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点线面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5253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几何点线面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立体几何点线面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立体几何点线面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立体几何点线面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立体几何点线面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立体几何点线面复习.docx

《立体几何点线面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几何点线面复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立体几何点线面复习.docx

立体几何点线面复习

题型一 几何中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1.证明共面问题

证明共面问题,一般有两种证法:

一是由某些元素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其余元素在这个平面内;

二是分别由不同元素确定若干个平面,再证明这些平面重合.

2.证明三点共线问题

证明空间三点共线问题,通常证明这些点都在两个面的交线上,即先确定出某两点在某两个平面的交线上,再证明第三个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当然必在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3.证明三线共点问题

证明空间三线共点问题,先证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第三条直线经过这点,把问题转化为证明点在直线上的问题.

例1 如图所示,空间四边形ABCD中,E,F

分别为AB,AD的中点,G,H分别在BC,CD上,

且BG∶GC=DH∶HC=1∶2.

求证:

(1)E、F、G、H四点共面;

(2)GE与HF的交点在直线AC上.

证明 

(1)∵BG∶GC=DH∶HC,

∴GH∥BD,又EF∥BD,∴EF∥GH,

(2)∵G、H不是BC、CD的中点,∴EF≠GH.

又EF∥GH,∴EG与FH不平行,则必相交,设交点为M.

⇒M∈面ABC且M∈面ACD⇒M在面ABC与面ACD的交线上⇒M∈AC.

∴GE与HF的交点在直线AC上.

跟踪训练1 如图,O是正方体ABCD-A1B1C1D1上底面ABCD的中心,M是正方体对角线AC1和截面A1BD的交点.求证:

O、M、A1三点共线

证明 ∵O∈AC,AC⊂平面ACC1A1,

∴O∈平面ACC1A1.

∵M∈AC1,AC1⊂平面ACC1A1.

∴M∈平面ACC1A1.

又已知A1∈平面ACC1A1,即有O、M、A1三点都在平面ACC1A1上,

又O、M、A1三点都在平面AB1D上,所以O、M、A1三点都在平面ACC1A1与平面A1BD的交线上,

所以O、M、A1三点共线.

题型二 空间中的平行问题

1.判断或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1)利用线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

(2)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

(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a⊂α⇒a∥β);

(4)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β,a∥α⇒a∥β).

2.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

(1)利用面面平行的定义;

(2)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两个平面同时平行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5)利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相互转化.

例2 如图,E、F、G、H分别是正方体

ABCD—A1B1C1D1的棱BC、CC1、C1D1、AA1的中点,

求证:

(1)GE∥平面BB1D1D;

(2)平面BDF∥平面B1D1H.

证明 

(1)取B1D1中点O,连接GO,OB,

易证OG

B1C1,BE

B1C1,

∴OG綊BE,四边形BEGO为平行四边形.

∴OB∥GE.

∵OB⊂平面BDD1B1,GE⊄平面BDD1B1,

∴GE∥平面BDD1B1.

(2)由正方体性质得B1D1∥BD,

∵B1D1⊄平面BDF,BD⊂平面BDF,

∴B1D1∥平面BDF.

连接HB,D1F,

易证HBFD1是平行四边形,得HD1∥BF.

∵HD1⊄平面BDF,BF⊂平面BDF,

∴HD1∥平面BDF.

∵B1D1∩HD1=D1,

∴平面BDF∥平面B1D1H.

跟踪训练2 如图,△ABC为正三角形,EC⊥平面ABC,DB⊥平面ABC,CE=CA=2BD,M是EA的中点,N是EC的中点.

求证:

平面DMN∥平面ABC.

证明 ∵M、N分别是EA与EC的中点,∴MN∥AC,

又∵AC⊂平面ABC,MN⊄平面ABC,

∴MN∥平面ABC,

∵DB⊥平面ABC,EC⊥平面ABC,

∴BD∥EC,四边形BDEC为直角梯形,

∵N为EC中点,EC=2BD,∴NC綊BD,

∴四边形BCND为矩形,∴DN∥BC,

又∵DN⊄平面ABC,BC⊂平面ABC,

∴DN∥平面ABC,又∵MN∩DN=N

∴平面DMN∥平面ABC.

题型三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空间垂直关系的判定方法:

(1)判定线线垂直的方法:

①计算所成的角为90°(包括平面角和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②线面垂直的性质(若a⊥α,b⊂α,则a⊥b).

(2)判定线面垂直的方法:

①线面垂直定义(一般不易验证任意性);

②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b,a⊥c,b⊂α,c⊂α,b∩c=M⇒a⊥α);

③平行线垂直平面的传递性质(a∥b,b⊥α⇒a⊥α);

④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α∩β=l,a⊂β,a⊥l⇒a⊥α);

⑤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

⑥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l,α⊥γ,β⊥γ⇒l⊥γ).

(3)面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①根据定义(作两平面构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计算其为90°);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例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B1=A1C1,

D,E分别是棱BC,CC1上的点(点D不同于点C),

且AD⊥DE,F为B1C1的中点.

