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6843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6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科学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科学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科学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科学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备课.docx

《科学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备课.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备课.docx

科学备课

1、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主动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学习地球内部有什么

2想知道,爱提问,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

3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探究地球内部特点的教学

教学准备:

橡皮泥、熟鸡蛋、荔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出课题。

(课件展示火山喷发、开采石油、煤矿等图片)

谈话:

同学们谁知道这都是干什么的情景?

引出地球内部有什么这个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猜测”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猜测

(这个环节可以课前组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交流展示:

学生在组际之间交流各自的资料

2、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

(1)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

利用化石了解,科学家利用钻井了解。

(2)教师进行补充

(3)出示资料卡,找学生读,教师就疑难之处进行讲解。

3、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1)组织学生观察熟鸡蛋、荔枝的结构特点

重点观察分层结构

学生汇报:

鸡蛋皮、鸡蛋白、鸡蛋黄;荔枝皮、果肉、种子

(2)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内部结构

课件或者挂图展示地球内部构造图

教师结合图片讲解:

地球内部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地壳、地幔、地核

阐述人类都是通过哪几种方式来观测地球内部的

(3)组织学生自学教材中的资料卡

(4)教师讲解分析重点知识: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

由坚硬的岩石构成;地幔内部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的固态物质;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自由活动:

我们做个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吧!

活动指向:

了解地球的内部组成

指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做成地壳、地幔、地核

在制作过程中提示学生各个层次的厚度要尽量做的比例差不多

展示作品、适当评价

(三)课外拓展

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课堂检测:

1人们通过()可以了解到地球内部的特点。

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

3、()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4、地幔部分的()高,()大。

2火山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仪器做模拟实验,主动探究火山的形成

2愿意合作交流,想知道,爱提问

3了解火山,知道火山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

探究火山形成原因的教学

教学准备:

酒精灯、热水、冷水、番茄酱、土豆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问题

【活动时间】

5分钟

【教师活动】

1、谈话后播放视频: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智利柴腾火山喷发和美国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喷发),注意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发生的是什么现象?

你有什么相关的问题要研究?

学生对看到的现象充分的讨论,发表见解

2、谈话: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要研究的问题,这说明大家的研究兴趣非常浓厚。

要解决大家所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认为应该先解决哪些最基本的问题呢?

【学生活动】:

1、观看视频。

2、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3、确定本节课集中解决的问题。

【教学预设】:

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可能会提出,研究火山喷发要先解决解决火山喷发的成因、火山喷发的预报、火山喷发的利、害等问题。

视频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必定会十分集中,这样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学生会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聚焦,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二、模拟实验,展开探究

【活动时间】10分钟

【教师活动】

1、谈话:

谁亲身经历过火山喷发?

大家想不想设计一个实验模拟火山喷发?

老师帮你准备了两组实验材料,大家可以任选一组进行实验,请同学们讨论后制定一个实验计划,然后开始实验吧!

2、巡视:

对确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请同学按照课本74页或大屏幕上提示的步骤进行实验,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

用你们组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大屏幕上同时显示)

3、组织交流:

哪组的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活动】:

1、分组实验。

2、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三、展开想象,大胆推测

【教师活动】

1、谈话:

同学们,现在可以大胆想象一下,地球内部有什么?

地球内部的温度怎样?

压力又怎么样?

岩浆为什么会从地球深处喷发出来呢?

小组讨论一下吧!

2、教师巡视: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

2、交流。

四、表达交流,形成结论

【活动时间】

5分钟

【教师活动】

1、谈话:

现在同学知道火山是怎样喷发的了吗?

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形成结论。

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补充

【学生活动】:

1、用归纳性的语言进行交流,总结火山喷发的成因。

【教学预设】:

学生能够比较规范的描述火山喷发的成因。

五、课外拓展,开阔视野

搜集有关资料,办一份《火山旅游报》

课堂检测

1在做火山模拟实验时,用番茄酱做(),用土豆泥做()。

2、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的空隙()运动。

3、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

3、地震

教学目标:

1:

向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自然科学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2:

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知道预防地震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地震形成原因的探究

教学准备:

(一)每组四根方便筷,两条毛巾。

(二)电脑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火山,知道火山喷发时伴随有地震的产生

板书:

地震

1、谈话:

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

2、播放有关地震的CAI影片。

3、提问:

刚才你看到了是有关什么的情景?

对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进行交流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地震的知识。

二、推理实验 自主解疑

关于地震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充分发言)

大家的问题大致可分两方面:

1、地震的成因。

2、如何预防地了解一下地

推测地震的成因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

(一)

谈话:

地壳是由什么构成的?

