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5116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docx

《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docx

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

 

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8年

 

宁波市环境保护局

一、综述

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的关键之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全市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实施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战略,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环境污染治理和环保基础建设,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使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局部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全年净削减化学需氧量0.44万吨,二氧化硫2.50万吨,比2007分别下降了8.43%和15.46%,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7.3%,总体环境质量在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处于中等偏好水平。

但是,全市整体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结构性污染突出、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持久性有机物污染渐显等问题比较突出。

全市区域性地表水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普遍达标,但平原河网水质仍不容乐观,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普遍较低;近岸海域无机氮、无机磷污染严重,富营养化问题仍十分突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但酸雨污染形势仍相当严峻,酸雨率居高不下;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较好水平;辐射环境质量良好;生态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二、水环境

(一)基本状况

1、地表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平原河网水质仍不容乐观。

2008年全市80个市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36.2%,较2007年提高0.3个百分点,功能达标断面比例为43.8%,与2007年持平,劣Ⅴ类重度污染水质断面比例较2007年减少0.3个百分点。

全市大中型湖库水质多数为Ⅰ-Ⅱ类,营养指标评价为中营养。

表12007-2008年全市市控站位水质类别百分比统计

年份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劣Ⅴ类

优于Ⅲ类比例

功能达标率(%)

2007

4.7

12.5

18.8

32.8

17.2

14.1

35.9

43.8

2008

1.2

15

20

27.5

22.5

13.8

36.2

43.8

(1)甬江水系

甬江水系水质属轻度污染,主要污染项目为石油类、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水质优、良的断面比例66.7%,无劣Ⅴ类重污染断面,功能达标率71.4%,比往年增加6.4个百分点。

姚江干流水质继续保持良好,水质优良率100%,功能达标比例71.4%,比往年增加28.5个百分点。

(2)平原河网

平原河网水质普遍较差,在41个监控断面中,水质属优、良的断面比例9.8%,劣Ⅴ类重污染断面24.4%,功能达标的断面比例22.0%。

市区内河以Ⅴ类水质为主,属轻度污染,功能达标断面比例28.6%,月湖水质保持稳定,完全符合景观用水要求。

鄞州河网水质有所改善,但功能区达标率仍然较低,水质以Ⅴ类-劣Ⅴ类水质为主,属中度污染,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断面比例均为22.2%,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33.3%,主要污染项目为石油类、生化需氧量、氨氮。

镇海河网以Ⅴ类水质为主,属轻度污染,主要污染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石油类。

水质优、良率为20%,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功能达标率为40%。

北仑河网以Ⅳ-Ⅴ类水质为主,属轻度污染,主要污染项目为石油类、氨氮、生化需氧量。

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均为16.7%,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

余姚河网以Ⅳ类水质为主,属轻度污染,主要污染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总磷。

水质优、良率为20%,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功能达标率为40%。

慈溪河网以劣Ⅴ类水质为主,属重度污染,主要污染项目为石油类、氨氮、总磷。

水质优、良率为零,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占70%,功能达标断面比例10%。

宁海内河以Ⅱ类水质为主,水质良好,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均为75%,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12.5%。

象山内河水质属轻度污染,主要污染项目为总磷、生化需氧量、氨氮。

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均为60%,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

(3)湖库

我市大中型水库主要分布在人烟稀少的山溪源头,人为污染影响较少,水质较好,多数为Ⅰ~Ⅱ类水。

按富营养化指标评价:

全市大中型湖库基本保持中营养,东钱湖处于中营养与富营养化的临界边缘区,水质有富营养化趋势。

2、饮用水源

饮用水源水质保持良好,所有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及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均为未检出。

全市1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标,35个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97.1%。

3、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08年全市污水排放总量为3.94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73亿吨,达标废水1.60亿吨,达标排放率92.40%。

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排放16347.23吨,氨氮排放1161.06吨,石油类排放15.18吨。

(二)措施与行动

1、开展水环境污染整治。

结合污染减排工作,继续实施甬江流域污染整治计划,通过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沿岸地区城市污水截污纳管,造纸、印染等重污染企业实施中水回用等措施深入推进甬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

