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5087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docx

《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docx

心理学

第一章现代心理学得研究与发展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得科学。

2、由于人的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得关系,所以通过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描述、测量以及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人的心理活动得规律。

3、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两个方面。

4、个体心理现象异常复杂,心理学通常从两个方面加以研究:

一是共同得心理过程,即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表现得一般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二是个性差异,即人与人之间在心理活动倾向性与稳定的心理活动特性上的差异(心理活动倾向:

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心理过程的稳定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5、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得学科。

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得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6、构造主义a冯特,铁钦纳b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得意识c内省法

7、行为主义a华生,斯金纳b反对研究意识,应当研究可观察得外显行为c反对内省法,主张科学心理学应当采用实验法。

斯金纳影响了当时的行为科学得兴起。

8、精神分析学派a弗洛伊德b从变态心理的角度研究正常人的心理c提倡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寻找病人的病根

9、人本主义心理学a马斯洛,罗杰斯b以正常人为对象c主张以人的需要出发去研究人性

10、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与实验法四种方法。

11、观察法:

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得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得方法

12、调查法:

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系得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一种是问卷调查法,一种是访谈调查,也称访谈法

第二章脑与心理

1、大脑是人得精神活动赖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巴甫洛夫将脑称为“自然界的皇冠”。

脑是指挥一切行为得最高司令部。

2、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

3、中枢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脑组成

4、大脑的视觉皮层、听觉皮层、嗅觉皮层、触觉皮层和运动皮层记录来自外部得信号,称作第一区域。

额叶的主体部分负责分析记录数据,称作第二区域。

当这些数据被完全理解时,就进入额叶的第三区域,形成一般的行动计划,再由第二区域负责具体执行行动计划,将头脑的活动变为身体得具体动作。

5、记忆指的是获得的信息或经验在大脑中贮存和提取得神经作用过程。

记忆基本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信息得登录、巩固和再现。

6、怎样培养创造力:

a打破心理定势由旧有知识和经验给人们造成得思维和行为上得限制,使人们在头脑中以一种固有得思维和行为方式去认识事物得现象,称为心理定势b超越线性思维c相信直觉我们得大脑具有直接把握事物整体和透过现象抓本质得功能

7、怎样保护和利用大脑a锻炼与大脑b睡眠与大脑c营养与大脑d烟酒与大脑e疾病与大脑f学习、记忆与大脑

8、怎样充分挖掘大脑潜力:

a应该敞开心灵得大门b让心灵沐浴爱得阳光c让学习为大脑持续充电,使大脑不断获得有益得刺激d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发大脑潜能

第三章行为动力

1、学习动机:

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或维持已引起得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得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心理状态。

2、怎样培养学生得学习动机:

a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得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动机b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得新得更稳定得学习需要)和间接发生途径(即新得学习需要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得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3、怎样激发学习动机:

a创造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d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得要求在头脑中得反映

5、需要的特征:

a对象性b动力性c社会性

6、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求知的需要f审美的需要g自我实现的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出现得顺序由低到高,只有当较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高一层次得需要才会产生。

8、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9、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10、动机对于个体活动的三种基本功能:

a激活功能b引导功能c维持和调整功能

11、动机对人的行为效果或工作效率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研究表明这种影响取决于两个要素:

一是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另一是取决于个体行为的质量。

(过强和过弱都不行)

12、联结主义理论家把行为的动力归结到了强化。

13、强化既可以是外部强化,也可以是内部强化。

正强化和负强化。

14、麦克兰德发现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选择难度较大,有一定风险的开创性工作;成就动机小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任务或职业。

15、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的强度是由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的乘积来决定的。

16、阿特金森又进一步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

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17、研究表明,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是最能调动力求成功者的积极性的,因为这种任务对他们能力最富挑战性。

18、成就动机理论对老师的启示:

在教育活动中,要调动力求成功者的积极性,就应当提供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他们的学习动机;而对于力求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不竞争性不强的环境,如果小有成功便立刻给予奖励或强化,评定分数也要适当放宽,并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指责其错误。

