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模拟考试训练题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6687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冲刺模拟考试训练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冲刺模拟考试训练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冲刺模拟考试训练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冲刺模拟考试训练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冲刺模拟考试训练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冲刺模拟考试训练题语文.docx

《高考冲刺模拟考试训练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冲刺模拟考试训练题语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冲刺模拟考试训练题语文.docx

高考冲刺模拟考试训练题语文

高考冲刺模拟考试训练题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黄鹂罹难黧黑淋漓尽致失之毫厘

B.氓隶盟誓瞢然故态复萌蒙头转向

C.颀长崎岖畸形歧路亡羊旗开得胜

D.圭臬噬啮妖孽涅而不缁摄生养性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呕吐合家欢乐久负盛名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B.联袂不假思索名门望族八字没见一撇

C.隔阂勤勉有加既往不纠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D.疏浚温文尔雅鞭长莫及聪明一事,糊涂一时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康示范村”“双文明村”“社会治安六无村”……等荣誉,鲜花般地落在沙沟村的头上。

B.金属工具和技术推进了农业的发展,促使了脑力、体力劳动分工、城乡分离和贸易的发展。

C.他还有一种“老大情结”(指在家里排行第一的“老大”),在朋友圈子里,会周到的关心这个,体贴那个。

D.在第十届发明展览会上,该校的展品:

带镜子的安全帽、记事发卡、锄头紧固器……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兴趣。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是一个愚庸的俗子,虽然有过羡道慕佛的念头,内心里却没有真正过什么。

②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但二十年前在此离别的情景,总是心头,挥之不去。

③有什么因难,大家都可以帮助你解决,你什么顾虑呢?

A.信服缠绕如果/还有B.信仰缠绕倘若/尚存

C.信仰萦绕如果/还有D.信服萦绕倘若/尚存

5.下列各句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基层朋友打交道,使用最多的便是语言。

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就要求我们“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B.这个厂为农民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外来劳动力吃上了“定心丸”,纷纷表示以实际行动干好工作,回报社会。

C.学习“三个代表”理论以来,大家都在加强廉政建设,他却仍然反其道而行之,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

D.山西省制定了一部从源头上消灭“豆腐渣工程”的法规,对违规操作的单位及个人应负的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实际上,在美国所信奉的“民主、自由、人权”背后,不得不支付着沉重的代价。

B.这个结论即使很有依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相当完善的构造、相互适应,因而难以令人满意。

C.在大自然的生命体中,缺乏理性的人类就像癌细胞,它们得意洋洋地癌变着,膨胀着,扩张着,结果就是与母体同归于尽。

D.班主任王老师把我们班的几个干部召集到办公室开会,研究校运动会上我班的宣传鼓动工作。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动,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

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

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

(1)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

(2)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3)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带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重大选择;(4)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中。

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相呼应。

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血脉相通、“基因”相连。

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

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

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粒结构。

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死亡。

第三,儒家文化。

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

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

情况似乎是:

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

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

目前的情况就是:

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正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和荒漠化。

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

“中国向何处去?

”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

7.对判断一个文化是否还存在的具体“标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文化传人存在与否

B.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存在与否

C.基本价值取向发挥重大作用与否

D.独特语言存在与否

8.对“儒家文化”现状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已彻底绝迹。

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C.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被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选择。

D.独特语言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中尚有残存,但已陷入生存危机。

9.对“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没落,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也是一种浓重的文化悲剧。

B.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已经“板结”,形成了“文化荒漠”。

C.在全球化趋势和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保持民族文化传统,就是保持民族的独立。

D.“中国向何处去?

”不只是政治化的问题,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迷惑。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沟通,尽管我们现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但并没有出现文化的断裂和异己文化的顶替。

B.一场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往往比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恢复的势头更劲,“文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想迅速涌入中国就是其例证。

C.未来世界将不再只是西方的中心话语和文化霸权,东方文化将与之平分秋色,所以要保护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独立生存,不受西方文化影响。

D.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也就是人们追求西化的现代化使中华民族自身的优良文化传统不断失去,长此以往,中国必将失去自己的文化。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

聪朗有才鉴。

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

“辛君知我喜不?

”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

“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

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

魏其不昌乎?

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

敞惧,问宪英曰:

“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

”宪英曰:

“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

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从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

”敞曰:

“然则敞无出乎?

”宪英曰:

“安可以不出!

