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管理在预防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5078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DCA管理在预防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PDCA管理在预防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PDCA管理在预防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PDCA管理在预防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DCA管理在预防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docx

《PDCA管理在预防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DCA管理在预防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DCA管理在预防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docx

PDCA管理在预防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

PDCA管理在预防儿科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

山东省东平县第一人民医院陈春梅

[摘要]目的:

通过PDCA循环管理,降低护士针刺伤的职业危害。

方法:

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并制定实施方案,运行PDCA模式进行循环改进,存在问题进行下一个循环,持续质量的改进,提高护理质量。

结果:

在实际工作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结论:

通过PDCA循环,大大降低了针刺伤的发生,规范了护士的操作行为,减少了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理管理水平。

[关键词]PDCA护士针刺伤

针刺伤指一种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

针刺伤的发生不仅对护士造成身体的伤害,同时也影响护士的情绪,增加了护士对工作的恐惧感,降低护理质量。

我科于2011年1月导入PDCA模式,持续改进,降低护士针刺伤的职业危害,通过运用PDCA模式,我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从2011年6-12月55例减少至2011年1-6月18例,取得明显的效果。

1资料对2011年6-12月儿科11名护士针刺伤的发生进行分析共发生55例次,11名护士均发生针刺伤,发生率100%。

55例针刺伤原因中违反操作常规

24例、医疗垃圾处理10例、操作环境乱8例、病人不配合7例,自我防护意识差5例,人力资源不足1例,通过分析发现针刺伤发生原因主要与管理者、护士、病人、环境等有关。

2改进计划

2.1产生问题原因分析

2.1.1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护士在进行有创无菌的技术操作时戴手套,可在输血、取静脉血、注射等操作时均不戴手套,认为操作不方便。

处理医疗垃圾时不及时戴厚胶皮手套,徒手进行,使针刺伤发生频率增加。

尤其工作繁忙时,拔出的输液针头以及加液的注射器乱放,易造成针刺伤,有护士认为在工作中针刺伤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不够重视。

2.1.2人力资源不足,儿科病人病情变化快,而且有些患儿容易哭闹,班后时间尤其是中午时,更换液体,拔除液体操作多,护理人员少,这样更容易发生针刺伤

2.1.3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加液时直接被安瓿刺伤或者被掉落在桌子上的玻璃碎屑扎伤,用手分离针头时,回套针帽时,用剪刀剪用过的输液器时造成的针刺伤。

2.1.4医疗垃圾处理不规范,护士图方便,操作时将液体弃于混有外塑料包装皮的盒内,其他护士处理时被刺伤,徒手分离针头放入锐气盒被刺伤,锐气盒过满,用手强行放入锐气时被刺伤。

2.1.5操作环境乱,护士在配液的高峰期,早晨及夜间21:

00时操作空间小,液体量大,易造成刺伤,又由于忙碌,注射器,安瓿,注射器的外包装等摆满操作台,护士在收拾时容易被刺伤。

2.2确定目标,通过对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分析,发现违反操作常规,操作环境乱,自我防护意识差是主要原因,只要能控制以上主要因素,就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由此制定目标为:

2012年1-6月护士针刺伤发生例数少于25例。

3实施方案

根据以上制定的计划,从2012年1月份开始实施,要求每位护士认真执行并将随时会出现的问题登记在表单上,表单内容包括护士的姓名,日期,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案。

3.1新护士在进入科室上岗前,由科内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利用一周的时间对护士进行科内常见操作及职业防护和职业安全培训尤其让其了解针刺伤的危害性,每月利用学习的时间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针刺伤危害的培训,并鼓励发生针刺伤的护士们进行交流,互相沟通,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3.2规范护士操作,加强自我防护的意识,操作中针刺伤由操作者自己造成的占80%,刺伤发生的原因与工作粗心,技术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有关,护士操作时随时保持操作台清洁,加药时拔出护针帽时应小心,对烦躁的病人实施注射时应有另一名护士协助,加强自我防护意识,规范行为防止针刺伤的发生。

3.3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护士长根据病人的多少,病情轻重,弹性排班,合理安排值班人员,减少因忙乱出现的针刺伤。