19、归因理论最早由海德提出。

韦德在吸收海德和罗特理论后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20、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三:

a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b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c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21、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就会有碍于人格成长,比如惯于逃避失败的学生,他们对应付困难缺乏信心,将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而将成功归因于运气或任务容易。

长此以往,成为应付学业的一种习惯,就会演变成一种习得性无助感。

习得性无助感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学者塞利格曼等人提出的。

22、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23、研究表明,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一是个体的归因方式。

自我效能感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的。

第四章认知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现代心理学对认知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在信息加工观点指导下进行的。

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3、注意可以被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4、注意的特征:

A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一般每一次起伏的平均时间约为8~10秒。

B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C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D注意的转移,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上去。

5、知觉特性:

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礼节性d知觉的恒常性

6、知觉可以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识记、保持、再任或回忆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8、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环境到感觉记忆(信息丧失)到短时记忆(信息丧失)到长时记忆

9、视觉感觉记忆的作用时间约在0.5秒以内,声像记忆的时间可能保持较长时间,达到4秒左右。

短时记忆约为15~30秒。

长时记忆是指储存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10、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11、影响遗忘的因素主要有:

a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b识记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容易遗忘c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d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影响e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对识记也有重要的影响。

12、复习是提高记忆的最有效的方法。

记忆的集中方法:

a直观形象b图表法c谐音记忆法d归类比较法e联想法f歌诀法

13、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质和内在联系。

人的思维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是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过程。

14、思维过程:

:

a分析和综合分析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特性或个别方面;b比较比较是在认识上把对象和现象的个别部分、个别方面或给别特征加以对比,确定被比较的对象的共同点、区别及其关系;c抽象和概括抽象是在认识上抽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过程。

概括是在认识上把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综合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d具体化具体化是将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去,以加深、拓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

15、问题解决过程:

a提出问题b分析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e解决问题

16、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能否对问题进行适宜的表征,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a迁移的作用b原型启发c定势作用d情绪与动机

17、人们的问题解决策略可以分为算法和启发法两种。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套规则;启发法则是凭借经验进行问题解决的方法,有时也称为经验规则。

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启发法主要有手段——目的分析、逆向工作、计划等。

第五章情绪

1、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情绪表现为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和复杂度等几个维度。

2、情绪具有动机性功能、信号性功能以及感染性功能三方面。

a情绪的动机性功能是指情绪能激发人的认知和行为的动机。

b情绪的信号性功能是指情绪是人的思想意识的自然流露,各种各样的表情有一定的信号意义,这种信号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

c情绪的感染性功能是指人们之间感情的沟通需要情绪的感染,而人接受客观事物所带来的刺激而引发的情绪体验也具有渲染性。

3、正式提出“情感智商”这一术语得是沙洛维和梅耶

4、一般都认同EQ的主要因素有五个部分:

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及沟通、挫折承受能力。

5、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

a正确的人生追求b宽广的胸襟c理性地适应生活d寻找身边的欢乐

6、不良情绪的控制:

a暴怒情绪的控制b过度焦虑情绪的控制c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

7、控制紧张情绪的方法:

第一是阻断导致紧张情绪的有关环节或途径,从根本上消除导致紧张的根源或刺激,以此得到放松;第二是改善环境,既要改善人生活与工作的物质环境,调节各种物质环境的刺激,使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又要改变心理环境,防止或消除各种矛盾、冲突和挫折因素;第三是改善和培养个体的应对能力,获得新的技能来实现,又可以通过锻炼和改进个性特征,以适应环境的要求来实现;第四,言语放松训练,这种方法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舒尔兹提出的。

8、对抑郁情绪的控制方法:

a不妨大哭一场b刻意安排较愉快的事件转移注意力也是一种好的方法c语言暗示法d请人疏导法e环境调节法f自我表达法

9、自卑情绪的控制:

由于自卑感的形成有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因素。

因此,克服自卑,应当从正确看待客观现实和克服自身心理弱点两个方面下功夫。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1、智力应该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能力。

2、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化的。

加德纳认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

它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理论。

3、三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

4、斯坦福——比纳量表超常>130低常<70

5、智力训练方案包括三个方面:

a对思维能力进行训练b对学习策略进行训练c对元认识进行训练

6、根据贝利的研究,13岁以前智力是直线上升发展的,以后缓慢发展到25岁时达到最高峰

7、青少年的智力发展在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其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

这时期他们的思维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a通过假设进行思维b思维具有预计性c思维形式化d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意识能力的明显化e思维能跳出旧框框,追求新颖、独特,喜欢标新立异和具有个人的色彩。

8、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9、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就成为与创造行为关系最亲密的概念,被认为是创造力的主要成分。

10、创造力的特征归纳为六点:

a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b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境能顺利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多种答案c灵活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定向的能力,能发挥自由联想d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e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f洞察性,即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的含义、特性和多样性,能进行意义的变换。

11、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a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力发展的环境b实施教育创新开展创新教育(改革评价机制;改革现有课程;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c开发个体创造力的具体方法(智力激励、头脑风暴或脑轰炸法;信息交合法;联想法;综摄法)

第七章人格

1、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的体内有四种体液,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这种学说将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2、怎样培养健全的人格:

a形成学生的自我概念b培养学生自我协调的能力c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3、心理学家通常根据测验方式将人格测验分为自陈式测验和投射式测验

4、自陈式测验是运用自陈量表来进行人格测验的一种方法,量表中包含一些陈述性的条目,受测者根据陈述内容与自己实际的适合情况选择答案。

第八章个体心理发展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2、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a连续性与阶段性b方向性与不可逆性c不平衡性d个体差异e发展的关键期(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3、心理发展特征:

少年期(11、12——14、15)初中阶段:

a充满了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b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c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d可长时间的集中精力学习e有成人感,独立意识强(半成熟,半幼稚)

青年初期(14、15——17、18)高中阶段:

a智力接近成熟,开始出现辩证思维b能比较客观的看待自我,明确的表现自我c对未来充满理想,敢说敢干,但容易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4、皮亚杰把个体思维发展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5、影响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

一、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遗传奠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规定了发展的高低限度,但不能限定发展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程度)二、环境规定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环境和教育规定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遗传因素提供可能性)

6、学校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活动,是影响人发展的环境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至少不是对任何人、在个体发展的任何方面和任何阶段都起主导作用。

7、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规定了发展的潜在可能范围,而个体的环境教育条件确定了发展的现实水平。

潜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离不开环境与教育条件。

一般情况下,正常健康儿童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相当广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条件的有利与否对个体发展的现实水平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第九章学习心理

1、奥苏泊尔根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

a接受学习。

指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现成地获得结论、概念、原理等。

B发现学习。

指学生独立地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找,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又可将学习分为:

a机械学习。

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材料的意义,只是死记硬背。

B意义学习。

是通过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进而掌握学习的内容。

将以上两个维度相结合,可以将学习分为机械的接受学习、机械的发现学习、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班杜拉相信观察是最基本的学习过程。

3、当代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有布鲁纳和奥苏泊尔所代表的认识结构学习论,以及加涅所代表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4、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强调:

a重点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b提倡发现式的学习方法c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缺点:

太难优点:

开发学生智力

5、奥苏泊尔认为,学生的意义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学习。

他强调的是意义的接受学习。

6、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

7、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之影响。

8、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的影响方向,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可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可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根据迁移的范围分为近迁移与远迁移。

平时我们讲的“迁移”指的是正迁移,促进学生迁移的发生,就是要促进正迁移的大量产生。

9、在教学中怎样促进迁移的教学:

a改善心智的功能b传授基本知识c有效的指导d提高迁移的意识性e合理安排教学内容f设计情境性教学

10、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个人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一种抽象的、一般的方法。