(岩层)一层层岩石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会怎样呢?

下面我们用毛巾来模拟岩层,自己来做这个实验。

(2)、学生实验。

(3)、汇报结果:

岩层会出现褶皱。

用力越大褶皱越多

实验

(二)

(1)、谈话:

当然岩层不会像毛巾那么软,如果岩层受到的压力继续增大时会怎么样?

下面咱们利用小棍(方便筷)来模拟一下。

(2)、学生实验。

(3)、汇报结果。

(4)、讨论:

折断小棍时为什么手会有振颤感?

手感觉到了木棍的振动,手有点麻

(5)学生讨论汇报

综合实验 自主解惑

(1)、谈话: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来推想一下地震是如何产生呢?

(2)、学生分析、讨论汇报。

(3)、谈话:

咱们的推想是否科学呢,下面请看电脑演示。

预防地震

1、谈话:

地震发生时有那么大的破坏力,为了减少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1)要保护好头部

2)要蹲在桌子底下

3)要到墙角去

4)到比较小的房间

2、学生展示有关资料。

(1)、电脑展示:

A我国古代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B地震前的一些异常现象。

C地震发生时的些防护措施。

(2)、强调:

任何个人都无权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否则是违法行为。

三、大胆想象延伸课外

讨论:

如果你是地震学家,你觉得怎样才能让地震预测地更准确一些?

月球上也会发生地震吗?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来查阅有关资料

课堂检测:

1、2008年5月12日,我国的()省发生了强烈的地震。

2、竹片被折断时,手感到()

3、地下的岩层在受到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

4、说一说,地震来了,应该怎么办?

4、《做一块卵石》

教学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

2、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能从欣赏卵石中获得美的体验。

3、了解卵石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探究自然界中卵石的成因。

学具准备:

卵石(装在盒子里5、6块),分组材料(六组):

小锤1把;酒精灯1;广口瓶(带盖,有水);烧杯1(装水);信封2个(一个装一块卵石,一个装一块页岩;稍大砖块1;火柴1盒)小棒,黄豆,花生米,计数器,橡皮筋,4个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卵石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可以让大家一饱眼福的好东西,想看吗?

(出示一块卵石),

对,是一块石头(放在展示台上);

(再出示一块),嗯,还是石头(再放在展示台上),

(再取出一块),大家可能猜到了,老师今天带来的都是石头,(边说边取出余下几块),老师课前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块卵石,就装在你们面前的一号信封里,请同学们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石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生说:

――

师:

对,叫卵石(板书:

卵石),你们在哪些地方见到的卵石?

卵石有什么特点?

生:

(近似圆形,表面光滑)

师:

卵石给美丽的大自然增添了不少的亮丽与神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欣赏美丽的卵石图片(播放课件-精美的卵石图片4-6幅),

师:

是呀,一块块卵石形态各异,颜色绚丽,带给人美的享受,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来做一块卵石呢?

生——。

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块卵石(板书:

做一块――与前边所写“卵石”合成课题)

【评:

此环节的设计,不仅能使学生感知到卵石的多种多样,还能通过欣赏卵石图片活动,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

既激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巧妙地带入了新课,又支撑了后面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使教学环节在一条主线的支撑下环环相扣。

二、探究体验,卵石成因

1、讨论:

师:

你们觉得,我们做一块卵石首先需要什么材料?

生―(石头)。

师:

有什么办法让一块石头变成卵石呢?

谁有办法?

(生思考回答)。

(使石头破碎;磨圆:

在地上磨、两块石头互相摩擦、放在有水的瓶子里摇晃)

师:

这里,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是砖块,因为石头太坚硬,需要时间太长,我们只要有办法把砖块磨圆,也就证明我们能把石头磨圆。

师:

大家觉得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

师:

在每用一种办法前,都先用手摸一下砖块的棱角,注意砖块的前后变化;在做实验的时候,各个小组内要分工明确,积极合作;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我们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一块卵石。

过一会在做实验的时候,各小组要分工明确,注意合作。

师:

下面,各小组开始实验。

(看到学生敲碎砖块后),

师:

同学们停一下,请先用手仔细摸一下碎砖块的棱角,做得差不多时,再摸一摸,进行比较。

好,请同学们继续按照自己的办法进行实验。

开始分小组实验,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中去,及时点拨。

2、汇报展示:

各小组展示自己做的卵石,

师:

你们在做卵石时用到了哪些方法?

(两三小组汇报)

师:

同学们做得很好,现在你们知道怎样做一块卵石了吗?

