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6882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检测试题.docx

《语文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检测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检测试题.docx

语文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检测试题

语文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检测试题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4分)

①鳏(guǎ)孤独②前合后(yǎn)

③(máo)贼④愁兴(lán)珊

⑤汗(céncén)⑥凝(yē)

⑦(wǚ)逆⑧繁文(rù)节

2.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6分)

(1)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雷特》《》《》和《麦克白》代表着莎士比亚艺术的顶峰。

(2)《窦娥冤》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的代表作。

元杂剧是戏曲形式的一种。

戏剧结构的基本形式是“四折一”。

杂剧角色分、、净、杂四类。

杂剧剧本由、、科介组成。

杂剧的音乐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比如《窦娥冤》中的【正宫】【端正好】,【正宫】是,【端正好】是。

(3)根据提示填空:

A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每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长亭送别。

长亭这个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多用来表示。

B “___________”文学作品中常把它用做对船的美称。

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1)人生如梦,。

(苏轼《赤壁怀古》)

(2)楚天千里清秋,      。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4)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6)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

(李清照《醉花阴》)

(8),到黄昏、点点滴滴。

,!

(李清照《声声慢》)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其中一句是:

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

(10)《念奴娇》中描写赤壁古战场险要形势的三句是:

,______,_________。

(11)《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

(12)传说中让金主完颜亮垂涎三尺的杭州美景是“重湖叠巘清嘉,,。

4、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念去去/千里/烟波

C、便纵/有/千种/风情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5、古诗常用典故,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④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鸦社鼓

A、①周瑜②诸葛亮③刘裕④拓跋焘

B、①诸葛亮②刘备③刘义隆④拓跋焘

C、①诸葛亮②孙权③刘义隆④拓跋焘

D、①周瑜②诸葛亮③刘裕④拓跋宏

6、下面对宋代词人的姓名、词牌、词中句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辛弃疾——《水龙吟》——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B、苏轼——《念奴娇》——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C、李清照——《声声慢》——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D、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7.参照示例,用一句话点评中外文学名著。

(4分)

示例1:

《红楼梦》——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示例2:

《家》——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的缩影

(1)《窦娥冤》——(2分)

(2)《哈姆雷特》——(2分)

8、根据上下文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句子,使内容相对,句式一致。

(4分)

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异的两大体系。

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俐齿的才女,西北文化则是粗犷豁达、驰骋沙场的武将;比之以季节,若江南文化是  ,西北文化则是;比之以宋词,若江南文化是         ,西北文化则是        。

9.阅读有关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版《雷雨》的介绍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4分)

“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这是周朴园的台词,《雷雨》原著注明此时周朴园的语气是“冷冷地”,而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版的《雷雨》周朴园的语气是“高昂地”。

在侍萍与周萍见面时,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版的《雷雨》增设了“周萍跪下来让侍萍抚摸差点相认”的情节。

(1)你认为说“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时,周朴园的语气是该“冷冷地”还是“高昂地”?

为什么?

(2分)

答:

(2)增设“周萍跪下来让侍萍抚摸差点相认”的情节,这样处理好不好?

为什么?

(2分)

答:

二、课外诗词阅读(24分)

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14分)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尘香:

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②双溪:

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③舴艋:

小船

10、①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

(2分)

②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4分)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1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

为什么?

请简要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

“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为什么?

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鉴赏(10分)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试题。

鲁侍萍(至大海前)走吧,别说了。

鲁大海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周朴园(厉声)下去!

仆人们(拉大海)走!

走!

鲁大海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

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你现在还——

周萍(冲向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账东西!

大海还手,被仆人们拉住。

周萍打他!

鲁大海(向周萍)你!

仆人一起打大海。

大海头流了血。

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

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萍(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

(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您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随下。

13.上文括号内的“至大海前”“厉声”等,属于戏剧语言中的哪一类?

(2分)

A.人物语言(对话、独白、旁白等)B.舞台说明()

14.本片段中揭示的本质性矛盾冲突是什么?

(2分)

答:

15.联系上下文,“你是萍……”里省略号省略的意思,应该是以下哪一项(2分)?

A.萍儿,你是我日夜思念的亲骨肉!

B.你,你和你父亲一样丧尽天良。

C.你是我的儿子,大海的哥哥,你不应该打自己的同胞兄弟。

D.没料到你竟连母亲也不认了。

()

16.下面是《雷雨》中部分修改情况,请分析修改后的好处。

(4分)

修改前——

周萍你是谁?

