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Ⅲ届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5853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Ⅲ届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国卷Ⅲ届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国卷Ⅲ届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国卷Ⅲ届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国卷Ⅲ届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卷Ⅲ届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含答案.docx

《全国卷Ⅲ届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Ⅲ届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卷Ⅲ届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含答案.docx

全国卷Ⅲ届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含答案

绝密★启封前

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

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

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

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一定是盲人摸象。

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沉。

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

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

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

比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比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

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这个问题。

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

文明离不开人,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

物是实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

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

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

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

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属于文明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

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

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

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

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变的很有限。

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

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千年后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故事;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与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牲……

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

有个就叫“文明”的游戏,选哪个来玩都可以,结果只和操作有关,真实的文明也是。

现在讲多元,不是否认进步与落后,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弥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我们需要一个色调丰富的文明体系。

    (郭青生《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和方法》,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还是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比较研究都必须具有整体性。

B.比较文明研究讲究伦理,是为了让比较有价值,只要比较前提正当,就能得出有益的结果。

C.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其积极意义是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D.更好地理解文明,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达成文化认同和自信,这是比较文明的核心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绕着比较文明,文章依次论述了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方法和意义。

B.文章阐释了比较文明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并对比了微观比较的两个范畴。

C.第段的举例论证,是为了证明从制度这一范畴进行文明比较,存在着缺陷。

D.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说明从具体的物出发可发现相同的气质与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对日本文明不从世界的维度去理解,就无法对它理解得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B.由于制度比较存在文献真实性等缺陷,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C.比较文明的核心任务,不在于区分文明的进步与落后,而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

D.如果能恰当地进行比较文明研究,我们将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落葵

简媜

⑴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⑵人总是企求圆满,寻常人情如此,平凡的生活事物也用心营造,期待在众物皆备的情境下,开始释放情感,使人与物相互交融而享有美好。

⑶所以好花需配以好瓶,置于厅堂中最好的位置,又讲究地铺设娟秀的桌巾作为底衬,如此,才放心赏花。

这固然是人的本性,精心去实践一份美,但牵涉的细节有些非人能控制。

小处瓶花如此,扩及人情世故亦是如此,往往可得者十分不及三,美无法圆满地被实现,人也在缺憾中惊心度日了。

⑷或许行年渐晚,深知在劳碌的世间,能完整实践理想中的美,愈来愈不可得,触目所

见多是无法拼凑完全的碎片。

再要苦苦怨忿世间不提供,徒然跟自己倒戈而已。

想开了,反而有一份随兴的心情,走到哪里,赏到哪里。

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最后一次相别。

⑸遇见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⑹去夏台风季节,菜价翻了好几次筋斗。

我们决定自力救济,到那块六十多坪的荒地上

找去年种的地瓜叶。

空地挨着屋舍,平常多余的花籽、树苗随手乱种,长得最好的当然是五节芒、杂草。

还好,地瓜命硬,勉勉强强夺了一方土地,叶子又瘦又小,摘不到几回,束手无策了。

⑺后花园鱼池畔,搭着的一面网墙上,落葵任劳任怨爬出半壁江山,由于阳光不足,倒

像一队老兵残将,仗还没打完,个个病恹恹地躺在路旁呻吟。

我打量了半天,该下山买菜认输呢,还是再撑几天尊严?

落葵是民间常见的草药之一,据说有利肠胃亦能降火,抬眼一看,

它又像背医箱行吟江湖的大夫,顺着墙根网壁爬,一路悬壶济世。

春日结紫珠果时,曾摘了

一碗,捏破珠果,滤出紫液用来染素棉纸,倒也淡雅。

早知落葵的叶可食,平日太平盛世没机会吃它,不知味道如何?

