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管理课程考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4554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料管理课程考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物料管理课程考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物料管理课程考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物料管理课程考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物料管理课程考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料管理课程考纲.docx

《物料管理课程考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料管理课程考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料管理课程考纲.docx

物料管理课程考纲

物料系统考试大纲

1.概述

物料管理是药品生产全过程中主要管理系统之一,同时物料亦是保证药品质量的根本要素之一。

物料流转涵盖从原辅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它涉及企业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所有部门。

1.1物料管理目的:

①确保药品生产所用的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符合相应的药品注册的质量标准,并不得对药品质量有不利影响;

②建立明确的物料和产品的处理和管理规程,确保物料和产品的正确接收、贮存、发放、使用和发运,采取措施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

1.2范围:

原料药(药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投入物,辅料除外);

辅料(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所用的赋形剂和添加剂);

包装材料(指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印刷包装材料(包括标签和使用说明书),不包括发运用的外包装材料等)。

物料管理控制原则:

①从标准上控制-符合质量标准(物料标准的建立、使用、更新等管理);

②从源头上控制-供应商管理(包括供应商评估、平准和变更管理及质量协议);③从流程上控制(建立物料从采购到使用的流程控制);

④从记录上控制(建立从供应商管理开始到物料被最终处置为止)。

1.3物料管理基本流程图(物料系统P316)

2.人员和职责

2.1人员资质和职责:

采购人员

仓储管理相关人员

质量受权人

取样人员

供应商管理人员

2.2人员培训

2.2.1培训计划:

包括日期、内容、负责部门等

2.2.2培训形式:

新员工培训、岗位培训、持续培训

2.2.3培训内容:

以GMP培训为主,包括与质量有关的法规、质量管理等基本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岗位技能、岗位操作、岗位职责、卫生规范等。

具体培训内容(P322-323)

3.仓储区设施和设备

3.1仓储区设施设备

3.1.1仓储区设计原则:

①以仓储需求、储存条件、GMP要求为基础;

②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建筑面积、建筑结构、仓储容量需求、周转率等)考虑消防、安全等因素,满足国家药品管理法规和安全法规要求;

③设计需要体现规范性、合理性、技术性、先进性、经济性,与储运流程相适应,避免人流、物流的路线交叉,防止混淆、污染和交叉污染。

④考虑满足企业长期发展需求和企业规划。

仓储设计要求:

(P326-327)

3.1.2仓储分区(库房类型、GMP要求、储存条件)

按库房类型:

高架库、平面库、多层库、棚库、露天库

按GMP要求:

仓储区域(包括一般储存区、不合格品区、退货区、特殊储存区)和辅助区域(包括接收区、发货区、取样区、办公/休息区)。

(P327-334)

3.1.3仓储区设施、设备

装卸搬运类:

叉车、提升机、电梯等---满足物料和产品接收、储存、发放。

保管类:

托盘、储罐、空调、自动喷淋系统、安全柜等---满足物料堆垛、码放和储存条件(包括安全储存)和可追溯性。

计量类:

电子秤、台秤、计量泵等---物料(固体和液体)和产品计量、称量或复核。

养护和检验类---拖把、抹布、水池等---满足仓储区设施设备的日常养护要求,保持仓储区清洁干燥。

通风照明类:

灯具、排风扇(配有防虫网)---保证合适的照度,保持通风、干燥。

消防安全类:

消火栓、灭火器、紧急逃生通道、防盗报警系统等---满足消防安全。

劳动防护设施:

头部、听力、眼睛、面部、手部防护、防护衣物---满足EHS考虑。

3.2设施设备确认

3.2.1设施设备确认原则(P342)

3.2.2确认流程:

方案起草-实施-总结报告(P342)

3.3设备设施管理

3.3.1设备使用清洁维护

建立仓储区设备清洁、维护的书面操作规程,包括:

清洁内容、清洁方法、清洁频率、消毒周期(一般指取样区)、清洁工具等

设施设备维护包括:

日常维护

应急维护

预防性维护

使用清洁维护要有记录

3.3.2昆虫和动物控制

3.3.2.1控制对象:

虫害(飞虫类、爬虫类)和鼠害及鸟类、家畜

3.3.2.2控制方式:

诱饵站、灭蝇灯、粘鼠板、电子驱虫器、挡鼠板、鼠笼等

灭蝇灯正确安装和使用:

-安装高度一般离地面1.8-2.0m左右;

-安装位置避免直接面对门或窗,以站在建筑外观察不到灭蝇灯的灯光为宜,防止吸引建筑外的昆虫进入室内;

-通常每20㎡左右的空间安装一只灭蝇灯;

-不可在有防爆要求的地点使用灭蝇灯;

4.供应商管理

物料级别划分

主要物料/关键物料:

制剂生产用原料、辅料、半成品、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印字的不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原料药生产用外购中间体、起始物料、工艺中最后纯化步骤用的物料、内包材及印刷包装材料等。

一般物料/非关键物料:

非印字的不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胶带、打包带等)和生产消耗品。

4.1供应商批准和撤销

4.1.1供应商批准关键点:

-必须是经过质量部门批准的,建立批准的供应商清单并定期更新;

-供应商资质证明文件应齐全并符合法规要求,并定期回顾和更新;

-进行现场质量审计或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评估;

-新增供应商应对应进行样品的检测,如果需要还应进行样品小批量的试生产,工艺验证或稳定性考察;

-与批准的主要物料的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

-对不同类别物料的供应商审计时,质量评估和评估标注可以有所区别;

-从经过批准的供应商处购买的物料可以直接用于上市销售产品和医学研究产品的生产。

从未经批准的供应商购买物料,则不能用于上市销售产品的生产。

4.2供应商审计

目的:

为了确定供应商与质量相关要求和商务要求的符合性,以确保供应商根据必要的质量标准持续的提供服务,提供生产成分和产品并及时确定哪些方面供应商需要整改和采取预防措施。

供应商审计关键点:

(P361)

-关键的对产品质量有影响或主要的供应商需要考虑现场审计;

-审计人员具备相关法规和专业知识,经过审计培训,具有足够的经验;

-考虑现场审计或书面审计(首次审计、原因审计、追踪检查、再审计);

-制定审计计划,定期回顾计划执行情况;

-现场或书面审计内容(P362);

对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并有整改报告,确认符合要求后才可结束此次审计。

4.3供应商质量回顾

-供应商审计

-定期对供应商供货质量问题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对所供物料的质量投诉情况,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偏差情况,检验结果超标、不合格率、审计结果等方面评估;

-供应商运输服务情况、到货情况、售后服务情况进行评估

-建立质量评估标准,对超出标准的供应商或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的供应商,考虑采取相应的纠偏和预防措施。

4.4供应商变更管理

-业主动变更:

开发新供应商、撤销供应商、包装材料变更等;

-供应商采取的变更:

新生产场地、起始物料变更、生产工艺变更、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变更。

5、物料接收

物料接收基本流程:

入库-存放-取样-检验-放行(P366)

5.1来料检查

-包装容器外观检查,包括容器完整性、密封性;

-包装容器的标识信息核对,核对内容主要包括批号、物料名称和数量;

-相关文件检查和核对。

原料(原料、辅料和包材)检查项

-核实送货单与采购订单是否一致,信息包括物料名称、规格、数量、供应商。

特别注意要核实供应商。

-检查核实检验报告。

-清点数量是否与采购订单相符,如不符,是否在合理偏差范围内。

-对到货的每个包装容器进行外观检查,是否有污染、破损、渗漏、霉变、受潮等,检查包装标示,内容清晰完整,检查封签是否完整。

-必要时对物料进行外包装清洁,如发现外包装损坏或其他可能影响物料质量的问题,及时记录并向质量部门报告,并启动相关调查。

如有必要,可疑的容器或整批物料都要控制隔离以待处理。

-对于特殊储存的物料(如温湿度控制),要检查运输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符合接收要求的物料接收后及时填写接收记录,确保物料根据企业制定的程序进行来料检查。

5.2物料接收

-物料接收区域应能保护物料免受环境的影响,同时可以对来料容器进行清洁。

-物料接收台账包括不限于:

