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河北高考冲刺模拟9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4533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河北高考冲刺模拟9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河北高考冲刺模拟9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河北高考冲刺模拟9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河北高考冲刺模拟9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河北高考冲刺模拟9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河北高考冲刺模拟9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高中语文河北高考冲刺模拟9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河北高考冲刺模拟9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河北高考冲刺模拟9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高中语文河北高考冲刺模拟9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高中语文河北高考冲刺模拟【9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高中语文河北高考冲刺模拟【9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分数: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2013·高考四川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猝然/精粹 汗渍/啧啧 粮囤/囤积 冠冕/分娩

B.讥诮/硝烟 土坯/胚胎 果脯/胸脯 跬步/硅谷

C.商埠/阜盛 敕造/赦免 复辟/辟邪 箭镞/簇拥

D.朔日/溯源 嗔怪/瞋目 落枕/落款 渎职/赎罪

【答案】B

C.曹操想要招降刘表,孔融上表推荐祢衡。

曹操召见祢衡,以礼相待,但是祢衡竟然将曹操手下的文武官员尽数辱骂一番。

后来曹操大宴宾客,祢衡又脱衣裸体,击鼓辱骂曹操,曹操只好将他处死。

(《三国演义》)

D.堂吉诃德第二次出游被打得满身是伤,爬不起来,被过路的邻居回家。

他的家人和朋友痛心他竟被骑士小说毒害到这等程度,就把他积存的骑士小说以及书房全部烧掉。

但他还是顽固地认为“世上最迫切需要的是游侠骑士,而游侠骑士道的复兴全靠他一人”。

《堂吉诃德》

E.克罗旭告诉葛朗台如果葛朗台太太死了,根据法律,欧也妮就能以女儿的身份继承母亲的遗产,而葛朗台跟他太太的财产是合在一起的,欧也妮有权要求分割他的财产。

这使葛朗台非常震惊,为了财产,他决定和女儿讲和。

(《欧也妮·葛朗台》)

【答案】CD

【解析】C、曹操召见祢衡,并未以礼相待,后来也没有将他处死。

D、应是“第一次”出游,“就把他积存了一屋子的骑士小说以及书房全部烧掉”有误,被烧掉的只是书,而书房的门是用砖封了的。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坻石/神祗惭怍/门衰祚薄掎角之势/犄角

B.涔涔/岑寂蒙

哄/蒙头盖脑万胜胪欢/舳舻

C.房檩/凛冽辟邪/开天辟地负笈从师/汲取

D.绢花/捐躯涯挨/俟机进攻言简意赅/垓心

【答案】B

【解析】A、chí\qí,zuò,jǐ\jī;B、cén,méng,lú;C、lǐn,bì\pì,jí;D、juàn\juān,sì,gāi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洗漱(sòu)缄默(jiān)盥洗室(guān)光阴荏苒(rěn)

B.摈弃(bǐng)造诣(yì)恣欢谑(zī)曲高和寡(hè)

C.吐槽(cáo)豆豉(gǔ)倒插门(dào)怨声载道(zài)

D.狭隘(ài)傩戏(nuó)与会国(yù)呼天抢地(qiāng)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

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A漱,应读shù;盥,应读guàn;B摈,应读bìn;恣,应读zì;C项,豉,应读chǐ。

所以选D。

考点: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评卷人

得  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1935年的羊

徐建宏

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

冬天的太阳光把曹老师的话照得暖洋洋的。

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挑到镇上卖了弄点钱。

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娃一狗娃二也在中间,细长的脖子抻得像两条羊腿。

等学生们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抖抖索索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旧布包。

大概是午后的太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汗。

老旺说:

“曹老师,你看看这里面写的啥?

曹老师疑惑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

由于年深日久的缘故,纸条已经渍黄不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

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借条

  兹借到瓦村邢元富家羊20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

此据

                                                    红军指挥员叶×× 

 1935.10.25 

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

曹老师说:

“老旺,这东西你从哪儿找到的?

“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

”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

曹老师莞尔一笑说:

“邢元富是你家什么人?

