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初三二模语文教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5826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东城初三二模语文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东城初三二模语文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东城初三二模语文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东城初三二模语文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东城初三二模语文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东城初三二模语文教师版.docx

《北京东城初三二模语文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东城初三二模语文教师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东城初三二模语文教师版.docx

北京东城初三二模语文教师版

2021北京东城初三二模

语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00分。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黑涂满,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学校开展“长城文化带”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一段介绍“长城文化带”的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

(1)

(2)题。

(4分)

回溯历史,长城的营建历经春秋战国、秦、汉、唐、明数代,两千多年的岁月浓缩其中,不计其数的故事传唱至今。

长城沿线以长城为地理依托和文化载体,最终形成一条由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构成的“长城文化带”。

长城文化带的价值,既植根于区域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也有赖于长城象征意义的不断凝练和升华。

从长城的军事意义出发,杰出将帅的英雄事迹一直成为鼓舞人民的巨大力量。

巍然屹立的城墙与中华民族威武不屈、敢于消灭一切来犯之敌的精神高度契合,在抵抗日本等外来侵略的近现代尤其如此;从长城悠久的历史看,它镌刻着两千多年的沧桑变化,是一座记录战争与和平的丰碑,具有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甲】从长城的局部形象着眼,它像一个巨人在横贯我国北方的高山大漠之上蜿蜒起伏,以龙为图腾的中华民族从这里很容易找到共同心声;就建筑艺术而言,长城雄伟壮观、布局巧妙、因地制宜的高超设计,以雕刻为主的装饰艺术,显示了人民群众的高度智慧。

以长城为主题的文学艺术,强化了长城作为民族之魂的文化象征意义。

这种文化象征意义又被各民族普遍接受并得以逐步强化,进而凝练升华为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乙】坚强不屈的精神象征,“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也早已是形容祖国辽阔领土的常用语。

 

(1)这位同学对文段中两个加点字的意思和读音,以及【甲】【乙】两处的标点产生了疑问。

请你帮他做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传”在此处是“传授”的意思,应读“chuán”。

B.“观”在此处是“景象”的意思,应读“guān”。

C.【甲】处应填入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D.【乙】处应填入逗号,表示句间停顿。

(2)根据语境,画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达欠妥,请分别给出修改建议。

(2分)

答:

2.同学们准备从书法作品中搜集单字组成展板标题,对于“文”字的选择产生了争议。

请你依据“笔法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2分)

A.B.C.D.

3.学校团委为展览制作了展板。

下面是其中三块展板的内容。

阅读文段,完成

(1)-(3)题。

(5分)

①,丰富长城文化

唐代的“边塞诗”为长城留下了不朽的诗句:

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甲】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唐以后,又涌现出了无数吟咏长城的名篇佳作:

宋代文天祥写下“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的诗句,表现忧国忧民之情;元代,黄溍写下“万古争一门,天险不可薄”的诗句,突出居庸关的险峻形势;明末,孙承宗在山海关写下“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的诗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鸦片战争后,刘文临在老龙头写下“宁海城边衰草秋,残垒夕阳相向愁”的诗句,吊古伤怀;清末,康有为游八达岭写下“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的诗句,想起飞将军李广为了抵御匈奴入侵而坚守卢龙塞……这些诗作大大丰富了长城文化。

众志成城,筑就新的长城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说:

“我们《国歌》中写到‘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因为从古至今万里长城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因此,我们必须用血和肉将这精神重铸起来。

”平型关可以很好地诠释什么是“新的长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古长城第一次投入抵御外侮的战争中,击败一支从甲午战争起就在中国横行的日本侵略军,这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

此后,没有溃散败逃,没有放弃抗争,这支新型人民军队就在这片土地扎下根来,以牺牲捍卫尊严,以信仰唤醒民众,用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②,守护古老长城

以前,古老长城的守护,主要依赖长城保护员们的人工巡逻,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在长城沿线巡逻,捡拾垃圾,遇到驴友登山时劝导他们不要吸烟,不要踩踏墙体。

