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3353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

主题一:

小盆栽培

主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进行简单的生产劳作,掌握种植技术,形成简单的劳动技能。

让学生了解新技术的不断利用,如嫁接技术、塑料大棚蔬菜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激光培育蔬菜技术以及果蔬保鲜新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无土栽培等技术对未来农业技术的积极意义,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通过这种先进种植模式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开发高效、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意识。

让学生逐步形成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技术素养、初步的技术创新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花卉、蔬菜栽培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种植技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获得丰富的劳动生活经验,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们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劳动和技术实践活动,主动认识并理解劳动世界,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三、主题教学策略分析:

农村小学的五年级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有了较大的发展,已经可以自己种植一些花卉和植物。

在学植物栽培的实践活动中,凡是学生会栽培的植物,就让学生自己去做,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遇到问题让学生先设计解决方案,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尽量多鼓励、多表扬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欲。

让种植的课堂成为一个各抒已见的场所,一个探索问题的场所。

在学生动手进行植物栽培时,我们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小组合作,积极创造条件,给足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的时间。

让学生在植物栽培中彼此借鉴,彼此进步,彼此欣赏。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互学、互动、互补的学习中,逐渐形成新型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移栽蟹爪兰》

一、教材分析

《移栽蟹爪兰》有三部分内容组成,首先介绍了蟹爪兰的特点;然后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移栽蟹爪兰的基本步骤;最后通过小提示告诉大家蟹爪兰的一般管理措施。

移栽蟹爪兰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法的基础上,要结合图片给学生以正确的讲解、示范,掌握花卉移栽的基本知识。

二、学情分析

农村小学的五年级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有了较大的发展,已经可以自己种植一些花卉和植物。

在学植物栽培的实践活动中,凡是学生会栽培的植物,就让学生自己去做,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遇到问题让学生先设计解决方案,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尽量多鼓励、多表扬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欲。

三、教学目标

1.能就植物移栽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讨论,最终掌握移栽植物的方法。

2.完成蟹爪兰的移栽任务,能熟练地完成移栽操作。

能对移栽后的植物继续保持研究的兴趣,并完成观察记录。

3.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移栽蟹爪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完成蟹爪兰的移栽任务,能熟练地完成移栽操作,能对移栽后的植物继续保持研究的兴趣,并完成观察记录。

四、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

利用教师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把学习课本与操作实践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引发学生移栽蟹爪兰的兴趣。

(二)学习方法:

1.自主探究法:

通过上网查询、调查研究等方式,查找移栽植物的图片和基本方法。

2.操作实践法:

教师引导学生在了解移栽植物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实践移栽蟹爪兰和其他植物。

五、教学环境和媒体设计

教学环境:

适合学生移栽植物的综合实践活动室。

媒体设计: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移栽植物的图片和基本方法,利用PPT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有关植物的图片及要移栽的植物蟹爪兰。

学生准备:

学生携带移栽植物的工具和花盆。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语言导入:

同学们,老师刚搬到新家,室内的味道很重想净化室内的空气,老师应该摆放一些什么样的花卉?

预设:

仙人掌、吊篮、铁线蕨……

老师出示适合室内摆放植物的图片。

教师引导语:

如果我们自己动手栽培花卉就更有意义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蟹爪兰的移栽方法。

(板书课题)

教师引导语:

同学们,天气变凉了,怎样做才能使植物的幼苗容易成活?

(二)学习与探究(14分钟)

1.师导语:

同学们,要想种好一盆花,出了选择合适的工具,还要了解植物哪些方面?

分小组讨论

预设:

问题1选择植物的品种?

问题2如何选择花盆?

问题3如何栽种植物?

