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4990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docx

《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docx

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兰溪教育局教研室童筱玲

部编语文教材,千呼万唤始出来。

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任教一年级的老师们终于拿到了这套教材。

我们也都一眼就发现了新教材与老教材在外观上的明显差异。

新教材采用大开本排版,水墨画插画,显得大气优雅。

今天,我在这里把从国家级培训以及省级培训中得到的最完整的信息跟大家做一个比较全面、细致的交流,算是权威发布吧~为什么这么讲,我这个讲稿是通过同步录音整理的,省教研员对我们的要求就是照本宣科即可,不要做过多发挥。

我将从三个方面对我们即将使用的一年级上册教材进行介绍:

主要特点、教材概览、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

一、主要特点:

1.立德树人、自然渗透

立德树人,自然有机渗透,是我们这套教材的一个最基本原则。

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确实有它独特的优势。

从传统的讲是文道结合,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独特的思想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都可以在语文教材里面潜移默化的涵盖进去。

教材的选文以及配套的活动都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的情感,还有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美好品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等。

所有这些都应该是熏陶、感染的方式,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

1/43页

?

不是刻意的,一定要坚持自然有机渗透的原则。

做到润物细无声。

2.保护天性、幼小衔接

尊重儿童,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幼小衔接是很多年来努力想去解决却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

这册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和创新,儿童的天性是探索世界,他们对这个社会充满好奇,他们喜欢去探索这个世界。

他们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喜欢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去认识世界,作为起步阶段的语文教育要保护、呵护他们,力求用这样的活动,包括教育内容,包括教育方式能跟学前阶段的内容有所衔接。

我们很多板块的设计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在内容的编写过程中时时渗透,一以贯之的原则来执行。

3.夯实基础、全面启蒙

一年级的起步阶段的语文,一定是一个全面启蒙的教育。

除了看到的,外显的知识之外,特别强调兴趣和习惯、方法、策略、情感教育,包括我们怎么激发起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都在基础与启蒙之内。

4.难度适宜、梯度合理

老师们可能已经看到了,这册教材非常明显的一个变化识字量的减少、课文数量的减少,这是跟十年前的教材有明显变化的地方。

根据大家先前使用的反馈,一下子要认识这么多字,在教学方式上面难度比较大。

这册教材把识字量做

2/43页

?

了调整,调下来的识字量主要放在二年级,考虑到二年级识字能力更加强了,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起步阶段适当的降低难度,每一册保证合理的难度,每一册之间保持合理的梯度。

5.强化运用、联系生活

11版的课标出来之后,大家讨论得最热烈的是语言文字的运用。

把原先指向知识和记忆的教学转向指向实践的,指向运用的思路。

因此在具体的板块设计和题目的安排上面,教材所有的内容都尽可能地去联系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能将语文学习的收获运用于生活,指导他们的生活的实践。

6.引导发现、倡导自主

我们目前整的一个教育方式是偏向传统的,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呢,在教材中安排了一些相应的板块,主动发现识字规律,主动展示自己学习语文的所得。

经常的获取语文学习的动力,能够在和别人交流展示中,获取持续努力学习的动力。

我们不希望每个孩子只是一个获取知识的容器,而是愿意去探索,愿意去发现,不要被我们单一的传授压抑了他学习的欲望。

7.课外阅读、纳入课程

这是新教材很大的一个亮点。

一到六年级,每一册都安排了一个“快乐读书吧”栏目,这个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3/43页

望老师在操作的时候,不要认为这个不考试,只是走过场。

其实,我们如果能够一开始就养成孩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我们的语文教育是事半功倍的。

“快乐读书吧”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我们要理解每个板块背后的深意。

二、教材概览

我上集中识汉语拼课文

学了字音

2个单2个单4个单元

元元

10课13课14课

口语交语文园快乐读书吧

际地

每个单元都有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安排是四次。

因为后面主要讲大板块识字、拼音和课文。

我们先来看看大板块之外的一些内容,教材的定位和意图是什么,

1.《我上学了》,传统的管它叫入学教育。

内容就三句话:

我是中国人。

我是小学生。

我爱学语文。

首先体现一个教育理念的转变,视角的转变。

传递的是平等的姿态,而不是教训的姿态。

我们放低身价段,不再拿出教训的姿态,把学生看成受教育的对象,而是把他看成跟我们来分享的,我们能够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去见证他们的

4/43页

成长。

教师视角的转变,我们一直在讲平等的师生关系,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又会不自觉地回到师道尊严这样的境地。

所以我们要想想,我们还可以怎么放低姿态,陪伴孩子。

入学教育要实现怎样的功能呢,首先一个是国家认同,“我是中国人。

”开篇第一页体现国家的认同,身份的认同。

“我是小学生。

”这里面是实现角色的转变。

“我爱学语文。

”承载的是情感的激发,习惯的培养。

我爱学语文,让学生先入为主有这样一个观念。

语文是很可爱的,我爱学,能让学生感受到很快乐。

还有安排了一些学习初期,习惯的内容,比如看书姿势、写字姿势。

《我们上学了》虽然内容不多,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起步衔接,学生读到我是中国人,会很骄傲。

读到我是小学生,会很自豪,读到我爱学语文,会很快乐,我很愿意学语文。

这样,我们的起步阶段就会很成功。

我们这册教材有个很大的变化,一开始不是学拼音,而是先学一个单元的识字,主要有这么几方面的考虑。

一个是考虑到汉字的重要地位,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初入学的时候就学习汉字,比较符合母语教学的需求,另外,初入学的时候,孩子或多或少都有汉字的基础,汉字对他们不陌生,容易接受。

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

按一般情况来讲,这样安排,学习难度是降低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度过刚入学的过渡期,适应期。

并不是很难的教学任务也有利于学生养成教学常规。

下面主要讲一下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由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组成。

四个栏目是每个单元都出现的。

我的发现、展示台、书写提示三个项目是轮流出现。

那么每个栏目的具体定位是什么呢,

6个识字加油站的意图:

设计这个栏目的主要意图,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认识常用汉字,特别是随课文不容易出现的汉字。

教材编排有一个问题是不容易解决的,识字和阅读的关系,课文数量多就增加学生的负担,所以机动安排一些小的活动,有31个字,降低全册的教学难度,课文内容可以减少。

从识字科学性角度来看,可以有意识地把想学的生字安排进去,科学干预。

字词句运用:

直接指向课标中的运用板块。

低年级主要是字词句,到中高年级会涉及段篇。

一年级上册,主要用于生字的复习和巩固,把学过的字组成词语。

特别是字音、字形结构方面,拼音正音是很重要的任务,也有写字的类型,综合运用的题目也有,笔画笔顺比较重要,主要是易混、相近的笔画比较。

根据已经学会的100个字,组成新的词语(有条件可以看书)

我的发现栏目的意图:

呈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学生识字不是随意的,其实是一类一类的,特点非常鲜明,如果我们发现了这个规律,就可以迁移这个规律,学生的学习就会非

6/43页

常高效。

这个过程,渗透汉字文化。

一年级上册的偏旁都是表意的,草字头、木字旁和三点水,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这些汉字的构字特点,这些表意字。

这个栏目的价值就是能够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他不是以知识告诉孩子,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怎么样,而是学生自己发现了什么,这个是很关键的。

我们很多东西可以引导孩子自己来学习,自己来发现,让他自己在发现的过程,会有学习的乐趣。

他会觉得自己有重大的发现,如果能经常这样,他对语文的学习会非常有兴趣。

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不仅在这个栏目,而是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都应该让孩子有这个机会。

这样就能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

迁移运用,举一反三。

以学生自主发现的方式呈现。

鼓励“发现”意识,让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展示台栏目的意图:

姓名识字、牌匾识字,它的主要功能,引导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他课外的学习所得,有机会沟通课内外,让他有展示的机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语文学习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

书写提示栏目:

显示对书写的重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有一个系列的全套的安排,低年级上册打好基础,强化笔顺规律。

