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满高分作文解密.docx
《高考全国满高分作文解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全国满高分作文解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全国满高分作文解密
2012年高考全国满高分作文解密
1.好立意——千古文章意最高
阅卷现场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也有言: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可见立意是决定考场作文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著名学者、河南大学教授、担任过多年高考评卷工作的王立群说:
“作文胜出的首要条件是立意准确、高远。
‘文章合为时而作’,立意高、联系时代的作文,才有得高分的可能性。
如果只是材料的堆砌,没有深入阐述一个主题,讲透一个主题,就不能算是好作文。
考生能从提供的材料中提炼出较高的立意,并能从各方面深入,并有层次地阐述这个立意,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有特色,就是好作文。
”又说:
“学生平时要关注社会舆论,有清晰的是非观;要站在一定的高度,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在文章中揉入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以自己的观点服人。
”
高考作文创新立意“五法”
(一)高屋建瓴法
所谓“高屋建瓴法”,就是指作文要“大气”,有高远的立意,也就是要有才识。
才识是高考作文的制高点,它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
那么文章怎样才能写得立意深远而有才识呢?
1.不断超越,抛弃“小我”为“大家”
深刻高远的立意总是与“自我”无缘的,所以,必须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
必须把现实生活融入到作文中,不要就事论事,尽量用大的眼光去看,要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
在超越中,立意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到深的大致顺序是:
自我一家庭一集体、阶级一民族、国家一人类一地球一宇宙。
2.运用发散思维,古今中外纵横
针对一个问题,旁征博引,从多个角度分析见解,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便是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实质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多角度思维。
“纵”就是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
它由过去、现时、未来三部分组成。
“横”就是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
(二)多角立体法
角度是指作者站在什么位置,以什么样的视角,以及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审视、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描写景物、叙述事件、说明事物、评论问题等。
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立意也不同。
尽管高考作文的主题是唯一的,但是只要巧妙转换立意角度来表现,会令人眼前一亮。
如变一般性的歌颂为思考,寄以远虑;或从人文角度来批判,表达忧思;或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纵论价值;或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表述,推因析果。
总之,转换立意角度、进行立体思维的方法很多,只要将其中一两种运用熟练,便能在考场上出奇制胜。
常用立意法有以下三种:
1.顺向立意法
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
就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为话题,如果单去批评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而骗人,不可能得高分,但从以下几方面去立意就大不一样了:
①批评齐宣王管理制度不严和“大锅饭’’制度;②评说南郭先生混在乐队里,是因为没有考核制度;③批评乐队里老好人多,怕得罪人;④赞赏齐泯王善于改革,措施有力。
2.逆向立意法
也称“反弹琵琶法”。
即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
3.辩证立意法
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
这是一种辩证思维。
它提醒我们多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角度的审视。
如2011年高考作文“大国崛起”,大部分同学会讴歌赞美祖国强盛之类。
“换一种眼光”呢?
河南一考生另辟蹊径,在“为祖国崛起而深感骄傲的同时”,表露出前瞻性的忧患意思,写出了《清醒面对祖国巨变》的满高分作文。
这样认识立意就会比前一种观点更高一筹。
(三)大小互化法
1.大题小作法
“大题小作”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
大题小作,有题材上的,也有立意和联想上的。
题材上的化大为小,指从写作题材纷繁复杂的结构组成中,精选出被一般人忽视、看似平凡微末的事物作为角度,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气象之“大”。
在这里,这些“小”要能体现原整体事物的神髓。
立意上的化大为小,指从一个大主题中找出一个他人所轻的“小”意思来作为切人点,表现大主题。
联想上的化大为小,指从联想中取其与此联想神晤的一端,拓展联想的空间。
这里的“小”大多指细节性的。
无论哪种类别上的化大为小都是以“小”为角度写其“大”。
大题小作的要领如下:
(1)首先应判定哪种题目是大题。
所谓大题多为统率的内容,头绪多,不便归类,或概念抽象,题目是一个词,或不好驾驭,难以将众多而庞杂的内容统一在一篇文章之中。
(2)限制定向,宽题窄作。
一般限制的方法是在标题前面加修饰语,也可在后面加中心词,还可前后都加。
如“父辈”可写成艰难的父辈、父辈的辉煌、父辈的遗憾、父辈——执著的一代、对待父辈即对待传统……这样一限制,文章的范围就缩小了。
2.小题大作法
有的作文,角度狭窄,涉及范围较小,要想使作文变得内蕴丰富、思想深刻,就要借助联想,跳出小圈子,扩大视野,挖掘思想的深度。
小题大作,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
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前面展开,并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的艺术效果。
那么,小题怎样大作呢?