慈溪废塑料、石浦水产品加工行业整治按计划积极推进,慈溪市关闭取缔缸脚料淘洗、退镀、盐卤分拣等废塑料加工户200多家,完成规范化改造100多家;象山县对石浦的鱼粉加工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关闭取缔了存在安全隐患且整改无望的冷冻企业,建成污水处理工程(一期)集中处理水产加工园区工业废水。

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行动,集中排查了89个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关闭取缔了一批污染较重的工业企业,处罚并整改了一批对饮用水源造成隐患的企业,清理搬迁了一批对饮用水水质构成影响的畜禽养殖基地,有效消除了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隐患,全市共创建合格饮用水源90个,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12个。

2、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08年,宁波北仑岩东污水处理厂二期8万吨/日扩建工程和10万吨/日的中水回用工程建成投运,象山富春紫光污水处理有限公司2万吨/日的中水回用工程已正式向企业供水。

我市现有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厂22座,各县市区中心城区均已建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107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了80.34%。

3、实施城市内河污染治理。

开展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对牛郎河等6条河道实施截污,推进陆家河沟通工程,抓好河床疏浚养护工作,建设闸门井及提升井28座,铺设截污管道5935米,河道疏浚13.63万立方。

通过翻水设施加强内河水体调控,翻入874.41万立方,排放617.14万立方。

强化内河日常管理,实施水体绿化改造,全年内河新增养护绿地2.95万平方米,实行河道12小时动态保洁,保洁覆盖率97%,清捞水面垃圾6593吨,有效地提高了内河水质。

三、海洋环境

(一)基本状况

全市近岸海域功能区划定5个环境功能区,其中一类环境功能区1个,二类环境功能区2个,四类环境功能区2个。

2008年全市近岸海域5个功能区水质均为劣四类海水,超标指标主要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大部分海域还受到石油类污染。

近岸海域无机氮、磷污染严重,所有海域水质均属营养型,尤以杭州湾南岸海域富营养程度最高,富营养化问题仍十分突出。

宁波近岸海域污染以受钱塘江、长江外部环境影响为主,甬江口附近、象山港湾顶和西沪港则受本地水产养殖和陆源排污影响较大,2008年象山港海域无机氮浓度已明显超过甬江口附近海域水平。

2008年近岸海域共发现赤潮6起,累计发生面积3277平方公里。

赤潮生物及主要海产品均未检出麻痹性贝毒(PSP)、腹泻性贝毒(DSP)和记忆缺失性贝毒(ASP),也未造成人员中毒和大面积养殖生物死亡。

   

(二)措施与行动

严格履行涉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制度,防止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全年审核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6个,核准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12个。

开展水产养殖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全市水产养殖污染源数量、分布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去向等情况,为加强渔业环境监督和执法夯实基础。

积极推进海洋倾废管理工作,从严控制海域倾废活动,共启用海洋倾废区5处,倾倒物均为清洁疏浚物,倾倒总量约546万立方米,未对周围海域造成污染影响,倾废区水质符合功能区要求。

四、大气环境

(一)基本状况

1、环境空气质量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已经完成,共有监测站点25个,覆盖全市所有城市建成区。

(1)二氧化硫

全市平均浓度为0.037mg/m3,比2007年略有下降,浓度范围为0.026~0.049mg/m3,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一、四季度平均浓度略高于二、三季度。

(2)二氧化氮

全市平均为0.037mg/m3,浓度范围为0.025~0.047mg/m3,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市区和余姚市年均浓度超过一级标准,其它地区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NO2平均浓度比2007年略有上升,其中余姚市上升幅度较大,已接近宁波市区。

(3)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为0.078mg/m3,浓度范围为0.068~0.091mg/m3,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年第一、四季度平均值高于其它季度。

与往年比较,宁波市区、象山浓度基本持平,慈溪、余姚、奉化浓度略有上升,宁海浓度有所下降。

(4)降尘

降尘年均浓度范围为2.84~8.06吨/平方公里·月,其中宁海县已超过浙江省推荐标准(8吨/平方公里·月),与2007年比较,慈溪、余姚的降尘浓度有所上升,其它地区降尘浓度有所下降。

(5)有机气体(VOCs)

市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共检出94种,主要污染物为苯系物,参照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均远低于其标准限值,污染程度与发达国家同类城市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6)环境空气污染指数

