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复备.docx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复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复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复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词背诵)共计10课时
唐王镇老南小学韩海燕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将这10首古诗词安排在六年级下册六个专题学习之后,既体现了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又承接了本册向初中过渡的编排思想,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教师适当引导、以检查和拓展为主。
学情分析:
经过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与诗同行”这一专题的学习之后,学生应当具备了一定的诗歌自学能力和表现能力,师生要再次以这10首古诗词的学习为契机,把小学80首必背古诗词进行整合、拓展,使学生的古诗词知识有较大的提升。
基于本单元教材的整体建构,这是一个古代优秀作品节选的单元,激发学生阅读古代经典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任务。
而对经典的阅读不可能完全在课堂上进行,更多的应当是学生课下自主自由地对经典的迷恋才能使中华传统文化流淌在学生的生命之河中。
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同时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这些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
在大体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读背训练,达到整合、拓展的目的。
教学措施:
1、抓好朗读训练。
2、通过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古诗的背景资料。
教具、学具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有关古诗的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等。
2、搜集诗人简介及其他作品并阅读。
3、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七步诗 1课时
2、鸟鸣涧 1课时
3、芙蓉楼送辛渐1课时
4、江畔独步寻花1课时
5、石灰吟 1课时
6、竹石1课时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课时
8、己亥杂诗1课时
9、浣溪沙1课时
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课时
合计10课时
《1、七步诗》
(1)
教学内容:
教材P144页内容。
教材分析:
这首诗据说在七步之内完成,诗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由平缓到迸发的过程。
名为吟物,实则是一首带有讥讽的寓言诗。
然而由于诗人与其谴责对象的特殊关系,因而诗人的口吻是委婉又深沉的,讥讽之中有提醒和规劝。
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这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且运用了比兴手法,从中也可发现乐府诗歌的影响。
有的选本没有二、三句,但这种风格仍是显而易见的。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古诗文的经验,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调动激活这些经验进行新知的学习探究,引领学生在读懂诗意的学习实践之中能够再次真实地经历学习过程,结合注释等提示信息,逐字逐句把这首古诗变成现代的白话语言,边读边理解,遇到不懂的能够自觉和同学合作或者寻求老师的帮助。
在这个解读诗意的过程中对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进一步熟练,我们的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之中把自己的各种基本的语文技能不断进行得以应手的应用,在应用中日臻熟练,最终能够熟能生巧,使学习能力不断得以提高。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吟诵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及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
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完整成熟的豆秧,音乐和动画及字幕片,文字资料袋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导言:
同学们从《长歌行》中不仅领略了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比喻,更使我们受到了有益的启发,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不时地激励我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
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
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
(板书题目及作者)。
2、了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⑴ 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
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
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
⑵ 请学生介绍这首诗创作的经过。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同时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这首古诗的兴趣。
]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
(自读、互读。
)
5、学习向导:
(跟随“学习向导”自学本诗。
)
⑴ 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⑵ 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⑶ 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
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⑷ 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6、给足学生自学的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三、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七步诗》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
甲组:
汇报诗句的意思。
拿来豆子煮豆羹,滤掉豆渣成为了豆汁。
豆秸锅下燃得旺,豆子锅里哭啼:
咱们本来是同一个根上生,你为什么迫害我这么急!
乙组:
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
[设计意图:
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
丙组:
以朗读作为主要的汇报形式。
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
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
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
(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5、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
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
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
6、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四、拓展创新训练:
1、教师导语;这首诗中蕴含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为曹氏兄弟为了争夺王位而不顾及兄弟情谊的做法而惋惜,更使我们深深地同情曹植的不幸处境。
今天让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与才能重新演绎这个故事吧!
2、学生分头准备。
3、进行汇报表演
[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涵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预习下一首诗。
板书设计:
1、七步诗
曹 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2、鸟鸣涧》
(2)
教学内容;
教材P145页内容。
教材分析:
《鸟鸣涧》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古诗文的经验,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调动激活这些经验进行新知的学习探究,引领学生在读懂诗意的学习实践之中能够再次真实地经历学习过程,结合注释等提示信息,逐字逐句把这首古诗变成现代的白话语言,边读边理解,遇到不懂的能够自觉和同学合作或者寻求老师的帮助。
在这个解读诗意的过程中对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进一步熟练,我们的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之中把自己的各种基本的语文技能不断进行得以应手的应用,在应用中日臻熟练,最终能够熟能生巧,使学习能力不断得以提高。
教学目标: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
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
敢不敢试一试?