“俺爷爷呀。

”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

“老旺,恭喜你啊。

”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你家发财了。

消息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的。

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人。

没有谁对老旺怀里的那40只羊持怀疑态度。

整个瓦村似乎隐隐听到了从1935年传来的羊叫声。

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

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瓦村昔日的荣光。

应该说这张借条对老旺的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老旺一家六口人,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一狗娃二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而叫的羊儿养家糊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

1935年的羊叫声弥漫了整个瓦村。

根据曹老师的指点,老旺第二天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到镇上去了。

曹老师关于纸条的一些看法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证实。

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打着夸张的手势对老旺说:

这张借条非同一般,我们一定要认真核查。

尤其是首长的签字,需经专家鉴定。

老旺听了这番话,心里紧一阵慢一阵打起了鼓。

这时候恰巧镇长进来,镇长把老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老旺泡了杯茉莉花茶,这使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

冬去春来,日子的流云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随风而逝。

老旺日复一日地把羊群赶到山坡上,看远处山梁上腾起的黄尘,也看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的情景。

老旺的心里酸了又涩,涩了又酸。

据村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

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

老旺记得,几十年间曹老师才回过五次家。

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

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

镇长答复说,经多方鉴定,现已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签字也真实无讹。

再过几天县里就会派人把折合的一万块钱送到瓦村去。

镇长的叙述让曹老师喜出望外,以至在走出办公室时曹老师一脚踩空把脚崴了。

县里派人在镇长的陪同下来到瓦村是几天以后。

那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整个瓦村到处尘土飞扬。

人们看到瘸腿又老实巴交的羊倌老旺从县里来的同志手里接过一个大红纸包,那鲜艳的色彩在灿烂的阳光下让人热血沸腾。

这个中午,我们的农民兄弟老旺像一颗挂在秋天树上的红柿子般的引人注目。

1935年的羊叫声又一次回荡在瓦村的天空。

老旺找到学校时天刚蒙蒙亮。

曹老师扶着墙壁出来开门,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开玩笑说:

“老旺,你的脸是不是被钱烧了?

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透进来的光线照出曹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碜,灶上的白烟袅袅散开。

老旺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

“俺想了整整一宿,这两千块钱就送给学校吧。

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

曹老师空洞地张了张嘴,一时无从说起。

老旺粲然一笑说:

“狗娃们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

你的恩情俺们忘不了。

留下的那几千块钱,够俺们还债和添些羊啥的了。

”老旺憨厚的笑脸在逆光中灿烂而令人心动。

曹老师凝视着老旺一瘸一拐地走入晚春的早上,眼前一片模糊——他仿佛看到了有许多可爱的羊簇拥在老旺身后,老旺就像站在洁白的云彩上。

在他耳边,1935年的羊叫声如水而来。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篇对环境的描写意在渲染小山村虽贫穷却充满温情的氛围,对狗娃肖像的描写意在表现孩子对知识的热切期盼。

B.老旺看到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的情景,心里酸了又涩,涩了又酸。

这一细节写出了贫穷给老旺带来的痛苦。

C.老旺在墙洞里发现纸条的事情鼓舞了全村人,瓦村的所有家庭都有所行动,这表现村民们都希望通过这种途径来摆脱贫困的心理。

D.面对老旺送来的两千元钱,曹老师空洞地张了张嘴,一时无从说起,这一细节表现了他此时矛盾的心情。

E.作者以曹老师的视角来表现老旺,又通过老旺的视角来描写曹老师。

这种巧妙的构思使两个人物形象刻画得同样丰满而感人。

7.简要分析小说中老旺的主要性格特点?

