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广元风情.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6697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稿广元风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文稿广元风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文稿广元风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文稿广元风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文稿广元风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稿广元风情.docx

《文稿广元风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稿广元风情.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稿广元风情.docx

文稿广元风情

秦岭之珠广元风韵

(1、明月峡古栈道

(2、千佛崖的佛光

(3、皇泽寺的无字碑

(4、昭化城的风月

(5、牛头山的战鼓

(6、剑门关的传说

(7、翠云廊的翠色

(8、唐家河的清幽

(9、女儿节的娇媚

(10、边城的那种风情(奇石、百花石刻、丝竹之韵、美食、小城之春)

“天府之国,沃野千里。

”凡是读过诸葛亮《出师表》的人都从这里对四川有了初步的印象,当时的蜀国就定都于益州,现在的四川省府成都。

四川是典型的盆地地形,四周高山,中间一大片平原,这也造就了四川独特的人文景观。

春夏秋冬四时分明,山川雄奇秀丽,绿水四季长流,蜀国儿女钟灵俊秀,千古流芳,古往今来多少豪杰。

从成都出发,向北约300公里,就是“群山万壑赴蜀道,九天开出广元城”的古利州,四川最北的边城----广元市。

广元位于大西南与大西北的结合部,嘉陵江上游,毗邻陕西、甘肃,正所谓:

启两川之锦绣,拥秦陇之烟云。

广元在夏为胤侯国。

周显王时昭化(现广元一乡级镇)北设苴侯国。

公元前285年,秦昭襄王改置葭萌县,属蜀郡。

北魏时,广元三次置西益州,西魏(554年)改西益州为利州。

公元1277年,大元帝国升利州为广元府,广元一直沿用至今(也称利州)。

广元人文锦绣,自古繁华。

这里历来是文人骚客流连之所。

李白在此“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杜甫“直愁骑马滑,故作放船回。

”李商隐剑州撰亭铭,陆放翁骑驴入剑门。

武则天金轮证大道,吴道子作画嘉陵江。

司马乌龙读史记,巴翁竹马小无猜。

金牛古道,多少诗韵流金,画壁生辉,堪为中国西部文化的轴心之地。

广元还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自古战火连绵。

明月峡先秦古栈道、皇泽寺、千佛崖、昭化古城、剑门关、翠云廊见证了广元千百年岁月之沧桑:

“二十四史连蜀道,栈道勾连,六国豪强皆畏秦。

历史回声,三国风云,群雄逐鹿,画角连营。

六出祁山,出师未捷身先死;列营据险,此地姜维尚守城。

安史之乱,王气黯然;剑关开启,冠盖如云。

朝天古峡多坷坎,风流天子路难行。

两千年古栈道,碧血隐隐,历历在目。

三百里翠云廊,鐡甲铮铮,声声入耳。

广元之美,还在于山水,在于东篱之悠然。

“晴天丽日,河岸桃花山头雪;明月清风,江岸柳色水上城。

藏风聚气,山川峥嵘甲天下;隐秀开泰,楮墨飘香润汗青。

”实为天下游人的好去处。

温庭筠有诗咏广元曰:

澹然空水对斜晖。

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改革开放后,广元的变化日新月异。

“湿地公园,一江春色一江鹤;白龙潋滟,半湖山色半湖天。

昭化古城,三江汇流;苍溪雪梨,香飘九州。

青川丽色唐家河,万里江山至此幽。

凡是来过广元的游人,无不为广元的风,广元的石,广元的山,广元的水而流连往返;无不为广元的女儿,广元的风情,广元的历史,广元的传说而依依难舍。

哦,广元,你这秦岭山脉的精灵,嘉陵江水的长子,我不得不深深眷恋在你厚重的岁月和边城之美色里了。

广元风韵之明月峡古栈道

从广元城向北25公里,陡见奇峰突起,剑戟排空,直上云霄,天地也顿时为之阴暗。

如果你是坐车,那感觉就是腾云驾雾,身在半空,不免时时提心吊胆。

车窗外望去,那黑幽幽的山峰像是突然被斧钺开山,从中一剖为二,悬崖壁立,两厢对歭。

对面山峰上的岩鹰等于身齐,白云悠悠。

身下只闻“轰轰隆隆”的巨响,不绝于耳,虽晴天丽日,也觉阴气森森。

原来是嘉陵江穿峡而过,怒涌奔腾,这就是著名的川陕道上的明月峡老虎嘴,所谓明月峡,大约是阳光难照,中夜明月风清吧。

过老虎嘴往下10余米,是距今2000多年历史的先秦古栈道。

栈道又称阁道、栈阁或者桥阁。

它是在崖壁上凿洞架木而成的一种建筑物,外形看去如一连串的阁楼,上可行人马、车辆。

先秦古栈道起于明月峡止于清风峡,是国家级剑门蜀道风景旅游线的起点,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栈道与长城、运河同时被列为中国古代三大杰出建筑,是蜀汉先民们勤劳智慧的结晶。