物料名称、物料编号、企业内部编号、规格、厂家批号、数量、件数、生产厂家、收货人、存放位置等。

-存放时要求按品种、批号码放整齐,填写货位卡。

-对于溶剂(乙醇),与已入库溶剂混合前,按规定验收请检,合格后方可放行。

-一次接受的物料由数批组成,应逐批取样、检验及发放使用。

如果同一批物料分多次接收,企业每次接收后都要分别进行取样、检验及发放使用。

-质量部门对货物质量进行确认前,所收货数量进入待检库存,如确认合格则转为合格的正常库存。

-物料帐卡管理的关键是帐、卡、物三者一致。

-如果物料不满足接收条件,必须尽快通知负责的质量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如采购),并启动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决定物料最终是否被接收。

如果不能接收,根据评估结果,将物料销毁或退回给供应商。

-接收的物料需要控制以下信息:

物料的质量状态(待检、合格和不合格)、接收日期、批号、物料名称、物料编号、有效期及复检期、特殊存储和处理的条件、安全等级和防护措施。

5.2.1物料标识、存放和待检

A.物料标识:

包括物料信息标识(物料标签和货位卡)和物料状态标识(采用醒目的色标管理方式)。

-目的:

避免物料在储存、发放、使用过程中发生混淆和差错,并通过货位卡的作用,使物料具有可追溯性。

货位卡和物料标签含义:

物料质量状态标签:

三类(P369)

-待检:

黄色色标,其中印有“待检”字样。

其含义是:

物料在允许投料前所处的搁置,等待检验结果的状态。

-合格:

绿色标签,其中印有“合格”字样。

其含义是:

物料可允许使用或批准放行的状态。

-不合格:

红色标签,其中印有“不合格”字样。

其含义是:

物料不能使用或不准放行的状态。

B.物料存放

-根据物料储存条件的要求放入相应的区域,按批号码放整齐。

定时检查仓库温湿度情况并填写记录。

-对于包材和特殊物料,在设施设备和物料管理上要做到“五防”:

防火、防爆、防盗、防虫害、防潮。

-到复检期限的物料要及时复检,到有效期的生产物料要及时采取措施监督控制。

-在一个货位上不能出现两种状态的物料,如果存在同一批号两种状态的物料,应分货位存放。

C.物料待检

-待检隔离目的:

防止物料在放行前进入企业物料流转链中。

5.3物料的取样和放行

5.3.1生产物料取样

-取样由经过培训的取样人员按规定的取样规程进行。

-取样后在包装容器合适位置贴上取样标签,标明该包装已经被取过样。

-包装容器在取样后采取再密封措施。

5.3.2生产物料的放行和拒收

-物料经过取样,检验合格和放行使用后才能被使用。

-检验合格的物料,质量部门发放检验合格报告书、合格标签和物料放行单。

-物料状态由待检变为合格。

-对检验不合格的生产物料,按品种、批号移入不合格区内,物料由待检变为不合格,按不合格品处理规程处理。

6、取样

概念:

取样就是用一定的方法从大批物料中取出少量有代表性物料的过程,获得的样品数量能完成预期的全部检测需要。

6.2取样环境

取样环境应与使用该物料的生产环境一致。

取样环境应满足:

-防止对开启的容器,物料和操作人员造成污染;

-防止与其他物料,产品和环境发生交叉污染;

-在取样过程中,对取样操作人员进行适当保护。

6.3取样工具、样品包装容器和辅助工具

6.3.1类型

取样工具盒样品包装容器都是直接接触物料和产品,其材质不能与物料或产品发生化学反应、吸附物料或产品、或向物料或产品中释放物质。

A.取样工具类型

-固体或半固体:

一般使用一侧开槽、前端尖锐的不锈钢取样器取样,某些情况下也可使用瓷质或不锈钢钥匙。

B.样品包装容器类型

-防漏、密闭:

玻璃瓶/样品袋

C.清洁、灭菌和/或消毒

-及时清洁保证无残留。

-灭菌、消毒状态和有效期需要明确的标识。

-用于去放无菌药品或需做微生物检查样品的取样工具和取样容器,需经过灭菌处理。

6.4取样操作

6.4.1一般要求

-取样操作应保证所取样品与物料包装容器内的药品质量一致,并保证物料包装容器内的药品不应因为取样而导致质量变化。

-对原料药取样应当迅速、样品盒被拆包的物料包装容器应尽快密封,以防止吸潮、风化或者氧化变质。

-对于腐蚀性药品应当避免接触金属制品。

-遇光易变质的药品应当避光取样,样品用有色玻璃瓶装,必要时加套黑纸。

-无菌原料药应按无菌操作法取样。

-对于毒性、腐蚀性或者易燃易爆的药品取样,注意个人防护,小心搬运和取样。

对易燃易爆药品的取样应远离热源,并不得震动。

6.4.3取样量和取样规则

-原辅料取样件数

包装总件数n

取样件数

n≤4

n

4<n≤300

+1

n>300n

+1

6.4.5样品存放

-样品要有序存放,防止混淆和差错。

-无论是原辅料、中间体、包装材料还是产品的取样都不能在取样后放回物料容器中。

除非物料只是进行目检。

6.5取样人员资质(P381-382)

7、储存

7.1储存条件的确定

-根据生产厂家标识;

-根据物料性质、稳定性数据并结合使用的适用性,选择储存条件;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

注意不同物料之间的互相影响(如酸碱一般不贮存同一仓库);

-当改变一种物料的储存条件时,应进行风险评估,并得到QA批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储存条件的规定

术语

具体要求

遮光

系指不透光的容器包装,如棕色容器或黑纸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

密闭

系指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

密封

系指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

熔封或严封

系指将容器熔封或用合适的材料封严,以防止空气与水的侵入并防止污染

阴凉处

系指不超过20℃

凉暗处

系指避光并不超过20℃

冷处

系指2~10℃

常温

系指10~30℃

未规定

一般系指常温

美国药典(USP33版)存储条件的规定(P387),欧洲药典(EP7.0版)(P388)

7.2物料储存的基本要求

7.2.1分类分区存放

-室外贮罐区:

大宗液体原料

-原料、辅料库:

存放原料、辅料

-包材库:

存放各类包装材料

-标签库:

存放标签和印有标签内容的包材

-成品库:

存放企业产出的成品

-特殊药品库:

国家规定的精、麻药品等

-包材不合格品库:

存放不合格包材

-成品不合格品库:

存放不合格成品

-原料、辅料不合格品库:

存放不合格原料、辅料

-成品退货库:

存放成品退货产品

-中间产品可存放在生产现场,单应与物料性质相符,也应根据其稳定性数据确定其存放条件,确保产品适应性。

-仓库要有标示仓库区域的平面示意图,标明建筑编号、贮存类别等。

7.2.2物料码放

①物料码放基本原则:

合理安排仓库货位,按物料的品种、规格、批号分区码放。

一个货位上,只能存放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同一批号、同一状态的物料。

物料码放要安全、整齐、牢固。

②平面库的物料储存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物料应离地离墙存放,要整齐、稳固的码放在托盘上,托盘必须保持清洁,底部要通风、防潮、易清洁。

③仓库内物料码放应符合如下规定:

-垛与墙之间不少于50cm(NKF规定为30cm);

-垛与柱之间不少于30cm;

-垛与地面之间不少于15cm;

-垛与垛之间不少于30cm;

-库内主要通道宽度不少于120cm;

-仓库内设备、设施与货物堆垛之间不少于50cm;

-消防过道不少于100cm;

-电器设施、架定线路及其他设施与储存物料垂直及水平间距不少于50cm。

④同一仓库内的不同物料应有明显标识,除了要求的储存距离外,最好还应有物理的隔离,以防止误用。

物料码放的高度应有限制,码放高度应保证物料安全有效。

7.2.3定期盘存

对于靠管道输送的物料除仓库进行盘存外,车间也应进行盘存,才能最终确定物料是否平衡。

如出现较大差异,应查找原因,确定物料输送过程中是否有泄漏;一般情况下,管道输送的物料供应商均采用大车送货,必要时也应考虑接收物料的准确性。

7.2.4其他要求(P390)