(6分)

8.文中画线部分交代了曹老师的身世经历,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6分)

9.本文三次出现“1935年的羊叫声在瓦村回荡”的描写,这出于作者多方面的考虑,请结合文本对其作用进行探究。

(8分)

【答案】

6.E3分、B2分、C1分。

7.老旺是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

①生活困窘,质朴善良。

他虽饱受贫穷的困苦却依旧保持着质朴善良的本性;(2分)

②知恩图报,慷慨大方。

对曹老师帮助孩子读书深怀感恩之心,并在欠条兑现后慷慨地拿出两千元钱捐赠给学校;(2分)

③胆小拘谨,憨厚老实。

乡里干部对纸条的高度重视,让他非常紧张;乡长的热情招待,让他毫无戒备;(2分)

8.①从凸显主题角度看,深化了小说主题,表达对曹老师献身乡村教育的敬佩之情;

②从刻画人物角度看,凸显了曹老师执着热心、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更加真实可信;(2分)

③从情节发展角度看,交代了曹老师来此从教的背景,为情节发展做了必要的铺垫。

9.①象征着革命时期军民鱼水情在新时代的深化,使抽象的主题更具体可感,易于理解。

②烘托了老旺淳朴善良、无私慷慨的高尚品德,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③起到了串连故事情节的作用,使全文结构圆和,浑然一体。

④作为典型意象,渲染了悠远的氛围,使小说更具历史的厚重感。

【解析】

6.A错在“表现孩子对知识的热切期盼”;C错在“来摆脱贫困的心理”;D错在“矛盾的心情”。

7.首先结合文章对老旺的描写答出其主要性格特点,再“简要分析”,以上3点,每点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

8.回答文中画线部分的作用,可以从凸显主题角度、刻画人物角度、情节发展角度来分析。

以上三点,每点各2分

9.这是一道探究题。

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

以上4点,每点2分

评卷人

得  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9分每小题3分)

患 盗 论   刘敞

天下方患盗。

或问刘子日:

“盗可除乎?

”对日:

“何为不可除也?

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或日:

“请问盗源?

”对曰:

“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

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此所谓盗有源也。

丰世无盗者,足也;治世无贼者,均也;化世无乱者,顺也。

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不务化盗而务禁盗,是纵焚而救以升龠①也。

且律:

使窃财者刑,伤人者死,兵法重矣;而盗不为止者,非不畏死也,念无以生,以谓坐而待死,不若起而图生也。

且律:

使凡盗贼能自告者,除其罪,或赐之衣裳剑带,官爵品秩,其恩深矣;而盗不应募,非不愿生也,念无以乐生,以谓为民乃甚苦,为盗乃甚逸也。

然则盗非其自欲为之,由上以法驱之使为也。

其不欲出也,非其自不欲出,由上以法持之使留也。

若夫衣食素周其身,廉耻夙加其心,彼唯恐不得齿良人,何敢然哉?

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则虽烦直指之使,重督捕之科,固未有益也。

今有司本源之不恤,而倚办于牧守,此乃臧武仲所以,辞不能诘也②。

凡人有九年耕,然后有三年之食;有三年之食,然后可教以礼义。

今所以使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者,牧守乎哉?

吾恐未得其益,而汉武沈命之敝③,殆复起矣。

故仲尼有言: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推而广之,亦曰:

“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

”引而伸之,亦日:

“禁盗吾犹人也,必也使无盗乎!

”盍亦反其本而已矣。

爰自元昊犯边,中国颇多盗,山东尤甚。

天子使侍御史督捕,且招怀之,不能尽得。

于是令州郡:

“盗发而不辄得者,长吏坐之。

”欲重其事。

予以谓未尽于防,故作此论。

(选自《宋文鉴》卷九十五,有删改)

【注】①升龠(yuè):

都是像酒杯一样的容器。

②臧武仲句:

臧武仲是周代春秋时鲁国大臣。

作者引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

如果说牧守捕盗不力是有罪当罚,那么朝廷不去正本清源,养成盗贼,不是一样有罪当罚吗。

③沈命之敝:

“沈命法”是汉武帝时颁布的一项法律,规定“盗贼起,不发觉”,或捕盗不力者,就将有关大小官员一律处死。

结果引发因官员怕治罪而相互隐瞒,以致盗贼更多,称作“沈命之敝”。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慢:

缓慢

B.为盗乃甚逸也逸:

快活

C.若夫衣食素周其身素:

向来

D.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犹:

相同,一样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不欲出也其信然邪?