明月峡集古驿道、古栈道、纤夫道、川陕道、宝成铁路、嘉陵江航道共六道于一体,被誉为“世界交通历史博物馆”。

该古栈道是迄今全国所有栈道中,地理最险要、形制结构最科学、保存最完好、最具古栈道风貌的一处,在国内外都有较高知名度,香港、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的知名媒体都多次来这里采风。

 明月峡存有栈孔400多个,分布在3公里长的坚硬崖壁上,从南至北分四段,其中峡南段和中段最为险峻,峡南段上下层壁眼多达三至四层,峡南第二段有三层、二层、一层之分,中段老虎口壁眼多达六至七层,孔眼与孔眼的左右距离为180厘米,上下相距200厘米。

孔眼口呈方形,边长43—45厘米,深39—95厘米,孔洞向内斜,孔内底端的下面有一小长方眼,为栓眼,起固定作用。

河底的支撑眼多为半圆孔,内壁较深。

1990年,栈道被洪水冲毁,91年恢复,其外形与古栈道完全一样,栈道稍仄,但也完全能感受到古栈道的历史风韵。

从明月峡再向北三四里路,就是朝天镇,现在已升为一个县级区。

“朝天”二字和唐朝颇有渊源,唐天宝15年(公元756年),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州县官员在此迎驾,故曰“朝天”,是朝天子的意思。

不知道风流天子唐玄宗走在先秦古栈道上有什么感概呢?

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还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历史兴亡都为柄,百姓从来是鱼肉。

广元风韵之千佛崖的佛光

  

  从广元向北出城5公里,嘉陵江东岸,悬崖绝壁,嘉水拍岩,壁立百尺,万佛朝西,那就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千佛崖。

其南边是古栈道险阁——石柜阁,与皇泽寺隔江相望。

  千佛崖摩崖造像始于北魏时期,历经西魏、北周、隋朝的不断开凿,到唐代臻于极盛,五代以后趋于衰落,宋、元、明、清多为妆銮佛像之举,清代续有雕凿。

共历经了近1500年,在高45米,南北长200多米的峭壁上,布满了造像龛窟,重重叠叠13层,密如蜂房。

据清咸丰四年(1854年)碑文记载,全崖造像达“一万七千有奇”。

可惜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一半以上造像被毁。

现仅存龛窟400多个及大小造像7000余躯。

全崖造像以大云洞为中心,分南北两段。

南段龛窟有:

大佛洞、莲花洞、牟尼阁、千佛洞、睡佛龛、多宝佛龛、接引佛龛、供养人龛、神龙大佛、如意轮观音、单身佛窟等;北段龛窟有:

三世佛龛、无忧花树窟、弥勒佛龛、三身佛龛、节行僧龛、菩提像窟、伎乐天人窟、地藏王龛、力士龛、卢舍那佛龛、十一面观音像、阿弥陀佛龛、飞天窟、清代藏佛洞等。

大云洞居于千佛崖中心位置,规模最大,共计造像234尊,左右两壁雕有148尊莲花观音像,窟正中一大佛立像为弥勒佛。

据说该尊弥勒佛是武则天的化身像。

唐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时,白马寺法明和尚薛怀义等12名和尚为迎合武则天当皇帝的需要,撰写《大云经》呈武则天。

《大云经》中称武则天是弥勒佛降生,应代替李唐做皇帝。

武则天看后大喜,亲笔作序,颁布于天下,且令各州要营造大云寺,以珍藏《大云经》。

因武则天生于利州,当地百姓就在千佛崖造大云洞,并且刻了这尊弥勒佛立像和后壁龛中二圣——高宗李治、武则天。

按中国传统应男左女右,而该二圣的排列是女左男右,佛龛男高女低,这体现出设计者的巧妙构思。

千佛崖石窟,题材丰富,雕刻技艺精湛,造像精美,可与同时期中原北方石窟相并美,是南方地区重要的石窟群,被誉为“历史石刻艺术博物馆”