每一个字第一次出现要求写的时候,会有笔顺跟随,但是,也希望能有机会集中呈现,打好基础。

尤其是一年级的时候,随着年级的增长,根据学生的需要,给学生不同角

7/43页

度的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栏目:

这个是经典栏目,一年级上册安排了六次,四首古诗,两个俗语。

系统安排传统文化的内容,值得背诵的传统经典,里面古诗的分量比较大的,这个栏目的名称也有意思,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日积月累的过程,让学生有积累的意识,具有文化传承的价值。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

一年级上册安排了八次,形式丰富多样,儿歌童谣为多。

读起来朗朗上口,也有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意图定位:

幼小衔接,口语过渡到书面语的桥梁,儿童的天性,学前的阶段语文学习主要是和大人一起学习。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读,这个栏目就想延续小孩子和妈妈爸爸一起读,然后慢慢过渡到自己读。

从学习的角度来说,也是从口语过渡到书面语的一个过程。

小兔子乖乖这种故事,有人会觉得太简单,但是有部分孩子会听能讲,就是还不会读。

这样的安排可以更好的帮上这些孩子。

从熟悉的内容入手,小孩子会觉得语文学习没有很难。

这个栏目的关键词就是亲子阅读、分享阅读、无压力阅读。

这也是书香社会,我们应该努力引导孩子和家人一起读书,形成合力的作为。

这个作业应该会受到家长的支持。

这是一个习惯的培养。

亲子阅读的模式或方式,我们还可以大胆去尝试,去创新。

让孩子有机会去阅读有趣的材料,去分享阅读,应该是我们的目标。

8/43页

三、具体建议(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一)汉语拼音的编排特点以及教学建议。

1.找准定位:

定位不准,会拔高要求,或达不到要求。

识字的工具,学习普通话的工具。

拼音是工具,不是文字来学习。

很多的要求是不必要的。

2.编排原则:

综合性、实用性、便捷高效,这三个是最至关重要的。

为什么要综合,拼音识字一定要和口头表达、观察、识字、兴趣结合起来。

实用性,学生学了之后能够用,而不是学一些额外的,没有用处的,这样才能高效。

3.汉语拼音内容:

(根据教材版面介绍)字母、情境图、音节、词语、儿歌、识字、拼音书写

(1)原来的教材有单幅的情境图,这册教材所用的,所有字母下面都是整合的情境图,包含字母的音或形,教育元素也很多,值得挖掘。

比如:

aieiui,这幅情境图,有一个老奶奶,坐在大树下,推广阅读也好,讲故事也好,小朋友放学之后都围着老奶奶,围在一起,小朋友挨着一起,ei历来是一个难点,就安排在具体的音节中,杯子、头发白色、小姑娘的头发黑色。

Hei。

老师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境图能把学生的拼音和口头表达整合起来。

情境图中有很多音节元素,说话中体会读音。

比如zicisi老师的衣服是紫色的,zi,,让孩子感受到每次学到的拼音都是生活中存在的,

9/43页

整合的情境图的意图:

提供有趣的故事情境。

单图有单图的好处,单刀直入。

现在整合在一起,是寄予它更多的功能,希望能够更加综合,调动起孩子的生活经验,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去学习拼音。

学习拼音就不是纯粹的知识导向的学习,而是在一个丰富的故事情境中来学习。

以生动事物的字音或字形,希望通过形象的事物来帮助孩子学习字母。

另外重要的价值就是将拼音学习与学生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既充分利用学生的口语基础,又继续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以前拼音阶段割裂了学生的口语和识字的发展,整个拼音阶段都在学拼音,不太关注他的识字。

现在我们是最大限度的保证孩子能够做到幼小衔接,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发展。

我们的教材是零起点,是指知识的零起点,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是相当高的。

我们怎么充分利用它,并且继续促进他它,这是整个拼音阶段,我们要关注的。

另外培养观察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引导孩子去观察细节,按顺序观察,按顺序来说,都是良好表达习惯的形成,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能说出字母的读音,那么我们就可以以此来读它,作为标准学习。