职守,人之大义也。

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

”敞遂出。

宣帝果诛爽。

事定后,敞叹曰:

“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

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

“钟士季何故西出?

”祜曰:

“将为灭蜀也。

”宪英曰:

“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

”及会将行,请其子王秀为参军,宪英忧曰:

“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

”王秀固请于文帝,帝不听。

宪英谓王秀曰:

“行矣,戒之!

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帝,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

”会至蜀果反,王秀竟以全归。

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

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晋书·列女》)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代君不可以不戚戚:

忧愁。

B.斩关赴爽,呼敞同去关:

要塞。

C.凡人在难,犹或恤恤:

救助。

D.会至蜀果反,王秀竟以全归竟:

终于。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魏其不昌乎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①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②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C.①祜曰:

“将为灭蜀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①且为人任,为人死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辛氏“明鉴”的一组是()

①魏其不昌乎②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

③请其子王秀为参军④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

⑤宪英嫌其华,反而之⑥会至蜀果反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②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帝当初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欣喜异常。

宪英知道后,认为他缺乏忧患意识,国运难以长久。

B.大将军曹爽与太傅俱受明皇帝临终之托,曹爽却大权独揽,谋篡帝位,被宣帝诛杀,是他罪有应得。

C.曹爽蒙难,辛敞终随鲁芝赴险,虽救援未果,却成就了自己的义行,这得力于姐姐的帮助。

D.钟会有反心,在他做镇西将军时,请羊王秀任随军,羊王秀固辞,帝又不允,只好依母命而行,终于化险为夷。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

译文:

(2)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

译文: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江上

葛天民

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

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作者在这首诗中“扑”和“护”字用得很巧妙。

你认为巧妙在哪里?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17.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4分)(任选两小题)

(1)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3)僵卧孤村不自哀,。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滚铁环

马步升

我家的木桶终于朽烂了,我心里暗自高兴。

在水桶开始漏水时,我就盼着它烂,烂彻底。

可父亲硬是给漏水的地方塞了一撮刨木末,漏就止了。

再漏,再止,凑合了3年。

把我从6岁凑合到9岁。

这次,是几块镶木板突然断裂了。

当父亲把碎木片一一捡拾回家,我一看他肩上挂着四只箍桶的铁环,心里乐开了花。

但我必须把脸色调整得与父亲一样沉重。

父亲怒容中掺杂着戚容。

因为箍一对水桶就得耗去全家人半年的吃喝用度。

这是一份很值钱的家当,父亲的恼怒和悲戚尽在情理中。

我只有9岁,生活的担子压不到我肩上,玩,是我的天赋人权。

伙伴们都有铁环,而我没有铁环。

学校离家十里山路,凌晨到校,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再去,放学再回。

大家手中滚着铁环,从山坡跑上跑下,没觉得什么就到校了,就回家了,而我空手跑,眼前没有目标,总是跑得比别人慢,比别人累。

几天后,父亲心情平静了,我试着把挂在墙壁上的铁环取下来,父亲没说话。

我知道,他恩准了。

我找来一根钢丝,弯成钩做手柄,用废羊皮来回扎住,冬天手心暖和,夏天吸汗。

我又用细铁丝弯出几个小环,套在铁环上,在院子里试着滚几圈,大铁环轰轰有声,套在上面的小环,呛啷如打铃。

一个铁环将我由娃娃滚成大人,从一无所有的黄土山乡滚进光怪陆离的现代都市。

站在城门口回望乡村时,我感到的是逃离和实现。

简陋的玩具,竟然可以使简陋的时代变得不再简陋,而玩具不再简陋,本不简陋的时代却变得无比简陋。

20年来,我整日忙得脚后跟抡到了后脑勺,孩子让沉重的书包压弯了腰,忙来忙去,把所有的眼花缭乱来个去粗取精,竟只剩下一个简陋的字:

钱。

我似乎有些明白,人生其实不过是一只滚动着的铁环,人最后诱惑究竟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也许是坐拥金银,也许是满目荒原,两者都有可能成为诱惑的理由。

滚,不停地滚,滚到哪儿,看见让你一怦然心动的站牌,就暂停下来,举手望望天空,想想下一站该滚向何方。

18.“我家的木桶终于朽烂了,我心里暗自高兴。

”我“暗自高兴”的原因是什么?