2008年宁波市空气质量Ⅰ级优78天,Ⅱ级良248天,Ⅲ级轻度污染40天。

与2007年比较,I级优减少3天,Ⅱ级良持平,Ⅲ级轻度污染增加4天,优良率下降一个百分点,夏季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冬季。

2、酸雨状况

全市降水年均pH值为4.35,各区域降水年均pH值在4.15~4.79之间;平均酸雨频率为97.2%,比2007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各区域降水酸雨频率在92.9%~100%之间,全市6个行政区全部属于重酸雨区,酸雨污染程度仍然严重。

表2宁波市酸雨pH值和酸雨率

项目

单位

市区

鄞州

镇海

余姚

慈溪

奉化

宁海

象山

pH

4.42

4.50

4.42

4.37

4.17

4.79

4.27

4.15

酸雨率

97.9

98.6

98.8

97.2

92.9

93.7

100

100

3、废气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08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13.68万吨,其中工业排放13.43万吨;烟尘排放量2.16万吨,其中工业排放2.1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17.09万吨,其中工业排放15.13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0.62万吨。

(二)措施与行动

1、实施电厂污染防治。

镇海电厂烟气脱硫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计划建设430兆瓦烟气脱硫装置两套,配套二、三期4X215兆瓦燃煤发电机组实施全烟气脱硫,预计脱硫率可达90%。

北仑区台塑热电3#机组建成第一座热电厂炉外脱硝装置,脱硝效率60%左右。

2、开展重点监管区整治。

制定《宁波临港工业废气污染整治规划》,实施北仑、镇海临港废气污染区域和镇海后海塘港铁联运物流区整治,加快钢铁、电力、热电、物流等行业脱硫、除尘设施建设和改造;确保石化、化工行业有组织废气达标排放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无组织废气的产生量和排放量,规划确定的79个整治项目已完成了42个,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3、加大公交车尾气整治力度。

加快公交车辆技术改造和更新,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7000万元对达不到欧Ⅱ标准的柴油机公交车报废更新或技术改造3年计划顺利完成,2008年更新淘汰139辆老旧公交车辆,累计828台发动机进行改造。

目前市区欧Ⅲ标准以上的公交车辆205辆,尾气排放合格率97.1%,公交车尾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4、实施重点行业粉尘污染治理。

慈溪全面取缔了混杂在居民区的铜熔炼加工点,对宗汉镇54家熔炼户和园区外29家熔炼户采取腾笼换业等措施进行全面关停,新浦镇投资700多万元改造供电配套设施,淘汰了燃烧焦炭的落后熔炼工艺,配套规范除尘设施,慈溪铜熔炼企业从400多家减少到137家,困扰多年的铜熔炼行业得到了全面整治。

鄞州区与辖区内159家铸造企业签订协议,要求企业在规定期限内转产关闭或整治提高。

宁海县则采取行政处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及联合电力部门拉闸断电等综合手段,对黄坛镇23家铸钢企业进行整治,对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报请县政府责令关闭。

五、声环境

(一)基本状况

1、功能区噪声

2008年市区、慈溪、余姚、奉化居民文教区昼间噪声全部达标,夜间噪声市区、慈溪超标;混合区昼间噪声全部达标,夜间噪声余姚略微超标;工业集中区昼间全部达标,夜间噪声余姚略微超标;交通干线两侧昼间噪声全部达标,夜间噪声全部超标,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上升,交通噪声的污染形势不容乐观。

2、区域环境噪声

2008年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3.3分贝(A),声质量为良,宁波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已连续12年控制在55分贝(A)以内。

余姚、慈溪、奉化、宁海、象山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分别为55.9分贝、52.9分贝、55.7分贝、55.3分贝和54.2分贝,与往年比较,宁波、余姚、奉化区域环境噪声连续多年保持相对稳定,慈溪有较大幅度下降。

3.交通噪声

2008年全市各区域道路交通噪声保持相对稳定,宁波市区113个交通噪声测点平均值为68.5分贝,声质量较好。

余姚、慈溪、奉化、宁海、象山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分别为67.9分贝(A)、69.0分贝(A)、69.5分贝(A)、67.3分贝(A)和69.7分贝(A),余姚、宁海声质量属好,慈溪、奉化、象山属较好。