谁来说一说?

(指生回答)

(师相机板书:

碎石块、搬运、磨圆-卵石。

【评:

通过让学生做一块卵石的活动,让学生感知、体验石头变圆要经过的一些过程,为推想大自然中的卵石的形成原因作好铺垫。

师:

我们的卵石就是这样做出来的,那大自然中的卵石又是谁做的?

是谁来完成这些工序的呢?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看哪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最有说服力。

生――讨论(师相机点拨:

大自然把石块变碎的力量:

树、种子、水、温度),

小组汇报:

――

师:

你们说得这些都称为风化作用。

那么到底温度的变化对岩石有没有破坏作用呢?

我们也来做一个模拟实验,这个实验应该怎么来做呢?

先请看实验提示:

(播放幻灯片):

1、选一块大小合适的石块,用铁夹子夹住。

2、点燃酒精灯给石块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最好固定石块的一个部位加热。

3、加热一分钟左右,将石块放在水中冷却,然后再加热一分钟左右,再冷却,再加热,反复几次,注意观察石块的变化。

4、在加热过程中注意不要熄灭酒精灯,实验完毕后再熄灭酒精灯。

5、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指生读一遍这段提示)

师:

现在知道这个模拟实验怎么做了吗?

(生答)请组长上来选取你们要用的实验材料。

生分小组实验,师参与,相机点拨:

(反复加热、冷却的过程中,石块会裂缝获破碎、掉落)。

实验完毕,要求组长熄灭酒精灯,不要再碰仪器。

师:

你们有什么发现?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汇报。

师:

这就说明温度的变化会对岩石造成破坏,那么大自然中有没有这种变化呢?

生:

冬季、白天岩石缝隙中流进融化的雪水,晚上水结冰,岩石缝隙增大。

师:

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情况会对岩石造成破坏?

(播放课件-植物、温差对岩石的破坏)

揭示风化作用

师:

正是因为有风化作用,高山上的很多岩石就会破碎,滚落下来,岩石从山上滚落下来又是怎样变成卵石的呢?

生思考回答:

河水搬运、冲刷;石块碰撞、摩擦,最后变成卵石。

师:

那么,大自然中的卵石到底是怎样形成的,现在哪位同学能比较完整地说一下呢?

生说:

风化-岩石破碎-河水搬运-冲刷、摩擦、碰撞-磨圆-卵石

师:

现在让我们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到大自然中去考察一翻吧。

(播放卵石形成过程的课件)

【评:

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用事实证明风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使学生体会到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这样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也使课堂增加了趣味性,体现了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探究。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师:

我们这节课自己动手做了一块卵石,更加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巨大的力量,正是这些力量经过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造就了这些千姿百态、色彩眩目的美丽的卵石。

(珍贵)

(师播放海边的卵石图片)

师:

大家在课下可以继续研究一下,在河道、海边的卵石再过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以后又会变成怎样呢?

【评:

引导学生在研究了河滩上的卵石成因以后,推想海滩上的卵石是怎么形成的,提出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体现了课堂探究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的思想,培养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学习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拓展到课堂以外,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

5、各种各样的矿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愿意合作与交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了解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方面的特征。

3.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并知道他们的用处。

二、教学准备:

1.矿物标本小刀未上油的瓷片描绘矿物硬度、光泽

2.刻画矿物条痕方法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参观一个你们曾去过的地方——学校实验室。

(二)提出问题:

1.矿物是怎样形成的?

矿物有什么特征?

2.矿物有什么用途?

3.矿物是怎样提炼出来的?

(三)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矿物的特征。

2.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认识矿物?

3.引导学生确定矿物的硬度、描绘矿物的光泽的方法。

4.学生分组研究几种常见的矿物的特征并做好记录。

5.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总结出矿物的标本的特征。

小结:

目前在地质学家鉴定的3000多种矿物中大约仅有100种是常见的,其它矿物则比金子还难找。

(四)1.人们在生活中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矿物,有的矿物直接被人们利用而更多的矿物则被间接利用。

2.小结;对人类来说,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矿物。

3.向学生进行保护矿产资源的教育。

四、拓展活动:

1.既然矿物在生产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用途,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

2.研究人类对矿物是如何加工和提炼的?

第一课时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学目的: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野外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通过给岩石分类,让孩子经历一个简单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解释问题的能力。

4、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

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

还应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观察工具:

放大镜、盛水的烧杯、记录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或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

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2、你玩过岩石吗?

你是怎么玩的?

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

出示课题:

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探究过程

1、开个石头展览会

(1)的岩石来自哪里?