1961年4月千佛崖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惜政府的一纸文件抵不过一个已经疯狂了的时代和一群失去了文明荣光的狂人,在没有法律约束的10年,这些历经千年风雨和无数兵灾战火的菩萨们,没有坚持住最后的荣耀,大多数被砍头、去手、断腿,殊为可惜、痛心,后虽经多年修复,仍难以还原旧时的端严和神韵。

菩萨法力难全真,游人唏嘘十年痕。

朝香路上多虔客,直把泥身做真身。

广元风韵之皇泽寺的风流

一个流传千年的传说:

公元624年,唐朝武德年间,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时任利州都督的武士彟,正和家人在嘉陵江的江潭中荡桨游玩。

船上轻歌曼舞,管弦悠扬,其乐融融。

忽然,一阵阴风扑来,天上乌云密布,江面波涛汹涌,一道电光霹雳一闪,从江心猛然腾起一条金龙。

那金龙在空中一阵狂舞后直扑官船而来,顿时将端坐于船舱里的武夫人杨氏吓昏过去。

当都督夫人醒来后,风平浪静,那满天的乌云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明媚的阳光正温暖地洒在清清的江面上。

杨夫人回去不久便身怀六甲,足月生下一女婴,这女孩长大后就成了中国漫长历史长河中唯一的女皇----武则天。

为纪念武则天,当地人民在杨氏感龙交孕的江潭处,广元城西,乌龙山下,修建了一座祭庙----皇泽寺。

皇泽寺背靠乌龙山,面临嘉陵江。

乌龙山因武则天乌龙感孕而得名。

山顶松柏常青,四季长绿。

嘉陵江水在皇泽寺前形成一个回水湾,潭深水碧,司马光曾赋诗称赞说:

“髻鬟乌龙翠,衣带嘉陵碧”。

清代广元县令张庚谟写有“亭自江心见,泉从佛顶来”的诗句,形象地描述了皇泽寺依崖而开,泉水淙淙,亭台楼阁倒映江中的景观。

皇泽寺寺庙其实创建于北魏晚期,历经北周、隋、初唐的不断发展,渐成规模,至盛唐时达到鼎盛。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后,为纪念自己的龙兴之地,赐名“皇泽”,并刻真容像于寺内,寓其“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意,皇泽寺自此得名。

寺庙从创建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

寺内供奉有武后真容像及唐高宗、武则天二圣像和武则天父母武士彟、杨氏之像。

现存的北魏晚期至唐代的57个龛窟,1200余尊摩崖石刻造像。

皇泽寺内现保留有则天殿、中心柱窟、大佛楼、宋代墓室浮雕墙、蚕桑十二事图等。

则天殿是皇泽寺的中心大殿,殿门上悬温庭宽手书匾额“则天殿”,两侧是郭沫若亲笔题书楹联,上联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下联为“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殿堂正中是武则天石雕像,神态安详,头戴着嵌有一小佛像的宝冠,身着缨络彩褂,袒露胸臂,一身佛门圣母打扮。

武则天石刻像历史上曾两次装金,由于年代久远,到民国时已全部脱落。

1993年初,四川省政府筹集资金,于当年10月重新装金。

现武则天石刻像以崭新的金身展现给游人。

另一块石碑上则是用流畅线条阴刻的武则天宫装正面像,娇艳而慧敏,有一首古诗曰:

“绝代佳人绝世雄,衣冠万国冕旒崇;须眉有幸朝宸下,宰辅多才到阁中。

六尺遗孤兴浩劫,千秋高视仰丰功;残山剩水留纤影,依旧倾城醉雁鸿。

”殿内完好保存着1955年出土的后蜀广政二十二年的一块石碑,这是武则天出生广元的有力证据之一。

殿内陈列有宋庆龄的题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和郭沫若写给广元县人民政府的书信,还有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利州江潭作》。

中心柱窟位于则天殿之上,窟约13立方米,中间有一根完整的石柱,其实是一座造型精美的经塔,三面石壁都刻有佛像,正中是释迦牟尼,左右是文殊、普贤,围绕三尊佛像刻有飞舞蛟龙,据有关人士考证为北周时所刻。