想必比王宝钏苦守寒窑摘食的马齿苋要好吧。

⑻果然香嫩滑口,也可能心理因素,愈是缺菜愈渴望食蔬,吃起来添了珍贵之感。

菜荒

解除前,那棵落葵早秃了。

恢复菠菜、小白菜、水蕹的日子后,偶尔食箸之际,还想起落葵的救命之恩,它的香嫩是真的滑入记忆了。

⑼没想到还有一次缘。

某日上山,原想找一棵去年发现的薏苡,却意外在杂树间看到丰

饶的落葵丛,赶紧跑回家叫人手,拿个大篓子去摘落葵。

那条路是荒径,虽人迹来往,恐怕认得落葵的人不多,就算看到,也不晓得它是鲜美的野菜。

⑽我们摘到日暮黄昏才歇手,欢愉地像诗经时代的女人背一大篓野菜回家,连续几天,餐餐有一盘快炒蒜爆的葵叶,它特有的嫩液也成为舌瘾了。

⑾吃光最后一把落葵,相约再采。

才几天不见,那条荒径已被全部清除,想必是附近那

位勤劳的老妇,她常常开垦废地,撒菜籽、搭瓜棚,用红塑胶绳围出一畦畦菜圃。

诗经时代人人可采的野菜一下子变成现代老妇的私人田园。

她并不知道镰刀扫倒的,除了落葵还有很多可以用来烹茶祛暑的青草。

至少,她不知道落葵有多好。

⑿我仍记得那丛丰饶的落葵,野外第一次相逢也是相别,但在记忆里,仍是最好的一次。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初见落葵的喜爱和感激,到再见落葵的惊喜和欢愉,再到最后落葵被清除后的伤

感,作者的情感脉络清晰。

B.作者认为,在劳碌的世间,人总是不能实现圆满,再要苦苦一味抱怨,就是徒然与

自己为敌。

C.第⑸段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中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又引出后文中与落葵的

相遇,并照应题目。

D.作者眼里的落葵味道鲜美,用处多,还曾有过救荒救命之恩,落葵的这些好,也许

是那位老妇人体会不到的。

5.结合文章,分析“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一句的含义。

(5分)

▲▲

6.本文行文构思颇有匠心,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6分)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出版业、教育业广义知识付费的概念,本文中的“知识付费”主要指将知识信息加工为产品、服务并将其通过互联网售卖的行为(即狭义的知识付费)。

互联网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采集、被发布、被传播,消费者面对的信息数量呈几何级增长。

但是,面对海量信息,人类的思维模式还远未达到能够自如接收的程度,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紧张心理,被称为“知识焦虑症”。

同时,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都会加强这种焦虑感,而这种焦虑往往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学习意愿。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量碎片化的时间需要被有效利用以获取知识信息。

目前知识付费领域主要分为内容平台与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

前者提供专业生产或用户生产的内容供消费者购买。

用户生产内容的平台,普通用户也能够以自身掌握的知识实现变现。

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则是为内容平台或有变现需求的自媒体人提供技术支持。

相比传统的出版业与教育业,移动互联网时代兴起的知识付费领域因其参与方减少,制作周期大幅缩短,因此内容生产者的获利周期也随之缩短。

此外,知识付费能够为内容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率,助其扩大收入规模。

 

(摘编自《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

材料二:

据有关数据,某知名知识付费产品在2016年10月单月收入超过1800万元,达到峰值。

有观点认为,知识付费实则是在满足人“好像是在获取知识”的虚荣。

有用户认为,买了一门课之后,才发现这门课的内容没什么深度。

报道显示,上述知名知识付费产品除在2017年3月和下半年开学季成绩有回升外,其他时段的单月参与人数和单月收入都在下滑。

(摘编自胡宁、张均斌《知识付费,2018年将是怎样的姿势》)

材料三:

2016年以来,知识付费呈火爆趋势。

2017年8月,知识付费用户超过5000万,但据了解,当下,消费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持续学习和付费的用户少之又少。

在知识需求方面,终生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持续为知识付费的习惯有待形成;在知识供给方面,提供的内容或方法不对路,学一次就不想再学了。

在互联网刚刚普及之时,多数内容是免费的,付费内容似乎天方夜谭。

而现在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按服务使用来收费。

其实,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高级的业态。

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

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

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中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

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

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给用户提供所需的知识。

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如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

(摘编自姜奇平《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识付费内容平台不仅可以让提供专业知识的特殊用户获得收益,也可让普通用户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获得收益。

