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部编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四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6333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3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部编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四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4部编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四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4部编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四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4部编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四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4部编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四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部编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四精品.docx

《4部编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四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部编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四精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部编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四精品.docx

4部编历史中考专题复习四精品

专题04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考点0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点一隋朝的统一

进程;

✓建立: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统一: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隋文帝

原因:

✓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知识点二隋朝的统治

●隋初的统治

✓措施: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挺高行政效率。

✓作用: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表现:

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原因: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统治者提倡节俭。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开通大运河

✓原因:

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从605年起

✓概括: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地位:

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

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评价:

⑴积极:

①经济上:

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

⑵消极:

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创立进程:

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意义: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直接参政,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度成为历朝选官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知识点三隋朝灭亡

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的农民起义。

✓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如开凿大运河等,征发大批劳动力

✓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财力

✓三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隋炀帝

时间:

618年隋炀帝被杀死,隋朝灭亡。

考点0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唐太宗:

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

唐太宗

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

✓唐太宗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治国政策和措施

政治

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和职权及决策程序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

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地位: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统治措施: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武则天

经济: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农业。

✓影响:

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开元盛世”

●出现时间:

唐玄宗前期(年号为“开元”)

●治国措施:

✓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唐玄宗

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整顿吏治,裁减冗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结果:

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

●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

✓主要盛世:

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共同原因:

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B、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

(如:

制度的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等。

)C、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D、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共同表现: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现实意义:

(1)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社会经济发展。

(2)合理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快发展。

(3)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4)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确立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

考点03盛唐气象

●经济的繁荣

农业

垦田面积扩大,发明并推广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兴修水利。

手工业

丝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业生产水平高,以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为代表;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颇具规模。

商业

水路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繁荣大都市,如长安是国际性大都会。

附图片

曲辕犁

筒车

唐三彩

●民族关系与交融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吐蕃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

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唐蕃

关系

文成公主

入藏

史实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作用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其他民族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唐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唐太宗发兵打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地区。

【补充】

●唐朝采取了哪些方式,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设置机构:

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区)

✓和亲政策:

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③册封制度:

唐玄宗册封回纥、靺鞨和南诏的首领

✓军事进攻:

唐太宗打败东突厥

●社会风气开放

✓开放:

充满活力;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女子接受诗书、音乐等教育,喜好骑射、打球、弈棋等活动。

✓社会风气兼容并蓄,衣食住行等受西北少数民族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文学艺术

诗人

时代

图片

特点

尊称

 

李白

 

盛唐

 

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诗仙

 

杜甫

 

唐朝由盛转衰

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被誉为“诗史”

 

诗圣

 

白居易

 

中期

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其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项目

代表人物

代表作

艺术特点

图片(代表作)

书法

颜真卿

《颜氏家庙碑》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碑》

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绘画

阎立本

《步辇图》

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乐舞:

音乐,舞蹈吸引周边少数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

【补充】

●隋唐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辉煌的文化?

✓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各民族间和对外交流的频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考点0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

✓目的:

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概况:

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学生和留学僧;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一次达到500多人。

✓影响: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其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

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前5次失败,第6次成功,754年抵达日本。

✓贡献:

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先进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鉴真

●唐与新罗(朝鲜半岛)的关系

✓新罗派遣唐使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商人到唐朝经商,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引入中国先进科技文化。

✓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广泛流行。

●玄奘西行

时间: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概况:

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在那烂陀寺游学。

✓贡献:

带回大量佛经,主持译经工作;口述有《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玄奘西行

【补充】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带给我们的启示?

✓特点:

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原因:

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

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考点0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点一安史之乱

●背景: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安禄山兼任三镇节度使,势力不断壮大。

●爆发:

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

平定;763年被平定。

●影响: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北方地区遭受浩劫;

✓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唐朝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严重失衡,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

知识点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原因: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人民赋税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

●概况;黄巢起义军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打击;最终被镇压。

●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亡。

知识点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五代十国形势图

政权;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

●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等九个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实质是什么?

唐末翻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政权的更迭与分立。

●五代十国的特点:

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历史趋势:

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中考真题】

(2019年江西节选)穿越时空的伟大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运河恩泽利千秋】

 

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汴渠),名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入汴口,又从大梁之东引汴水于泗,达于淮,自江都宫入于海。

……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

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漕运,私行商旅,舳舮(zhúlú指首尾衔接的船只)相继。

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大运河开凿的利与弊。

【答案】

(1)利:

贯通了不同水系,便利了南北交通: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泽被后世等。

弊:

劳民伤财,激化社会矛盾。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贯通了不同水系,便利了南北交通: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泽被后世等;但是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激化社会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