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之人力劳动关系.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317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之人力劳动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级经济师之人力劳动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级经济师之人力劳动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级经济师之人力劳动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级经济师之人力劳动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师之人力劳动关系.doc

《中级经济师之人力劳动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之人力劳动关系.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经济师之人力劳动关系.doc

劳动关系

【本章重要考点】

1.劳动关系的概念

2.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和环境因素

3.劳动关系的运行

4.三方协商机制特征

5.劳动关系氛围理论

6.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及其特征

7.世界各典型国家劳资关系的不同模式

8.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在中国

9.中国的职工民主参与形式

10.中国劳动关系矛盾处理

【本章考点串讲】

考点1:

劳动关系概述

特征

Ø雇佣关系:

劳动关系最主要的特点。

Ø冲突与合作:

劳动关系运行的两种基本形式。

Ø劳动者和雇主的权利义务:

劳动关系所涉及的具体内容表现。

本质

Ø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运行

合作和冲突(基本形式)

考点2:

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和环境因素

1.劳动者权利和义务:

权利

义务

u个别劳权

包括:

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社会保险权、劳动安全卫生权、职业培训权以及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

【记忆】涉及劳动者个人。

u集体劳权-工会

)包括:

团结权、集体谈判权、民主参与权以及集体参与权。

【记忆】涉及劳动者人数多。

u完成劳动任务—基本义务

u忠实

(1)基于劳动关系的身份性质而产生。

(2)内容:

服从义务,保密义务,增进义务。

【例题:

多选】个别劳权包括()。

A.劳动报酬权

B.集体行动权

C.民主参与权

D.团结权

E.职业培训权

【答案】AE

【解析】BCD属于集体劳权。

2.雇主权利与义务

u 权利

义务

组织权、劳动指挥权、

奖惩权、闭厂权。

u劳动者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都构成雇主所应承担的义务的内容。

u类型:

行业协会、地区雇主协会、国家级雇主联合会

3.工会类型

按组织结构形式划分

职业工会(依职业原则形成)、产业工会(依产业原则形成)、总工会(职业工会或产业工会的基础上经过合并逐渐形成)。

按层级划分

企业工会(依企业原则形成)、区域性(或地方性)工会(依地域原则形成)、

全国性工会(依国家原则形成、统筹联合具有广泛代表性工会)。

4.政府角色

角色名称

主要业务内容

政府应采取的态度

保护者

劳动合同、劳动标准、劳工保险、劳工福利、劳工教育、劳动安全卫生、劳动监察

积极、主动

促进者

工会组织、集体谈判、雇员参与、分红入股

中立、不干预

调停者

劳动争议处理

中立、不干预

规划者

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失业保险、人力资源规划

积极、主动

雇佣者

公共事业

合法化、企业化、民主化

5.劳动关系的环境因素

政策环境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业政策(影响最直接)、教育和培训的政策以及其他政策

法律和制度环境

政府调整劳动关系的最基本形式。

考点3:

劳动关系的运行

1.冲突

根源

表现形式

冲突

源自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目标、利益和期望的分歧。

(1)根本根源:

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

(2)背景根源:

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劳动力市场状况

工作场所的不平等、工作本身的特性

按表现形式分:

u明显的冲突

罢工、消极怠工、辞职主观原因造成的缺勤。

u潜在的冲突:

工人与上级的日常交往中。

2.劳动关系运行的法律规范

名称

关键词

内容

劳动标准法

劳动者权益(或劳动条件)基准化

工资法

工作时间和休假法

职业安全与卫生法

特殊群体的劳动保护法

劳动关系法

实现劳动关系运行协调

劳动合同法

集体合同法

工会和雇主组织法

劳动争议处理法

劳动保障法

实现劳动保障社会化

就业法

职业介绍与培训法

社会保险法

劳动行政法

主要由劳动行政与劳动监督等构成

劳动行政法

劳动监督检查法

Ø

考点4:

三方协商机制特征

①主体独立:

为三方充分行使各自权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②权利平等:

基础和条件

③民主协商:

三方协商机制产生的根源

④充分合作

考点5:

劳动关系氛围理论

劳动关系氛围衡量的两个维度:

(1)合作一对立:

它是指企业与员工双方相互配合、达成共利的程度。

(2)积极一消极:

它是指员工参与公司管理和表达意见意愿的主动程度。

合作-消极(绩效处于中间水平)

(如:

被动参与或不参与)

合作-积极(绩效最高)

(如:

信息分享、主动参与)

对立-消极(绩效最低)

(如:

怠工、磨洋工、停工)

对立-积极(绩效处于中间水平)

(如:

劳动争议、申诉)

【例题:

单选】关于合作-消极的劳动关系氛围表述正确的是()。

A.被动参与B.信息分享C.怠工D.劳动争议

【答案】A

【解析】B属于合作-积极(绩效最高);C属于对立-消极(绩效最低)D属于对立-积极(绩效处于中间水平)。

考点6:

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及其特征

斗争模式

u表现形式:

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u本质: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多元放任模式(美国)

市场是决定就业状况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工会或工会运动对市场机制的运行和发展具有负面影响,主张减少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干预。

协约自治模式

完全排除国家干预。

主张协约自治原则

劳资抗衡模式劳资制衡模式

统合模式

①社会统合模式②经营者统合模式(日本)③国家统合模式

考点7:

世界各典型国家劳动关系的不同模式

德国

模式

劳资协议自治:

是德国劳资关系领域的基本制度。

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劳资双方自治的基本格局。

集体谈判成为战后调整劳资关系的核心机制。

德国的工厂委员会制度是一种员工参与制度。

日本

模式

三大支柱:

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工会。

工会企业化:

是日本工会运动的一大特色。

最显著的特点:

以家族式劳资关系模式维持劳资关系的稳定。

“经营者统合模式”的代表。

美国

模式

重视市场的作用;政府干预有限。

劳资合作是美国劳资关系的主要原则,是“多元放任模式”的代表国家。

最主要的特征:

体现在其浓厚的自由化、分散化色彩上。

考点8:

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在中国

1.集体协商

概念

工会或职工代表与企业或企业团体就劳动问题,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

特征

Ø劳动者团体与企业或企业团体之间的谈判。

劳动者团体在我国主要是指工会。

Ø围绕着改善劳动条件和协调劳动关系的谈判。

Ø结果体现在所签订的集体合同中。

Ø本身并不产生劳动关系

Ø国家在集体协商中起调解作用

Ø劳动者应当受到特别保护。

我国《集体合同规定》第十一条规定:

“职工一方代表在劳动合同期内自担任代表之起5年以内除个人严重过失外,企业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

(1)工资协议的实质内容,包括:

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调整幅度;奖金、津贴、补贴等的分配办法;工资支付办法;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及职工保险福利方面的待遇;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2)关于工资协议本身的规定,包括:

工资协议的期限;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

2.集体合同

概念

又称集体协议或团体协议。

集体合同是协调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特征

Ø集体合同是一种劳动协议,它本质上所反映的是以劳动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关系。

Ø集体合同是特定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协议,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全体劳动者。

全体劳动者一方由工会组织为代表,没有建立工会的,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作为其代表,不能由职工个人或职工中其他团体为集体合同的一方当事人。

Ø必须是书面合同,其生效要经过特定程序。

主体

Ø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

Ø在县级以下区域内,建筑业、采矿业、餐饮服务业等行业可以由工会与企业方面代表订立行业性集体合同,或者订立区域性集体合同。

签订程序

(1)确定集体协商代表

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履行协商代表职责期间,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得调整其工作岗位。

企业内部的协商代表参加集体协商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

(2)提出集体协商要求

一方提出进行集体协商要求的,另一方应当在收到集体协商要求之日起20日内以书面形式给予回应,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进行集体协商。

(3)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由双方的首席代表签字。

(4)集体合同的审查

(5)集体合同生效

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6)集体合同的效力

集体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

工资协议期限

工资集体协商,一般情况下一年进行一次。

职工和企业双方均可在原工资协议期满前60日内,向对方书面提出协商意见书,进行下一轮的工资集体协商,做好新旧工资协议的相互衔接。

【例题:

单选】工资协议的实质内容包括()。

A.工资分配制度

B.工资协议的期限

C.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

D.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

【答案】A

【解析】BCD属于工资协议本身的规定。

考点9:

中国的职工民主参与形式

u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职工代表大会是中国职工民主参与管理的基本形式。

u厂务公开制度:

国有企业较常见。

u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制度

u职工持股会:

适用于职工持股的公司制企业。

u职工董事和监事制度:

具有层次高、参与管理直接性强等特点,具有其他民主参与管理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考点10:

中国劳动关系矛盾处理

中国目前劳资冲突的性质特点

u性质:

绝大多数仍是一种以劳动权利的实现为基本内容的权利争议。

u从目的来看:

一般都是个别劳动权益的维护,近年来出现了冲突目的由个别劳权向集体劳权的变化趋势。

u从组织来看:

自发性是其重要的特点。

当前中国劳资冲突的原因

u直接原因:

是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又不能适时合理解决。

这种侵害主要是涉及劳动者的劳动工资和劳动条件。

u主要原因:

在国有企业出现的劳资冲突,主要是由于企业改制、关闭破产和裁员过程中劳动者权益受损所致。

在非国有企业出现的劳资冲突,主要是劳动条件和就业条件的恶劣,特别是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问题。

u社会原因:

劳资力量对比极端不平衡

u法律原因:

劳动立法和执法的不健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