——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
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课件演示:
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
)
过渡语:
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个环节,激活了学生记忆仓库中的信息,为今天的学习所用。
]
二、学习古诗《鸟鸣涧》。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
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
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
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我们原来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板书:
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2、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
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
你们选择几星题?
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
——板书:
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
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我运用了挑战主持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
三、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
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
我这里位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李白《关山月》
苏轼《中秋月》
李商隐《霜月》
白居易《江楼月》……
同学们,古人云:
“腹有诗书气自华”!
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
《3、芙蓉楼送辛渐》(3)
教学内容:
教材P146页内容。
教材分析:
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
唐代诗人。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
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理环境。
雨后的清晨,天气初晴,青山滴翠,孤山兀立。
一个“孤”字,也形象地传达了诗人此时的心境。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二句,写的是诗人对辛渐的叮咛和托付之语。
意思是说:
你到达洛阳后,假如有亲戚朋友询问我遭贬后的近况,你可以告诉他们,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
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
这两句诗并不仅仅是诗人的自我表白,更是诗人以凛然的姿态对小人诽谤所进行的驳击,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古诗文的经验,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调动激活这些经验进行新知的学习探究,引领学生在读懂诗意的学习实践之中能够再次真实地经历学习过程,结合注释等提示信息,逐字逐句把这首古诗变成现代的白话语言,边读边理解,遇到不懂的能够自觉和同学合作或者寻求老师的帮助。
在这个解读诗意的过程中对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进一步熟练,我们的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之中把自己的各种基本的语文技能不断进行得以应手的应用,在应用中日臻熟练,最终能够熟能生巧,使学习能力不断得以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教具、学具准备:
1、搜集王昌龄的诗歌,或者关于送别的诗歌。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
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
能背一下吗?
2、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
3、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可复习旧知、加强记忆,又易找到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课作平稳的铺垫。
]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又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再读,要求:
连贯。
4、赛读(分小组进行)。
5、你把诗歌读得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
(1)学生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教师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播放配乐FLASH,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6、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近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
(3)播放配乐FLASH,指名配乐读。
7、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
(1)试背——互背。
(2)指名背——齐背。
(3)学生个人诵读展示。
(配乐)
(4)集体诵读(配乐)。
[设计意图:
这一教学程序的设计层层深入,有利于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和不断的启发诱导,能扎实地落实重点,突破重点,完成教学目标。
]
三、总结。
板书设计:
(古诗全文,包括朗读记号。
)
《4、江畔独步寻花》(4)
教学内容:
教材P147页内容。
教材分析: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里的第六首,记录了诗人在四川成都锦江边独自散步寻花的所见。
全诗围绕着花景来写,前两句从满蹊(分布)、干朵万朵(数量)、压枝低(繁茂)等不同角度写花之状态。
后两句细致刻画了蝴蝶和黄莺流连花间的景象,由写静态转为写动态,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写他在春天兴冲冲地去游园,但是园主人不在家,本是败兴之事,但是由于春花之故,使他的诗充满喜悦的情绪和明媚的色彩。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学生经过六年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的唐诗,能够通过诵读对古诗含义有初步的感悟,但受年龄限制,对诗句中一些字词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感觉较为困难,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理解。
另外学生对繁花似锦的景象印象不深,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利用好图画,唤起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回忆和向往。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具、学具准备:
春天画面的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位唐朝诗人写的诗,他可是一位了不得的诗人,人称“诗圣”,写的诗被称为“诗史”。
这位诗人的名字叫杜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一首描写美丽的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可复习旧知、加强记忆,又易找到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课作平稳的铺垫。
]
二、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1、老师下面要来个四组读诗比赛,要求是:
响亮、正确、有节奏。
想获得为本组争光的机会吗?