B.2016年,某知名知识付费产品在知识付费方面的收益有突出表现,但2017年,单月参与人数和单月收入总体上呈现下滑趋势。

*C.消费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能持续下去的人不多,关键在于消费者自身建设不足,如终生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

D.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的业态,知识服务收费是高级的业态,在我国,前者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知识产品业态发展不够充分。

【C(“关键在于消费者自身建设不足”错。

文中有“在知识供给方面,提供的内容或方法不对路”的信息,这说明服务商也存在问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狭义知识付费项目的完成,既需要知识内容的制造者,也需要知识付费的消费用户,还需要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提供服务。

B.与传统意义上出版业、教育业的知识付费的概念不同,狭义的知识付费,主要指通过线上或线下售卖加工过的知识信息产品、服务。

C.网民在课外、工作外的学习,对音频类、视频类知识付费产品的兴趣呈增长趋势,而对文字类知识付费产品和线下论坛讲座的兴趣不高。

D.知识付费的发展方向是向知识服务业发展,帮助用户解决问题,通过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等,使客户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

*E.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的发展,让人们因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量碎片化的时间需要得到有效利用以获取知识信息成为可能。

【(答对一项给2分,全对给5分)(B“狭义的知识付费”不包括线下售卖加工过的知识信息产品和服务。

C虽然图片显示人们对文字类知识付费产品的未来使用倾向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使用频率,不能说“兴趣不高”。

D概括不全面。

材料认为知识付费的发展方向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产品业要大发展,二是知识服务对知识产品的推动)】

9.知识付费火热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幽州人,后迁濮州。

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

性严重,有忠节。

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

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

守怒曰:

“曹掾敢如是邪?

”承之曰:

“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

”守惮其言。

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

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

神宗语执政曰:

“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

”改京官。

他日,谓之曰:

“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今以命汝,异恩也。

”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

加集贤校理。

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

承之曰:

“是岂朝廷意邪?

”悉裁正其数。

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

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

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

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

“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

”帝曰:

“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

肃之亦当迁也。

”即并命焉。

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

承之曰:

“朝廷法令,畏王姬乎?

”亟索之。

帝闻之曰:

“有司当如此矣。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

(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B.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C.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D.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兄,指父亲的侄子中比自己年长的人,也泛指本族平辈中年龄与己相当者。

B.曹掾,东汉太尉或相国等分曹治事,正职为“掾”,后来泛指各部门治事的属吏。

C.季弟,指最小的弟弟。

古人兄弟排行,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

C.季弟,指最小的弟弟。

一般而言,古人兄弟排行,伯为大,仲次之,叔第三,季最小。

D.改秩,秩,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改秩”即改变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

12.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承之独立性强,不求外援。

本家哥哥李柬之想要直接给他个官职,却遭到他的拒绝,后来他凭借科举考中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

B.李承之做事认真,颇受赏识。

曾经因建议免除百姓徭役而受到王安石的称赏;熙宁年间,谈论制置司的情况非常详细而受到宋神宗的恩赏。

C.李承之纠察诸事,尽职尽责。

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地区日常政务及农田水利时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

D.李承之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有商人违法为公主贩卖北方的珍珠,因涉及皇族,三司一直不敢追究,李承之秉公办理,立即下令缉拿案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

▲▲

(2)“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

肃之亦当迁也。

”即并命焉。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14--15题。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 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

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法界观:

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

“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首联呼应题目,表明“青春”虽然已难挽回,但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

C.颔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

D.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

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E.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15.本诗二三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用比喻修辞描写初春小雨的一句是“   ▲   ”。

(2)《阿房官赋》中“   ▲   ,   ▲   ”两句,借钉头之多,表现阿房官规模宏大,秦始皇生活纷奢。

(3)《琵琶行》中,以鸟兽啼鸣表现诗人谪居之地荒僻的诗句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福建南安的颜氏家族在宋代立下了永远为唐代诗人韩偓守墓的誓言。