他们发现有险情的长城墙体,也会及时拍照传给文物专家,以求早期发现早期抢险,最大限度地保护长城。

现在,在人工巡逻长城机制不断健全的同时,利用无人机巡查长城也纳入到长城保护体系中来。

无人机可进行精细化三维建模,结合长城保护员实地巡查、实时回传,实现“天眼”“人眼”和大数据管理平台的无缝对接,实现更精准、更便捷的巡查。

无人机正式上岗后,能够克服山高路险带来的障碍,弥补人力不足的缺陷,长城巡查也更加频繁。

未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加入到古老长城的保护中来。

(1)同学们就第一段文字和第三段文字标题的拟定展开讨论,你认为下列选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佳作频出②与时俱进B.①名家辈出②与时俱进

C.①佳作频出②推陈出新D.①名家辈出②推陈出新

(2)第一段文字中【甲】处应填入的诗人是。

(1分)

(3)结合语境,你认为第二段文字中加点词语“新的长城”在此处的意思是。

(不超过15个字)(2分)

4.一位同学找来一段介绍“北京长城文化带重要价值”的文字,想用一副对联加以概括,来丰富班级板报。

请你根据已拟出的上联,为其选出下联,下面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以长城为主干的这一带形区域孕育了深刻的人地互动关系,形成了文化和生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历史的积淀过程中,长城沿线区域逐渐形成了军防文化、革命文化、交通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陵寝文化等多种文化形式,以及聚落文化和非遗文化等“活态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为当代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

北京长城文化带的另一大特点是横贯北京北部生态涵养区,自然地理上可以总结为“两山四水十八沟”。

北京长城沿线地带已演化为首都的一道生态屏障,持续发挥守护北京城所在的“北京湾”小平原地带的重要作用。

上联:

历史积淀,文化遗产滋养当代

下联:

A.演化地理,生态屏障守护首都

B.演化地理,生态涵养横贯北京

C.地理演化,生态涵养横贯北京

D.地理演化,生态屏障守护首都

5.通过这次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同学们对“长城文化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写出你的认识。

(2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默写。

(共6分)

6.蒹葭萋萋,。

(《蒹葭》)(1分)

7.,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1分)

8.《论语》中孔子感慨时光如流水般日夜流逝的句子是:

①,②。

(2分)

9.在中国古诗文中,有许多表现家国情怀的名句。

请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连续的两句:

①,②。

(本试卷中出现的诗文除外。

每句诗文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二)阅读《赤壁》,完成10-11题。

(共4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以“折”字写出了前朝战争的①,以“②”字表现出他对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

(2分)

11.本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和清代高鼎《村居》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都写到了“东风”。

请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分别借“东风”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2分)

答:

(三)阅读《桃花源记》,完成12-14题。

(共8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甲】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丙】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欲穷其林山穷水尽图穷匕见

B.具答之百废具兴别具一格

C.便扶向路欣欣向荣晕头转向

D.欣然规往循规蹈矩墨守成规

13.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翻译:

(洞穴)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渔人)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起来。

理解:

山洞起初极其狭窄,没有一点光,往里走了几十步才宽阔明亮起来。

【乙】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翻译: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理解:

桃花源中家家热情好客,真诚淳朴,都用好酒好饭来款待渔人。

【丙】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每一处都记录下来。

理解:

渔人处处记录是担心自己回不了家,同时也不希望别人寻访桃花源。

14.结合选文和下面两则材料,简要分析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世外桃源。

(4分)

材料一

孙恩,字灵秀,琅邪人,据会稽,自号征东将军,号其党曰“长生人”,宣语令诛杀异己,有不同者戮及婴孩,由是死者十七八。

诸县处处蜂起,朝廷震惧,内外戒严。

诸贼皆烧仓廪,焚邑屋,刊木堙井①,虏掠财货,相率聚于会稽。

(取材于《晋书·孙恩传》,有删改)

材料二

陶渊明,字元亮,为彭泽令。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②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

“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③。

后征④著作佐郎,不就。

(取材于《宋书·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

①【刊木堙井】砍伐树木,填塞水井。

这里指兵匪人为破坏百姓的基本生存环境。

②【白】禀告,陈述。

③【《归去来》】又名《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可视作他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宣言。

④【征】召,征召。

答:

三、名著阅读(5分)

15.《红星照耀中国》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对此,有人评论说:

“预言来自客观的判断,而判断源自一个又一个的细节。

”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谈一谈你对这句评论的理解。

(100字左右)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18题。

(共7分)