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

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我的岩石观察

请你选择一块感兴趣的岩石进行观察。

你准备怎样去观察它呢?

请你大概估计一下,你会观察到岩石的几个特征?

学生自主观察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交流

你用了哪些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

你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

有没有超过自己的估计?

你对同学的观察描述有没有补充或意见?

注意,在学生交流观察到的岩石特征时,要强调观察方法与观察描述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学生的非观察性描述尤其要加以引导。

2、给岩石分类

(1)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

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

如果让你给这些岩石分类,你会怎么分呢?

这里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分类标准不要轻易否定。

(2)给岩石分类

请你选择任何一种标准,给这些岩石分类。

小组分类活动开始,教师巡回指导。

(3)岩石分类结果交流

你们将岩石分成了几类?

是按什么来分的?

你们想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

(4)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

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呢?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在于应用。

教师可以根据地域特色提供的相应的岩石,也可以由学生来提供。

三、小结

师:

课后,你可以再找些岩石来观察。

想一想,卵石是怎么形成的呢?

6、地表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面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2.喜欢大胆想象;意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3.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具准备】

自然力量和人为力量对地表影响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登山队员多次在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主峰上发现海洋古生物化石的图片,大西洋两岸轮廓非常相似的事实,让学生猜想。

2生汇报自己的猜想。

3确实,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表的变化》。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关于地表的变化,大家想研究哪些问题?

生汇报。

2大家都积极动脑,想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很高兴。

这节课我们就来依次研究他们。

3为什么地表会发生变化?

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知识,先猜一猜。

(学生回答)。

4上面同学们说的既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影响,也有人为力量对地表的影响。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以小组为单位,先充分交流你们课前搜集的资料,看一看自然力量对地表的影响。

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汇报。

5做实验也是我们研究科学的好方法。

设计什么样的实验呢?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生汇报实验方案。

生做实验。

6小结:

自然力量如板块移动、火山、地震、风化等都能对地表、地貌造成很大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表有哪些影响呢?

小组讨论交流。

生汇报。

7刚才大家都说出了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对地表的影响。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图片,请看大屏幕。

(三峡工程、三北防护林、开山修路等)

8小结:

人类活动在不断的改变着地表形态,而且影响越来越大。

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人类对地表变化有影响,那地表变化对人类有影响吗?

小组讨论交流。

生汇报。

9课件展示:

正面影响:

蓄水发电、防洪、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

负面影响:

沙尘暴、地质塌陷、荒漠化等。

三自由活动

针对人类破坏地表的行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四拓展活动

做一期海报,把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写下来或者以其他的方式表达。

7、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3、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点:

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录象及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然后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播放几段声音)

师:

你听到了什么?

师:

大家听的很认真。

这么多声音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支美妙、动听的交响曲。

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师:

是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风声雨声流水声,诉说着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同学们的欢声笑语读书声,倾诉着大家的幸福和快乐,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的奥秘。

(板书:

声音)

【由学生熟悉的声音导入课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唤醒学生和本课有关的已有知识储备。

师:

你想知道关于声音的什么问题?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并简单板书)

师:

学贵有疑,你们真是些爱动脑筋的孩子,对于这些疑问,只要大家积极地去探究,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那么,根据我们现在的知识和条件,课堂上探究哪个问题比较合适?

师:

我们比较一下这两个问题,应该先研究哪一个?

生:

先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因为它是研究声音传播这个问题的基础。

教师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了解学生对该问题的认知水平。

师:

根据你的知识经验,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师做到心中有数,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以学定教。

师:

现在各小组看着桌子上自己搜集的材料,包括你的文具盒和眼前的桌子,想办法让他们发出声音,我们看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学生制造声音。

师:

各小组介绍自己所用的办法。

(学生交流让物体发出声音的办法。

2、提出自己的猜想。

3、实验探究。

师:

现在再让你桌上的材料发出声音,观察发声前后物体有什么不同。

探究声音产生的根本原因。

【使学生会进行细致的、深层次的观察,注意力不再停留在对物体施加外力这一因素,而对物体本身的变化进行关注。

师:

在动手实验之前,我想问一下大家,实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讲一讲在探究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分组实验,之后汇报交流

师:

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物体在抖动、哆嗦,在震动等。

在科学上,我们说物体在“振动”。

(板书:

振动)

小结: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拓展活动:

调查研究生活中人们为控制声音的大小,采用了哪些方法?

课堂检测:

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2、气球出气产生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3、控制声音的大小的方法有哪些?

板书:

声音的产生

打振动声音

摩擦

《声音的产生》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3、科学知识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