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第3课 明治维新张敬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6101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第3课 明治维新张敬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八单元第3课 明治维新张敬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八单元第3课 明治维新张敬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八单元第3课 明治维新张敬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八单元第3课 明治维新张敬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第3课 明治维新张敬强.docx

《第八单元第3课 明治维新张敬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第3课 明治维新张敬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单元第3课 明治维新张敬强.docx

第八单元第3课明治维新张敬强

学校:

临清一中学科:

历史选修一编写人:

张敬强审稿人:

于晖

第三课明治维新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本单元的重点,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

在政治上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经济上动用政府力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并同时进行教育改革;军事上新建一支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新式军队。

本课内容丰富,建议学习时注意前后教材的联系,以及同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加深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讲述废除旧体制,让学生明白政治改革对经济的影响;通过对明治政府发展经济措施和特点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其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与美英的不同;而通过对明治政府文化和军事方面的学习,有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以及在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2.能力目标:

通过问题探究和史料的研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培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日本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使学生明白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通过对“文明开化”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正确对外来文化和本民族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

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本节课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

1.教法:

以主线整合知识;以探究认识历史;以交流升华情感。

2.学法:

问题探究法、比较法。

六、课前准备:

1、了解学生对明治维新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准备好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最好做一个课件,便于形象生动的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学案完成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采用讲故事导入法:

一般国家的纸币上,都是印着开国之父或历史名君的头像,但日本却有些特别,在1000日元的纸币上,印着有日本“国民作家”之称的一代文豪夏目漱石(1867—1916年)穿西装的头像。

夏目漱石的成名处女作是《我是猫》,这部长篇小说通过这只猫的眼睛,俯视日本当时的社会与20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并以连珠般的妙语警句极尽嬉笑怒骂,化嘲笑为利刃,直刺向“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拜金主义。

鲁迅曾以“轻快洒脱,富于机智”评价该作品。

日本最大面值的钞票是万元大钞,上面印的头像是穿和服的福泽谕吉(1834—1901年),即日本近代史上维新派的精神领袖,也是“脱亚入欧”论的始作俑者。

福泽谕吉为何要提出“脱亚入欧”论呢?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政治:

废除旧体制

设问1:

为什么明治政府要废除旧体制呢?

展示资料:

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和幕府统治危机示意图。

设问2:

明治政府如何废除旧体制呢?

作用如何?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总结)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统一的国内市场

废除旧体制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四民平等”、大量自由劳动力出现;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二、经济:

发展新经济

材料展示:

明治政府的地契和文字资料。

设问3:

结合材料,明治政府发展经济的做法是什么?

(1)、币制改革(1871年):

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货币。

(2)、土地改革(1872年):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3)、地税改革(1873年):

以土地价格为标准,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土地税,并以货币税取代原来的实物税。

(4)、殖产兴业,扶植和保护资本主义发展。

设问4:

在发展经济的措施中,为何首选土地改革呢?

产生了怎样影响?

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根基。

日本当时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发达,需要借助地税改革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快资本的原始积累。

作用: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土地所有权的确认和保护,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设问5:

“殖产兴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特点?

①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同时由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②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具体措施:

a.政府把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

b.政府通过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私人资本家资金支持。

作用:

a.日本出现了兴办工业的热潮,建立了许多资本主义企业。

至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b.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这构成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征。

c.得到明治政府鼎立扶持是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如三井、三菱集团等,奠定了他们后来发展为“财阀”的基础。

③政府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同时积极发展国内市场。

特点:

主导力量:

属于政府主导型的近代化模式;

推进步骤:

a国营企业示范作用:

引进西技,兴办国营企业;兴建近代交通、通信业。

↓(国营企业的转让)

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政府扶植和保护。

b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迅速较快。

企业归属:

得到政府扶持的大资本家控制了大部分近代工业。

三、文化:

倡导“文明开化”

展示图片资料:

日本出访使团船只和成员组成

设问6:

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

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选派留学生

“文明开化”改革教育

生活习俗西化

讨论:

针对日本的做法,谈谈你的认识?

教师总结:

对待先进文化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但仅有吸收是不够,关键要去发展、创新。

四、军事:

建立新军队

(教师过渡:

富国强兵是明治维新的终极目标,加强军事力量也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为此明治政府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组建新式军队。

设问7:

日本新式军队怎样才产生的,“新”在那里呢?