求证:

(1)平面ADE⊥平面BCC1B1;

(2)直线A1F∥平面ADE.

证明 

(1)因为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

又AD⊂平面ABC,所以CC1⊥AD.

又因为AD⊥DE,CC1,DE⊂平面BCC1B1,CC1∩DE=E,

所以AD⊥平面BCC1B1.

又AD⊂平面ADE,

所以平面ADE⊥平面BCC1B1.

(2)因为A1B1=A1C1,F为B1C1的中点,

所以A1F⊥B1C1.

因为CC1⊥平面A1B1C1,且A1F⊂平面A1B1C1,

所以CC1⊥A1F.

又因为CC1,B1C1⊂平面BCC1B1,CC1∩B1C1=C1,

所以A1F⊥平面BCC1B1.

(1)知AD⊥平面BCC1B1,所以A1F∥AD.

又AD⊂平面ADE,A1F⊄平面ADE,

所以A1F∥平面ADE.

跟踪训练3 如图,A,B,C,D为空间四点.

在△ABC中,AB=2,AC=BC=

,等边△ADB

以AB为轴运动.

(1)当平面ADB⊥平面ABC时,求CD;

(2)当△ADB转动时,是否总有AB⊥CD?

证明你的结论.

解 

(1)取AB的中点E,连接DE,CE,

因为△ADB是等边三角形,所以DE⊥AB.

当平面ADB⊥平面ABC时,

因为平面ADB∩平面ABC=AB,

所以DE⊥平面ABC,可知DE⊥CE,

由已知可得DE=

,EC=1,在Rt△DEC中,CD=

=2.

(2)当△ADB以AB为轴转动时,总有AB⊥CD.

证明如下:

①当D在平面ABC内时,因为AC=BC,AD=BD,

所以C,D都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即AB⊥CD.

②当D不在平面ABC内时,由

(1)知AB⊥DE.

又因AC=BC,所以AB⊥CE.又DE,CE为相交直线,所以AB⊥平面CDE,由CD⊂平面CDE,得AB⊥CD.

综上所述,总有AB⊥CD.

题型四 空间角问题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用平移转化法(转化为相交直线的夹角).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常用射影转化法(即作垂线、找射影).

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常有三种:

(1)定义法;

(2)垂线法;(3)垂面法.

例4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是等

腰梯形,AB∥CD,∠DAB=60°,FC⊥平面ABCD,

AE⊥BD,CB=CD=CF.

(1)求证:

BD⊥平面AED;

(2)求二面角F-BD-C的余弦值.

(1)证明:

 因为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DAB=60°,

所以∠ADC=∠BCD=120°.

又CB=CD,所以∠CDB=30°,

因此∠ADB=90°,即AD⊥BD.

又AE⊥BD,且AE∩AD=A,AE,AD⊂平面AED,

所以BD⊥平面AED.

(2)解:

如图,

取BD的中点G,连接CG,FG,

由于CB=CD,因此CG⊥BD.

又FC⊥平面ABCD,BD⊂平面ABCD,

所以FC⊥BD.

由于FC∩CG=C,FC,CG⊂平面FCG,

所以BD⊥平面FCG

故BD⊥FG,

所以∠FGC为二面角F-BD-C的平面角.

在等腰三角形BCD中,由于∠BCD=120°,

因此CG=

CB.又CB=CF,

所以GF=

CG,

故cos∠FGC=

因此二面角F-BD-C的余弦值为

.

跟踪训练4 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B′C∩BC′=O,求:

(1)AO与A′C′所成角的度数;

(2)AO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

(3)平面AOB与平面AOC所成角的度数.

解 

(1)∵A′C′∥AC,

∴AO与A′C′所成的角就是∠OAC.

∵AB⊥平面BC′,OC⊂平面BC′,

∴OC⊥AB,又OC⊥BO,AB∩BO=B.

∴OC⊥平面ABO.又OA⊂平面ABO,∴OC⊥OA.

在Rt△AOC中,OC=

,AC=

,sin∠OAC=

∴∠OAC=30°.

即AO与A′C′所成角的度数为30°.

(2)如图,作OE⊥BC于E,连接AE.

∵平面BC′⊥平面ABCD,

∴OE⊥平面ABCD,

∴∠OAE为OA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

在Rt△OAE中,OE=

,AE=

∴tan∠OAE=

.

(3)∵OC⊥OA,OC⊥OB,OA∩OB=O,

∴OC⊥平面AOB.

又∵OC⊂平面AOC,

∴平面AOB⊥平面AOC.

即平面AOB与平面AOC所成角的度数为90°.

1.平行问题的转化关系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主要判定方法

(1)定义法;

(2)判定定理;(3)面与面平行的性质.

3.平面与平面平行的主要判定方法

(1)定义法;

(2)判定定理;(3)推论;(4)a⊥α,a⊥β⇒α∥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