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6702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文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文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文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文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docx

《论文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docx

论文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

贵州师范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07汉语言文学教育

 

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

 

作者:

学校名称:

专业:

年级:

指导教师:

日期:

 

摘要…………………………………………………………………………Ⅲ

1赵树理简介…………………………………………………………………1

1.1赵树理家庭背景…………………………………………………………1

1.2赵树理的社会经历、作品及影响………………………………………1

2.“山药蛋”派的开创………………………………………………………2

3.赵树理小说的涉及面………………………………………………………3

3.1家庭、家族和乡里社会的民俗…………………………………………3

3.2恋爱婚姻习俗……………………………………………………………4

3.3民间文艺表现手法的运用………………………………………………5

4.赵树理的艺术成就…………………………………………………………5

4.1对当代文学的影响………………………………………………………5

4.2艺术风格…………………………………………………………………5

4.2.1通过情节发展自然展示人物性格……………………………………6

4.2.2通过语言、形体动作展示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7

4.2.2.1人物语言……………………………………………………………7

4.2.2.2形体与语言相结合…………………………………………………7

4.2.3通过细腻的外部描写展现人物性格…………………………………8

4.2.3.1描写人物外貌………………………………………………………8

4.2.3.2写景…………………………………………………………………8

4.2.4用辩证的、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9

4.2.4.1辩证手法……………………………………………………………9

4.2.4.2现实主义手法………………………………………………………10

后记赵树理惨死的前前后后…………………………………11

参考文献………………………………………………………………………13

浅议赵树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

摘要

赵树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广泛的影响,他是继中国文坛鲁迅、郭沫若、矛盾这些新文学奠基人之后与巴金、丁玲、老舍等人齐名的又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是中国乡土文学的大家”,是“山药蛋派”这一文学流派的奠基人和杰出领袖。

在他的作品中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社会生活和农民的精神面貌,而且真正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为对象,为农民说话。

他的小说经常采用农民群众民间语言,从艺术的角度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对落后人物的成功塑造。

这些人物分别通过情节发展,语言、形体动作,细腻的外部描写及辨证的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关键词:

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现实主义新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奠基人三仙姑杰出领袖

 

1、赵树理简介

1.1赵树理家庭背景

赵树理,现、当代作家。

原名赵树礼,笔名野小、吴戴等。

山西沁水人。

生于一个贫农家庭。

因家贫,少时即参加农业劳动。

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和地方戏曲。

父亲赵和清是生产上的多面手,兼通易卜星象和医术,常带儿子参加农村自乐性团体“八音会”,这使赵树理熟悉农村生活,了解农民疾苦,而且多才多艺。

1.2赵树理的社会经历、作品及影响

1923年小学毕业后任农村小学教员。

1925年考入长治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接触新文学。

后因参加学潮被开除。

1929年被山西阎锡山当局逮捕入狱,次年获释。

在此前后,卖过字画,当过江湖郎中、差役、录事,教过私塾,饱尝生活的艰辛。

1936年任上党乡村师范语文教师。

翌年参加山西抗日牺牲救国同盟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从事抗日宣传和民政工作。

1939年起编辑《黄河日报》、《抗战生活》、《中国人》等报刊。

1944年任华北新华书店编辑。

1945年后编辑《新大众》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任《说说唱唱》、《曲艺》主编,并任中国文联常委。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

1957年后回山西长期深入农村生活。

1965年回山西文联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遭残酷迫害致死。

赵树理的创作活动始于20年代末。

1930年首次发表了反映农民生活的短篇小说《铁牛的复职》。

1943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稍后的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被誉为“反映农村斗争的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为他赢得了更大的声誉。

此后,又发表了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中篇小说《邪不压正》,短篇小说《地板》、《福贵》、《田寡妇看瓜》、《登记》等一系列有影响的作品。

1954年后著有长篇小说《三里湾》,短篇小说《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等作品。

另写有评书、鼓词、剧本、评论等。

他的创作已结集为《赵树理文集》和《赵树理文集续编》出版。

不少作品已被译为英、法,德、俄、日等20余种文字,产生了国际的影响,赵树理的创作以农村生活斗争和社会关系的变革为题材,塑造了一系列新型的农民形象。

他的小说情节生动,故事性强,语言质朴凤趣,善于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来展现性格,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在小说艺术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做出了贡献。

2.“山药蛋派”的开创

“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植根于晋东南这片家乡的土壤,熟悉农村,热爱人民,大量描写了晋东南独特的区域民俗事象,或作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3.赵树理小说的涉及面

3.1家庭、家族和乡里社会的民俗。

在《三里湾》第二节里,介绍了王宝全、王金生的居住环境,按东西南北的顺序介绍了窑洞房子及使用习俗。

例如西边四孔窑洞的分工是这样的:

金生、玉生兄弟俩已娶妻成家,各住一孔。

王宝全老两口住一孔。

女儿玉梅住一孔,但却是套窑,与父母住的那孔窑相通,有窗无门,进进出出必须经过父母的门。

这表明,一方面闺女大了,需和父母分开居住;另一方面又因她未出嫁,要谨防越轨乱礼,和父母的窑洞串在一起,一举一动都可受到父母的监督、约束。

在这里,窑洞已不是简单的物质客体,而是寄寓了传统的民俗心理,成为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

《三里湾》还描写两个旧式大家庭的劳动分工、经济分配、生活管理以及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复杂的关系,揭示了家长权威和旧伦理观念对旧式家庭的影响。

《李家庄的变迁》里“吃烙饼”这一晋东南乡里民俗的描写,更富有深刻的社会内涵。

“吃烙饼”的民俗特点是,村里发生了纠纷,由双方当事人请村落的头人、族长或地方上有影响的人物,在吃烙饼的过程中评理,地点设在村子的庙堂里。

等评理人作出裁决后,输了的一方要承担责任并付给吃烙饼的费用。

小说中写农民张铁锁与村长李如珍的侄儿发生纠纷,村长武断地评张铁锁输理,霸占了张铁锁的土地,并让他付出吃烙饼的费用。

张铁锁回家后气愤之下说了几句过头话,被村长的人听到,就把他们夫妇锒铛入狱,最后赔了土地与房产,才了结此难。

作品深刻揭露了集神权、政权于一身的封建势力代理人,依靠军阀统治者支持,对劳动人民残酷的压迫。

3.2恋爱婚姻习俗

  赵树理小说中有大量恋爱婚姻习俗描写,借以反映农民生活思想面貌和时代精神。

《小二黑结婚》里的三仙姑,30年代嫁给于福时,刚刚15岁,是前后庄第一个俊俏的媳妇。

但是在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影响下,渐渐成了一个装神弄鬼、争艳卖俏的女人。

她“虽然已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褪上仍要镶边”,每天都要涂脂抹粉,乔装打扮一番。

作者活画出了一个病态心理和被扭曲了性格的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买卖婚姻带来的恶果。

《登记》里的小飞蛾本来已有个相好的叫保安,可是父母却把她嫁给了张木匠。

她虽然极不情愿,可还得按照传统婚俗顶着红头盖,吹吹打打被抬到婆家,任青年小伙子闹新房,照惯例在大年初一由两个妇女搀着到各家磕头、拜年,带丈夫“回娘家”。

后来因和保安交换了爱情信物,而被张木匠毒打,婆婆和邻里也认为她“名声不正”。

小飞蛾的婚姻悲剧,也是由封建礼教造成的。

《邪不压正》则表现了妇女对以势压人的不合理婚姻的反抗,反映了当时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时代的变迁。

《登记》中的“罗汉钱”,是小飞蛾和艾艾母女两代人都曾用过的爱情信物,也是晋东南特有的习俗,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3.3民间文艺表现手法的运用

  赵树理成功地借鉴民间文艺里“讲故事”的手法,以故事套故事,巧设环扣,引人入胜,使情节既一气贯通,又起伏多变。

语言运用上,大量提炼晋东南地区的群众口语,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使小说表现出一种“本色美”。

4.赵树理的艺术成就

4.1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赵树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广泛的影响,他是继中国文坛鲁迅、郭沫若、矛盾这些新文学奠基人之后与巴金、丁玲、老舍等人齐名的又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是中国“乡土文学的大家”,是“山药蛋派”这一文学流派的奠基人和杰出领袖。

在他的作品中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社会生活和农民的精神面貌,而且真正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为对象,为农民说话。

他的小说经常采用农民群众民间语言,从艺术的角度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对落后人物的成功塑造。

这些人物分别通过情节发展,语言、形体动作,细腻的外部描写及辨证的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4.2艺术风格

赵树理小说在艺术上的成就在于创造了一种新颖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

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农民形象,特别是对农民落后人物的成功塑造。

这些人物无论其是否达到了典型人物的水平,都是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据统计,在他的小说中。

人物不下百人,给人留下难忘印象的也有几十人,如“三仙姑”、“二诸葛”、“吃不饱”、“小腿疼”、“常有理”、“惹不起”……等等,几乎成了“典型共名”,常常被作为与其有相似特征的人们的代名词。

正如鲁迅称赞果戈里所说的:

“名号一出,就是你跑到天涯海角,他也要跟着你走,怎么摆也摆不脱。

赵树理认为“小说的重要人物不是写事而是写人,要通过人去教育人”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也是形成赵树理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关于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他说:

“突出写人物无非是语言和形体,再没别的办法。

4.2.1通过情节发展自然展示人物性格

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赵树理小说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尽量不由作者出面介绍、分析、评价,而让人物自己“亮相”,并且通过语言行动自我表演展现性格赵树理小说中,矛盾一提出人物就立即活动起来《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的神课”一节,三仙姑与二黑娘的龙虎斗及二诸葛的占卦这一系列的情节中所发生的冲突鲜明地表现了三个人物的性格。

这一节中读者就像看戏一样,看到人物用自己的语言、作所做的精彩表演,从中进一步认识他们。

正如赵树理自己所说:

要极简练地写“好一个人物,无非挑人物最有代表的几个情节,串连起来就是了。

4.2.2通过语言、形体动作展示人物心理,进而揭示人物性格

在赵树理的小说中,他总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表现他们的思想情绪。

关于人物,并没有像以往小说中那种大幅描写,而是使用了语言、形体来微妙地展示人物心理活动,进而突出人物性格。

正如赵树理谈论自己作品中描述心理特点时说: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和《李家庄的变迁》等作品,不仅没有单独的心理描写,连单独的一般描写都没有。

”赵树理在这里所说的“单独”的心理描写,并不是不进行心理描写,恰恰相反,赵树理不仅对写人物心理很重视,而且对人物心理描写得很细致,很有特色,这种特色,即“通过语言、形体展示人物心理,进而揭示人物性格。

4.2.2.1人物语言

人物语言,有一种语言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用好了,对表现人物有很大作用例如二诸葛开口“千里姻缘一线牵”,闭口“命相不对”,说岁数必先讲属相等等,这些话本身带有职业特点,相对比较容易掌握。

困难的是,一些语言本身并无特色,孤立地看,可能极普通的,但由于作者对人物性格把握得准确,把它放在特定的场合,却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4.2.2.2形体与语言相结合

在《李家庄的变迁》中,铁索和他的妻子二妞被春喜他们捆起来要往县里送。

二妞的弟弟白狗抱着她的儿子小胖孩站在二妞旁边这一节,在这里我们看到二妞的感情变化和心理活动是十分激烈的而赵树理只用了。

人物的两个动作(一动手手被绑着——————一瞪眼),一句话(“摔死他!

要死死个干净”),一个表情(眼里滚下泪来),便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由以上两个例子可见,赵树理在用语言、形体表现人物心理活动,进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确实独具一格,同时也看出作者对人物性格把握之深。

4.2.3通过细腻的外部描写展现人物性格

在描写中,一般是通过人物的外貌和通过描写人物有关的景物来刻画人物形象。

4.2.3.1描写人物外貌

由于赵树理继承的是现实主义手法,他从人物性格出发写外貌,有的成为难得的肖像画,因为十分富。

有个性特征,往往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像老杨同志出场时的穿着及三仙姑的外貌特征,所有这装扮,都是人物的内在因素的外观,看了这外表便可使我们深深地知道了各个人物的内心奥秘。

4.2.3.2写景

主要是“以景写人”,通过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在赵树理小说中,许多环境描写不仅起到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而且连人物的神情风貌和思想特征都赫然在目在描写过程中不仅使作品中的。

人物由境入情(象灵芝对玉生那样),而且在描写中洋溢着作者自己的感情,从而也把读者的感情不知不觉带了进去。

比如《三里湾》中对马家大院的描写,这里写马家的狗,马家的门,马家与村里人不相往来的关系,都是为了写马多寿其人,而把写环境与写生活习惯融合在一起,就更有利于烘托人的性格。

那个碗口大的腰栓,木楔子,顶门杈,再加上那条见人就咬的大黄狗,无不打着马多寿性格的烙印。

就像是他手下的四大金刚一样,替他守护着山门。

这里写的是门,是如何关门,却表现了马多寿如何把他的家弄成个密封的罐头,以阻止革命影响的渗入,使他家成为一个顽固的堡垒,反映了马多寿与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协调。

这段景物描写包含着作者的爱憎,也唤起了读者对马家封建“遗风”的唾弃。

这就是赵树理通过外部环境的烘托来写人的一种艺术手法,他把这叫做“烘云托月”。

4.2.4用辩证的、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4.2.4.1辩证手法

赵树理在塑造农民形象时,坚决摒弃了好的绝对好,一切皆好,坏的绝对坏,一切皆坏的形式主义。

指出人物的错误,又承认人物的优点,将这一对矛盾统一起来,在描写过程中,突出写好一个“变”字:

写出这个人物是怎样变化的,好、错写得越充分,变化显得越鲜明。

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有血有肉,是一个真正的生活中的人。

在《小二黑结婚》中,“三仙姑”和“二诸葛”,尽管他们身上充满了封建迷信的流毒,但作者应秉承“贬起病痛,促其猛醒”的原则,牢牢把握住:

他们和封建地主阶级是两个营垒,属被压迫阶级的一员,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因而对他们的讽刺和嘲笑是善意的,是有分寸的,目的是使他们改过。

因而在小说的结局中的人物形象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当小二黑与小芹在读者和观众的欢笑声中自由结婚的时候,三仙姑也从头到脚换了装束,二诸葛也把原来给儿子的童养媳收养了,农民阶级的朴实和善良在他们身上又放出了光彩,这样使读者感觉这个人物似曾相识,给人真实的感觉。

4.2.4.2现实主义手法

在描述犯错误的农村干部形象时赵树理也充分使用了现实主义手法,这些干部好的一面被充分展现,这是本质的一面,而他们犯错误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也被充分挖掘,把“好”写到“心”,挖“错”控制“根”,这样一个犯错误的好人形象便站立了起来。

正如矛盾说的“他(赵树理)不忌讳农民的落后性,然而他和小资产阶级意识极浓厚的知识分子所不同者,即不因农民之落后性而否定了农民之坚强的民族意识及恩仇分明的斗争精神。

在斗争中农民不但能够克服了落后性,而且发掘出创造的才能。

这一真理许多作家可以在理智上承认,但很少作家能够从作品中赋以形象”在赵树理小说中,农民形象才真正被描述为掌握自己命运的农民。

就是运用了这样许多艺术手法,赵树理塑造了一系列血肉生动的人物形象,为新文学的人物画廊添姿增色。

 

后记赵树理惨死的前前后后

1966年7月1日,《红旗》杂志公开载文污蔑周扬是“文艺黑线”的“祖师爷”、“总头目”,预示着受周扬赞誉的赵树理在劫难逃。

  对赵树理的批判始于1966年夏,当时他在山西晋城县挂职担任县委副书记。

7月20日、7月21日,由晋东南地委书记等署名,接连贴出两张大字报,对赵树理进行全面“揭发”评判。

8月8日,山西省委宣传部召开座谈会,说赵树理是“周扬黑帮”树立的“标兵”。

从此,开始了对赵树理的公开评判。

  山西晋城师范学校的红卫兵首先批斗赵树理,他们采用当时最时髦的“喷气式”姿势,把赵树理押到会场,给他戴上高帽,挂上大牌子,上面写着打红叉的“黑帮分子赵树理”。

不料赵树理上台之后竟一把摘下大牌、高帽,把它们搁下台去,然后昂然挺直了腰。

这自然激怒了造反派。

“革命小将”分成三班,昼夜不停地跟赵树理“拼刺刀”(比喻激烈的辩论)。

不久,对赵树理的批斗再度升级,他被“揪回”太原。

  太原的造反派抢着批斗赵树理。

一次批斗会上,一个造反派居然把赵树理从主席台上拉下来,朝他胸部拳打脚踢,赵树理的肋骨被打断,肺叶被折骨戳穿。

1969年,赵树理再次被“揪回”晋城批斗。

在一次批斗时,赵树理被人推下桌子,髋骨被摔断,直不起身子。

从此,赵树理残废了,生活不能自理。

  1970年6月,山西省成立了“赵树理专案组”,赵树理被押入省高级法院军管组,进行隔离审查。

赵树理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被打断的肋骨,摔断的髌骨因为是“反动作家”而得不到有效治疗,发炎化脓,引起了肺部感染。

他患了肺气肿,连呼吸都十分困难。

  9月17日,山西省革委会又召开批斗赵树理的大会。

会前有人说:

“赵树理病势沉重已经不能动弹。

”但一个青云直上的掌权者说:

“他动不了,爬也要爬到会场去。

”已奄奄一息的赵树理被架着来到太原湖滨会场接受批斗。

因他是在站不住,造反派在台上放一张桌子让他双手撑着。

过了半小时,他终于支持不住了,一头栽倒在地。

  9月20日,赵树理开始拒绝进食。

9月22日下午,牢房里的赵树理突然浑身颤抖,双手乱抓,口吐白沫,嗓子里“呼噜”作响。

经专案组批准,他被送到医院。

9月23日凌晨2时45分,离他64岁生日仅差一天,赵树理告别了他热爱的人生,也脱离了无边的苦海。

1978年,赵树理被平反。

 

「参考文献」

「1」赵树理.赵树理文集(四)「M」,工人出版社,1980.

「2」方忠,论赵树理创作的主要思路和审美取向「J」,青海师专学报,1997,

(1).

「3」王献忠.赵树理小说的艺术风格「M」.中国书店出版社,1990

「4」戴光中.赵树理传「M」,北京十月出版社,19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