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届九年级中考化学线上教学直播练习题Word版.docx
《安徽省淮南市届九年级中考化学线上教学直播练习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淮南市届九年级中考化学线上教学直播练习题Word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淮南市届九年级中考化学线上教学直播练习题Word版
1.(2019年福建中考)(17分)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
依据图3、图4信息,(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
用图1或图2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写两点)。
【实验3】测定用排空气法收集到的集气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5)甲同学设计图5所示装置进行测定。
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乙同学提出,仅利用图6所示装置,在不添加其他试剂的前提下,也能测得集气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为达到实验目的,操作方法
是。
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课外实验,利用图1装置来探究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①:
有氧气剩余;猜想②:
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1)激光笔的作用是。
(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热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过程中,燃烧匙内的白磷先未燃着的原因是。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如下:
(4)结论1:
猜想正确。
结论2:
课本上用“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填“严谨或“不严
谨”)的,其理由是。
【拓展延伸】图2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5)在图中(填“A、B、C、D、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请你解释曲线AB段、
DE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①;②。
小组同学通过査阅资料可知,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较好的药品是铁丝绒,利用铁与
氧气、水等的缓慢氧化,可以将空气中氧气浓度消耗至0.2%.将足量细铁丝绒置于试管底部,并倒扣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如图3),一段时间后你将看到的现象是。
3.(2018合肥市庐阳区二模)同学们学习“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查阅资料】
1.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的pH约为5.6,pH越小,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越多。
2.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和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第11题图1
【设计实验】实验一:
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体积,如图所示:
(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检查甲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活塞和止水夹K1,打开K2、K3、K4,双手握住锥形瓶,
观察到,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打开止水夹K1,关闭止水夹K2,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
检验空气排尽的方法是
。
(4)关闭K1,打开K2、K3、K4,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K2、K3、K4,充分振荡丙装置,分别测得丙、丁瓶装置中溶液的pH值为5.5和6.5。
分析可知,溶解的二氧化碳体积丙装置中(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丁装置,乙装置的作用是。
(5)实验结束后,装置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除了氯化钙还有没有其他物质?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
【注意:
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
(6)实验二:
用二氧化碳数字传感器测得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
如图是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第11题图2
①
②
【结论反思】由实验一、二分析,改进实验装置,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
能降低二氧
化碳在水中溶解性的措施③,④
。
4.(2018合肥市瑶海区一模)某化学研究小组对蜡烛(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设计图1所示实验,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请推测靠近三通管(填“上口”或“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理由是。
(2)某同学用大烧杯将高低2支燃烧的蜡烛罩住,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第10题图
【提出问题】导致高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假设1:
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大导致其先熄灭;
假设2:
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氧气浓度过低导致其先熄灭。
【设计实验】
甲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用大烧杯罩住。
一段时间后,发现贴在烧杯内上部的滤纸条先褪色。
说明此时高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低蜡烛附近的浓度
(填“高”或“低”)。
(3)为进一步验证假设1,乙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闭,蜡烛点燃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
假设1(填“合理”或“不合理”)。
【注意:
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
(4)丙同学使用传感器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后的过程中(80s时蜡烛熄灭),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3。
则可得蜡烛燃烧的条件是
。
(5)结合已有知识和上述实验分析,乙同学实验中,蜡烛完全熄灭后瓶内含有的气体有
。
5.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先推入的溶液是。
(2)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
(3)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6.气体压力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处理软件相结合,可用于检测密闭体系内气压变化,并讲气压变化以数字、曲线等多种形式通过计算机实时显示出来,如图为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实验装置图图1及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的集气瓶中气压变化图图2。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中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实验前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了20ml的水,此处水的作用是;若集气瓶的内部体积为200ml,则理论上倒流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为;
(3)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
7.
(2018常州)研究小组同学对铝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如图1所示实验,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将橡皮塞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烧瓶中放入铝片和稀盐酸,塞紧瓶塞并打开仪器,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2所示的气体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第4题图
(1)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B段气体压力变化不明显的原因是;CD段气体压力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3)从BC段看反应的速率是先变快后变慢,导致变慢的因素有(填序号)。
a.铝片的表面积b.盐酸的浓度c.温度
8.某同学在做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分解的实验时,不小心将黑色的氧化铜当作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加热,用排水法收集,发现集气瓶中气泡的产生速率加快了。
难道氧化铜对氯酸钾的分解也有催化作用?
该同学展开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氧化铜对氯酸钾的分解是否有催化作用?
【设计实验】
实验组
实验步骤
测量数据
①
将3.0g氯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气体
②
将3.0g氯酸钾与1.0g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加热,用排水法收
集生成的气体
③
将xg氯酸钾与1.0g氧化铜均匀混合加热,用排水法收集生
成的气体
(1)写出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③中x的数值为,测量数据为。
【实验结论】
(3)经验证,氧化铜可代替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分解。
将实验③完全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若称量得到1.0g黑色粉末(假设氯酸钾完全反应),再将黑色粉末和氯酸钾混合加热,集气瓶中的现象与实验③(填“相同”或“不同”)。
(4)实验室还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制取氧气,与以氯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相比,用过氧化氢溶液作原料的优点是(写一点即可)。
【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
某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也能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小组同学为了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对过氧化氢溶液的催化效果,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得室温下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分别与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在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内混合时装置内压强的变化过程。
第13题图
(5)由图像可知:
常温下,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催化效果更好。
(6)小明推测两条曲线最终将合并在一起,请你说出他的理由。
1.