问题4为什么花盆底下都有小孔?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全班交流,师引导点播。

2.了解种花的基本常识:

A品种:

盆栽植物应选择株型矮小紧凑、花形艳丽、生长较慢的品种。

B花盆:

选择外观较好的瓷盆或塑料瓶,盆径和盆高约30厘米较为事宜。

C栽种:

用瓦片或石块垫在盆底排水孔上,先将盆土装至盆高的()或()处,用于将植株竖直放入盆中,再继续填入盆土,边填土边压实,直至距盆缘2——3厘米处为止。

放置背阴处连续浇透水3——4天。

(三)实践与体验

1.教师引导语.:

同学们想不想把美丽的花草种进花盆,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呢?

下面就让我们学习蟹爪兰移栽方法。

2.师出示蟹爪兰的图片:

3.教师引导语:

蟹爪兰又名蟹爪莲、接骨草。

由于它开花正逢冬季,是隆冬季节一种非常理想的室内盆栽花卉。

蟹爪兰除了可以种植外还可以移栽。

4.移栽蟹爪兰我们需要哪几个步骤呢?

学生小组讨论。

5.学生汇报。

6.今天我们就到学校的花园里,练习移栽室内最常见的蟹爪莲。

师生到学校的花园里实践移植蟹爪莲。

教师巡视指导。

第一步:

.填基土。

现在花盆底部圆孔处放置几块瓦片,填一层沙土泥,再将花园里的肥土填入盆

第二步:

.移植花木。

用手轻轻捏住花的茎部,置于盆内泥土之中,放正、放直,使根舒展。

第三步:

.培土。

用土壤把根部均匀盖住,移栽的深度与移栽前的深度相等移植最为合适。

再用手把土轻轻整平,无需压紧。

第四步:

.浇水。

栽好后整理花型,浇透水,一周内一般不需要再浇水。

小提示:

1.要保证花盆的下面有出水口,多余的水分可以流出,否则容易烂根。

2.观测土壤湿度,表层不要太干了,浇水的时候少浇一点水就行。

3.每天往叶子上喷点水,保证充足水分还可以去除叶面灰尘。

(四)总结交流,评价作品

1.分组展示,每组请一名同学当讲解员,介绍本组作品,另一些学生记录评价表,填写活动评价建议。

(1)展示作品。

(2)填写表格。

组别

移栽植物

步骤

评价

效果

2.说明:

评价结果为优、良、中、差四等。

(五)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语: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自主评价

教师结束语:

在家中移栽一种花卉,放在我们教室里,美化我们的环境,做一个勤劳的小小光荣劳动者。

(六)板书设计移栽蟹爪兰

1.填基土2.植花木

3.培土4.浇水

 

第二、三课时阳台的绿色蔬菜

一、教学分析:

本活动是通过简单的生产劳作,让学生掌握种植的技术。

以利用阳台种菜为主要内容,介绍学生常见的大白菜的种植和管理方法。

学生通过参与种植和管理的全过程,掌握农作物的一般生长规律、用途和价值。

学会阳台种植的基本方法,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获得丰富的劳动生活经验,形成初步的劳动技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学习在阳台上种植蔬菜,让学生学会种植的基本方法,掌握种植的技能,开阔学生眼界,获得丰富的劳动经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参与种植和管理的全过程,掌握农作物的一般生长规律、用途和价值。

让学生了解大白菜的种植和管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阳台种植的基本方法,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获得丰富的劳动生活经验,形成初步的劳动技能。

本课重难点:

重点:

学习在阳台上种植蔬菜,让学生学会种植的基本方法。

难点:

学生通过参与种植和管理的全过程,掌握农作物的一般生长规律、用途和价值。

学法建议:

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五、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本课教学资源建议:

1.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绿色蔬菜

2.学具准备:

花盆、各种蔬菜的种子等。

本课环境准备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室或劳动基地

六、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的种植熟练程度、种植的种类,从实践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教师引导语.:

同学们,你知道蔬菜生长在什么地方吗?