颜氏家族一言九鼎,让此承诺一代一代延续,守护这一片千年历史遗存。

②近日,天津公安公交分局的便衣警察在执行反扒任务时,成功抓获两名公交扒手,现场监控视频完整记录下了扣人心弦的抓捕过程。

③藏品因存世量稀少,历来是藏家的心头之好,又因其收藏价值高,赝品颇多,而收藏者最关注的藏品真伪问题,历来争论不休,扑朔迷离。

④用功譬如掘井,一锹下去可能会遇到瓦砾,也可能会遇到岩石。

但是,只要心无旁骛,倾力深挖一口井,自有清泉涌出之日。

⑤一部网络小说动辄上千万字,文字水平鱼龙混杂,价值表达未经深思,此类问题普遍存在,即便所谓“大神级”作品也不能免俗。

⑥研讨会中,专家对电视剧《思美人》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在指出部分瑕疵之外,更盛赞这是一部雅俗共赏、富有价值的优秀作品。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①一言九鼎:

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应用“一诺千金”。

②扣人心弦:

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不合句意。

可以改为“惊心动魄”。

③扑朔迷离:

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

符合语境。

④心无旁骛:

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符合语境。

⑤鱼龙混杂: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使用对象错误。

可以改为“参差不齐”。

⑥雅俗共赏:

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

符合语境。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只有紧紧把握产业变革带来的质量提升,我国才有望实现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加快提升中国制造的内涵价值与国际声誉。

B.此次出台的能源协同规划,是首次京津冀联合发布的区域能源协同发展规划,内容涵盖能源设施协同、能源治理协同等八大领域。

C.开征环境保护税,有利于发挥环境治理的协同效应。

环境保护税的立法,也增强了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企业治污减排的责任。

*D.该研究课题负责人说,这一突破性技术育成的新稻种具有引领作用,对指导作物遗传改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A成分残缺,可在“质量提升”后面加“机遇”。

B语序不当,把“首次”移到“京津冀”后面。

C搭配不当,“增强”与“责任”不搭配。

(建议:

D项句子改为“用这一突破性技术育成新稻种具有引领作用”)】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活动策划案初步拟好后,我们特意去政教处垂询各位老师,目的就是要把这次的活动办好。

B.张华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拿到书的那天,他送给朋友一本,他的朋友说:

“我一定拜读并雅正。

C.李欣对他的同学张红说:

“你存有家父的手迹吗?

”张红说仅存一封信,是她上中学时收到的家书,一直保留着。

*D.“感谢您鼎力相助,解决了村民饮水安全问题。

大伙给您做了一面锦旗以表敬意。

”他激动地说。

【A垂询,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询问。

B雅正,敬辞,用于把自己的诗文书面等送给人时请对方指教。

C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6个字。

(6分)

自我意识的产生至少需要三个要素。

首先,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完整系统。

这个系统具备在现实世界中生存的一切功能。

其次,①,并且输入和输出能够保持平衡,在能量的运动中保持系统的正常秩序。

能量来源既可以是类似于人类的食物,也可以是电能。

最后,②。

能够感知外部世界,同时能够分辨自身与外界的区别。

具备了这三点,③。

【①这个系统要有能量的输入和输出②这个系统要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③就有可能产生自我意识(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下面是记者采访法国某喜剧导演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该导演的回答,补写出记者的提问内容。

(5分)

记者:

(1)▲▲(不超过20个字)

导演:

我的想法一直以来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娱乐观众,让他们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让他们走出影院时能有个好心情。

记者:

(2)▲▲(不超过40个字)

导演:

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我也不是每次都能做到。

这很神奇,因为总是有意外。

我发现有时一个“一般般”的笑点效果特别好,而有些我认为“非常搞笑”的笑点,观众却反响平平。

所以,我完全同意中国导演所说的,观众能否对笑点产生共鸣,是个神秘的未知。

(1)导演先生,您拍摄喜剧的初衷是什么?

(2分)

(2)一些中国导演常说,逗观众发笑是最难的,请问您是否认同这个观点?

(3分)(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

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

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

阅读材料后,你对“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文阅读

1.A(B分析不合文意。

比较前提正当,不一定能得出有益的结果;C误解文意。

“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不是批判的积极意义;D不合文意,“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不是比较文明的意义)

2.D(“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属于文明比较中“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的范畴)

3.B(强加因果,无法推出“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二)文学类阅读

4.A(A.“再到落葵被除后的伤感”错,“我”与落葵相别,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