(4分)

答:

19.文中写到“父亲怒容中掺杂着戚容”而我却“心里乐开了花”,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20.“简陋的玩具,竟然可以使简陋的时代变得不再简陋;而玩具不再简陋了,本不简陋的时代却变得无比简陋”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4分)

答:

21.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以滚铁环为引子,表现物质贫乏的少年时代,充实而又快乐的精神生活,正是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追求引领作者不断走向成功。

B.本文叙事简明,简明的叙事中融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

C.作者从童年生活中的滚铁环落笔,并以实写滚铁环为主,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受。

D.本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较为成功,从对比中既表现了作者家庭的生活艰辛,又表现了作者向往得到铁环的愿望,又揭示了一定的生活哲理。

E.本文构思精巧,以抒情为主线,以小见大,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六、(12分)

2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4分)

①它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最残酷、最强大和最无情的敌人。

②它从人刚刚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人们的脚步

③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疾病,人类一大半“正常死亡”都可以避免

④病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敌人

⑤与这样的敌人战斗,人类自身的意志、毅力和高贵性才得以展现

正确排序是:

(只填序号)

23.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写一个恰当的比喻句。

一部好的小说要当做一首诗看,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团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

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的诗。

读小说只看到故事,而没有看到它的“诗”,就像。

答:

24.仿照下列一节文字的格式,另选对象写一节文字。

(6分)

成功是一种激素

失败也是一种激素

唯有成功与失败

才能刺激平庸的头颅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通常情况下,奖励是别人或单位给的,比如教师奖励学生,父母奖励孩子,领导奖励员工,上级主管部门奖励下属单位等等。

但奖励还有另外的一种形式——自己奖励自己。

当学习有了进步时,当考试得了满分时,当减肥有了效果时,当结识了一位新朋友时,当买了一件心仪已久的新衣服时,当遇上了自己喜欢的好老师时,当自己的理想变成了现实时,都可以给自己以奖励。

请以“奖励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004年高考冲刺模拟考试训练题

语文试题

一、(18分,每小题3分)

1.A(A组中加点的字都读“lí”B组中“蒙头转向”的“蒙”读“mēng”,其他加点的字都读“méng”C“畸形”的“畸”读“jī”,其他加点的字都读“jí”D“摄生养性”的“摄”读“shè”,其他加点的字都读“niè”)

2.B(A“合”应为“阖”C“纠”应为“咎”D“事”应为“世”)

3.C(A删掉省略号或“等”B第二个顿号应改为逗号D冒号应改为破折号)

4.C(①信仰:

对某人或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信服:

相信并佩服。

由“羡道慕佛”可以看出这里应选“信仰”。

②“缠绕”是“纠缠、搅扰”之意,多指不愉快的情绪。

“萦绕”是“萦回”之意,与语境相合。

③是一个口语句,应排除书面语色彩较浓的带有“倘若”的项)

5.C(A“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比喻按实际情况办事。

B“定心丸”指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东西。

D“豆腐渣工程”形容质量低劣的工程建筑)“反其道而行之”指采取与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6.D(A主语残缺。

B“即使”表假设,“因而”表结果,两种不同关系的关联词语混合在一起,造成句式杂糅,应将“因而”改为“仍然”。

C“癌变着,膨胀着,扩张着”语序不当,应为“膨胀着,扩张着,癌变着”)

二、(12分,每小题3分)

7.D(应该是“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语语和艺术形式之中”)

8.D(A“已彻底绝迹”理解太绝对。

B“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偷换概念C应为“不能影响……选择”)

9.C(A“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绝对化B“文化荒漠”和“荒漠化”混淆概念D“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迷惑”与文意不符)

10.C(世界文化多元化、一体化,所以东西方文化之间应该有沟通交流互补,而不是“保护……不受影响”)

三、(12分,每小题3分)

11.B(关:

门闩)

12.A(都是语气副词,相当于“大概”B项①介词,相当于“与”②介词,相当于“在”C项①助词,表示肯定语气②助词,用于句中停顿,舒缓语气。

D项①介词,相当于“被”②介词,相当于“替”)

13.C(排除③⑤即可)

14.B(“谋篡帝位”理解不当)

[译文]羊耽的妻子辛氏,字宪英,陇西人,是魏侍中辛毗的女儿。

为人聪明,有才干和鉴察力。

当初,魏文帝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抱着辛毗的脖子对他说:

“辛君你知道我高兴吗?