预设:

田地、菜园、塑料大棚……

2.教师引导语:

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让我们走进蔬菜的世界。

(出示图片)

3.教师引导语:

同学们,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4.实际上,我们住在楼房上的住户也可以因地制宜,在自己的阳台上种菜。

利用阳台种菜,不但可以吃上自己种的绿色蔬菜,而且翠枝绿叶和硕果累累也可以装饰居室,增添生活的情趣。

5.板书课题(阳台的绿色蔬菜)

6.教师引导语:

怎样在阳台上种菜呢?

让我们来研究研究。

一提到阳台种菜,我们会有哪些问题呢?

7.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

A怎样在阳台上种菜?

B哪些蔬菜适合在阳台上栽种?

C在阳台上种菜怎样浇水、施肥呢?

(二)学习与探究

1.教师引导语:

通过我们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在阳台种植蔬菜的一些知识,我们来汇报一下。

A气候B温度C养料D光照E湿度……

2.老师选择的是鸡毛菜种子。

目前它是市场上生长期最短的绿叶蔬菜。

在高温季节,播种后20天左右即可采收是大众特别喜欢的一种蔬菜。

四季皆可种植。

3.教师出示图片,介绍在阳台种鸡毛菜的过程。

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使用的工具。

(出示课件)

播种工具:

长方盆+翠筠营养土+有机肥+铲子+钯子+鸡毛菜种子

4.教师讲解在阳台播种鸡毛菜的过程。

(1)播种前准备

将营养土与有机肥按用量混合均匀,将营养土装到菜盆并浇透水。

种子先用30-40度温水浸种8-12小时,可缩短发芽时间。

这里操作的是未浸种的种子。

(2)开始播种

种子比较小,通常采用“洒播方式”播种,洒播适用于大面积种植。

可有效节约劳动力。

家庭盆栽,可以多花些时间用“点播”方式播种。

鸡毛菜株高约10CM,那么它的株与株的间距就是5CM*4CM左右。

每穴播1-2粒种子,播种后不必盖土。

这里我播的是1粒。

播种完毕后,用小喷壶再补一次水,目的是让种子与土完会贴合,这样种子才能有更好地吸收到土里的水份。

(轻拍土表面或按压也行)

(3)观察成长。

三天后发芽了。

及时给它晒晒太阳,这样才能长得健壮。

前面两盆用的是洒播,后面两盆用点播。

(4)快乐采摘。

25天后的样子,基本可以采收了!

5.教师小结。

(三)实践与体验

1.下面让我们动起手来载一棵大白菜或其他适合这个季节生长的蔬菜,放在我们的教室的窗台上,看看有没有收获?

2.学生分组在活动室外的实践园里练习栽植蔬菜。

教师巡视指导。

3.同学们,经过我们的辛勤劳动蔬菜种好了,我们期待丰收的日子快一点到了。

在管理蔬菜是要注意什么?

A学生讨论B教师总结。

1.要选择向阳的阳台或土地,保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

在北方,白菜在立秋前后3---5天播种为宜。

2.一般1---2天浇一次水,最好在上午浇。

生活中的淘米水、养鱼水、落叶、枯草、菜皮等,都可以为种菜提供充足的养料。

3.要注意及时防病虫害。

4.要选取有助于蔬菜生长的有机营养土和适宜的肥料。

活动评价:

1.评价标准:

A学生能认识和比较熟练的使用各种播种工具。

B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和体现合作,比较熟练的种植蔬菜。

C能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学会种植蔬菜的基本方法,效果较好。

2.全班评价。

(五)畅谈收获与感想

同学们,参加了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你们有什么感受?