7.3仓储区域管理

7.3.1管理的一般要求

仓储管理的基本原则:

-建议每一个仓库画出平面示意图,标示出仓库中的所有配置设施,例如消防栓、门的方位,灭虫灯的位置及编号,粘鼠板的位置及编号等。

-接收的物料要确保包装完整、清洁,标识清楚,正确填写货位卡。

-仓库内所有物料的帐、卡,由相应仓库管理员保管,仓库管理员应及时填写相应的台账,确保帐、卡、物一致。

-仓储区要保持清洁、干燥,定期通风,制定合理的清洁周期及清洁责任人。

地面、货架、托盘、消防器材等要保持清洁。

-仓储区要合理分区,标识明确,最好用物理的方法隔离出待检、合格、不合格区。

-储存中要确保物料包装完好、标识清晰、密封,防止物料受到污染和交叉污染。

7.3.2储存区的区域划分

-一般情况下,应专门设置待检区,待检区应与其他区域有效隔离,物料接收后存放在待检区,挂待检标识。

待检、合格标识应有专人保管,不得随意放在工作现场。

-不同产品的不同批号、不同规格的待检应分开存放。

-合格的物料转移至合格区,挂合格标识,并每件贴上合格证。

-不合格的物料转移到不合格区,并上锁管理,防止非预期的使用。

7.3.3温湿度要求

-常温库、阴凉库、冷库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仓库,均应设置温湿度计,每日记录仓库的温湿度;

-阴凉库、冷库的设备设施应经过确认,并定期进行确认;

-应制定设备设施的维修维护SOP,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设备设施运行良好。

7.3.4安全储存

7.3.5物料的复验

-应根据物料稳定性制定物料的复验SOP,具体规定物料的复验周期。

-每月物料盘存时,也应检查物料的复验期,到期物料及时转到待待检区进行待检,检查记录应保存。

-物料的复验期不得超过物料的有效期,物料应在预期内使用。

7.4温湿度的控制、监测和记录

7.4.1温湿度的控制、监测和记录

-如果物料在室外开放的自然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储存是合适的,可以不设置监控装置。

-如果物料对储存条件没有特殊的要求,可以储存在室温条件下,但应规定储存的极限条件,并说明理由。

(如梅雨季节、高温的南方地区夏天温度会达到40℃以上,并且这种情况可能会对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时,这种情况下应说明对物料的处置措施)

-如果储存条件很关键,满足储存条件所需要的控制和监测装置应该被确认和被校准。

同时也有必要对仓库的关键储存条件的分布进行评估,并确认其满足要求。

-危险化学品应符合国家有关的储存和运输方面的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当储存条件发生偏差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物料特性等并基于其质量影响的程度进行评估,如果需要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用于储存条件监控的设施使用时,每天至少记录一次监测值,记录应保存。

-温湿度记录需要定期回顾。

7.4.2温湿度点的确认

-首先明确该仓库中产品的储存条件。

-评估温湿度过高或过低对产品的影响。

-考虑库房的空间位置、地理条件,温湿度控制设备的特点、位置,门的位置,物料进出时间长短等因素,以最恶劣的情况作为确认过程中的代表点,评估库房的储存条件能否达到要求。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温湿度监控仪的放置地点。

7.5特殊储存条件

定义:

除温湿度要求外,法规要求需单独存放的物料,如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易燃易爆品等。

7.6物料寄库和出库

基本原则:

-根据风险评估,选择合适的寄存仓库,经相应部门同意后可以入库。

-车间填写临时寄库单,写明寄库的产品名称、件数、总重量,化验结果等。

-仓库管理人员按物料接收程序收料。

寄库产品建议用其他物理隔离的方式与其他产品进行隔离。

生产需要时,按物料转出程序转出,并记录。

7.7物料退库

流程:

(P395)

退库物料出库时遵循优先出库的原则。

7.8储存过程的偏差处理(P396)