大佛楼位于中心石窟之上。

窟高7米,宽5米,深3.8米。

这是一龛中国盛唐时期的摩崖石刻造像作品,正中释迦牟尼大佛高约6米,庄严肃穆,气魄雄伟,左右两侧弟子和力士个

个雕像逼真,栩栩如生,大佛背后刻有天龙八部,在变化多端的云彩里若隐若现,十分生动。

宋墓石刻。

寺内陈列的宋代墓室浮雕石刻,刻有古代“二十四孝”图和民间伎乐歌舞图,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宋墓浮雕石刻人物,是研究宋代美术史的宝贵资料;石刻伎乐图为研究南宋大曲、杂剧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形象资料;石刻生活图是当时当地人民生活的生动再现;石刻中仿木结构的门、窗、斗拱等,又为我们研究四川地区的宋代建筑保存了重要的史料。

蚕桑十二事图。

雕刻于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由十三块碑石组成,长7.7、高1.4米。

石刻“蚕桑十二事图”,用阴刻线描手法,以连环画的形式,再现了我国古代栽桑、养蚕、缫丝的整个蚕桑生产过程。

图中人物姿态各异,构图精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印证了我国古代“民重蚕事,衣食无缺”的重农桑传统,是研究蚕桑、纺织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科学、艺术、研究价值。

“蚕桑十二事图”已载入《中国纺织史》和编入有关大学教程,拓片保存于杭州丝绸博物馆。

这组连环画以"蚕神"马头娘倚马思蚕作首图,把人们带入了桑茂蚕肥、茧大丝长的丰收境地。

《选桑椹》、《种桑》、《树桑》、《采桑》四图,展现我国清代培养桑树的经验。

《窝种》、《体蚕》、《喂蚕》、《起眠》、《上簇》、《分茧》、《腌种》、《缫丝》八图再现清代养蚕方法,使人一目了然地知道从采种育桑到养蚕缫丝的全部过程,可谓匠心独运。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独特人物,自古争议不断,褒贬不一。

武则天,又名武曌,公元624年生,公元705年死于洛阳上阳官。

武则天一生执政49年,在位21年,当了28年的皇后,6年的皇太后,67岁正式改唐为周,登上了帝位,成为大周的圣神皇帝。

 关于武则天的评价,人们总是争论不休,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没有第二个人物能使史学家们有如此相悖的评价。

她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独一无二的,孔孟之道流传千年的文明古国脱颖而出的唯一女皇帝,单凭这一点,就使得武则天注定成为一个"盖棺"也不能"定论"的充满魅力的人物。

但是,有几点是历史所公认的。

一是积极推行富民路线,重视农业发展。

在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稳步上升,人口由太宗时期380万户增长到武则天晚期615万户。

二是国力强盛。

国家版图东西南北四域达到了整个唐代的极至。

军事上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贞观时期。

三是任人纳贤。

数次下诏求贤,对有才干的人破格重用,从而选拔培养出一大批人才。

四是善于纳谏。

当时连农夫樵人都可求见皇上申述意见。

她还着力改善妇女地位,使唐代妇女生活,出现了封建时代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局面。

  

   武则天的政治生涯是一个复杂的组合,她的局限性也很突出。

有过重用酷吏、任用外戚、扰乱刑罚、滥杀无辜之失,给国家造成了一些灾难和损害。

  

  关于武则天宠信男宠薛怀义,二张等人的行为,历来是人们纷纷指责的焦点之一。

但古代皇帝哪一个又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呢?

男皇帝如此,女皇帝未尝不可。

封建正统史家对此贬斥为"牝鸡司晨"、"淫乱宫闱",会"天下大乱"。

然而,在武则天执政数十年时间里,却没有发生过一场成规模的农民起义。

  

女人称帝,在男权的世界里这需要何等超凡的能力与智慧,胆量与气魄呵!

当时不管历经沙场的武将,还是学富五车的文臣,都统统跪拜在一个女人的脚下,正如鲁迅先生说:

"武则天当皇帝,谁敢说男尊女卑"。

千古一帝,谁可置喙?

  附:

唐-李商隐-利州江潭作

神剑飞来不易销,碧潭珍重驻兰桡。

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

河伯轩窗通贝阙,水宫帷箔卷冰绡。

他时燕脯无人寄,雨满空城蕙叶雕。

广元风韵之昭化古镇,风月无边

选一清风徐来,阳光明媚的日子,邀上三朋四友,从广元开车出发,上成广高速,约20分钟就到达了三国名城---昭化古镇。

“沿山树色来窗外,彻夜江声落枕旁。

”这是古代诗人对昭化古镇依山傍水美丽景色的感赞。

白龙江、嘉陵江、牛头山、古驿道、天雄关、山水太极自然奇观,构成了昭化古镇大山大水、气势磅礴的壮美画卷。

古镇四面环山,三面临水,白龙江、嘉陵江在此交汇,形成了一个直径约5公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自然山水太极图,古镇就位于山水太极阳极鱼眼之处,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自然奇观之美誉。