实行义务兵役制

措施大力改进军事装备

建立军事院校,培养人才

由军部指挥,只对天皇负责

特点

接受武士道教育

(教师在这里可以借用电视剧里的“皇军”这一概念和武士道“切腹”的情景来加深对其特点的理解与把握。

拓展延伸:

试比较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本节课主要从四个方面归纳了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即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土地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教育改革;军事改革,富国强兵。

教师尤其要向学生强调,明治维新采取的各项措施是逐步实施的,即从1868年开始逐年通过颁布一系列改革法令而完成的。

对于明治维新的内容可用下表作一小结:

项目

主要内容

评价

政治:

破旧立新

(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宣布“四民平等”;

日本封建割据局面彻底结束,真正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和统一的国内市场。

经济:

殖产兴业

(1)币制改革:

日元为全国唯一货币;

(2)土地改革:

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3)地税改革:

征收土地税,以货币税代替实物税;

(4)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了保障;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资本主义新经济。

军事:

富国强兵

(1)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

(2)武士道教育。

新式军队的建立对于提高日本的国家地位有重要作用,但其封建军国主义色彩也使日本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核心力量。

文化:

文明开化

(1)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日本国民了解和认识西方文明;

(2)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3)生活习俗大力推行西化。

促使日本思想文化的近代化,但也出现了过于追逐西方文明、崇洋媚外的不良倾向。

(五)发下一节导学案、布置预习。

强大起来的日本何去何从?

请同学们结合学案预习下一节课。

九、板书设计:

一、废除旧体制

1.废藩置县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二、发展新经济

1.土地制度的改革

2.“殖产兴业”

三、倡导“文明开化”

1.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2.生活习俗西方化

四、建立新军队

十、教学反思:

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掌握和细节分析。

对于本节课而言,就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个角度整体把握本节课内容,进而和其他国家的一些改革进行深入的比较;同时还要从每一个角度分析各自的背景、内容、意义、特点等,这样才会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课标要求。

 

学校:

临清一中学科:

历史选修一编写人:

张敬强审稿人:

于晖

第三课:

明治维新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

二、预习内容:

“史实”——知识整合(知识梳理,基础理解,内容整合,宏观构建)

1、第一:

废除旧体制

废除旧体制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内容有哪些?

有什么影响?

 

2、第二:

发展新经济

主要的措施有哪些方面?

积极影响?

 

3、第三:

倡导“文明开化”

文明开化的含义?

具体措施有哪些?

产生什么影响?

4、第四:

建立新军队

建立新军队的措施?

特点?

影响?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重点:

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及影响。

难点: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而这样的道路具有明显的日本特色。

二、学习过程

“史识”——理解认识(设疑诱思,论从史出,加深理解,形成认识)

⒈“废藩置县”及宣布“四民平等”分别是针对幕府统治时期的什么问题的?

从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看,上述措施各自产生何积极意义?

 

⒉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P116第一段的内容,回答明治维新时期有关土地改革的问题: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3%,作为地税。

——日本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请回答:

⑴地税改革的前提是什么改革?

有何规定?

产生了何影响?

 

⑵地税改革后,地税征收的依据和标准分别是什么?

向谁征收?

征收的形式如何?

这一政策产生何影响?

 

⑶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为何首先进行土地改革?

 

⒊阅读教材P117—118思考:

明治维新展开后,日本经济的近代化表现为工业化,在“殖产兴业”政策的推动下,日本的工业化迅速展开,试从主导力量、推进的步骤、企业的归属等方面概括日本工业化的特点。

 

⒋结合教材P118的知识思考:

明治维新展开后,日本文化的近代化,实质表现为用西方资本主义新文化来改造日本的封建旧文化,这一趋势主要是通过倡导“文明开化”来推进的。

请问这一推进的核心措施是什么?

为什么?

有何影响?

 

⒌结合第2课的知识及教材P119的内容思考:

“皇军”的称谓反映了日本军事近代化进程中什么特点?

这一进程又是在怎样的内、外压力或动力下展开的?

对日本和亚洲的历史产生何影响?

 

三、反思总结

“史感”——感悟历史

(走进历史、走出历史,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联系,历史与现实联系,感悟历史。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何感悟、启发?

提示:

①走进历史,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联系,历史与现实联系,感悟历史。

②可从对个人而言、对国家和民族而言、对世界和人类而言三个层面来思考。

四、当堂检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1年12月,日本政府派出大型使节团,先后访问了美、英、法等12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考察了各国社会经济情况。

通过考察,日本领导人进一步认识了日本与发达国家之是的差距,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材料二明治时期,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材料三明治维新时期,许多高级官员认为日本只有“脱亚入欧”,才能与西方国家平起平坐。

……这不仅表现在社会经济发展要向欧美国家看齐,连人们日常生活习俗也要同欧美一致。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为改革教育,实行了怎样的措施?

对此你如何评价?

