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期期末测试八年级上期语文教学计划八年级上期语文.docx
《八年级语文上期期末测试八年级上期语文教学计划八年级上期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期期末测试八年级上期语文教学计划八年级上期语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期期末测试八年级上期语文教学计划八年级上期语文
八年级语文上期期末测试八年级上期语文教学计划八年级上期语文
八年级上期语文教学计划八年级上期语文
八年级上期期末语文测试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锦幛(zhàng)捯气(dǎo)骸骨(hái)吹毛求疵(cī)B.簇新(cù)荫庇(yìn)倒坍(tā)越俎代庖(zǔ)C.慰藉(jiè)攫取(jüé)告禀(bǐng)引颈受戮(lù)D.荣膺(yīng)阴霾(mái)翘首(qiáo)辙乱旗靡(mǐ)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蓬蒿不屑质辩断壁残垣濠梁之上B.荣膺周道如砥万恶不赦墨守成规C.孱弱遍稽群籍睡眼惺松门庭若市D.沉湎有例可援叩石垦壤舍身取义3.古诗文默写(8分)①,。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蒹葭》)②,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③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灏《黄鹤楼》)④“愁”似乎是词人永恒的话题,李煜的“剪不民,理还乱,是离愁”把无形的“愁”化为可感的实体,这种写法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晏殊的《浣溪沙》中化无形为有形的描摹淡淡愁思的绝妙好句“,”。
⑤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的“,“表达了他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正如他在《出师表》中所说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名著阅读。
(4分)文学作品中许多精彩的故事情节都来源于人物与其生活环境的冲突:
人物的自我抗争意识与环境的束缚相对抗,往往会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
请从下面几个人物中选一个,结合作品,简述与人物有关的反映其具有抗争意识的一个典型情节。
①林冲(《水浒传》)②孙悟空(《西游记》)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拥有太多的“工匠精神”。
“百工圣祖”鲁班,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技术的极致,这是发明家的工匠精神;贾岛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①”;王羲之“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是墨客的工匠精神。
②而今,。
当下,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在很多时候遮蔽了人们对精神价值特别是超越性价值的追求。
正是这种“工匠精神”的缺失,导致在国内很多人对“中国制造”敬而远之继而盲目崇拜进口,在国际上我们的很多技术领域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
所以说,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工匠精神”更是时代的呼唤,是“中国制造”实现华丽转身的灵魂所在。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
(1)-(3)题。
(8分)材料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希望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材料二:
“世界读书日”的宣传图片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不超过15个字)(2分)
(2)材料二是“世界读书日”的宣传图片,用简洁的语言分别说说这两幅宣传画的寓意。
(4分)(3)请为“世界读书日”活动拟写一句宣传标语。
(不超过20字)(2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共16分)母亲养蜗牛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
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
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
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
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
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
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
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
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
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
我还想喝蜗牛汤!
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
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
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
“不许存这份念头!
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
”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
“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
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
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
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
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
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
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
“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
”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
“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
我给你做了,快喝吧。
”我狠狠瞪儿子一眼。
儿子辩白:
“不是我让奶奶做的!
”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
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
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
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一天,母亲说:
“我又看到它们了!
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
”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
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作者:
梁晓声。
有删改)7.“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
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4分)
(1)①,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
波澜再起。
(3)②,波澜又起。
8.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9.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分)10.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共12分)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①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洛克维里市有一个神秘的机构──基因研究院(TIGR)。
这是一个专门收集分类研究基因的地方。
据科学家估计,人类大概有8万余条基因。
这显然是个很庞大的数目,但这8万余条基因中有多少是多余的废基因呢?
剔除废基因后把有用的基因留下再经组合,人类就可以“造”出来了吗?
TIGR主席克莱尔·弗拉斯特领导的小组努力的方向正是如此:
在试管中制造生命。
②为了证明废基因的存在,他们选择了一种寄生虫,该虫共有470条基因。
他们把基因一条条剥离,结果发现有170条是多余的基因。
也就是说,只要把有用的那300条基因一一加入试管,就可能“人造”出一条有生命的寄生虫!
“这是多么美妙而又危险的禁区!
我们必须停止实验。
我们必须等待伦理学家拿出结论。
”TIGR老板克莱格·文特下令暂停在实验室制造生命的研究。
③目前一个包括生命生态学家、哲学家、律师和伦理学家等组成的小组对“人造生命”这一命题进行论证。
但有一点共识已经达成,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该项实验已经可以证实,不存在一种创造了生命的神秘的、魔术般的外力。
④不管怎样,一个可怕的前景已摆在人类面前:
往试管中加入一条条的基因,最终这些化学物品却成了活生生的生命,甚至就是人类本身。
1、题目中的“造”字可用一个新近产生的词来诠释,这个新词是。
2、这篇文章说明的内容是,说明顺序是,第②段运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3、第③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4、从文章内容来看,美国科学家在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作者对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持什么态度?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年且九十②且焉置土石B.①其如土石何②惧其不已也C.①本在冀州之南②虽我之死D.①曾不能毁山之一毛②曾不若孀妻弱子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对于愚公移山的打算,愚公妻子和智叟都是提出同样的疑问,但两人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4分)5.有人认为愚公移山是愚妄的行为,有人认为愚公移山是聪明之举。
对于愚公移山的行为,你的看法和理由是什么?
(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
(共4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胭凝夜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