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导游词50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4105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导游词5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岳阳楼记导游词5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岳阳楼记导游词5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岳阳楼记导游词5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岳阳楼记导游词5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导游词50字.docx

《岳阳楼记导游词5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导游词50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阳楼记导游词50字.docx

岳阳楼记导游词50字

岳阳楼记导游词50字

【篇一:

岳阳楼导游词100字(共11篇)】

篇一:

岳阳楼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参观游览。

岳阳楼是国家重点保护单位,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

岳阳楼的景观特色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历史悠久。

岳阳楼的前身为鲁肃修建的阅军楼。

始建于东汉建安19年及公元214年。

唐肃宗前元21年及公元759年开始被称为岳阳楼。

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岳阳楼的历史最为悠久。

二是风景独特。

岳阳楼胜景由江湖山城构成。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三是文化深厚。

岳阳楼诗文集收录了千余篇名篇佳作,及大量的楹联揙玭和书画碑刻。

大多数都贯穿着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

比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其忧国忧民的之情溢于言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是将这个优秀传统发展到了巅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事哲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荣慧的精神,使当时的苏东坡发出了“虽圣人不及不易斯言”的感慨。

四是岳阳楼的文物珍贵。

江南三大名楼中唯有岳阳楼保持原址原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级文物。

现在大家所见到的岳阳楼为纯木结构。

1983年按整旧如旧的原则落架大修而成。

全楼没有一块砖石,没有一颗铁钉,全部用木料构成。

门缝对隼,工艺十分精巧。

好,朋友们,现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

横匾上“岳阳楼”三字是郭沫若先生编写的,现已编入《中国名匾》一书。

篇二:

岳阳楼导游词

岳阳楼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参观游览。

岳阳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4a级旅游区,岳阳楼景观特色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历史悠久,岳阳楼的前身为鲁肃修建的阅军楼,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开始被成为岳阳楼。

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岳阳楼的历史最为悠久;二是风景独特,岳阳楼胜景由江、湖、山、城构成,“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好好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三是它的文化深厚,岳阳楼诗文集,收录千余篇名篇佳作以及大量的楹联匾屏和书画碑刻,大多数都是贯穿着中华名族的忧患意识,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其忧国忧民的情怀溢于言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是将这个优秀传统发挥到了顶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出世哲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融汇的精神使苏东坡发起了“虽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的感慨;四是文物珍贵,江南三大名楼中,唯有岳阳楼是保持原址原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级历史文物,现在大家所见的岳阳楼为纯木结构,1983年按“整旧如旧”的原则落架大修而成,全楼没有一块砖石没有一颗铁钉,全部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工艺十分巧。

好,朋友们,现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

横匾上“岳阳楼”三个字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现已编入《中国名匾》一书。

大家请看,整个大楼由四根楠木大柱支撑,自楼底直贯楼顶,再以12根金柱为内圈支撑二楼,周围则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门缝对榫,连接为整体。

岳阳楼三层三檐,盔顶式木结构,盖黄色琉璃瓦。

盔顶是岳阳楼建筑的突出特色。

大家请看,它形似古代将军的头盔,威武雄壮,配以飞檐,曲线流畅,给人势欲凌空之感。

大家再看盔顶下的如意斗拱,它形似蜂窝,层叠相称,饰以龙头、凤头、云头纹饰,既承托盔顶重力,又使整个建筑更为精美、庄重、和谐。

因此,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

和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成就。

进入主楼,首先引入大家眼帘的是大家神驰已久的这《岳阳楼记》的雕屏,这幅雕屏由12块紫檀木组成,岳阳楼真正开始名扬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后,庆历四年,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任后便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

虽然仅有368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成为千秋绝唱,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更成为传世名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

《岳阳楼记》以其至高至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千古而不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一楼所悬挂的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

我们现在登上的岳阳楼的顶层三楼,站在这,凭窗远眺,可领略到“衔远山,吞长江”的磅礴气势,欣赏“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湖光山色。

大家可以看到洞庭湖水天相接,浑成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一楼,得到的感觉不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

中间是毛泽东手书杜甫《登岳阳楼》的条屏,你看它布局严谨,笔意奔放,铁画银钩,雄健挺拔,深得怀素狂草遗风,且又自成一格,这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悬挂于此,使岳阳楼更是锦上添花。

岳阳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道这里,欢迎大家再到这来,谢谢大家。

篇三:

岳阳楼导游词

在我为大家介绍景点之前呢,我想先为大家背一段古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想必大家应该知道是哪里了,接下来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岳阳楼景区的南入口-------巴陵胜状,上联“洞庭天下水”,下联,“岳阳天下楼”,甚是豪迈大气。

进入大门后;映入眼帘的是岳阳楼五朝楼观,它以青铜微缩铸造的形式,重现了唐、宋、元、明、清朝代五座风格各异的岳阳楼景观。

不同时代的五座岳阳楼模型建在流水环绕的人工岛上:

绿水蜿蜒环绕,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蔚为壮观。

各楼均参照相关朝代建筑图画而建,是目前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青铜模型建筑群。

走过五朝楼观,经过南极潇湘牌楼,我们就即将进入岳阳楼主景区。

来到主景区,背对岳阳楼,我们面对的是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和隐约隐现的君山岛,“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面积2,820平方千米。

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号称“八百里洞庭”。

洞庭湖据传为“神仙洞府”的意思,可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

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历史上洞庭湖曾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由于近代的围湖造田,以及自然的泥沙淤积,洞庭湖面积骤减,新中国成立后被鄱阳湖超过而成为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湖上最有名的岛就是君山,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有缘山,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总面积0.96平方公里,由七十二座山峰组成,被“道书”列为天下第十一福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

君山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相传君山岛有5井4台、36亭、48庙。

有中国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云图”、新石器遗址。

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见证——斑竹、二妃墓、柳毅井等。

特别是自唐代以来,李白、杜甫、黄庭坚、辛弃疾、张之洞等墨客骚人都曾登临君山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

岛上古木参天,茂林修竹,仅竹子就有20多种。

而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也就产自这里。

面向岳阳楼,在左侧和右侧分别是三醉亭和仙梅亭。

三醉亭始建于乾隆四十年,是根据民间流传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建,初名“望仙阁”,同治六年重建而改名为“三醉亭”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岳阳楼主楼,有请?

?

.

篇四:

岳阳楼风景区导游词

09酒管2班

13号

黎小云

岳阳楼风景区

岳阳楼风景区一日游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参观游览的景点是岳阳楼公园。

岳阳楼公园位于岳阳市城西,占地45亩,由岳阳楼、仙梅亭、怀甫亭、点将台、小乔墓碑等景点组成。

1979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园中遍植苍松翠柏,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景色宜人。

其主要景观岳阳楼始建于东汉末年,是东吴大将鲁肃于公元210—217年间修筑的训练水军的阅军楼,后几经风雨沧桑,屡毁屡建。

其真正闻名遐迩是在北宋庆历年间滕子京重修,请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之后。

现存岳阳楼为清光绪六年重修。

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古城的西门之上,其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名冠天下的岳阳楼构制独特,风格奇异。

楼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

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

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高啄,金碧辉煌。

远而瞭,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尤显雄伟壮丽。

岳阳楼是以三国鲁肃阅军楼为基础,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的。

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

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

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

岳阳楼真正闻名于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后。

其中尤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成为千古名言。

自此,岳阳楼更是名扬中外。

岳阳门

岳阳门就是岳阳的古城西门。

古时候,岳阳有五座城门。

叫湘春门的是东门,叫迎薰门是南门,叫楚望门的是北门,西门就是岳阳门,还有一座小西门。

除岳阳门保存至今外,其它各门均已倾废。

唐朝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的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就是描写的这里

岳阳门,高约4米,宽2米余,长近42米。

加之建在岗丘上,上跨雄伟的岳阳楼,下临浩淼的洞庭湖水,显得格外的壮观。

仙梅亭

这就是仙梅亭,仙梅亭是一座呈六角形,二层三檐,檐角高翘,纯木结构,玲珑雅致的小亭。

亭子占地面积44平方米,高7米。

上盖绿色琉璃筒瓦,状如出水碧荷。

有关仙梅亭的传说很多,且说法不一,真正以文详细记载的还是现在仙梅亭中竖立的那块青石板。

一面是知县熊懋奖维修岳阳楼时,请画工临摹的一幅梅花图,另一面是他亲自著文记载其事的刻碑。

三醉亭

我们向对面望去,与仙梅亭遥相呼应的就是三醉亭。

三醉亭,因传说中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此名,在民间流传着他许多故事。

传说吕洞宾两次进士不第,然后就浪迹江湖,隐居终南山等地修炼成仙,他三次路过岳阳,在岳阳楼狂饮。

现在的三醉亭,是一座仿宋建筑的方亭,为岳阳楼主楼辅亭之一。

占地面积为135.7平方米,高9米,为二层二檐。

顶为歇山式,红柱碧瓦,门窗雕花精细,藻井彩绘鲜艳,外形装饰华丽、庄重。

三醉亭也和岳阳楼一样属纯木结构。

一楼楼屏上是由岳阳楼管理处殷本崇绘制的吕洞宾卧像。

怀甫亭

现在我们来到“怀甫亭”。

怀甫亭建于1962年,也是我国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诞辰1250周年之际。

当时世界有关组织将杜甫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为了怀念这位优国忧民的诗圣,岳阳市人民便在杜甫晚年活动过的地方建了这座小亭,命名为怀甫亭。

