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业发展优势与劣势.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519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旅游业发展优势与劣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旅游业发展优势与劣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旅游业发展优势与劣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旅游业发展优势与劣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旅游业发展优势与劣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旅游业发展优势与劣势.doc

《云南旅游业发展优势与劣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旅游业发展优势与劣势.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旅游业发展优势与劣势.doc

云南旅游业发展优势与劣势

内容摘要:

在云南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并成为云南旅游业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在其发展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忽视的劣势。

关键词:

国际,国内,趋势,现状,优势,劣势

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一)国际旅游业发展趋势

21世纪将是一个市场化、技术化、生态化、消费化、个性化的时代。

随着人们对生活方式内在价值的重视,旅游需求将从传统的旅游方式转向更为多样化的旅游方式,新的旅游需求类型将会随时出现,对旅游产品精品需求更加强烈,而精细旅游观念的增强使旅游者对廉价旅游、短程旅游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爪.陛化需求的趋势不断增强。

由于不同的旅游者文化素养、经济收人、个人爱好、职业、年龄各不相同,每个人都希望能根据自己的愿望安排旅游活动,旅游者通过各种高技术的信息手段,便捷地获多方信息,可以自由选择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也可以自主地安排行程,成为“自游人”。

云南青年旅行社云南青年旅行社

云南青年旅行社高质化是旅游发展的另一种趋向。

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一些人的收入趋高,他们在旅游活动中,需要豪华的设施,以满足个人的需要。

但是旅游的高质化不等于超豪华趋势,而是人们在旅游活动中需要高质量的服务,如交通的快捷安全,通讯的方便畅通,食宿的舒适安逸,价格便宜,是客人获得自我表现与自我实现的满足,这些都是高质化的要求。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我国的旅游业起步较晚,相对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较为落后。

从我国旅游项目开发的模式主体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观光旅游项目,它以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依托,旅游活动多停留在景物的静止的观赏方面,缺少娱乐性和参与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旅游区还处于这一阶段。

 

    第二阶段仍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在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增加了参与性在内的、能刺激旅游者需求的娱乐型、观光型项目。

这种旅游项目的开发意味着我国旅游项目的开发逐渐向着高级化方向迈进。

 

    第三阶段就是顺应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潮流,积极发展融娱乐性、知识性、参与性为一体的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同时适当增加特种旅游与专项旅游的比重,这是我国旅游项目开发的趋势所在。

(三)云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七五”时期和“八五”时期的艰苦努力, 云南已经开发和向国际国内市场推出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有一定影响的旅游产品,概括起来就是“三线、四地、五区、六大产品、九项重点工程”、“三线”即以昆明为中心的三大旅游线路;“四地”即在建设昆明中心旅游城市的同时,重点建设大理、丽江、景洪、瑞丽等四个二级旅游城市;“五区”即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旅游区、以丽江为中心的滇西北旅游区、以大理和瑞丽为中心的滇西旅游区、以景洪为中心的滇西南旅游区、以建水和罗平、丘北为中心的滇东南旅游区;“六大产品”集中体现了有云南特色的旅游产品形态,其中包括观赏世界罕见景观的观光旅游,四季如春温和气候的度假旅游,地方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情旅游,雪山旅游,热带动植物旅游,丰富多彩的综合娱乐旅游等;“九大工程”是作为支柱产业重点支撑的工程项目,包括旅游目的地工程,旅游度修区工程,旅游集散地工程,旅游骨干企业工程,旅游地面交通工程,旅游则物工程,旅游教育工程,旅游促销工程和云南旅游救援中心等。

这些项目,有的已经开发成型,有的正在抓紧开发建设,有的还处在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它们共同构成了云南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

 

    因此,简要分析一下国际国内旅游项目的开发态势,有助于云南旅游项目的开发,顺应国际潮流,对游客产生长久的吸引力。

 

    现代旅游业发展至今,旅游项目的开发经历了较大变化。

一些传统旅游项目,如观光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度假旅游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不断有所丰富和发展,在旅游业中仍占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旅游项目的开发也日益向着多样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参与性方向发展。

为适应旅游者的新需求,一些新兴旅游项目应运而生。

其中,主要有满足旅游者健康需求的健康旅游项目,如体育旅游、保健旅游、生态旅游等;满足旅游者发展南非求的业务旅游项目,如修学旅游、工业旅游、务农旅游、学艺旅游以及科技旅游、考察旅游等;满足旅游者享受需求的旅游项目,有豪华列车游、豪华游船游、美食旅游等;此外还有探险旅游、冒险旅游、秘境旅游、火山旅游、狩猎旅游等等。

 

   

1998年与1978年相比,云南接待学外旅游者由1299人次增加到76.0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83万美元增加到3.61亿美元,国内旅游接待人数由13万人次发展到279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100万元增加到11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7.5%、33.3%、30.8%、59.6%;全省旅游总收入占GDP达8.1%。

旅游业成为云南二十年中发展最快的产业,成为云南又一支柱产业。

笔者近日赴昆明参加“1999-2000年社会形势预测暨21世纪发展战略研计会”之际,对云南旅游业进行了调研。

通过与云南政府研究室和云南省旅游局有关同志的座谈探讨和有关材料的研究,对云南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支柱产业有了深刻感受。

与此同时,竞争压力正在迅速增大。

我国西部多数省区之间存在着资源的相似性及现有旅游产品的同构性。

随着西部地区对发展旅游业认识的不断深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各省区普遍开始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均将其作为支柱或重点产业扶持,形成对云南旅游业的潜在压力和挑战。

二、云南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1.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

以复杂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性民族文化为背景形成的云南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奇异性及多重景观组合优良的特点。

不仅自然景观丰富多样,而且以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奇异多彩,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组合优良,相得益彰。