古镇山势独特,风景迷人,位于古镇城西北方的翼山,山形北陡南缓,山势独特优美,为古城龙脉所在,登翼山之上,可总揽古城风水之格局,感悟古镇风水之灵气;位于古镇东南的笔架山,绿树成荫,山色秀丽,毛坪夜月为古时昭化八景之一;位于古镇西门外的牛头山、云台山,刀削斧劈,高耸入云,宛如一擎天石柱,屹立于天地之间,山间植被丰富,森林茂盛,幽似青城,秀似峨眉。

昭化,古称葭萌。

至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

昭化古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至明清达至顶盛。

古城旧系土城,明正德年间“包筑以石”,共设四门,南门“临江”、东门“瞻凤”、西门“临清”、北门“拱极”,占地面积29公顷,地池外形微圆,状若葫芦。

古城建筑群布局合理,现存的四条大街,五条小巷均用当地青砂石板按三横两纵、中间高两侧低的瓦背风格随坡就势而成,且街巷之间“丁”字相连,具有“道路交错相通,城门不相对”的军事防御特色。

大街小巷均有着良好空间格局和亲切宜人的尺度。

古街两侧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建筑,龙门书院、考棚、怡心园、益合堂等保存十分完整,多为穿逗木结构、小青瓦、古朴的川北风味民居。

多处古老民居体现了南北古代建筑文化的和谐相融。

昭化古镇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它浓缩了中国地方政权连续的建置史,是中国最早推行郡县制管理的县治地之一,有“巴蜀第一县”之称。

公元前400年左右,古蜀国用武力征服广元、昭化一代的苴人,始建苴国,并在这里建立苴国都邑,又称吐费城。

公元前316年秦国征服苴国,在此建立葭萌县,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治地之一。

尔后古城经历了蜀汉、西晋时的汉寿县,东晋、南北朝时的晋寿郡和益昌、京兆县治地及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益光、益昌、昭化县,1953年至今为昭化镇所在地。

完整地经历了中国地方政权连续不断建置史,全国甚为罕见。

特别是大量的三国古遗址,诸如古驿道、葭萌古关、费祎墓、武侯祠、费敬侯祠、战胜坝、天雄关、牛头山、姜维井、桔柏古渡、关索城、鲍三娘墓等国家、省、市级保护文物,风貌依旧,全国少有。

汉代的古城墙和明清时期的古城门、八卦井、龙门书院等古建筑保存完整。

青铜石器、船棺墓葬、秦陶汉砖多有发掘。

昭化古城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无数清官名宦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许多文人雅士、墨客骚人留下了无数传世之作,为华夏历史平添了瑰丽篇章。

费祎汉寿城开府,何易于桔柏渡挽舟,徐昕战死长岭山,吴珍奇撰文论戏剧,曾逢吉教民重蚕桑,孟昭建学宫育人……传世佳话,人人敬仰。

葭萌古关、天雄关岁月的沧桑,桔柏潭的江声,留下了杜甫、陆游等文人墨客的无数诗吟。

昭化古城素有“蜀国第二都”之称,是蜀汉政权兴衰的历史见证地。

据《三国志.先主传》载:

“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刘备到葭萌以后,察看地势,果然如张松所献地图,“此城两江汇合,绕城东去;金牛古道,穿城而过;剑门雄关,巍峨傍立;桔柏古渡,扼江拒守”,虽属“弹丸之城,却有金汤之固”,实属战略要地,就此驻兵,操练兵马,于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乘曹操进攻东吴之机,采纳庞统意见,以帮助东吴为由,掉头离开葭萌,出剑阁西下,攻取成都,迫使刘璋拱手投降,为蜀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王国,自已登基作了昭烈皇帝。

此时的刘备,不忘发迹的老根据地葭萌,亲自从当时流行的吉祥“汉祚永寿”(祚,意为君王的位置)中,取首尾二字,将葭萌改为汉寿县。

寄托了他希望自己开创的汉室江山,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寿的美好愿望。

因而有“蜀汉兴,葭萌起”之说。

汉寿城为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的军需物资转运基地和指挥中心。

诸葛亮从建兴五年起,六出祁山伐魏,一直奔忙于葭萌古蜀道上。

延熙十九年(公元252年),费祎受命在汉寿开设丞相府,继蒋婉之后掌管蜀国军政大事,次年酒醉被曹魏降将郭循所害,死后葬于汉寿(今昭化)。

费祎被害后,姜维继掌蜀国军事大权,但是九伐中原而无果。

景元四年冬(《三国志.钟会传》),魏国分三路大军向蜀汉进攻。

姜维败退致剑门关,想凭借剑门关天险拒敌,加派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与葭萌原守将胡济、关索等共同死守汉寿(昭化)。