材料一

北京雨燕孵化、育雏具有不同步性。

正常情况下,从产第一枚卵时就开始抱孵。

据野外观察,雨燕的雌雄鸟都参与孵卵,孵化期为21天至23天。

刚出生的雏鸟全身呈肉红色,裸露无羽,腿脚无力,双眼尚未睁开,体温不恒定,需要亲鸟喂食和保温。

育雏期平均为30天。

通过对比繁殖前后一些地区北京雨燕的种群数量,我们估算出平均每对雨燕繁殖出2.17只至3.38只幼鸟,反映出其①,这是雨燕对较高死亡率的迁徙的一种适应。

专家指出,北京适合雨燕生存的建筑基本饱和,如果想发展其种群,就要给它们提供更多繁殖的场所,比如,在公园湿地建设设计科学的雨燕塔,在现代化建筑外设置巢箱等。

材料二

“每年我们都会在颐和园八方亭捕捉雨燕,详细测量、记录每只雨燕的体重、体长、喙长、翼长,随后戴上国际通用的、由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特制的金属鸟环。

”中国观鸟会志愿者于方介绍,“通过金属鸟环的不断回收,可以了解到雨燕的迁徙路线,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保护措施。

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线复杂且漫长,监测数据显示,,往返大约3.8万公里,接近地球赤道的长度。

这对于雨燕这类候鸟来说是充满危险的过程,天敌、气候、捕鸟网等,成为雨燕在迁徙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鸟类研究专家赵欣如说:

“当我们把雨燕的迁徙路径研究清楚的时候,保护雨燕才能够真正地提上日程。

材料三

北京雨燕有延用旧巢的习性,常常多年返回同一地点。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传统建筑的减少,城楼、庙宇、古塔等建筑被拆除,北京雨燕很难找到能筑巢栖息的港湾。

原有巢址的消失,意味着长途跋涉、急需安顿的雨燕面临无处可去的境地。

“北京雨燕无法找到适宜的巢址,是其数量锐减的深刻原因。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副院长徐基良指出,出于文物保护目的,防止麻雀等鸟类的粪便腐蚀漆面和木材,许多古建筑都在斗拱的空隙前安装了防鸟网,这也进一步②了北京雨燕的生存空间。

正阳门管理处关战修说:

“正阳门城楼是北京雨燕的重要栖息场所,为更好地为北京雨燕创造生存环境,正阳门将把文物古建保护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不在古建筑上挂防鸟网。

同时在城楼上安装探头,监测北京雨燕的生活及生存环境。

16.结合上下文,在材料一和材料三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种群数量较高②压缩

B.①繁殖率较高②压缩

C.①种群数量较高②改变

D.①繁殖率较高②改变

17.根据材料二中的图表,结合上下文,在材料二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2分)

答:

18.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保护北京雨燕,应该对北京雨燕的

方面做好研究。

(每空不超过6个字)(3分)

(二)阅读《在大运河的船头思接千古》,完成19-21题。

(共10分)

在大运河的船头思接千古

  ①万万没有想到,在2020年8月19日,我竟有幸登上大运河的游船,在向往已久的大运河上游了一回。

我们早上从济宁的码头登船,顺河南下,行了将近3个小时,行程100多公里,中午时分到了位于微山湖中央的南阳古镇。

一路上,我一次又一次伫立船头,迎万里长风,观两岸风景;听水波新韵,发思古之情。

  ②最早,听祖父说,大运河是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的。

他开凿运河是为了方便到江南掠夺财富,或到扬州、苏州、杭州等地游乐。

在开凿大运河期间,隋朝统治者仅在河南就征集了上百万民工。

不少民工一去不返,不是累死在工地上,就是病死在工地上。

大运河最初留给我的认识是一条血泪之河、苦难之河。

后来,随着阅历的增加和对一些历史知识的了解,我的看法有了变化。

我国历史上之所以多次出现南北割据的局面,而很少出现过东西分立的情况,一个主要原因,是东西有长江、黄河、淮河等几条江河的贯通,南北则有几条江河的阻隔。

运河的开通,打通了南北交通的命脉,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有开创性的重要意义,对国家的统一也功不可没。

从这些意义上说,大运河是一条贯通之河、统一之河。

③对大运河知道得多了,我便产生了一个愿望──坐船到大运河上游一游。

这次竟然梦想成真了,不但有机会坐船作运河之游,而且要游向远方,一游就是好几个钟头,这怎能不让人大喜过望!