首先要判定哪些题目是小题。
一般而言,小题的取材多局限在狭小的天地,依题撰文,难以写出分量和厚度。
其次,要善于扩大。
遇到这类题目,要尽可能开发“材源”,串起那些相关内容,丰富文章的容量。
还可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风格、精神品质联系起来,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文题中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
同时,还可把题材放人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使文章握住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
当然,小题大作应有个限度,不能任意拔高和扩大,这也应注意。
(四)虚实相生法
1.由实入虚
所谓“实”,指提供的题目、材料是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和情理。
实写,重在刻画事物的形象,或正面描写,或直接记叙,它总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具体的描写。
“虚”指抽象地写。
虚写,重在调动读者的想象,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多为抽象的表现,它能跳出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境,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例如:
由真实的脚印联想到人生的足迹,由脚下的道路联想到成长的历程,由房屋的窗户联想到对外的开放,由山涧的桥梁联想到感情的沟通,由竹之有节联想到人的节操,由叶落归根的景象联想到思乡的情怀,由登高望远联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这种由眼前的实在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的手法,就叫由实人虚法。
虚写与实写,是相反相成、相辅相生的。
在这种辩证关系中,虚因实而更见其抽象,能启发读者用想象的驰骋而获得更高的艺术美的感受;同时,实因虚更见其具体,能使直接的描写更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包孕丰富。
如2012年高考作文“修船工顺手做的一件小事”,就“补洞”而言是实的。
只有采用由实人虚法,由事件上升到“善”的层面来写。
2.由虚入实法
高考作文时经常会有这样的苦恼:
一些题目看起来颇为抽象甚或“空洞”,如2011年高考作文“大国崛起”。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硬着头皮直接从正面去写“大国崛起”,其效果恐怕不会好,这就需要用由虚人实法。
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人、具体的故事来反映“大国崛起”,这样就丰富形象多了。
运用这种技法应注意:
先发散,后聚合。
在准确审清原意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展开丰富的联想。
化抽象为具体,由物想到人,由自然现象想到社会现象,由虚拟事物想到现实事物,由个别想到一般等。
在联想中应特别注意两者的相似点或相通点。
2.好标题——点亮眼睛与画出灵魂
一、好标题——点亮阅卷老师的眼睛
阅卷现场
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你所写的文章内容和阅卷老师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是传递文章主题、展示作者才情的重要内容。
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定会让读者对它“一见钟情”。
因此,标题拟写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一篇作文的得分高低,考生一定要在拟题上多下工夫。
通过阅卷发现:
高考考场作文的标题经常出现以下问题:
1.大而空泛。
如:
“论善良”“谈谈历史”。
2.偏离题意。
如:
“真诚,我无悔的选择”(“善”非“真诚”)。
3.照抄话题。
4.表意不明。
如:
“我要我自己”“双面谈善举”。
5.观点不当。
如:
“要随心所欲”。
6.表达不简洁。
“小议中学生打工中的利与弊”。
7.存在语病。
如:
“发挥善良”(搭配不当)。
阅卷纵横
一、拟题的原则
简明,生动。
“简”,指的是标题字数恰当,不宜过长;“明”,指的是符合文章内容,做好就是文章的主旨,同时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
生动,指的是运用修辞,使题目新颖,有文采,有情趣,点亮阅卷老师的眼睛。
二、拟题的要求
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
如果标题太大,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
2.标题不能过长,一般不要超过8个字,标题过长则显得松散。
3.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且能加深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体会。
4.拟一个好题目,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生动的故事,用故事表达一个新颖独特的思想(可以适当想象,但要联系实际生活)。
5.拟题时要善于联想。
联想,就是由某人某事或某事理推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或其他事理的思维过程。
三、高考考场作文拟题“八招”
1.嵌用生动词语入题
在标题中嵌入恰切生动的词语,往往能使标题表意准确含蓄,清新隽永。
如使用动词,能使标题具有动态美感。
如下面几个标题:
“风雨铸就铿锵玫瑰”“四季,镌刻心灵的石碑”“尊重,在撼动中屹立”。
这几个标题中使用的“铸就”“镌刻”“屹立”等动词就为标题涂抹上了灵动的色彩,极富表现力。
2.巧用修辞手法入题
即用修辞格来拟标题,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借代等手法。
如:
比喻——“携一朵感恩之花行走”;借代——“雨中,那把小红伞”;比拟——“让善良守望幸福之民”;对偶——“行举手之善,创和谐篇章”;对比——“小小的爱心,大大的贡献”“小善·大爱”“只为心,不为利”;双关——“一善一粟,沧海万物”“晴了,我们应脱下蓑衣”;设问——“生活的真谛是什么?