11、怎样通过训练提高学习策略:

a采用“感受——自控训练法”b采用“控制+监视”的教学技术c讲解、示范、练习与反馈相结合的基本教学操作

12、学习风格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塞伦提出的。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所具有或偏爱的学习方式以及表现出来的相应的学习特征。

学习风格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13、五种认知风格的特点:

A场依存型——场独立型B沉思型——冲动型C齐平化型——尖锐化型D整齐型——序列型E聚合型——发散型P250——P255

第十章教学心理

1、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和罗沃首次提出“教学心理学”的概念。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格拉塞主编的《教学心理学的进展》丛书第一卷出版,这被认为是教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a决定教学目标b了解准备水平c进行教学活动d实施教学评价

3、学习准备是使新的学习成为可能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

4、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5、有效的讲授教学需要运用的一些技巧:

a提供先行组织者b提供信息加工时间c提供总结

6、提问的策略技巧:

a把握问题的难度水平b提出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的问题c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d控制等待时间e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反馈f鼓励学生大胆置疑

7、概念教学策略:

概念例证法;例证概念法

8、为了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a详细分析并讨论例题b指导学生正确表征问题c指导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d训练学生对解决进行监控和反思e通过“大声思维”,提供专家示范

9、教师的角色:

a学习的指导者b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c行为规范的示范者d心理保健者e教育科研人员

10、教师的威信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11、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b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c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d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e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12、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13、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

a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b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c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14、教师在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会对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力有所推测,这被称之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

15、教师的不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a表现在学生的自信心上b学生的各种行为与学习成绩上c表现在师生关系上

16、教师应该了解教师期待的效果,并有意识地运用教师期待去教育学生。

17、为了充分发挥教师期待的积极影响,教师应该注意一下两点:

第一,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对每个学生都建立起积极的期待。

第二,教师要不断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

18、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群体心理状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注意状态、知觉状态、思维状态、情绪、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和定势状态等。

课堂心理气氛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

19、我国学者黄秀兰将课堂心理气氛划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20、课堂心理气氛的控制:

a增加课堂教学中心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关系b采取民主的领导方式对待学生c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十一章人际交往心理

1.人际沟通的心理功能:

a心理发展功能b心理协调功能c心理保健功能

2.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包括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和他人与他人的关系两个方面

3.人际关系需要和基本人际关系倾向美国心理学家舒茨提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有三类。

包容需要,控制需要,感情需要。

4.合作与竞争对个体的影响:

a在合作条件下,群体成员之间能建立和保持友好协调的人际关系,个体的活动效率因此得到了提高b由于竞争能够使个体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激发强烈的行为动机,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所以它同样可以大大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c合作与竞争对个体的行为都主要起积极作用。

但如果做一项工作,既可以相互合作,也可以相互竞争。

在没有特别引导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优先选择竞争,即便合作是最好的策略时也同样如此。

第十二章学校心理健康与辅导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a对自己有信心b对学校生活有兴趣c喜欢与人交往,有较好的人际关系d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2.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则: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b发展性原则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e因材施教的原则f整体性发展原则

3.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途径:

a独立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b将心理辅导融于班级、团队活动中c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辅导d个别辅导e团体辅导

4.挫折适应与辅导:

a帮助学生找出产生挫折的真正原因b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力c教会学生积极适应挫折的方法和技术

5.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方法:

a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b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c适度感受挫折,锻炼挫折承受力

6.青春期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a过度关注自我b情绪的两极性c性别角色混乱d人格冲突e人际关系冲突f性心理问题

行为:

是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

意识:

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一般被定义为对外部和内部刺激的知觉。

精神分析:

是指通过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展病人潜意识中存在的动机,使所受到的压抑得到宣泄,从而治疗疾病。

布洛卡区:

法国医生布洛卡1861年解剖尸体发现,身体右侧瘫痪的人大脑左半球发生病变,同时患者有不能说话的“失语症”,其位于额叶后下部,后来人们把这一区域称为布洛卡区。

学习动机:

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