怀甫亭是一座玲珑典雅,坐南朝北的方形小亭。

它占地40平方米,高7米,四根水泥铸

构的大柱,四周环以栏杆。

小亭上部为纯木结构,翅首脊饰精美,藻井彩绘鲜艳。

亭中竖有石碑一方,正面刻着杜甫的画像和《登岳阳楼》诗,背面刻着他的生平事迹。

北面檐下悬挂着一块樟木匾额,怀甫亭三个苍劲古朴。

金光闪闪的大字,出自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之手。

匾额西边亭柱上挂着我国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吴丈蜀于1979年撰书的一幅对联:

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杜甫一生的遭遇十分的惋惜和无限的怀念之情。

据史料记载:

杜甫晚年曾由四川乘舟入洞庭,流寓岳州。

当时,他已穷愁潦倒,家贫如洗,唯有一叶孤舟,孑然一身飘流江湖。

他来到岳阳,登上岳阳楼,百感交集写下了多首感人的诗篇。

特别是《登岳阳楼》一诗,寥寥四十个字,既写出了洞庭湖、岳阳楼的雄伟壮观,也道出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国事的多舛。

那忧国忧民之心,感人肺腑,憾人心魄,成为千古绝唱。

文庙

从岳阳楼沿洞庭路南行约1000米,来到郭亮街进入岳阳市二中校园,便到了古老的文庙。

文庙即古时郡学,原来规模巨大,建筑宏伟。

今仅存大成至圣殿及两庑廊舍。

在封建社会里,孔子被统治者和儒家们奉为大成至圣先师。

大成殿是祭孔场所,周围房舍是方便来人的住所。

鲁肃墓

鲁肃墓位于岳阳楼以东约500米处。

坟堆耸立如丘,高8米,直径32米,占地面积为800平方米,周围砌有石栏杆。

显得肃穆庄重,使人肃然起敬。

大家知道鲁肃这个人吗?

如果你看过《三国志》的话,就会发现鲁肃是非常有军事才能的,岳阳这一带自古尊他为“圣人”。

小乔墓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就是小乔墓,又名二乔墓,在岳阳楼北面。

小乔墓地一带,传为三国周瑜军府。

墓府为当时军府花园。

墓地环境幽静,花木繁茂,墓顶植女贞二株。

坟前墓碑高约一米,上书小乔之墓。

正面刻有宋苏东坡手迹: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墓冢为圆形封土堆,墓周有游道,并增加石栏护围。

园内建筑,为砖木结构,覆以青色琉璃,具有江南园林风格。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了,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再来!

篇五:

岳阳楼、桃花源导游词

岳阳楼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参观游览。

岳阳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

岳阳楼的景观特色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历史悠久。

岳阳楼的前身为鲁肃修建的阅军楼,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岳阳楼的历史最为悠久。

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呢,是清朝光绪年间的岳阳楼。

二是风景独特。

岳阳楼胜景由江、湖、山、城构成。

正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所描写的“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端午节岳阳市民按岳阳楼真实景观的5:

1的比例缩制,用5.5万个粽子在南湖广场搭成了岳阳楼模型,并成功入选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可谓轰动一时。

三是他的文化深厚。

《岳阳楼诗文集》收录了千余篇名篇佳作及大量的楹联匾屏和书画碑刻,大多数都贯穿着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

比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其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是将这个优秀的传统发挥到了巅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哲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融汇的精神使当时苏东

坡发出了“虽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的感慨。

四、是岳阳楼的文物珍贵。

江南三大名楼中,唯有岳阳楼是保持原址、原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级文物。

现在大家所见到的岳阳楼为纯木结构,1983年按“整旧如旧”的原则落架大修而成。

全楼没用一块砖石,没有一颗铁钉,全部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sun),工艺十分精巧。

