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6040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3.docx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3.docx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3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试题(附答案)(3)

一、选择题

1.孙中山曾写道: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

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这里的“无数强盗之专制”指的是

A.尊孔复古,倒行逆施B.军阀割据,混战不休

C.复辟帝制,洪宪登基D.八国联军,烧杀抢掠

2.“他悍然恢复帝制,企图建立万世一系的‘洪宪’王朝……全国人民终于识破了他的真面目:

原来这个满口‘仁义道德’的共和国的‘英雄’,是一个背信弃义、食言自肥的封建暴君,是一个寡廉鲜耻的卖国贼。

”这里的“他”是()

A.段祺瑞

B.冯国璋

C.张作霖

D.袁世凯

3.最能体现袁世凯当皇帝的野心的事件是

A.解散国民党和国会B.修改总统选举法

C.改内阁制为总统制D.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孙中山成立兴中会B.孙中山当选为同盟会总理

C.孙中山领导广西起义D.孙中山被称为革命的先行者

5.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起义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标志着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完成D.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

7.如图出自1908年《戊申画报》,画中两个小孩敲响了“自由”的钟,但是老人却拼命捂住耳朵,害怕听到“自由”的声音。

这幅漫画说明

A.新旧势力对自由的不同态度B.青年人是辛亥革命的主力

C.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D.革命思想尚未得到广泛传播

8.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3年,请问他出生于公元多少年

A.1934年B.1935年C.1933年D.1936年

9.孙中山说: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其所指的战役是()

A.萍浏醴起义B.黄花岗起义C.广西起义D.武昌起义

10.“三民主义,普党所示,以建民图,以进大同……”。

“三民主义”包含的内容有

①民族主义②民主主义③民权主义④民生主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各种纷争与动乱之中。

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当成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A.帝制复辟B.军阀混战C.日本侵华D.东北易帜

12.从1911年12月10日起,《民立报》连载了十八幅纪事画,下图所示为其中一幅《举义》,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九一八事变C.武昌起义D.中华民国成立

13.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写道:

“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

”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B.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州起义D.领导华侨支持维新运动

14.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

“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

”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15.下列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规定主权属于全体国民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D.是辛亥革命的唯一成果

16.“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

”歌谣反映了()

A.太平天国时期推翻清朝统治的目标

B.戊戌变法时期实行变法图强的愿望

C.辛亥革命时期民族主义的革命纲领

D.五四运动时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要求

17.“徐锡麟、秋瑾的故事”“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是八年级2班某小组同学在课堂上讲述的历史故事。

据此,他们与同学分享的学习内容应是

A.辛亥革命与革命志士的奋斗B.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C.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D.孙中山与中华民国

18.小红问妈妈:

“谁是您心目中最崇拜的人?

”妈妈说:

“你猜猜吧,他是我们的国父,也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小红应该说谁?

他的贡献是什么?

()

A.孙中山辛亥革命B.毛泽东参加

中共一大

C.孙中山戊戌变法D.胡适新文化运动

19.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史更多的痛苦与失序。

但孙中山为进步定了基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之上继其遗业。

材料中的“痛苦与失序”不包括()

A.武昌起义B.袁世凯独裁统治

C.尊孔复古的逆流D.北洋军阀混战

20.“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D.孙中山继续革命

21.许多史学家认为:

从实力上看,孙中山与洪秀全相比,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秀全,却亡于孙中山,这主要原因是孙中山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纲领。

这纲领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C.民主与科学D.三民主义

22.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

出现这种新气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

23.吴玉章诗云“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吃风云革命军。

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

剪刀除辫人称快,铁槛捐躯世不平。

风雨巴山遗恨远,至今人念大将军。

”这首诗赞誉的是()

A.章炳麟B.黄兴C.陈天华D.邹容

24.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其中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军阀是

A.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B.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

C.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D.以唐继尧为首的滇系

25.在中国近代,袁世凯死后有一段军阀割据纷争混战的历史。

其中下列军阀控制着北京政府的是

A.直系军阀冯国璋B.滇系军阀唐继尧

C.奉系军阀张作霖D.皖系军阀段祺瑞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孙中山对袁世凯死后中国政坛出现军阀割据混战现象的批判,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B正确;AC体现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材料无关,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是帝国主义预谋瓜分中国的战争,侧重的是民族危机的加深,D排除。

故选B。

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他悍然恢复帝制,企图建立万世一系的“洪宪”王朝”可知,此人是袁世凯。

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倒行逆施,妄图恢复帝制,于1915年12月称帝,建立“洪宪”王朝。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