与此同时,魏将钟会又在桔柏渡摆开阵势,企图渡过嘉陵江,夺取汉寿城。

两军进行了多次鏖战,关索夫人鲍三娘就战死在此战中,死后葬于昭化城北郊,鲍三娘墓保存至今。

公元263年11月,“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

邓艾军越阴平,破诸葛瞻于绵竹,刘禅请降,维系了42年的蜀汉政权宣告灭亡。

蜀汉政权虽然灭亡了,但昭化古城记述三国蜀汉兴亡史迹和留下的传说与遗址,却为研究三国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四千年古镇铁蹄声,多少风月多少情。

和朋友就着暖暖的阳光,闲闲的踏着青石铺成的小街,一处处慢慢的看去,一路历史一路感概。

末了,一位健谈的老大爷主动给我们摆起了四川的龙门阵。

先指给我们如何欣赏对面的牛头山,顺着他指的方位仔细看去,果然见一庞大的公牛头在渺渺水中载沉载浮,惟妙惟肖。

在我们惊叹大自然造化神奇之余,他又说出了一段这古镇不为人知的风月史。

这古镇地当水陆要冲,不但战火不断,也是商旅必经之地,自古繁华无比。

无战之时,这里也是车马云集,人流如鲫,食店、商铺、客栈鳞次栉比。

“商人重利轻别离”,经商发财了,难免干一些嫖娼狎妓之事,加之王孙公子走马章台,贩夫走卒旅途寂寞难耐。

一时间,这里一片莺歌燕语,嫖客云集,成了名副其实的销金窟而远近闻名。

至今广元地区还流行这样一句顾老相传的土语:

到了广元、昭化,不想爹妈。

在我们无限唏嘘之中,这古镇变得是如此的凝重,却又如此的神秘......

广元风韵之剑门关的传说

第一章剑门关之形胜

蜀道难(唐)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

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一首《蜀道难》,写尽了川北山区山势特色,险绝人寰,猿猴愁度。

剑门关也因此享誉千古,蜚声海内外。

不到长城非好汉,好汉难越剑门关。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城西50公里处。

它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

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俗称“天下第一关”。

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巍峨剑门,扼入蜀之咽喉。

原古关城楼是三层翘角式箭楼,阁楼正中悬一横匾,书“天下雄关”,顶楼正中的匾额题有“雄关天堑”。

可惜,这座历经千余年的雄伟古关楼,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仅存一块长方形“剑门关”石碑。

现关楼是1992年在原关楼旧址上重新修建的一座更为壮观的仿古式关楼。

剑门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

在侏罗纪时期(距今约2-1.4亿年),四川周围隆起成山,盆地积水成湖,因受强烈风化侵蚀作用,山地为湖盆提供了丰富的沉积物。

形成南北巴湖和蜀湖。

白垩纪时期(距今1.4-0.65亿年)剑门山脉正处在蜀湖北部边缘龙门山前山带,当龙门山强烈上升时,形成剑门洪积堆与剑门砾岩。

在喜马拉雅运动中,龙门山再次强烈上升,剑门山再被凸显,形成了今天的剑门山。

  剑门山脉为龙门山支脉,其横亘于广元市元坝区和剑阁县北境,东南延伸绵延数百里,这里群峰突兀,山涛云海。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面略呈椭圆形,以低山地貌为主,山岭密布,沟壑交错,连山绝险,峻岭横空。

  剑门山以天险形胜之地构成川北屏障,关隘险绝,兵家必争。

从昭化西北的天雄关起,北侧有白卫岭、云台山、毛家寨、摩天岭、土地关。

南侧有:

东山寨、剑门关、苦竹寨、小吊岩、研石寨、青强岭。

构成古蜀道著名险隘。

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畏途巉岩不可攀”即指此地。

   剑门山古称梁山,由大、小剑山组成,为剑门山脉西南段,其山峻岭横空,危崖高耸,从东北向西南蜿蜒伸展,长达百余里,气势磅礴。

主峰大剑山,峰如剑插,石壁横亘,森若城郭,峭壁中断,两崖对峙,一线中通,形似大门,故称“剑门”。

剑门地势险峻,为秦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