(六)板书设计

阳台的绿色蔬菜

条件:

气候温度养料光照湿度

过程:

5步

后期管理:

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

 

第四课时无土栽培

一、教学分析

无土栽培技术是新兴的农业技术之一,它是人类种植方式的一项重大变革。

无土栽培不仅生长快、产量高、质量好,而且把人类的种植活动从土壤的束缚解放了出来,为实现农业、愿意生产的工厂话、自动化打开了广阔的前景,通过向学生介绍无土栽培的方法,是学生感受栽培的全过程,在所学土壤栽培知识的基础上,对着方面的知识由来更进一步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无土栽培有着非常浓的兴趣和神秘感,让学生亲自体验用水培法种植大蒜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探究出现的原因,使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家住农村的部分学生有种植或栽培的经验,对无土栽培有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无土栽培技术的概念,认识其优点,了解无土栽培的各种的方法。

2.指导学生进行无土栽培蔬菜、花卉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无土栽培的优点,使学生了解无土栽培可以获得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它将是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并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有创新意识。

本课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无土栽培的优点和方法。

难点:

无土栽培的原理、类型和方法。

四、教学策略建议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观察有土栽培和无土栽培的区别,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引发学生对无土栽培的兴趣。

小组讨论,并进行亲身实践,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学法建议:

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五、本课教学资源建议:

1.教具准备:

有关无土栽培的相关资料、图片和录像。

2.学具准备:

大蒜、生长不同阶段的蒜苗、花盆等。

本课环境准备建议:

在综合实践活动室

六、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从无土栽培的定义的理解、亲自动手进行无土栽培的实验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提高。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感

1.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的植物大多都生长在哪里吗?

地球上绝大多数植物都生长土壤里,地球因为这些植物更加充满生机。

但随着环境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不断探索新的植物种植方式。

大家请看……(出示图片)

2.教师引导语:

你还见过其他离开土壤也能生长的植物吗?

(鼓励学生交流)

3.小结揭题:

小朋友说得真好。

这些植物离开了土壤也能生长,我们把植物的这种种植方式叫做无土栽培。

(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实践探究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想了解哪些关于无土栽培的知识呢?

(鼓励学生提问)

预设:

A没有土壤为什么植物也能生长?

B谁发明了无土栽培?

C无土栽培有什么优点?

D无土栽培的方法有哪些,怎样进行无土栽培?

E怎样配制营养液?

2.分组研究

(1)提问:

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你有什么哪些办法?

(2)谈话:

办法真多,这节课我们就先用上网查找的方法来研究这些问题好吗?

3.交流汇报

(1)谈话:

时间到了,小朋友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小组内相互交流交流。

下面我们集体交流,哪一组小朋友先来?

(2)学生交流。

预设:

生1:

无土栽培栽培技术最早使用是3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伍德华德。

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配制成营养液,再配上其他东西,来代替土壤栽培,这就是无土栽培。

生2:

无土栽培的优点是不受地方限制,产量高、品质好,能反季节生产,减少病害,因此无土栽培能获得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生3:

方法:

立体栽培、水培、袋培、砂石培、木屑培等。

师:

小结。

(三)实践探究展示结果

1教师引导语.:

通过上网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对研究无土栽培还有什么想法或疑惑?

2.教师演示无土栽培大蒜的过程。

(1)蒜苗芽朝上,大蒜头底朝下,把一个个个大蒜瓣摆在容器里,摆的略微拥挤一下,这样大蒜瓣就不活动了

(2)浇营养液。

(3)将种植的大蒜放在光照充足处。

蒜苗长得快,玻璃盘里浇上自来水,每天早晨或隔天换一下水,也就10天左右吧,青青的嫩嫩的绿绿的蒜苗就能长20多厘米高,完全可以吃了

(4)无土栽培蒜苗长不粗,特别嫩。

3.指导学生做水培法栽培大蒜的实验。

同学们想自己也来动手做一做无土栽培的实验,可以。

下面我们三人一组,借助多媒体提示,合作完成一个无土栽培种植大蒜的实验,老师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实验材料中有一杯水,小心不要打翻。

分组练习,展示结果

4.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用水培法种植大蒜,探究种植过程与土壤栽培方法的区别。

(四)总结交流,评价作品

在用无土栽培栽培技术合作种大蒜过程中,谁最先完成任务,为什么你们能完成的那么快?