④一上船,我就迫不及待地到船头的三角甲板上站着去了。

天空中有一些薄云,阳光不能直射到甲板上,天气一点儿都不热。

船行带风,风吹扬着我的头发,鼓动着我的衣襟,风里洋溢着清凉的水意。

其实船开得并不是很快,声响也不大,静静的,给人以船在水面滑行的感觉。

【甲】河水微微有些发蓝,河面上有浮萍的叶片和细碎的绿藻漂过。

紫燕在水面掠来掠去,不时点一下水,点出一圈圈涟漪。

在岸边飞行的还有白鹭,白鹭飞行时伸着长腿,边飞边发出歌吟般的鸣叫。

河水丰盈,河面宽阔,岸边升腾着一些雾气。

河两岸是不断移动的风景,有树林、庄稼、湿地,还有河汊子。

河水淹到了柳树的半腰,我听见有蝉在树上鸣叫。

【乙】岸边的浅水处,有穿红衣服的女子,用竹竿撑着小木船,像是在采摘菱角。

有男子坐在岸边遮阳伞下,专注地在河里钓鱼。

男子光着膀子,脖子上搭着一条白毛巾。

有一条机船从对面开过来了,船上坐的有男人,也有女人。

我还没看清船上装载的什么货物,船就开了过去。

⑤往事越千年,望着不断流向远方的逝水,我不知不觉间有些走神。

两千多年来,那些满载着粮食、煤炭、绸缎、茶叶、美酒等货物的船只,在济宁过闸停留后,又装载上了厚重的儒家文化,南去北往。

那些民工早就化为泥土,但他们所建的运河还存在着,流淌着,而且继续发挥着航运作用。

眼前的运河又流淌成一条永恒之河、福泽后世之河。

我仿佛看见,成千上万的民工在工地上挖河。

他们穿着破旧的衣服,喘着粗气,全靠锨刨、背驮、肩挑,像成群结队的蚂蚁一样,一点一点从低处往高处搬土。

不少人累得倒在泥水里,他们爬起来,撩起衣襟擦去汗水和泪水,再接着往上搬土。

  ⑥船继续南行,河面越来越宽阔。

伴着丛生的芦苇、香蒲和大片的荷花,我们来到了南阳镇。

它被称为“运河第一古镇”,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康熙、乾隆皇帝曾多次在镇上驻跸,镇上留有皇粮店、清代钱庄、雕花戏台、皇帝下榻处等30多处古迹,2014年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镇上顺河成街,桥街相连,以船代步,渔舟唱晚,显示出“江北水乡”的神韵。

  ⑦遥想当年,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分别六下江南,大运河上船队浩荡,旌旗飘扬,那是一番多么壮观的景象!

当然,他们反复下江南,并不仅是为了展示他们的威仪,更是巡视河务,加强漕运的需要。

多少年过去,水已不是过去的水,船已不是过去的船,岸已不是过去的岸,但这条历史的长河还在续写着新的历史。

⑧下了船,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大运河堪称中华文明的瑰宝,流淌在中华大地上的史诗。

不必讳言,随着铁路、公路和海运的不断发展和发达,运河作为我国内陆的水运航道之一,已退居交通运输的次要位置。

但是,我们仍要大力保护、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因为运河文化体现着中国人民的开拓进取、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创造精神。

(取材于刘庆邦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19.文章首先写作者如愿坐上船游览大运河,回忆①。

然后写作者在大运河的船头思接千古的遐想:

在济宁段观看大运河美景,遐想两千年来大运河的繁忙景象和民工开凿运河的情景;②,遐想康乾两帝下江南巡视河务时的盛况。

最后写作者在游览终点下船,认识到③。

(3分)

20.文章第④段【甲】【乙】两处画线句都很精彩,请你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3分)

答:

21.文章第②段和第⑤段虽然都写到开凿运河的民工,但是作者对他们表现出的情感却有所不同。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共5分)

品味“宁静”有回甘

①如今,远离喧嚣嘈杂,享受宁静,成为不少城市居民向往的生活状态。

宁静,滋养着人们的心境,让人得以在沉静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倾听彼此之间的心声。