不久,他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所以最能体现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的事件是修改总统选举法,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历史叙述指的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的客观合理的描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原因或者意义进行的分析或评判。

孙中山被称为革命的先行者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属于历史解释,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是历史叙述,排除。

故选D。

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6.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宪法,A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B项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C项说法错误;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是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正式成立,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项。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反映了民主主义精神。

在政府的组织形式上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是辛亥革命胜利的重要成果,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进步。

1914年5月废除,由《中华民国约法》取代。

7.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1908年”及漫画信息可知,小孩知道自由,欣然敲响自由的钟,而老头却害怕听到自由的声音,这说明辛亥革命前新旧势力对自由的不同态度,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青年人是辛亥革命的主力、革命思想尚未得到广泛传播,故BD选项不符合题意;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即民国一年,因此民国年份+1911=公元年份,公元年份-1911=民国年份,据此可以推知民国23年是1934年,故A符合题意;1935年为民国24年,1933年为民国22年,1936年为民国25年,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及所学知识可知,文中所指的“斯役”指的是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黄兴等人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起义失败,战役牺牲的烈士安葬于黄花岗。

此次起义因此又称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鼓舞了人民革命斗志,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B符合题意;ACD项起义都是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但与孙中山所说的“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无关,排除。

故选择B。

1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所以“三民主义”包含的内容有①③④,D项符合题意;而②民主主义不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排除。

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1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连年混战,中国陷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在北伐战争中,1927年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因此,1916年至1927年被当成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故B符合题意;袁世凯帝制复辟在1916年结束,排除A;日本侵华发生在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排除C;东北易帜发生在1928年底,排除D。

故选B。

1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从1911年12月10日起”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举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

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

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

史称“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起义影响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90年代进行,A排除;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B排除;中华民国成立是在1912年,D排除。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武昌起义的相关史实。

1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28岁那年”指的是1894年,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A符合题意;1905年成立同盟会,B排除;1895年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州起义,C排除;孙中山没有领导华侨支持维新运动,D排除。

故选择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孙中山的历史功绩的相关史实。

14.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1912年”,结合所学知识,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胜利后,各省代表齐集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

可知,“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

”评价的是中华民国成立,B项符合题意;A项评论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C项不能从评论中体现出来;D项不符合史实,新文化运动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D

解析:

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12年3月8日由临时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月11日公布实施,其内容有:

规定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6.C

解析:

C

【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分析型的选择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歌谣中的关键词“革命、剪辫子、独立”,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实现国家独立,太平天国运动属于农民起义,戊戌变法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辛亥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通过革命这种方式推翻清朝统治,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17.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徐锡麟、秋瑾的故事”指的是1907年夏,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后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瑾被捕遇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指的是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黄兴提前发动广州起义,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牺牲的七十二名烈士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此次起义因此又称黄花岗起义。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

因此他们与同学分享的学习内容应是辛亥革命与革命志士的奋斗。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A。

18.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国父”“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人物为孙中山,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CD项与题意不符。

故选A。

19.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为进步奠定了基础,故“痛苦与失序”不包括武昌起义,故A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开始独裁统治,为了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故民国时期“痛苦与失序”包括BCD,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20.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包括封建军阀统治和帝国主义压榨,故A符合题意;BC不是主要原因,不合题意;孙中山继续革命与题干信息无关,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2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意“孙中山提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结合课本所学,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纲领,D符合题意;“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是魏源提出来的,A不合题意;“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目的,B不合题意;“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C不合题意。

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

2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中“20世纪初”不剪发不算革命”可以判断出这是辛亥革命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

在政府的剪辫令颁布后,人们开始剪去辫子,这也和材料中20世纪初时间相吻合,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851—1864年,排除;B项发生在1898年,排除;C项从1915年开始,并且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排除。

故选D。

2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辛亥革命之前传播民主革命,邹容写了《革命军》,传播革命思想。

故“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与邹容有关,D符合题意;ABC项都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代表人物,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故选择D。

2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分化为皖、奉、直三个派系时期。

皖系军阀,主要首领是段祺瑞,掌握北京北洋军阀政府实权,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靠日本支持和扶植,C符合题意;奉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控制东北三省,依靠日本支持和扶植,A排除;直系军阀,主要首领是冯国璋,其后为曹锟、吴佩孚。

主要势力在直隶(今河北)、湖北、江苏、江西等省,由英、美两国扶植,B排除;以唐继尧为首的滇系主要控制云南等地方,D排除。

故选择C。

2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其中控制北京政府的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之后的护法运动就是反对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D符合题意;ABC项军阀管理的区域不包括北京,排除。

故选择D。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时期的相关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