同一病原体。

原发感染后出现的病原体感染称继发性感染。

  2、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即传染病发病,故最易识别。

感染后不但引起机体免疫应答,还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病原体只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无临床症状,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

(临床最常见)。

  3、

  <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潜伏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某些部位后,机体免疫系统将病原体局限化,但又不能清除病原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潜伏的病原体才引起显性感染。

(不能排出病原如:

水痘、带状疱疹)。

  <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病原体只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无临床症状,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

(临床最常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