  ②对于宁静,古人就有一份追寻。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写出了若耶溪的幽深,产生了动中见静的美学效果。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摹出天地间万籁俱寂的纯净景象,折射着“渔翁”一尘不染的心境。

在古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的例子俯拾即是。

可见,宁静能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滋味、独特的享受。

③【甲】。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有声之声、和谐之声。

有声音生态学家写道:

“寂静是落雪的低语,等雪融后又会化成动听的流水声,铮铮淙淙地让人想闻声起舞。

寂静是传授花粉的昆虫拍扑翅膀时带起的柔和曲调,当它们为了躲避一时微风小心翼翼在松枝间穿梭时,虫鸣与松林的叹息交织成一片,可以整天都在你耳边回响。

”宁静,其实并非绝对的无声,而是在声音的流变中,为人们熨帖心情、抚慰心灵提供一种氛围和契机。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回归自然”的理念,多走进大自然,不断丰富自己的“宁静体验”。

④【乙】。

外部环境越宁静,个体就越容易感觉到自己是周围环境的延伸。

宁静能为耳朵提供养分,让人“听”到许多,正所谓“安静的地方是灵魂的智库,是真与美的诞生地”。

人的灵魂需要安顿,精神需要滋养,而外在的宁静也可以帮助找回内在的宁静。

这样,生活便会打开新的窗口,让人看到更多美好。

  ⑤【丙】。

事实上,外在宁静只有经由内在宁静的转化,才能实现宁静的更大价值。

而内在宁静的滋养、升华,往往离不开独处,甚至需要与孤独为伴。

  ⑥【丁】。

但如果面对这样的宁静,甚至是孤独与寂寞,能够坚定信念、全身心投入,矢志坚守与奉献,也能收获不一般的人生意蕴。

“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就是一位欣享宁静、甘于孤独、超越孤独的强者。

她数十年如一日扎根敦煌,宁静地研究艺术、保护文物,因为信奉“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樊锦诗说:

“真正的幸福,就是在心灵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

”这种幸福观,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时代楷模”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的价值坚守与高尚情怀,也彰显着宁静的价值、宁静的力量。

⑦享受宁静,尽情体会个中滋味,让我们收获不一般的人生意蕴。

这需要我们努力改造客观世界,更需要我们用心改造主观世界。

(取材于《人民日报》,有删改)

22.文中哪句话能最全面地阐释本文的题目?

请把这句话完整地抄写下来。

(1分)

答:

23.阅读全文,判断以下语句依次填入原文【甲】【乙】【丙】【丁】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如果说,宁静可以分为外在宁静与内在宁静,那么外在的宁静是不可或缺的

②也许,并非所有的独处都能使人宁静,并非所有的宁静都能让人快乐

③其实,宁静也是一种声音

④当然,外在宁静的作用是有限的,也因人而异

A.③②④①B.③①④②C.①③②④D.④③①②

24.请你给第②段或第⑥段补写一个材料,来证明这一段的观点。

(2分)

答:

五、作文(40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请将“为了,我”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是一首叙事诗。

请发挥想象,扩充细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题目自拟。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21北京东城初三二模语文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1.

(1)答案:

B

(2分)

(2)答案示例:

①把“局部”改为“整体”。

②把“像一个巨人”改为“像一条巨龙”。

(2分)

2.答案:

C

(2分)

3.

(1)答案:

A

(2分)

(2)答案:

王维

(1分)

(3)答案示例:

众志成城抵御外敌的民族精神

(2分)

4.答案:

D

(2分)

5答案示例:

因为长城文化带具有重要的价值,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它。

(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共6分)

6.答案:

白露未晞

(1分。

有错该空不得分)

7.答案:

会当凌绝顶

(1分。

有错该空不得分)

8.答案:

①逝者如斯夫②不舍昼夜

(共2分。

共2空,每空1分。

有错该空不得分)

9.答案示例一: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②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示例二: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②留取丹心照汗青

(共2分。

共2空,每空1分。

每句诗文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有错该空不得分)

(二)(共4分)

10.①答案示例:

残酷

②认

(共2分。

共2空,每空1分)

11.答案示例:

杜牧借“东风”暗指成功机遇,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高鼎借“东风”表现春天的生机,流露出饱览春景的喜悦之情。

(共2分。

杜牧诗,1分;高鼎诗,1分)

(三)(共8分)

12.答案:

A

(2分)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