其梦邪?

B.使窃财者刑求人可使报秦者

C.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D.然后可教以礼义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1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说明“盗”的产生是由于“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一句话,是“由上以法驱之”造成的。

B.本文着重指出,如果不解决盗贼出现这些根本问题,任何严刑峻法,残酷镇压,以至招安诱骗,都都不能杜绝盗贼产生的土壤。

C.本文写作虽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但文中用生动的语言,论证了官逼民反这一客观的现实,有助于人们认识封建统治的本质。

D.作者引用孔子的名言,其主要用意是说明:

做州县长官的捕获了盗贼,如果不如实公正地审理判决,就会激起更大的社会矛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何为不可除也?

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5分)

译文:

(2)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5分)

译文;

【答案】

10.A.(“慢”应解释为“轻视,忽视”)

11.C.然而,但是,表转折A.他,代词;连词,表选择,是,……还是……B.……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D.把,介词;因为,介词)

12.D.(作者引用孔子的名言,其主要用意是借此说明平息盗贼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盗贼产生的社会土壤)

13.

(1)为什么不可以平息呢?

只不过盗贼产生有根源,能够阻止它产生的根源,还担忧什么盗贼呢(盗贼有什么可令人忧心的呢)?

(5分) (采分点:

除、顾、止、何盗之患的句式,语意通顺)

(2)所以用死威胁他们却不能让他们害怕,用活命劝勉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感激奋发。

(5分)(采分点:

以,两个“惧”、“生”的用法,而、倒装句式,语意通顺。

【解析】参考译文:

天下正在忧心盗贼蜂起。

有人问我说:

“盗贼可以平息吗?

”我回答说:

“为什么不可以平息呢?

只不过盗贼产生有根源,能够阻止它产生的根源,盗贼有什么可令人忧心的呢?

”那人又说:

“请问盗贼(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我回答他说:

“穿的吃的不足,是盗贼产生的根源;徭役赋税不公平,是盗贼产生的根源;道德教化不搞好,是盗贼产生的根源。

第一个根源(指衣食不足)被忽视,就会掏别人的腰包开别人的箱柜而成盗贼;第二个根源(指赋税不公)被忽视,就会手拿兵刃抢劫良民而成盗贼;第三个根源(指道徳教化不开展)被忽视,就会攻占城池劫掠百姓而成盗贼。

这就是所说的盗贼也有产生的根源。

富足的年代没有盗贼,是生活无忧;政治修明的年代没有盗贼,是贫富差距不大;教化盛行的年代没有大的社会乱子,是人心顺畅.如今不致力于人人丰衣足食却致力于天下没有盗贼,就像堵住水流却不去堵住它的源头;不致力于“教化”的方法使盗贼受到“感化”却致力于用刑法禁止做盗贼。

这是纵火燃烧却要用杯水去扑灭大火。

说到法律(的作用):

(是)让偷东西者受刑。

将伤人者处死,其惩罚的力度够重了;但是盗贼却没有因此而平息,并不是不害怕处死。

只因想到无法生活下去,以为(与其)眼睁睁等待死亡。

不如铤而走险另找生路。

说到法律(的规定):

(是)让听有能够自首的盗贼,免除他们的罪行,有的还赏赐他们穿戴佩剑,官职和实禄,其恩泽够深了;但是盗贼却不受招安。

并非不想活命,只是想到无法安定的生活下去,以为做百姓是太痛苦,当盗贼是太快活。

然而不是人民愿意做强盗,而是由于朝廷用不合理的法令逼出来的。

盗贼不来自首。

也并非他们不想自首,而是由于朝廷用不合理的法令让他们不愿悔过自新。

如果衣食向来能满足他们自身需求,礼义廉耻早就充满内心。

他们就会唯恐不能列入良民的范圉,哪里还敢如此呢?