”辛毗把这件事告诉了宪英,宪英叹息道:

“太子是要继承君王、宗庙和国家的人。

接替君王就不能不忧愁,主持国政就不能不忧惧,应该忧愁反而高兴,国家怎么能长久!

魏国恐怕就不会兴盛吧?

辛氏的弟弟辛敞任大将军曹爽的参军,宣帝将要诛杀曹爽,趁着曹爽跟从魏帝出城门的时候关闭了城门,曹爽的司马鲁芝率领府兵砍断门闩去救曹爽,招呼辛敞和他一同去。

辛敞很害怕,就问宪英说:

“天子在城外,太傅就半闭了城门,人们说这将会不利国家,事情能够这样做吗?

”宪英说:

“有些事情恐怕我们不了解,但是根据我的估计,太傅大概是不得不这样。

明皇帝临终的时候,把着太傅的手臂,嘱托后事,这些话还在朝臣的耳边回响。

况且曹爽和太傅一起从皇帝那里接受了托付的重任,可是曹爽却大权独揽,这对王室来说就是不忠,从人道上来讲就是无理,太傅的这个举动不过是要诛杀曹爽罢了。

”辛敞说: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要去出城营救了?

”宪英说:

“怎么能不去呢!

恪尽职守,这是人的大义。

大凡有人遇到灾难,尚且要去救助;替人家执鞭服役却不为人家做事,这样做是不吉利的。

况且被人家重用,就要为人家效命,这是受人重任之人应尽的职分,你只要跟着大家一起去就行了。

”辛敞于是出城和大家一起去救曹爽了,宣帝果然诛杀了曹爽。

事情平定之后,辛敞感叹说:

“我如果不和姐姐商量这件事,几乎失去了道义。

后来钟会担任了镇西将军,宪英对羊耽的侄子羊祜说:

“钟士季为什么到西边去?

”羊祜说:

“为了灭掉蜀国。

”宪英说:

“钟会处事往往恣意而为,这可不是长久居于人下的作风,我怕他有别的不可告人的打算。

”等到钟会将要出发的时候,他请求让宪英的儿子羊王秀任参军,宪英忧虑地说:

“以前我为国家担忧,现在灾难到我家了。

”羊王秀坚决向文帝请求不去任参军,文帝不允许。

宪英对羊王秀说:

“去吧,一定要谨慎!

古代的君子,在家中就向父母尽孝道,离家后就向国家尽忠;在职位上就要想到自己所担任的工作,在道义方面就要想到自己的立身行事,不给父母留下忧患罢了,在军队里能够解救你的大概只有‘仁恕’吧!

”钟会到了蜀地果然反叛了,而羊王秀终于能够完好的回还。

羊祜曾经送给宪英锦被,宪英嫌锦被华丽,就反过来盖,她就是这样洞察事情,生活俭约,她泰始五年去也,享年七十九岁。

四、(18分)

15.

(1)古代的君子,在家中就向父母尽孝道,离家后就向国家尽忠

(2)宪英嫌锦被华丽,就反过来盖

16.在诗中作者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注重炼字寄寓感情。

一个“扑”字和一个“护”字,把“风”和“柳绵”写得很有人意。

花落时,让风去扑救它,表现出了诗人对春色的挽留;让柳棉去护春寒,而柳绵又无力,寄寓了诗人怅惘而无可奈何的感情。

(这首诗一开始就紧扣春雨的特点写出了一个苍茫的空间,暗示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

下文通过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的惜春之情。

本诗构思新颖,用语精当,借景抒情)

17.

(1)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2)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

五、(12分)

18.我得到一只铁环的心愿就要实现。

19.在对比中表现了父亲感觉到的生活的重压;表现我的天真和纯洁。

突出了父子两人鲜明的个性特性。

20.物质贫乏并不可怕,人们只要有精神上的追求,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但是如果人们只追求金钱和物欲,即使东西再多,生活也会变得单调乏味。

21.CE(C“以实写滚铁环为主”理解不当。

E“以抒情为主线”理解不当)

六、(12分)

22.④②③①⑤

23.示例:

只看到了花架子,而没有看到架子上的鲜花。

(首先要读懂得整个语段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从中找出与本体的相似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组合)

24.示例:

(1)衰亡是一种归宿/新生也是一种归宿/唯有衰亡与新生/才能使生命永恒长驻

(2)思索是种痛苦/挣扎也是一种痛苦/唯有思索和挣扎/才能摆脱命运的禁锢

七、(60分)

25.参照2003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