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修改后——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答: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鉴赏(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试题。

文学的趣味朱光潜

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

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

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

这是精神上的残废。

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

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

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

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

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

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

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

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

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

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

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

“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

”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

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

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见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

(节选自《谈美·谈文学》)

17.阅读全文,提取整合文段信息,完成下列填空。

(4分)

本文第①段从孔子的名言谈起,指出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

第②③④段列举

,第⑤段提出,从第⑥段起,作者就文艺欣赏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论断。

18.“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精神上的短视”具体指什么?

请简要概括。

(6分)

(1)精神上的残废:

(2)精神上的中毒:

(3)精神上的短视:

19.第⑥段说“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为什么不能欣赏呢?

(3分)

答:

20.文中多处引用名言名句,请举一个例子说说它的具体作用。

(3分)

答:

五、作文(70分)

21、简述最近给你印象最深的人和事,并选择角度立意为文。

要求: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语文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检测试题答案卷

一、

班级姓名号数

密封线

积累与运用(30分)

1、(4分)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2.(6分)

(1)《》《》

(2)………“四折一”………、

………、、………………

(3)A 。

B “___________”

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1)。

(2)      。

(3)。

(4)。

……,。

(5)      。

(6)。

(7) 。

(8),…。

,!

(9)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

(12),。

4、5、6、(各2分)

7.

(1)《窦娥冤》——

(2分)

(2)《哈姆雷特》——

(2分)

8、(4分)

比之以季节,若江南文化是  ,西北文化则是;比之以宋词,若江南文化是         ,西北文化则是        。

9、

(1)(2分)

答:

(2)(2分)

答:

10、①(2分)

②(4分)

11、(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3.(2分)15.(2分)

14.(2分)

答:

16.(4分)

答:

17、(4分)

本文第①段从孔子的名言谈起,指出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

第②③④段列举,第⑤段提出,从第⑥段起,作者就文艺欣赏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论断。

18.(6分)

(1)精神上的残废:

(2)精神上的中毒:

(3)精神上的短视:

19.(3分)

答:

20.(3分)

答:

语文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检测试题答案

1、(4分)①鳏寡孤独②前合后偃③蟊贼④愁兴阑珊⑤汗涔涔⑥凝噎⑦忤逆⑧繁文缛节

2、(6分)

(1)《奥赛罗》《李尔王》

(2)关汉卿楔子旦末曲词宾白宫调曲牌

(3)、A在长亭送别B兰舟

3、(12分)(略)

4、(2分)D/(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B念/去去/千里/烟波;C便/纵有/千种/风情)

5、(2分)A6、(2分)C(应为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7.(4分)

(1)答案示例:

《窦娥冤》——感天动地的人间悲剧。

(2)答案示例:

《哈姆雷特》——一部让你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的悲剧。

8、(4分)(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

(西北文化则是)大红大绿,丰硕饱满的金秋;

(若江南文化是)缠绵悱恻、婉约柔美的柳词;

(西北文化则是)铿锵雄浑、高亢豪放的苏词。

(要求:

内容、句式各2分,要求语句通顺、修饰恰当,符合语境中“季节”和“宋词”的限制,体现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的特征,句式基本一致)

9.(4分)

(1)答案示例:

周朴园的语气该“冷冷地”,这更能表现出他的冷酷无情。

(2分,答“高昂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示例:

不好。

这不符合事实逻辑,作为深受其父影响的周家大少爷,周萍应该不会有这样的举动。

(2分,答“好”,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0、

(1)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我同意这种看法。

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

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自圆其说)

11、

(1)“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2)“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12、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

①同意。

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

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

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这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

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13、B(2分)14、阶级矛盾 (2分)15、C(2分)

16、原文没有鲁侍萍的答话,(1分)增加这句话,刻画了特定环境中鲁侍萍矛盾、痛苦、愤怒的复杂心理,(2分)表现了人物间的复杂关系,也使情节发展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1分)——大意对即可。

17.(4分)文艺欣赏的三种毛病诊治的办法(每个空格2分)

18.(6分)

(1)根本不知,感受不到趣味。

(2)趣味低劣,缺乏鉴赏力。

(3)知得不全,趣味狭窄。

(每个小题2分)

19.(3分)因为这些旧文学家都有几分惰性,常先入为主,不能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所以不能欣赏。

(意思对即可)

20.(3分)

答案示例1:

第1段引用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引出了文艺欣赏的不同见解。

答案示例2:

第5段引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话,说明研究文学也像估计山的大小一样,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的道理。

答案示例3:

第6段引用华兹华斯“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的话,引出不光是作者,包括读者也须时常创造文学趣味,使趣味广泛而鲜活。

(3分,答出名言得1分,说出具体作用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