(二)措施与行动

1、加强噪声达标区管理。

主要加强酒吧娱乐行业夜间营业管理,重点查处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等违法行为,努力营造安静适宜的人居环境。

2、继续扩大“禁鸣区”的范围。

“禁鸣区”基本覆盖了建成区内所有道路。

市区水泥路面实施沥青覆盖降噪改造,推进“畅通工程”,建设外环道路、绕城高速等快速交通干线,降低了市区交通噪声污染。

3、继续推进噪声达标区创建。

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明确城市功能区块,噪声污染严重的化工、机械等企业陆续迁出市区,减少工业噪声污染。

继续推进噪声达标区创建,全市噪声达标区面积达到203.71平方公里,其中宁波市区噪声达标区面积为119.22平方公里,覆盖率83.1%。

六、固体废物

(一)基本状况

1、一般工业固废

2008年,全市工业企业共产生工业固体废物935.42万吨,综合利用801.73万吨,处置41.58万吨,贮存92.18万吨,排放315吨,处置利用率为90.15%。

固废种类主要是:

粉煤灰、炉渣、冶炼废渣和废水处理污泥。

2、危险废物

2008年,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1.89万吨,综合利用7.38万吨,处置4.55万吨,其中集中处置3.80万吨,贮存356吨,处置利用率为99.43%,无危险废物排放。

产生量列前三位的是:

废酸、化工废物、表面处理污泥。

产生医疗废物7096吨,集中处置7096吨,处置率100%。

3、进口废物

全市有进口废物利用企业200家,其中利用废金属的81家、废纸9家、废塑料37家、第七类废物定点拆解利用单位73家,我市限制进口类废物允许进口量共计342万吨。

4、生活垃圾

2008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78.39万吨,其中焚烧处理量49.94万吨,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量28.45万吨,无害化处理率100%,焚烧发电的年上网电量18752.21万kw.h,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3.71%。

(二)措施与行动

1、完善工业危险废物处置设施。

宁波市北仑环保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全面投入运行,新增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能力9000吨/年,港口含油污水处置能力得到加强,新增处置能力20000吨/年。

2、推进废水处理污泥的无害化处置。

截止2008年12月31日,我市建成4座污泥焚烧处置设施,污泥处理能力650吨/日,全年焚烧处理生活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50870吨,市六区范围内生活污水厂污泥的无害化处理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3、开展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工作。

2008年,我市成为国家“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工作试点城市,开展了对家电制造、ODS物质生产、汽车维修、商品零售、制冷维修等行业的调查工作。

4、健全生活垃圾收运网络,提高处理能力。

新建垃圾中转站9座,改造8座,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县(市)区处理率80%;切实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工作,形成“户集、村收、镇运、县市(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置网络,慈溪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完成工程量80%;市区32条主要道路上的2157只果壳箱进行全面更新。

5、规范餐厨垃圾处理。

大力推进餐厨垃圾管理工作,处理公司与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收运合同签订率68%,年收运处理餐厨垃圾4万吨。

七、辐射环境

(一)基本状况

1、放射源

2008年全市163企事业单位共存有各类放射源876枚,比上年增加87枚,北仑辐照中心拥有的一类放射源安全退役,所有放射源均处于严格监控之下,未对环境造成污染。

2、电离辐射

全市电离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室内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甬江水系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始终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饮用水源地水体和自来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远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3、电磁辐射

在公众正常活动区域内,各类移动通讯手机基站、高压输变电设施、广播电视发射设备、通讯发射设备等电磁辐射污染源经省辐射环境监测站监测均符合国家标准。

(二)措施与行动

奥运期间开展辐射安全监管专项检查和督察工作,出动检查人员1100余人次,抽查各类辐射工作单位500余家次,责令整改单位20余家次。

全市在册499家辐射工作单位中,164家涉源单位已有98%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335家射线装置使用和销售单位已有90%以上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

八、自然生态环境

根据生态指数(EQI)评价,2008年全市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优的有5个,分别是宁海县、奉化市、象山县、余姚市和宁波市区,面积百分比占86.1%,慈溪市等级为良,其中宁海县生态环境质量最优。

与上年比较,宁波市区生态环境质量略有好转。

(一)基本状况

1、耕地和土地

2008年全市农用地1014.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91%,建设用地221.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6.12%,各类土地的比例结构总体上基本合理,但耕地保护面临较大压力。