”;反问——“拿什么赞美你,我的祖国?
”;顶真——“读书乐乐读书”;反语——“我发现了家中的‘贼”’;通感——“善良的味道”;呼告——“让世界充满爱”。
3.选用诗意的物象入题
富有诗意的物象,最能引发读者的情思,用之入题,往往能显出标题的含蓄美。
如:
“善行如月,照破山河”“为心灵播下善良的种子”“让感恩之花开在幸福的枝头”。
这几个标题选用了富有画面、色彩和情感的词语入题,别具特色,亮人眼目,引入遐想。
4.引用诗词名句、典故、历史和文学素材入题
诗词名句典雅工丽,词婉意丰,典故、历史、文学素材文化底蕴丰厚,都有极强的表现力,在标题中恰当引用,能收到简洁凝练,以少胜多之效。
如:
“能饮一杯无”。
这是河南一考生引用白居易名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中的后一句入题。
5.化用影视剧名、歌曲名、广告词入题
影视剧名、歌曲名、广告词,为人熟知,通俗易懂,用之入题,自然亲切,极易引发读者的想象。
如:
①“不要和陌生人说话”;②“让心作主”;③“掀起失败的盖头来”;④“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标题①直接引用电视剧名,标题②化用了电视剧“让爱作主”这一名称,标题③化用了歌曲名,标题④化用了电视广告词,凸现鲜亮的意境,易合读者口味。
如“那些年,我们一直在追寻善良”。
6.设置悬念问句入题
运用疑问句作标题,可设置悬念,可引人深思,这常常可以收到其他句式难以达到的效果。
如:
《来自天堂的信》。
这样一个标题,想象奇巧。
读者看到标题,会不由自主地生发出探究问题答案的兴趣,这无形之中激发了阅读正文的兴趣。
7.以富有乡土气息的词语入题
乡土气息往往能唤起读者的乡土情感,在标题中用得恰当,定会以另类风味赢得读者青睐。
如:
“爹和亲家公的生意”,“爹”和“亲家公”两个词似乎从创造之日起就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河南一考生的这个标题却很有新意,两位老亲家之间还会有什么生意?
新颖的标题,引人人胜。
8.以富含哲理意味的语句入题
富含哲理意味的语句,含蓄蕴藉,用这样的语句作标题,耐人寻味。
如:
“单翼难飞翔”。
比喻性的题目,将人类的家园分为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两翼,单翼难飞翔的意思就是既要重视物质家园建设,又要重视精神家园建设。
我们不能为拟标题而拟标题,一定要联系到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做到“切”“精”“巧”,忌讳拖沓冗长,说教味浓,语句语意不畅,不扣主题或涵盖过大,与内容无呼应。
如果一时想不出一个恰当的标题,也不妨写完作文后再来考虑,但千万不可忘记哦。
另外,拟写标题时一定要考虑到文体的要求,一般来说,记叙文的标题要生动、以情动人,有文学意味;议论文的标题要合理、以理示人,体现文章的论题或论点。
3.好题记——画出文章的灵魂
阅卷现场
题记是写在文章的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用以引导全文的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它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句精美。
在高考作文时有很多考生选择了写题记。
因为好的题记一下子就能抓住阅卷教师的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篇文章有了题记,阅卷教师就容易把握主题,偏题作文也容易化险为夷。
好的题记作用很大:
1.题文映衬,俯仰生姿
利用名言或诗句作题记,映衬蕴蓄于文中的浓郁情感与审美倾向。
例如,一学生写母亲对在城里读书儿子的牵挂与眷恋,拟题为“村头的榕树下”,题记则用了孟郊的《游子吟》。
此题记,映衬出沉甸甸的母爱,亦折射出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让读者未阅读便产生了情感的张力。
2.点题揭旨,开宗明义
题记点题,不但结构上提挈全文,而且让读者充分、准确地把握题意,对文章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例如,高考佳作《闲话山水》题记:
“山,沉稳,敦厚;水,灵动,聪慧。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此题记抓住题目中的“山”“水”并注释它们内涵,给读者以明晰的理解。
大多灵敏题记是用来揭示文章主旨的,短短一两句话,直接地将蕴藏于较长篇幅的主旨揭示出来,醒人耳目。
例如:
一同学写《化蝶》,用“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题记。
说自己只是一只毛毛虫,盼望着拥有蝴蝶那样优美的舞姿。
以屈原诗句作题记,直接点明了文章所寓的人生理念,表达了作者执著不懈的人生追求。
3.渲染气氛,别具韵味
如《暗地的孩子》题记:
“我是暗地的孩子,拥有冷漠如兽的神情,眼神游离地走在落叶凋零的秋天,在倾斜的墙脚,似一道孤独的风景。
”
4.创设悬念,极具魅力
如《听,蜗牛不再哭泣》题记:
“葡萄架上,一只蜗牛寂寞地哭泣,同伴们也许早就尝到了葡萄的甜美,可它究竟还要走多远?