3.4正确处理医疗垃圾,严格执行院内感染科医疗垃圾处理的流程及分类,使用处理的工具,规范护士的行为,锐气盒及医疗垃圾袋满3/4时必须封好,由专职人员转运。

3.5改善操作环境,重新改造治疗室的格局,加大空间,使护士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同时科内规定加液高峰期,锐器必须放置在锐气盒内,注射器及外包装分别放置在专门的容器内集中处理,科内质量小组并加强监管。

3.6发生针刺伤后及时处理,严格执行院内感染科针刺伤流程,护士发生针刺伤时,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用安尔碘或酒精消毒伤口,报告护士长,填写医务人员锐器伤登记表,并请部门负责人签字后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先确定病取病人血液进行检查,感染科医师根据具体情况开具检验单,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处理。

4初步效果

科内两名骨干护士每天对在班护理人员的操作进行检查及规范,将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改正,每日进行总结。

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及措施,下月开始实施,如此运行PDCA的模式进行循环改进,存在问题进行下一个循环,持续质量的改进,提高护理质量,2012年1-6月针刺伤发生18例,其中违反操作常规6例,医疗垃圾处理3例,病人不配合7例,自我防护意识差2例,同2011年6-12月55例相比减少37例,效果明显。

5小结

通过PDCA循环,我科护士针刺伤发生从2011年6-12月55例减少到2012年1-6月18例,大大降低了护士针刺伤的发生,规范了护士的操作行为,同时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运用PDCA模式再评价护理人员在医疗垃圾处理,自我防护意识上还存在问题,应不断改善,巩固已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减低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通过此次PDCA模式的运用,增强了护士安全感和积极性,促进了我科其它护理工作的进展,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

6讨论

自1981年McCormick等人首次报道了针刺伤对卫生人员的危害以来,国外学者对此展开了较多的研究,其研究证实:

护士是发生医疗锐器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基本最常见最大量的护理操作。

虽然近年来,随着人们的职业防护意识加强,针刺伤作为一种职业损伤受到越来越多人重视,但临床针刺伤的现状仍不容乐观。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最新资料显示,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护士有24人,由皮肤刺伤造成的感染48人,占84.2%。

最新统计显示,全世界每30秒便有1名医护工作者被污染针头刺伤,每年有近百万次针头扎伤发生。

美国血液暴露防治通报网络系统(ExposurePreventionInformationNetwork,EPINet)报告护士被针刺伤的概率2002年占医护人员的45%,2003年占37.8%。

关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美国报道为10%

—34%;意大利报道外科护士为11%,内科护士为10.6%。

2007年中国学者对780名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显示,年平均针刺伤的发生率是88.84%,其中内科针刺伤的发生率为95.16%。

毛秀英等对1075名临床护士在过去一年里进行回顾性调查,其中866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0.6%;被调查者人均针刺伤3.5次,其中74.5%被污染针头所刺伤。

我国是肝炎的高发区,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倍增的趋势,医院又是这些疾病的聚集地,这些都使护士获得性职业感染的危险大大增加,针刺伤的发生不仅对护士造成身体的伤害,同时也影响护士的情绪,增加了护士对工作的恐惧感,降低护理质量。

PDCA循环理论作为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科学工作程序,现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卓有成效,也日益受到了护理管理者们的关注和重视,

我科于2012年1月导入PDCA模式,持续改进,降低了护士针刺伤的职业危害,通过运用PDCA模式,我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从2011年6-12月55例减少至2012年1-6月18例,取得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毓琴,李蓓敏,吴燕.780名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J].当代护士,2007,(5):

90-92.

【2】马爱玲.临床护士锐器损伤分析与防护.齐鲁护理杂志,2007,5(13)3-4

【3】易宜芳,李映兰.临床护士针刺伤及针刺伤低报告现象的原因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

(2):

182-184.

【4】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

422-425.

【5】薛秀丽,于长颖.高度重视临床针刺伤有效防护职业性危害[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

833.

【6】曲海望,李翠香.急诊科护士对针刺伤危害认知与防范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5):

1496-1498.

 

(注:

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