我们根据下面的表格来评价一下哪组作的最好。

1.展示作品。

2.教师:

在用无土栽培技术,合作种大蒜过程中,谁最先完成任务,为什么你们能完成的那么快?

谈谈种植的体会?

对这个已经种好的你有什么打算?

3.学生交流经验和收获。

(五)总结延伸

1.教师谈话: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自己的研究已经成功解答问题,还有问题吗?

2.延伸:

(有问题很好,就带着这些问题到课后去研究,好吗?

)你们没有问题老师有个问题:

作为一个农民朋友,你们认为无土栽培技术在我们地区有推广的价值吗?

3.结束语:

大家讲得真好,老师相信无土栽培技术在我们地区会推广下去。

(六)板书设计:

无土栽培

方法:

立体栽培、水培、袋培、砂石培、木屑培

过程:

(大蒜)

主题二光荣的志愿者

一、课程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它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

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分析:

《光荣的志愿者》是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活动与探究”部分的第2个活动主题。

“服务社区,热心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与社会,懂得尊重人、与他人友好相处和共同成长”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领域的目标之一。

本主题目的在于学习、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推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学生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中,丰富生活体验,提高自身能力,促进社会的进步。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大多数是10岁左右,他们对美的事物已有了自己的评价标准,本次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志愿者的活动,参与体验身边的志愿服务工作,并设计和开展一次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服务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了解志愿服务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公益事业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对志愿服务工作的体验,发展学生服务他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设计和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热爱生活、乐于助人、自觉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了解志愿服务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公益事业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难点:

通过学生对志愿服务工作的体验,发展学生服务他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五、评价方案:

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和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创新意识和小组合作的默契度等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策略:

教法建议:

1.情境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把学习课本与观察、实践相结合。

2.任务驱动法:

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

学法建议:

1.自主探究法:

通过对设计和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的探究,了解志愿服务活动。

2.观察法:

通过学生对志愿服务工作的体验,发展学生服务他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

发挥小组合作优势,集体讨论,思维碰撞。

4.交流评价:

对活动中与实践中的体会,进行简单的评价交流。

七、教学手段:

媒体设计:

整合有关小小志愿者的资料、图片、文字、等资源,利用PPT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八、教学课时建议:

建议:

4课时

九、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了解志愿活动

一、教材分析:

想做一名小小的志愿者,首先要对志愿服务活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围绕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报刊查阅或调查采访等多种形式收集信息,通过资料搜集,了解志愿者应该具备的条件、志愿者精神以及参与志愿活动的意义等有深刻地了解。

在倾听或阅读志愿者感人故事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受到心灵的洗礼,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兴趣。

教材的编写体现了由易到难的认知过程。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志愿服务活动提出问题,根据身边可获得的课程资源,分析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2.通过网络查询、查阅报刊资料或调查采访,制订志愿服务活动调查表,增强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团体协作的劳动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网络查询、查阅报刊资料或调查采访,制订志愿服务活动调查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

难点:

引导学生围绕志愿服务活动提出问题,根据身边可获得的课程资源,分析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策略:

教法:

情境教学法激励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备:

课件、有关志愿者的资料

学生准备:

搜集信息,通过资料搜集,了解志愿者应该具备的条件、志愿者精神以及参与志愿活动的意义等有深刻地了解。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指导:

同学们,你了解什么是志愿者吗?

2008年,我国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在奥运会筹办和举办的过程中,广大奥运会志愿者,以微笑的形象、周到的服务,向世界展现了我国志愿者的时代风采。

实际上,志愿者活动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也来争做小小志愿者。

(出示图片)

学生活动:

学生欣赏图片,交流感悟。

学习指导:

其实,志愿者也叫义工、义务工作者或志工。

是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关于志愿者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1.什么是志愿者?

志愿者都可以做什么?

2.人们是怎样做到志愿者服务活动的?

3.志愿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4._____________

教师小结:

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

概括起来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奉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友爱指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互助指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进步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二)学习与探究

学习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