好,朋友们,现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

横匾上“岳阳楼”三字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现已编入《中国名匾》一书。

大家请看,整个大楼由四根楠木大柱支撑,自楼底直贯楼顶,再以十二根金柱为内圈,支撑二楼,周围则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门缝对隼,连结为整体。

岳阳楼三层三檐,盔顶式木结构,盖黄色琉璃瓦。

盔顶是岳阳楼建筑的突出特色,大家请看它形似古代将军的头盔据说盔顶得设计也是为了纪念岳阳楼的创建者鲁肃将军,我们从这里望去它威武雄壮,配以飞檐,曲线流畅,给人势欲凌空之感。

大家再看盔顶下的如意斗拱,它形似蜂窝,层叠相衬,饰以龙头、凤头,云头文饰,既承托盔顶重力,又使整个建筑更精美、庄重、和谐。

因此,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和工艺学方面都有着惊人的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08年北京奥运圣火在岳阳站也是湖南省传递的首站,由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执棒。

进入主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家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的雕屏,岳阳楼开始真正名扬天下是在北宋藤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做《岳阳楼记》以后。

自此岳阳楼的名声大震,传扬中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文以楼存,楼以文名”。

我们所见到的这幅雕屏由12块紫檀木组成。

是清代乾隆年间张照书写的。

张照是何许人也,等我们上了二楼再为大家揭晓。

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368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更成为传世名句。

大家都知道《岳阳楼记》雕屏属于国家级文物,不可能拿来交易,但也

有人对其进行了市场估价,说它价值3000万元,姑且不论它合理否由此我们也可以窥见整个岳阳楼价值之高,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见识国宝的机会深刻认识它的价值呀!

现在我们往四周看,在楼的四壁,悬挂着许多木刻匾对,这些都是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

挂在楼堂正中的这副楹联,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写的,也是岳阳楼最长的一副。

我们现在登上的是岳阳楼的顶层三楼,我们先来看下雕屏两侧挂有岳阳楼最短的一副对联,仅仅八个字。

上联为“水天一色”,下联是“风月无边”。

落款为“长庚李白”。

我们都知道李白一生作诗无数,但是对联就只有这一幅。

站在这儿凭窗远眺,得到的感觉不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

中间就是毛泽东手书杜甫《登岳阳楼》的条屏,你看它布局严谨,笔意奔放,铁画银钩,雄健挺拔,深得唐代怀素狂草遗风,且又自成一格。

这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悬挂于此,使得岳阳楼更是锦上添花。

岳阳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到这里了,欢迎大家下次再到岳阳来。

谢谢大家!

桃花源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桃花源旅游观光!

因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使桃花源名扬天下。

千百年来,桃花源以其幽静秀美的独特风貌,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

现在登上的这座桥,叫“穷林桥”,以《桃花源记》“欲穷其林”而命名。

传说当年武陵渔郎沿溪而行,置身于一片桃花林中十分惊讶。

眼前这座精美的建筑物就是菊圃,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渊明祠,因陶渊明爱菊,于是改名菊圃。

门口有副对联:

“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来,把今古游人忙煞;欲寻彭泽令,问田园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

”是说当年武陵渔人,从世外桃源出来以后,把人间仙境透露出去,引来了古往今来的游人想找陶渊明先生问良田美景究竟在哪里,只有桃花流水千古不变。

走进菊圃大门,正中是一块石刻,后面是《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篇二:

关于岳阳楼的导游词3篇】

关于岳阳楼的导游词3篇

岳阳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

本文是关于岳阳楼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关于岳阳楼的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参观游览。

登上巴陵古城墙,面前的这座南极潇湘牌坊与北边的北通巫峡牌坊,均建于清代。

两坊间咏唱景物的联语均为名家所为。

北面为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撰联,当代著名书法家李铎书写。

这南面呢,撰联的是清代书写《岳阳楼记》的张照,撰书的是当代书

画大师刘海粟,历代文人墨客钟情岳阳楼,由此可见一斑。

现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

横匾上岳阳楼三字是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现已编入《中国名匾》一书。

岳阳楼高21.35米,宽17.24米,进深14.56米。

三层三檐,盔顶式木结构,盖黄色琉璃瓦。

盔顶是岳阳楼建筑的突出特色,大家请看,它形似古代将军的头盔,威武雄壮,配以飞檐,曲线流畅,给人势欲凌空之感。

再看盔顶下的如意斗拱,它形似蜂窝,层叠相衬,饰以龙头、凤头、云头纹饰,既承托盔顶重力,又使整个建筑更精美、庄重、和谐。

屋面的宝顶、脊饰、翘首等构件都是清代中叶遗留下来的陶制精品。

因此,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和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