2、森林资源

2008年全市林地面积688.79万亩,占国土面积50.18%,森林覆盖率47.26%(老口径50.20%),生态公益林面积326.87万亩,林木蓄积量1089.9747万立方米。

全市现有17个森林公园,面积31.52万亩,其中国家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8个,市级森林公园5个。

3、水资源

2008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468.0毫米,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少3.2%。

地表水资源量为63.7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少13.0%,水资源总量为67.9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少9.8%,属平水年份。

全市30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6.83亿立方米,比上年末蓄水总量减少0.80亿立方米。

4、自然保护区

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个,风景名胜区12个,一级水源保护区42个,自然保护区覆盖面积849.79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9.08%。

(二)措施与行动

1、有效保护耕地,集约利用土地。

2008年建成标准农田5.92万亩,土地整理5564亩,复垦5626亩,开发19232亩,新增土地总计3.04万亩,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2、创建绿色矿山,推进废矿治理。

实施绿色矿山三年行动方案,首批22家矿山开展创建工作;推进“百矿示范,千矿整治”活动,185处废弃矿山完成治理,累计治理率83.33%,投入治理资金329万元。

3、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104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完成污染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尿综合利用率达到91%;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70万亩,施用配方肥59800吨,减少不合理施肥5476吨;推广有机肥料与生物农药应用,补助有机肥料销售2万吨,有机肥施用面积170万亩,使用率超过20%,秸秆还田面积230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82%;继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高浓度污水肥化沼气工程132处,低浓度污水净化沼气工程11处。

4、实施开源节流,破解水源紧缺。

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境外引水工程取得新进展。

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宁波段河道工程基本建成,与新昌合作建设的钦寸水库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

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提前两年完成任务,2008年解困改善饮水不安全人口38.96万人,重点解决了35个村1.85万自来水未覆盖人口的饮用水问题。

四年来累计解决188万人的饮用水不安全问题,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民饮用水工程全覆盖。

继续实施千里清水河道建设,全年完成清水河道建设340公里,农村河道整治380公里,累计完成1026公里,村级河道治理累计完成2500公里。

5、保护森林资源,提高防治质量。

建设生态公益林263万亩,命名4个市级森林公园;建成鄞州滨海鸟类和四明山野生动物保护小区,新增保护面积10.41万亩,全市已有保护小区17个,保护面积284平方公里;继续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每亩补偿标准提高至15元。

6、保护生物多样性。

继续开展伏季休渔和增殖放流活动,促进渔业生态资源修复。

海陆联动,严防严查,应休渔船2528艘全部按时回港休渔,投资130万元,用于象山港和韭山列岛海域放流鱼苗115.8万尾,宁海象山港海域投放人工礁体237个;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打击贩运、捕食水生野生动物,全市共处理47起48头(尾)水生野生动物;开展电脉冲捕捞专项整治,收缴电脉冲惊虾仪50套,处罚违规渔船8艘,罚款5万元。

九、专题

(一)生态市建设

稳步推进宁波生态市建设,加快生态工程实施进度。

深化合格饮用水源地创建工作,一批饮用水源地的环境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市累计建成合格饮用水源90个,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12个。

继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148个村庄完成污水治理试点,建成80座生态厕所。

积极推行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和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完成104家存栏猪300头(牛30头)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任务,全市建成畜牧生态养殖小区6家,省级现代畜牧生态养殖示范区17家。

进一步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网络,覆盖面达96.5%,奉化市和象山县对偏远山区农村垃圾探索采用垃圾分类、太阳能生物集成处理等就地减量措施,实现垃圾减量50%至90%,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组织编制并实施《宁波市农村环境整治规划》。

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市级财政安排11872万元资金作为生态市建设专项补助资金。

加强生态宣传教育,基层创建取得显著成效。

余姚市和镇海区被命名为首批省级生态市(区),滕头村获得首批国家级生态村称号,7个乡镇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1个省级生态乡镇已通过核查并公示。

(二)“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

再接再厉开展“811”新三年行动,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两个“领先”的总体目标(即继续保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全省领先、环境保护执法监管能力全省领先),明确2008-2010年环境污染整治的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