储存过程中发生了偏差(如温湿度出现偏差等),应对偏差原因进行调查,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评估该偏差对物料的影响,以及是否影响到物料的有效期及物料的安全性、有效性。

8、物料标识

使用物料标识的目的在于防止混淆和差错,从而避免物料和产品的污染和交叉污染。

8.1物料信息标识

基本组成:

名称、代码和批号

物料代码和批号设计的基本原则:

唯一性、通用性、易记性、扩展性、效率性。

还要考虑:

分类性、完整性、注册可控性。

(P405)

8.2物料状态标识

8.2.1状态标识分类:

待验标识、不合格标识、合格标识、其他状态标识(如已取样、限制性放行标识)

8.2.2标识的表示方式、使用和控制

A.基本含义

待验标识:

通常为黄色标识,该标识表明所指示的物料和产品处于待验状态,不可用于正式产品的生产或发运销售。

合格标识:

通常以绿色标识,该标识表明所指示的物料和产品为合格的物料或产品,可用于正式产品的生产使用或发运销售。

不合格标识:

通常为红色标识,该标识表明所指示的物料和产品为不合格品,不得用于正式产品的生产或发运销售;需要进行销毁或返工、再加工。

B.状态标识牌和状态标签

-区域状态标识牌

-货位状态标识牌

-货位状态标签

-独立的包装/容器的物料状态标签

-取样标签、限制性放行标签

D.标识的使用

-对于原辅料、包装材料(除大箱外),通常应在其外包装/容器上粘贴待验、合格、不合格标签以区别物料每个单独包装的不同质量状态。

-对于大箱、用于销售的中间产品和成品,通常在货位和/或区域标识或粘贴待验、合格、不合格标签和/或放置相应的状态标识牌,以区别某一货位和/或区域的物料、产品的质量状态。

-强调:

对于采用单独隔离方式的待验区、不合格区、退货区,其相应的区域通常应有醒目的状态标识,且只限于经批准的人员进入,相应的区域可采用隔离栏、隔离网等设施划区隔离(如需要,可上锁);待验区、不合格区、退货区亦可采用单独的封闭的库房储存,应有程序规定上述区域的人员进出控制、使用和管理。

-取样标签通常在取样完成后粘贴在物料和产品的独立包装/容器上。

-对于退货,应在接收后储存在退货区并标示为待验状态,按企业制定的退货管理操作规程,经检验、评估后转为合格或不合格状态,并转移至相应的储存区。

-对于规定复验期,以及规定复验期而没有有效期的物料,在超过复验期后应立即标示为待验状态,根据质量管理部门复验、评估结果转为合格或不合格状态。

-对于规定有效期的物料,在超过有效期后应立即标示为不合格状态,按不合格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物料、产品状态标识的粘贴能够体现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的历史状态,通常在改变物料状态时,状态标签的粘贴不宜全部覆盖原状态标签。

E.标识的控制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和实施物料和产品的合格标签、不合格标签接收、发放、使用、销毁管理流程,并负责决定以下质量状态的转变:

待验状态转为合格状态;

待验状态转为不合格状态;

合格状态转为不合格状态;

-物料管理部门负责物料和产品的待验状态标签的接收、发放、使用、销毁。

并负责待验状态的标识,包括:

退货接收后标识为待验状态;

来料接收后标识为待验状态;

未放行的成品入库后标识为待验状态;

偏差导致的物料异常后标识为待验状态。

9、物料发放

基本原则:

先进先出(FIFO)/近效期先出(FEFO),零头先发原则,整包发放原则。

9.1生产物料的发放

-发放基本流程:

(P419)

9.1.1生产指令

9.1.2查询、取料、转移物料至备料区(发货区)

9.1.3物料交接

A.原辅料交接

基本原则:

对于未拆封的整包装的原辅料,应清点整包装,计算净重量。

对于非整包装的原辅料,应检查其物料标识上的净重和毛重,如需要,可复称毛重,最终以物料标识上的净重量计。

B.包装材料交接

-切割式标签或其他散装印刷包装材料从仓储区转移至生产区的过程中应分别置于密闭的大箱或容器内储运,以防混淆、丢失。

-每批或每次发放的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