”
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使用题记的作文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字数过多,喧宾夺主,超过两行。
2.与内容无关联,弄巧成拙。
3.无病呻吟。
4.没有文采,干巴巴的。
5.肤浅急躁。
阅卷纵横
写题记“四招”
1.巧用比喻,形象含蓄
示例:
阳光穿越了等待,善良照亮了阴霾,只要感恩常在,处处都是花开。
——《让感恩之花开在幸福的枝头》
将善良比作阳光,这本身就很富有动感和美感,将感恩的结果比作花开,贴切而又饱含哲理,接着,正文中作者又阐述了善良的效果,感恩之花处处开遍,与题记浑然一体。
2.活用诗句,增强底蕴
示例: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独上高楼》
考生借王国维对词中境界的描述,暗示了“独”与“高”并存,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境界的理解。
当清醒的“自我认识”与世俗的“他人期望”不能一致时,“独上高楼”便成了考生心中理想的选择,考生巧用诗词作题记,不仅体现了本文的主旨,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亦可选取带有哲理的西方名言,增强文章的厚重感。
3.对比反衬,凸显主旨
示例:
高楼越来越多,空间越来越小。
冷漠越来越多,温情越来越少。
然而,感动,正以它清淡却足以令人动容的方式,诠释人文的内涵。
——《感动,点一瓣心香》
考生采用两组对比,客观而冷静地层示了残酷的现实,表现了物质空间与心灵空间双重狭小的处境。
但考生高扬主旋律,看到了时代的亮色,“悲”而不“怨”,“暗”中有“亮”,在这样的危机之中,凸现了“感动”的意义,令人眼前一亮。
文章用题记的形式,开篇即亮出自己的观点,为读者阅读全文提供了明晰的思路。
4.层递排比,增强语势
示例:
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从形式看,采用了层递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说理的语势;从内容看,将“庸者”“愚者”“智者”进行对比,强调了智者的辩证与正确。
除了以上“四招”,还有诸多形式的题记,但不管采有何种形式,目的都是突出中心,提升品味,让人耳目一新,读有所获。
因而我们在构思题记时,一定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确定,要有深刻的思想、广博的知识,要认真构思、反复推敲,力求表达恰切妥当、精练有力,让你的考场作文——靓丽夺目、光彩照人。
4.好开头——闪亮登场
一、闪亮登场——凤头
阅卷现场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古人称文章好的开头为“凤头”,(“凤头”,顾名思义,一是短小,二是有头脑(主旨),三是华美)可见开头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它能提炼中心,完整结构,吸引读者。
它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令阅卷者倦处生神。
这种说法并不夸张。
因此,作文时多花费点时间、多动点脑筋,写个好的开头,是十分必要的。
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文章开头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东拉西扯,不人题或人题慢。
2.头重脚轻,开头冗长。
有些同学写文章在开头部分写得太多,而后半部分内容偏少,从而导致头重脚轻的毛病。
如有同学在一段三行题记后,用了十三行267个字写第一段,颇具大头外星人之型。
3.突兀,不明就里。
开头突兀,令阅卷人费解,不明就里。
如“人的一生无法预测结果,却能享受过程。
过程努力了,结果就无悔了”。
4.照抄原材料或引用复述不简练,中心话题“千呼万唤不出来”。
或“改编”材料,杜撰故事,更把文章中心引向他途。
5.不必要的释题。
阅卷纵横
一、高考作文开头七法:
1.抒情点旨法
文章在开头就直接倾诉自己的真情,以点明文章的主旨。
常用的抒情法有假设式抒情、对比式抒情和烘托式抒情三种。
如《捞起诚信的背囊》开头写道:
“如果说人生是一趟奔驰的列车,那么诚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轮子;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航行中的大船,那么诚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背囊,它将伴你永远前行。
”作者运用比喻和对比,从对比衬托中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2.由物联想法
从一个事物写起,引出与这个事物相关的人、事、理。
同理,也可由景联想,或由事(短小的)联想。
如《腊梅花》:
“腊梅花开了,像一朵朵彩色的云霞,飘进我的心里,牵动我的情思……”
3.名言警句法
从一句名言、俗语、歌词出发,引出要写作的正文。
名言警句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聪明的作者会巧妙地引用与文章话题或观点相关的诗词、名言警句或俗语谚语等作为开头,既文采斐然,又能突出中心。