进入主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家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的雕屏,由12块紫檀木组成。

前面说到,岳阳楼这一名称是在唐朝时才启用的,当时,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等才华横溢的风流名士、迁客骚人相继接踵而来。

他们登楼远眺,泛舟洞庭,奋笔书怀。

李白在《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一诗中是这样描述的: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晚唐诗人李商隐也写有《岳阳楼》诗:

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

这些语工意新的名章丽句,使岳阳楼逐渐闻名起来。

但是,岳阳楼真正名扬天下,还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后。

庆历四年,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任后便筹办三件大事:

一是在岳阳楼下修筑堰虹堤,防御洞庭湖的波涛;二是兴办郡学,造就人才;三是重修岳阳楼。

滕子京文才武略兼备,他认为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为著。

于是,他想到

了与自己同中进士的好友范仲淹,便写了一封《求记书》,介绍岳阳楼修葺后的结构和气势,倾吐了请求范仲淹作记的迫切心情,并请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抄录了历代名土吟咏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派人日夜兼程,送往范仲淹当时被贬的住所河南邓州。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和滕子京一样,因为主张革新政治,受到排斥和攻击。

他接到滕子京寄来的信件后,反复阅读,精心构思,终于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368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字字珠玑,成为千秋绝唱,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更成为传世名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

《岳阳楼记》以其至高至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千古而不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滕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喜出垡外,当即就请大书法家苏子美书写,并谐著名雕刻家邵竦将它雕刻在木匾上。

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合称四绝。

可惜雕刻毁于宋神宗年间大火中。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这幅雕屏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

书写的。

整个大楼由四根楠木大柱支撑。

自楼底直贯楼顶,再以12根金柱为内圈,支撑二楼,周围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门缝对榫,连结为整体。

整个岳阳楼为纯木结构,找不到一颗铁钉。

在一楼悬挂着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

楼堂正中的这幅,是楹联中最长的一幅。

上联以一楼何奇起首,列举了诗圣、名儒、贤吏、酒仙在岳阳楼所留下的诗文政绩和传说,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感慨;下联介绍了巴陵的名山大川、雄关险邑。

诸位记下了这副对联,就对岳阳楼有了大致的了解。

二楼正面悬挂了一幅《岳阳楼记》雕屏。

这里流传着一个故事。

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精心仿制了另一块雕屏。

吴知县趁调离岳阳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

船被风浪掀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雕屏沉入湖底,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由当地文士吴敏树收藏。

后以120块银元从吴氏后代手中将屏赎回。

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要将这幅封建时代的雕屏砸毁,职工为了保护它,便用石膏将字迹掩去,上书毛主席诗词,这样,雕屏才逃过了又一劫难。

这幅和一楼那幅一真一假,正像功罪表,昭示着后代。

三楼为岳阳楼的顶层。

凭窗远眺,可领略衔远山,吞长江的磅礴气势,欣赏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湖光山色,真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落款长庚李白书。

当我们站在三楼凭窗远眺,看到洞庭湖水天相接,浑成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一楼时,得到的感觉不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

中间是毛泽东手书杜甫《登岳阳楼》的条屏,你看它布局严谨,笔意奔放,铁画银钩,雄健挺拔,深得怀素狂草遗风,且又自成一格。

这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悬挂于此,使岳阳楼更是锦上添花。

出了岳阳楼便是三醉亭,它是供奉吕仙的地方。

吕洞宾施药救人,广行善事,深受人们敬重,加之他被元朝皇帝封为孚佑帝君,是道教北五祖之一,岳阳楼才盖上了封建时代帝王家专用的黄色琉璃瓦,作为吕仙的停云地。

吕仙为何在岳阳的地位如此显赫呢?

原来岳阳历代府州县志,收录有吕仙的趣闻轶事,称他与滕子京饮过酒,与弈棋国手王太守下过棋,酒醉后拦过乔太守的轿。

特别是知州李观,不仅记录了吕仙亭故事的由来,还收录了吕仙的两首诗,当时就用巨石刻立在岳阳楼前,其中一首就是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三醉亭名就源于此

诗。

最后是参观岳阳楼文化艺术中心。

这里既有历代书法名家米芾、祝允明、董其昌、张照手书的《岳阳楼记》雕屏,又有宋元明清岳阳楼浓缩景观的形象展示,还有大量以岳阳楼文化为题材的艺术品、工艺品和各种介绍岳阳楼的书刊,大家在品赏之余,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