并不需要特别关注发音的方法。

我们有些老师特别喜欢教学发音方法。

像这样的发音方法在什么时候最有用,个人觉得应该是学生对有的音想发却发不出来,然后你发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舌没有到位,或是唇的闭合有问题等等,这个时候你可以强调发音方法,让孩子对易混易错的的字母的发音有帮助。

不需要系统掌握拼音的知识。

(3)音节:

这次呈现的方式有变化,这个方式的变化也代表了设计理念,精选了情境图中有的音节,或是前面学过的汉字的音来呈现。

这样的好处,可以让学生跟学前,前面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

可以更好地对应前面的字来学习拼音。

来看一下音节的呈现过程。

G-u-o-guo,三拼音是第一次出现,除了上面一条,下面还给了两个示例,这两个示例,前面的过程部分都是灰色的,不是黑色的字体,代表的理念是我们更关注拼读的结果,前面的都不重要,大量呈现的都是音节的结果。

前面用灰线表示,带调音节。

这样安排音节的意图:

强调带调拼读,紧密联系学生的口有实际,所有音节都是带调的,这样的好处是读出来的音节都能跟生活相联系,比如说shui,河水的水,而不是原来的每个音节都是四声连读,像小和尚念经一样,去做机械的事情。

当然,并不排除在拼音起步阶段,可以适当做一些这样的练习。

让孩子尽快熟悉拼读的过程。

但是更多的时候是让孩子拼读带调音节,拼出来就能直接对应生活中的有意义的词。

精选音节都是高频常用音节,便于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还特别强调选用的是学生常用音节,有些音节是常用音节,却不是学生常用的而是成人常用的,这样的音节就不做

11/43页

选录。

另外的特点就是优选呈现方式,注重拼读结果。

音节拼读中的射线都用了灰色处理,这样的做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记忆,读到这个音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个音节本身,而不是看到的是一个复杂或凌乱的东西。

这样的好处,如果学拼音的整个阶段,他看到的都是音节,那么能提高学生拼音的熟练程度。

因为在识字和阅读的时候,碰到的也是带调的音节。

这里面要强调的是老师们不要去要求学生直呼。

当然,如果学生能在心里拼读,而在嘴里直接读出音节,当然是很好的。

但是起始阶段,还是多一点拼读的过程。

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相应方法。

我们强调带调音节就是想告诉大家拼音不是脱离于生活之外的一套拼音系统,我们一定要去强调它跟口语的一一对应,跟生活的相联系。

这是拼音部分很大的一个改变。

(4)词语。

学了拼音,马上可以进入应用的状态,学了拼音就可以来识字,这也是这套教材设计上的一个新思路,拼音部分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

这里的功能就是借助拼音学词语,比如zcs这一课,教材选择的词语是字、词语、句子,我们拼音教学部分蕴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待于我们去发现。

字、词语、句子是学生学习语文起步的知识在这里集中呈现,让学生知道xue是一个字,xuesheng是一个词语,woshixiaoxuesheng是一个句子。

让一年级的孩子结合着拼音,结合着读词语,来了解这样的概念。

认识生活,认

12/43页

识世界。

词语的意图:

A.由学生可以拼读的音节组成的常用词语。

为什么特别强调常用词语,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出现,老师为了积累词语,扩词时用的都是陌生的词汇,学生掌握不起来,还会用同音字代替,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我们一定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学习词语,这样才能协调几方面的关系。

哪怕是拼音阶段也有类似的问题发生。

B.用几个词语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

每次出现的都是一组词语,这一组词语或许是有相似的结构,或是构成一个情境,或是有个故事画面,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个初步的词语规律的概念,我们不去讲知识,但是孩子通过这样大量的积累,他自己会发现,会对今后的学习有帮助。

C.在词语中学习个别汉字进一步体现拼音学习的价值。

(5)儿歌:

儿歌沿用了人教版的编排方式,它不仅学习拼音,还有其他比如学习语言的价值,红色的音节是本课新学的音节,可以让学生先拼红色的音节,再可以自己试试自学多少,越到后面越可以先让学生去拼读,哪一些字是认识的,哪一些字是你拼出来的,慢慢的会越来越多,让孩子这个过程中更有能力去做,让孩子有成就感。

儿歌的意图:

复现音节,巩固拼音。

另外一个增加趣味性,比如儿歌蹦蹦跳跳,既丰富语言,又循序渐进地学习拼音。

让学生跟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13/43页

(6)音节书写:

书写的音节都是有选择的,比如ui和iu,让孩子知道在书写过程中标调的特点。

这里要强调一点,音节只要求抄写,不需要默写。

书写和默写之间的距离还是很大的。

给汉字注音,就是需要默写音节,大大加重学生的负担。

语文园地里关于拼音有哪些安排呢,一个是在具体的音节中去辨析形近字母,放在音节中辨析。

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理念,我们原来辨析字母的时候就是字母辨析字母,把bdpq放在一起来念,但是实际情况是,孩子是没有机会单独去见这些字母的,他见到的都是具体的音节,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他放在具体的音节里让孩子去拼读,易混的字母我们一定要去强化,但一定要放在具体的语境里,放在音节词里面。

另外是在有趣的活动中复习音节。

把复习音节与认识事物相结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努力结合学生的生活,等等,给音节词分分类啊,读了音节词,做做动作。

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体现幼小衔接的一些方式。

在拼音阶段还特别重视汉字的巩固,就是在复习汉字的时候感知语音。

把认过的汉字拿出来,一组一组认读,在认读过程中发现他们的韵母是相同的,在实际的语言环境里让学生读准字音,而不是单纯拼读,比如n和l的区别。

比如字母表,以前就是背一背,现在的字母表,还新增了一个功能,让学生说一说,你的名字里面有哪些字母,让孩子读这个表的时候,都可以跟自己

14/43页

的经验结合起来紧密结合生活,说说同学,家里人的名字中都有哪些字母呢,音节是怎样拼读出来的,用这样的方式跟自己的生活,跟口语结合起来。

语文园地里内容不多,但每一类都代表了一个方向。

需要我们的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进行。

汉字的学习和拼音的学习是有机融为一体,这是非常强调的。

他们不是各自独立的,汉字帮助拼音,拼音帮助识字。

学以致用的价值非常重要。

(二)汉语拼音阶段的教学建议:

1.准备把握目标要求。

什么是这个阶段我们想要的,我们一定要心里有数,避免过度、过量,要求过高。

我们以前存在这个问题,做得过度,所以学生苦不堪言。

特别是在考试的时候,出现这些声母谁和谁是不能拼的,哪些音节是错的呀,所有这些都是偏离方向的,为了练而练,为了考而考。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的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不会见到错误的拼音,不会见到拼不出来的音节,他见到的都是拼得出来,拼得好好的,只要你把它读出来就行了。

并且这是唯一的目的,所以,唯一保底的要求是看见能准确读出、拼出准确。

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个核心,把这个基础打牢。

我们的拼音教学就是成功的。

2.体现弹性。

毕竟地域广大,情况不同。

方言区的起点不同,教材里提供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要考虑清楚,如果我们必须选一样,选什么,必须舍弃一样,我们舍弃什么,我们要用心。

我们没有必要完成所有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有详有略,有所侧重,让每个孩子有所得,这才是很好的态度。

比如说儿歌,孩子很喜欢,老师也很喜欢,我们就用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唱唱跳跳。

或者音节的拼读,很多时候都在机械的练习,这种都需要我们思考、取舍。

以高效学习拼音,去裁剪教学内容。

3.突破教学难点。

我们在语文园地里可以去强调学习难点,特别是一些易混的字、字母,一定是学生在学习时容易碰到的困难。

需要我们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需要面面俱到,所有的音节都要拼读熟练,不用平均用力,视实际情况而定,做有针对性的一些调整,提高效率。