(1)产生大量白烟(或“黄色火焰”“放热”等合理答案)氧气被消耗,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
(2)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或“红磷和铁粉除氧剂足量”等其他合理答案)
(3)实验2反应后,实验1集气瓶中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8.6%,而实验2集气瓶中氧气几乎耗尽
(4)能够和氧气反应;生成物不影响测定结果(或其他合理答案)
(5)2NaOH+CO2Na2CO3+H2O
(6)用冰水冷却集气瓶,打开K(或其他合理答案)
2.解:
(1)激光笔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红磷、白磷的着火点。
故填:
使温度达到红磷、白磷的着火点。
(2)红磷燃烧产物是五氧化二磷,与瓶底热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2O5+3H2O2H3PO4。
故填:
P2O5+3H2O2H3PO4。
(3)实验过程中,燃烧匙内的白磷先未燃着的原因是没有与氧气接触。
故填:
没有与氧气接触。
(4)白磷能够燃烧,说明装置中含有氧气,即红磷没有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因此猜想
①正确;
课本上用“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不严谨的,其理由是足量红磷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故填:
①;不严谨;足量红磷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5)在图中C点时红磷燃烧熄灭;
AB段:
红磷没有燃烧,氧气浓度没有明显变化;
DE段:
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氧气浓度减小;
一段时间后将看到的现象是细铁丝绒生锈,试管中的液面约上升至试管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处。
故填:
C;AB段:
红磷没有燃烧,氧气浓度没有明显变化;DE段:
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氧气浓度减小;细铁丝绒生锈,试管中的液面约上升至试管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处。
3.
(1)CaCO3+2HCl===CaCl2+H2O+CO2↑
(2)乙中有气泡冒出(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与止水夹K1相连的导管口,木条熄灭,说明空气已排尽(4)大于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可能混有的氯化氢(5)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则甲中溶质为氯化氢和氯化钙(合理即可)
(6)①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均不能收集到纯净的二氧化碳
②排水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比排空气法收集的浓度大
③将常温水换成热水④将水换成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合理即可)
4.
(1)CaCO3+2HCl===CaCl2+H2O+CO2↑下口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2)高(3)不合理(4)蜡烛燃烧时需要氧气的最低浓度不能低于16%(5)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一氧化碳
【解析】
(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因此锥形瓶内导出的二氧化碳最先从下口排出,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
(2)根据图2装置上部的滤纸条先褪色,可知此时二氧化碳先与上部滤纸条上的石灰水反应,说明高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低蜡烛附近的浓度高。
(3)根据题干信息“点燃的蜡烛在氧气含量为20%、二氧化碳含量为80%的气体中能够燃烧一段时间”,说明二氧化碳含量过大不至于导致蜡烛立即熄灭,因此假设1不合理。
(4)分析图3可知,80s时蜡烛熄灭,此时氧气含量为16%,可知蜡烛燃烧时需要氧气的最低浓度不能低于16%。
(5)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蜡烛完全熄灭后瓶内含有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因为蜡烛在氧气浓度为16%时熄灭,说明蜡烛完全熄灭后瓶内还含有部分剩余氧气,蜡烛熄灭前氧气含量已不足,此时蜡烛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可知蜡烛完全熄灭后还含有一氧化碳。
5.【答案】
(1)NaOH溶液;
(2)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3)
2HCl+Na2CO3=2NaCl+H2O+CO2↑。
【解析】
(1)根据图2压强变化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判断先推入的溶液是NaOH
溶液;
(2)bc段压强不变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3)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
碳充分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装置内压强增大,即
2HCl+Na2CO3=2NaCl+H2O+CO2↑。
6.【答案】
解: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2)实验中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将氧气完全消耗尽;实验前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了20ml的水,此处水的作用是吸收热量,使温度尽快降到室温;若集气瓶的内部体积为200ml,则理论上倒流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为(200ml-20ml)×1/5=36ml;
(3)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温度逐渐降低,瓶内气体收缩;导致DE段气压变化的实验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故答案为:
(1)4P+5O2
2P2O5;
(2)将氧气完全消耗尽;吸收热量,使温度尽快降到室温;36ml;、
(3)温度逐渐降低,瓶内气体收缩;红磷燃烧放热,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打开弹簧夹。
7.
(1)2Al+6HCl===2AlCl3+3H2↑
(2)铝表面有氧化铝,稀盐酸先与氧化铝反应,没有产生氢气反应结束后温度慢慢降低(3)b
【解析】
(1)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
+3H2↑。
(2)AB段气体压力变化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铝表面有氧化铝,会先与稀盐酸反应,没有产生氢气;反应结束后,温度降低,导致CD段压强下降。
(3)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消耗稀盐酸,使其浓度减小,故BC段的反应速率先变快后变慢,故选b。
8.【设计实验】
(1)2KClO
MnO2=
3====
△
2KCl+3O2↑
(2)3.0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实验结论】(3)洗涤、干燥
相同(4)不需要加热,操作简单(或通过分液漏斗添加药品,有利于连续操作,合理即可)(5)二氧化锰(6)两组实验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体积相等(或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解析】【设计实验】
(1)实验室通过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为2KClO
MnO2=
3====
△
2KCl+3O2↑。
(2)为探究氧化铜是否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除
催化剂种类外,其余条件均应保持一致,故实验③所取氯酸钾的质量与其他组相同,则
x为3.0;比较催化效果时,应比较不同组实验在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
【实验结论】(3)根据给出的实验结论,可知氧化铜也能催化氯酸钾分解,则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回收的步骤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将回收的氧化铜重新作催化剂,催化效果相同,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实验③相同。
(4)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为固液常温反应,不需要加热,操作简单,且液体药品可直接通过分液漏斗添加,有利于连续操作。
(5)根据图中的曲线,装置内压强曲线的斜率越大,反应生成氧气的速率越快,则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
(6)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该实验中两组实验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体积相等,则最终产生氧气的体积也相等,即两组实验装置内的压强最终会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