如《举手间的大幸福》开篇写道:
于丹曾说:
“人生是一次流放,只有精诚所至的感悟,方能幸福。
”
这种开头法,容易掌握,便于使用。
当然,引用时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错误。
4.承接话题(材料)法
开头沿着话题材料和话题所提供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延伸。
这种承接既可以从话题背景语中的结尾处续接,又可以从原材料中截取一点续接。
如:
善行如水,润养万物却不曾停留;善行如土,孕育众生却不曾声张;善行如月,给山河草木笼上一层轻软的外衣,仿佛为人披肝沥胆亦属理所应当,一如修船工随手播撒善行却意外收获生命的芬芳。
6.运用修辞法
灵活运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开头甩掉沉闷、干瘪的味道,换之文采飞扬,情味盎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语言的美感。
(1)由新颖形象的比喻开篇,直接扣题。
如:
“善良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泽被万物,孕育希望。
善良是寒冬里的一片阳光,驱走寒冷,带来温暖。
善良是秋天里的一瓣落红,回归泥土,奉献自我。
”这里将善良比作是甘霖、阳光、落红,首句入题。
这样的开头,人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2)由生动贴切的拟人开篇,激发想象。
如: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
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意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了作者的睿智。
(3)由优美的排比句式开篇,先声夺人。
如2010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我与真善美诗意栖居》的开头:
“当厚厚的一摞《格林童话》印成铅字,成为儿童们手中的珍宝,当慈爱的父母为婴儿朗诵那诗篇般的传说,当童话中善良的公主为孩子五彩斑斓的梦增色……这些传说的真谛,格林兄弟们苦苦寻觅的与人类发展史的联系,于无言处彰显。
那便是亘古以来不变的人之血脉——真、善、美。
”
(4)由精彩深刻的设问开篇,启人深思。
如《当生活遭遇挫折》:
“当你遇上泥泞,你会怎么办?
或许,你会选择逃避,找个避风的港湾;或许,你会选择哭泣,用泪水清洗伤心欲绝的心灵;或许,你会选择求救,寻求可以依靠的独木舟,抑或只是一根树枝……”以设问的形式将读者的思维引向对本质问题的思索,文章立意显得较为深刻。
这样的人题方式,将设问的修辞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简洁却分量十足,又吸引了读者。
(5)起兴开篇,直奔主题。
如:
“雄鹰拥有翅膀,就能展翅高飞;飞机拥有翅膀,就能翱翔蓝天。
我也幻想有一对翅膀,风雨中让我展翅飞翔,没有谁能把我飞越世界的梦想阻挡。
”此开头由雄鹰、飞机起兴,倾诉“我”对梦想的执著之情,为下文描绘那些拥有翅膀的种种理由设置了悬念。
7.品评时事法
就是开头列出当今社会中的时事热点,然后追踪本质。
如:
虽说“小悦悦事件”冷了人心,“彭宇案”更让人对应否行善产生疑问,但我依然坚信:
在责任之外,我们有一种守望——人与人之间,除了袖手旁观,本应有一些温暖的关怀和体谅。
假如能在入题时用时事材料来紧扣话题,通过品评时事来追踪本质,你的作文的开头就可能带着几分新鲜,闪烁着几缕智性的光芒。
二、高考考场作文开头注意的问题:
1.要向主题靠拢
要迅速明了文章主旨,尽快将文章的主题凸显出来,切勿含糊其辞,故弄玄虚,要让阅卷老师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引发老师阅读的兴趣。
同时,要简明扼要的引材料,分析材料,点明主旨,照应标题。
2.要短小精悍
简洁,切勿繁琐。
要力求以最简明的语言将读者引入文中。
3.要有文采
开头力求避俗就新,引人人胜,给人以美感,让人能够得到美的享受。
实际上,一篇作文要脱颖而出,仅仅讲究写好开头的技巧是不够的。
从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些精巧的开头并非只是简单套用某种入题的技巧才显示出新意来,而是结合了几种或多种技巧,并且,从优秀考场作文的开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这些考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才是他们获高分的根本原因。
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既要有意识地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要厚实自己的知识积累。
最后赠送“开头口诀”;
开头口诀
解题铺陈明中心,开门见山点话题;引用名言现文采,巧用诗歌显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