不少景区(点)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位,适宜开展多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具有发展成为世界级旅游产品的条件。

具有邻近东南亚、南亚周边国家的地缘优势。

通过建设国际大通道,配合云南境内的公路、铁路、航空网和水运建设,有利于与周边国家和省区开展区域合作,并融入东南亚、南亚旅游圈。

  2.旅游业发展积累了一定基础。

经过多年来对旅游业的大力投入和培育,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创建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的精品景区景点,全省目前已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14个;拥有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位居全国第三;有4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6个省级旅游度假区,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为我省国土面积的3.3%,其比例位居全国前列;有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五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保山、腾冲、威信三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全省经各级人民政府正式审定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44个,其中国家级17个、省级102个,旅游综合运输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相对于西部其他省区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比较优势,为云南"十五"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客源接纳国,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接待国际旅游者将达到1.37亿人次,占世界市场总份额的8%。

同时,随着我国国民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国内旅游需求日益扩大。

这将为我省旅游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1、政府主导、全面出击、加大投入、勇创名牌。

三、云南旅游业发展成功的原因

云南旅游业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与云南省政府的主导作用分不开。

“主导”并非“主管”,不是把旅游业“管”死,而是重在引导。

政府不是高高在上、指手划脚,而是身体力行、大力提倡、协调疏通。

在政府的主导下,各行业都积极支持旅游业,形成全社会共办旅游的大旅游局面,“大旅游”观念已深入人心(就连小餐馆的服务都知道“全陪”与“地陪”的区别)。

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由政府统一协调,以确保整体利益,塑造整体形象,从根本上杜绝了各自为政、不顾大局的割据行为。

云南旅游业的发展重在面的发展,而不强调某一点的堆砌,这种整体发展战略带来了今天全面开花的结果,使云南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游客吞吐量大为提高,很好地解决了客流的聚与散,做到客流的合理分流,使各地旅游收入趋于平衡。

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不是靠吃老本得来的,而是长期坚持不懈加大投入、深入开发的结果。

由于大旅游观念的形成,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旅游业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长期的大投入,得来今天的大产出。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注重品牌效应,每开发一处,都精心规划,力争每一次开发都创出一个名牌。

名牌战略的实施为云南旅游业造就了一批在国内外颇具吸引力的名牌旅游产品,强烈地吸引着国内外旅游者,中外游客与日俱增,流连忘返。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云南省政府首先重视旅游交通的改善,经过近二十年脚踏实地的努力,全省绝大部分旅游区的公路已基本达到二级以上,与此同时,机场建设也进展神速,目前各大旅游区均有航班开通。

立体交通为云南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客流量迅猛增加。

旅游饭店在全省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星级档次应有尽有,饭店类型多样化,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服务项目日臻完善。

景区建设注重规划,各种景观的修建讲究艺术性、整体性、协调性,注重文化品位。

在景区景点则根据客人类型,开通空中索道、小火车、游览车,以适合不同游客的需要。

经过近二十年的卧薪尝胆,云南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改观,确保前来云南旅游的旅游者进得来,住得下,玩得开,走得动,出得去,从而为云南省旅游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深挖潜力、虚心求学开发旅游商品。

云南省旅游业近几年的迅速崛起,旅游收入的迅速增加,与旅游商品的大力开发紧密相关。

一方面,各地根据自身资源,深入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另一方面,由省领导亲自带队到其他省区学习其经验,以便进一步开发本省的旅游商品。

例如,去年由副省长带队到贵州黔东南学习其旅游商品开发的经验,回去后便开发出一大批旅游商品,这种虚心求学的精神令人钦佩。

在各景区,丰富多彩的旅游商品绝不亚于风景名胜的吸引力,中外游客购物欲望十分强烈,旅游商品的收入成为云南旅游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随着旅游商品的不断开发,从事旅游商品生产、销售的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为社会就业创造了良好的途径,甚至不少农民也纷纷加入该行业。

例如,大理蝴蝶泉景区旅游商品销售广场上的摊主,几乎全是农民。

“旅游脱贫”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它给广大农村人口带来真正的实惠。

4、大力开展旅游宣传,扩大知名度。

云南旅游业近年来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迅速提高,还得力于旅游宣传的普及。

为了使丰富的旅游资源变为滚滚财源,除了加强旅游资源开发、产品的设计组合外,在旅游宣传方面更是不遗余力。

早在80年代初期云南旅游业尚处于低弥状态,在全国的知名度也不高.为彻底改变被动局面,一场大规模的宣传促销运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始了。

首先选择东南亚市场作为突破口,进行大规模宣传促销,但却收效甚微。

于是又转变策略,联合山水相连的贵州省以“云贵高原游”的响亮品牌再次向东南亚进军,一举获得成功,旅游宣传成为其致胜的法宝。

在政府主导下,旅游主管部门、宣传部门、高等院校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各展其能,充分调动一切力量进一步开展声势浩大的全方位的旅游宣传,宣传形式多样化。

如今在任何一个景点随处可见到各种印刷资料、摄影资料、音像资料,这些宣传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示着一个泱泱旅游大省绚丽多姿的旅游产品,使云南旅游业蜚声海内外,迅速跻身全国旅游业佼佼者行列,为同行所赞叹。

5、科教兴旅、重视教育。

云南旅游业的成功还在于科教兴旅战略的实施。

在80年代,云南旅游业在全国尚处于滞后的水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旅游教育的落后。

因此,云南省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十分注意发展旅游教育。

一方面,加大对旅游教育的投入。

旅游业的发展使各类旅游院校应运而生,随着旅游业不断向纵深发展,高级旅游人才日趋紧缺,高等旅游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对高等旅游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

例如,省里每年对云南大学旅游学院进行巨额资金的滚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