那就练习读几遍。
2、指名读,随机纠正字音、节奏。
3、齐读。
三、精读,入诗境,悟诗情。
1、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同学们,诗人来到江边,看到那些景物?
板书:
花蝶莺
2、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
能不能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师这里的句式说一说,结合理解词语“花满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啼”。
啊,———(景物)真———啊,你看————————
例: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压弯了。
啊,花真美啊,你看,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胜金……
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来了呢!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真美,花多、花美引得蜂飞碟舞,说到现在的花,你们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呢?
3、教师放课件,边放《春到江边》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
(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象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引来了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黄莺飞落枝头,自由自在地唱起动听的歌。
美吧,这情景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
下面同学们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让老师感受到你们的陶醉吧!
4、赛读。
[设计意图:
这一教学程序的设计层层深入,有利于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
四、深化,体会诗情。
1、读到这儿,老师心头不禁有个疑问:
你们看,诗中写到花不仅多,而且美,这景色在春天随处可见,只要一出门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要“寻”呢?
2、是不是该把诗题再读读,读出诗人心情的欢愉。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五、布置作业。
把诗歌改成小散文。
板书设计:
花多美
4、江畔独步寻花(愉悦) 蝶舞
莺啼
《5、石灰吟》(5)
教学内容:
教材P148页内容。
教材分析:
《石灰吟》的大意是: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古诗文的经验,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调动激活这些经验进行新知的学习探究,引领学生在读懂诗意的学习实践之中能够再次真实地经历学习过程,结合注释等提示信息,逐字逐句把这首古诗变成现代的白话语言,边读边理解,遇到不懂的能够自觉和同学合作或者寻求老师的帮助。
在这个解读诗意的过程中对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进一步熟练,我们的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之中把自己的各种基本的语文技能不断进行得以应手的应用,在应用中日臻熟练,最终能够熟能生巧,使学习能力不断得以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意境,感悟所表达的感受。
教具、学具准备: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
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
简介于谦。
(1)学生自己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3)师小结:
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设计意图:
意在激发引导学生对本首诗学习的兴趣。
]
二、读准古诗:
1、学生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学生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
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1、2句: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现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4、学生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
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
(生自由说说。
)
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
(指导朗读。
)
3、4句: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2、学生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
)
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
4、读好整首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齐读。
四、深化古诗,升华情感:
1、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石灰吗?
(不是。
)那你觉得他是在写谁呢?
(自己。
)
2、透过这首诗我们一起来推测或者是说去猜想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或者他对人生的价值看法。
(据说写这首时他才7岁。
)(学生自由说说。
)
3、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了一些人,谁呢?
(指名说。
)
4、这还让我们想起了一些关于生命意义的名言。
(学生说说。
)
5、师做小结。
[设计意图:
意在引导学生深化古诗,升华情感。
]
五、作业布置:
1、搜集以下一些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1)《在狱咏蝉》骆宾王
(2)《梅花》王安石
(3)《青松》陈毅
(4)《竹石》郑板桥
(5)《墨梅》王冕
2、读读“千锤万击”“粉骨碎身”等词语,在到其它的诗句中找一找类似的出自诗文的成语。
《6、竹石》(6)
教学内容:
教材P149页内容。
教材分析:
竹石大意:
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
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古诗文的经验,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调动激活这些经验进行新知的学习探究,引领学生在读懂诗意的学习实践之中能够再次真实地经历学习过程,结合注释等提示信息,逐字逐句把这首古诗变成现代的白话语言,边读边理解,遇到不懂的能够自觉和同学合作或者寻求老师的帮助。
在这个解读诗意的过程中对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进一步熟练,我们的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之中把自己的各种基本的语文技能不断进行得以应手的应用,在应用中日臻熟练,最终能够熟能生巧,使学习能力不断得以提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吟诵古诗。
☆2、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准备:
搜集有关书画家郑燮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示课题《竹石》。
2、简介诗人。
(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郑燮,号板桥。
)
二、学诗:
1、自由读古诗,提出不懂的地方。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注意:
1、理解“还”、“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