 

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客观题:

⒈明治维新中实行“废藩置县”,其中“藩”指()

A.幕府的领地B.大名的领地C.武士的领地D.天皇的领地

⒉明治维新政治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建立天皇专制统治B、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C.废除旧体制D、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

⒊明治维新为收回华族与士族的俸禄和禄米而采取的措施是()

A、公债补偿B、发放补助金C、优惠贷款D、可以使用姓氏

⒋明治政府土地改革的核心是()

A.土地国家化,统一征收地税B.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拍卖土地

C.国家租土地给私人建立农场D.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⒌明治维新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最有力的措施是()

A.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B、倡导“殖产兴业”,大力促进工业化

C.由国家兴办国营企业D、修建铁路,开办工厂,发展外贸

⒍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

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B、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军队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⒎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军队,主要“新”在()

A、仿照欧美建立近代化常备军B、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C、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D、军队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

⒏日本明治维新后较之明治维新前的变化有()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②由半割据状态转变为中央集权的国家

③封建等级制度被形式上的身份平等所取代④资本主义文化完全取代了封建文化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二)主观题:

⒐试以史实说明,明治维新展开后,日本工业化所需的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技术、原料等条件是怎样解决的?

 

附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学案

1、前提:

明治政府的成立。

内容:

(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宣布“四民平等”;

影响:

日本封建割据局面彻底结束,真正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和统一的国内市场。

2、措施:

(1)币制改革:

日元为全国唯一货币;

(2)土地改革:

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3)地税改革:

征收土地税,以货币税代替实物税;

(4)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影响:

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了保障;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资本主义新经济。

3、含义:

向西方学习。

措施:

(1)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日本国民了解和认识西方文明;

(2)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3)生活习俗大力推行西化。

影响:

促使日本思想文化的近代化,但也出现了过于追逐西方文明、崇洋媚外的不良倾向。

4、措施:

(1)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

(2)武士道教育。

特点:

特点:

主导力量:

属于政府主导型的近代化模式;

推进步骤:

a国营企业示范作用:

引进西技,兴办国营企业;兴建近代交通、通信业。

↓(国营企业的转让)

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政府扶植和保护。

b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迅速较快。

企业归属:

得到政府扶持的大资本家控制了大部分近代工业。

影响:

新式军队的建立对于提高日本的国家地位有重要作用,但其封建军国主义色彩也使日本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核心力量。

课内探究学案

1、⑴废藩置县:

①针对:

幕藩体制下的封建割据问题。

②意义:

封建割据问题被彻底打破,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

有利于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

⑵宣布“四民平等”:

①针对:

封建等级制度

②建立起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

(缓和的社会关系、自由劳动力、一定的资本)

2、

(1)①土地制度改革;②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③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中的资本主义发展。

(2)①前提:

土地制度改革;②依据:

土地价格;标准:

3%;

③对象:

土地所有者。

④货币

⑤影响:

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提供有力保障。

(3)①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阻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日本当时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发达,需要借助地税改革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快资本的原始积累。

3、①主导力量:

属于政府主导型的近代化模式;

②推进步骤:

a国营企业示范作用:

引进西技,兴办国营企业;兴建近代交通、通信业。

↓(国营企业的转让)

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政府扶植和保护。

b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迅速较快。

③企业归属:

得到政府扶持的大资本家控制了大部分近代工业。

4、⑴核心:

教育改革,即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⑵原因:

影响到日本整体国民的素质且影响深远。

⑶影响:

①为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②强调效忠天皇,封建色彩浓厚。

5、⑴特点:

①接受武士道教育,效忠天皇;②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

⑵压力或动力:

①外部压力:

西方殖民入侵,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内部压力: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缓和社会矛盾;对外战争掠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原料和市场,以克服先天不足的条件。

即是日本富国强兵的必然结果。

⑶影响:

①日本:

增强了国防力量,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民族独立。

②亚洲:

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给中国、朝鲜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当堂检测:

答:

措施:

按照欧美国家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成立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教育,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制,教学内容上增加自然科学知识;强调效忠天皇,灌输忠君思想。

评价:

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才,但封建色彩十分浓厚。

课后练习与提高

1、B2、B3、A4、D5、B6、D7、A8、D

9、①自由劳动力:

通过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废除武士特权来解决;

②技术:

政府从西方国家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

③市场:

国内市场——通过“废藩置县”彻底打破封建割据,为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然后又通过“地税改革”推动农村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来扩大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通过对外战争掠夺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朝鲜来掠夺市场。

④资本:

国内——a私人资本(通过公债补偿的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也为其提供了投资工业的资金;许多财力雄厚的大商人、大地主的投资;)b国家资本(国家通过地税改革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以解决资本的原始积累问题。

国外——通过对外战争从中国和朝鲜掠夺,进行快速的资本原始积累。

⑤原料:

通过对外战争从中国和朝鲜掠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