所以用死威胁他们却不能让他们害怕,用活命劝勉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感激奋发,那么即使烦劳专管捕逐盗贼的官吏,加重督促逮捕盗贼的科条法令.原本就不会起太大的作用。

现在有关部门不从源头上担忧考虑。

如一味依靠惩办州县地方官,这就如同说牧守捕盗不力是有罪当罚,那么朝廷不去正本清源,养成盗贼,不是一样有罪当罚吗。

所有百姓经过九年的拼种,就可以储蓄足够三年吃的余粮;有了足够三年吃的余粮,这以后可以把礼义教给他们。

如今百姓衣食不足。

徭役赋税不公平,道德教化不搞好的原因,是地方官的过失吗?

我担心这样做(指惩办州县地方官)不会有什么收效,而地方大小官吏都怕因此定为死罪而互相隐瞒:

以致动乱事件增多的弊端,几乎又要出现了。

所以孔子说:

“要我办理诉讼案件,我不过也和其他办案人员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诉讼。

”推而广之,也可说:

“要我使用军事手段,我不过也和其他将领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战事!

”再引申推广,也可以说“要我镇压盗贼,我也过也和其他州县官员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盗贼产生的土壤!

”何不也返回到根本的治理办法去呢?

自从西夏元昊侵扰边境,国内盗贼蜂起。

山东一带更加厉害。

天子派遣侍御吏督促逮捕,并且对它们加以招安,不能全部平息。

于是下令州郡:

“盗贼出现却不能捉住,长吏要牵连受罪。

”要加重其事的惩处力度。

我认为在防备方面做得不够完善,因此写了这篇文章。

评卷人

得  分

 

 

四、诗歌鉴赏

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

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注释]漫:

徒然。

14.“离人心上秋”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作者为什么说“有明月、怕登楼”?

(5分)

15.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4.①该句将“愁”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既突出季节为“秋”,又委婉地表明了内心因离别而愁。

(3分) ②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登高怀远,望月思人,月明之夜,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

(2分)

15.①借景抒情。

往事如梦,花落成空,美好年华如水,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2分)

②对比(反衬)。

“燕归客留”,人不如物,更突出了无法归家的哀愁。

(2分)  

③拟人。

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亲友,却总是缠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

(2分)

【解析】

10.

【试题分析】:

题干第一问“‘离人心上秋’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这是考察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具体说就是怎样鉴赏诗歌中的某一句。

具体方法:

首先看是不是用了什么手法,主要看修辞。

接着赏析里面某个字是不是用的很好,是不是词类活用,然后用自己的话翻译一下句意,最后渲染了什么感情,烘托了什么氛围,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离人心上秋”,不仅点明了分别的季节,还别出心裁地表现了自己此时悲凉的心情。

“心上秋”三字,把秋天的萧瑟和内心的悲凉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感到秋天更寒冷,心情更悲凉,较之平铺直叙来说愁苦更胜一筹,颇为新奇。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典例拓展】

(1)(2012·重庆)鹧鸪天预报[金]王寂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答案:

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解析:

先分析手法,再行解释,既然点明“变化”二字,就要从眼前的实景分析出暗含的虚景.如看到“散去”就要想到散去之前是什么样子.内容上题干已点明——写出了山水的变化,题干主要是要结合诗歌分析其表达效果.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答,会更好.

(2)(天津)骤雨【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答案:

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11.

【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

题干中说“手法多样”,那么答案应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感情丰富”暗示考生本首诗歌思想感情很丰富,不止一种感情。

考生要熟知诗歌的艺术手法,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

下片承上启下,继续抒情。

所不同的是,下片的情感较之上片更为深广,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也有对年华已逝的惋惜。

开篇词人直抒胸臆,以一句“年事梦中休”表达流水无情、年华不再的感叹。

“花空烟水流”的比喻非常形象逼真,营造了一个美妙的境界,给人一个随意想象的空间和一种完美的视觉享受。

秋深燕归是自然景象,表达了词人在外漂泊、回不了家的痛苦;连垂柳也不能把词人与家人系在一起,就更痛苦了,这两句表现了词人离别在际的复杂心情和无限愁绪。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其他表达技巧有抑扬、对写等.诗歌中的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

"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