4.在活动和游戏中学。

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幼小衔接的一个方向。

唯一提示的是活动和游戏的设计要保证有效性。

热热闹闹的一场活动,孩子参与面不广。

设计活动时,我们要考虑学习内容的有效整合。

5.强化运用,在具体语境中学。

这个可以教材的呈现方式,语文园地的复习巩固,都体现了在语境中复习巩固,在生活中去运用。

不会像以前那样,

16/43页

小孩子提到拼音就痛苦。

6.在生活中学

建议一,学习拼音有个目标意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我们不要祈求一步到位,希望孩子们马上学得跟我们一样好,这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到那个时候够用就好。

度就是平衡。

一年级:

达到保底目标,准确拼读,正确书写。

书写就是抄写,只是一个书写习惯的培养,不要求默写。

二年级:

在运用中巩固,熟练。

我们后面有大量运用巩固的时间和机会。

比如查字典、纯拼音全文阅读,这些都是他复习巩固拼音的好时机。

时间长着呢,根本不必要着急。

高年级:

对拼音的要求,逐渐满足信息社会对拼音程度的要求,比如发微信用拼音输入法,要用到大y,用小i还不行,实际上孩子学习能力强了之后,那一刻的“顿悟”,可能一年级讲两个小时还不解决问题。

拼音教学从用时来说,只有两个月,但是却是至关重要的,其实它关乎着我们的基本教育理念,看我们是知识取向还是运用取向。

我们是只盯着知识,还是我们的知识是为了运用而存在的。

让孩子成为运用拼音的专家还是运用拼音的能手。

我们要呵护孩子语言探索的天然兴趣,用刚刚好的,恰到好处的要求,不要去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经常讲要体现人性,以人为本,那么我们在尊重个体还是把学生

17/43页

当成知识的容器,这点想清楚了,会改变我们的教学思路。

所以这个阶段不要一步到位,用我们成人的熟练程度去要求学生,要看成一个过程,随着学习能力的发展,自然能掌握熟练。

建议二,在拼音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是愉悦的心情还是痛苦的心情,今后还能否继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是否在学习拼音之后还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都要统筹考虑,而且要把这些当作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去考虑,而不是紧紧盯着这几个字母。

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的启蒙教育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识字写字的编排与教学建议

它的原则是识写分流,多识少写。

我们从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个基本原则出发,识字和写字不完全同步,认得多,写得少,一年级上册安排认识300字,写100字,从数量上来讲比上一版教材有所减少,这个是广泛增求意见之后定下的平均数,应该可以一定程度上效缓解一年级阶段孩子学习语文的的难度,毕竟少了100个字,我们可以为其他的学习活动腾出一些时间。

为什么要识写分流,多识少写,这是十多年来的课程改革,老师们应该比较清楚的,识字和写字,规律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异步进行,有机会让孩子更快的认更多的字,以帮助阅读,所以我们的课程标准从上一版开始就

18/43页

强调阅读,提前识大量的字,也是加强阅读的一个举措。

只认不写,有个好处,就是放缓坡度,减轻负担。

我们想让孩子认更多的字,实际上是在解决阅读和识字之间的矛盾,因为识字量不够,所以没法及早的达到阅读状态,没法及早进入独立阅读的阶段,那怎么办呢,我们现在使用的一个办法就是多认一些字,有些字我们不要求他会写,他会认,能帮助阅读就可以了。

这样可以引导孩子尽早进入阅读阶段,体验阅读乐趣。

那么在识字写字阶段,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合理安排识字写字序列

这个也是体现识字写字科学性的一个方面。

也是小学语文教材,尤其是低年级教材特别重视和努力,不断推进的方面。

这次从两个方面来做。

一个就是科学选择字种,因为识字写字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识什么,写什么。

我们有300常用字,课标上附的300常用字是我们的依据,孩子先去认识这300常用字,它的构词率很高,覆盖率很广,可以说是最基本字,当学了这些字之后,就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识字能力,借助这些基本字形的掌握,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字形的能力,帮助他怎样来认识汉字。

所以选用的字都是常用字,覆盖率高的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