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报告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26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3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设计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规划设计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规划设计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规划设计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规划设计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划设计报告书.docx

《规划设计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设计报告书.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规划设计报告书.docx

规划设计报告书

××县××××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

第一部分项目规划

1 前言

1.1 项目建设原由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必然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尤其是耕地。

由于地形、气候、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坝区大多数耕地仍然是在低效的状态下运行,土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县××××是××省最大的坝区之一,××河贯穿整个项目区,项目区内至团结水库地段××河共有8条支流(魁龙河水系,集雨面积10.2km2;两溪河水系,集雨面积18.5km2;水浸河水系,集雨面积1.8km2;响水河水系,集雨面积92.2km2;新街河水系,集雨面积34.3km2;满溪河水系,集雨面积159.1km2;干川河水系,集雨面积8.8km2;干溪河水系,集雨面积8.1km2),在汛期期间所有洪水全部流入××河,致使沿河两岸常年被洪水淹没,大量农田变成了荒滩、荒地,经过相关部门的综合治理,沿河两岸修建了部分防洪堤,水患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当地政府无法再进行大规模的整治,许多农田仍然受到洪水的威胁,且大量的水毁地有待复垦;××××现有农田中普遍存在着田块分割细碎、田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零星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多的现象;由于多年未对现有耕地进行合理的深耕,仅靠使用大量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忽视了对耕地的保护和改造,土壤出现板结,耕作层变浅,耕地质量下降。

通过对××县××××土地的调查、论证、分析,大坝区域内土地的整理、复垦不仅新增耕地潜力较大,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项目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经××县国土资源局立项申报,××省国土资源厅及有关领导和专家多次实地考察会商,一致同意将××××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作为2006年度国家级投资土地整理、复垦重点项目2006年1月18日××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关于××县××××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入库的通知》。

1.2项目建设目的

1.2.1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通过对项目区土地整理,荒滩、荒地进行复垦,改造中、低产田,局部归并田块,减少田土坎,整治闲散地。

实现新增耕地面积55.98公顷(839.70亩),新增耕地率为5.91%。

1.2.2在沿××河两岸未修筑防洪堤的地段新修防洪堤坝,以保障复垦新增耕地59.11公顷和原有耕地52.00公顷(1996年××地区水电勘测设计设计院制作的《淹没调查图》调查数据0.52km3)的安全,增强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1.2.3通过对项目区的土地进行总体布局和重新规划,对农田进行局部平整,调整并优化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使土地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

1.2.4完善项目区农田水利灌排和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有效改善项目区的灌排能力,有效改造中低产田,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2.5营造防护林带等生物措施和工程设施,优化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田、水、路、林、村的综合协调能力。

1.3 项目规划任务

1.3.1制定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目标、任务和方针。

1.3.2分析项目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条件,主要包括项目区土地适宜性分析、水资源平衡分析、土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培土源定量与定性分析等。

1.3.3合理安排项目区各类土地利用面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1.3.4合理布置项目区农田水利、道路、林网等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工程。

1.3.5拟订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措施。

1.3.6编制项目投资预算书。

1.4 项目规划依据

1.4.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国务院颁布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9)《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

(10)国土资发[1999]39号《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

(11)国土资发[1999]50号《关于设立土地整理项目区的通知》

(12)《国家投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文件)

(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

(14)《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源部)

(15)《××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省国土资源厅)

(16)《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1.4.2 行业技术标准

(1)《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

(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4)《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

(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SDJ338—89编制说明

(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95)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8)《土地开发整理验收技术规程》(TD/T103-2000)

(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10)《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

1.4.3 地方有关文件、规划、计划

(1)《××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人民政府编制

(2)《××县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3)《××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4)《××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5)《××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6)《××县2002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及《2002年社会经济指标和基础数据统计年报》

1.4.4 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估意见

(1)《××县××××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省国土资源厅及××县农、林、水、交通等部门对项

目可行性研究的评估意见。

1.5 项目规划建设期限

本项目规划建设工期为2年。

2 项目区概况

2.1 项目区位置与范围

××县××××土地整理复垦综合项目区位于××县县城东部的××镇驻地,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7°51'40″~107°54′40″,北纬27°11′20″~27°15′00″之间,东、南、北三面均抵低山坡脚,西抵县城及低山坡脚,项目区涉及××镇的5个社区(村)。

项目区规划面积1011.37公顷,建设规模面积为946.74公顷,未动工面积64.63公顷,其中:

未动工面积为:

居民地62.12公顷,林地1.80公顷,特殊用地(坟地)0.71公顷。

2.2地形地貌与地质

项目区处在长江水系乌江流域的支流××河中段××盆地,属堆积地貌,南北长7km,东西宽4km。

由于河流冲积的强盛堆积作用,形成冲积大坝,具有较厚冲积层的平地,土壤肥沃,为县内粮油主产区。

海拔530-550m。

2.3气候

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温和湿润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湿度较大。

项目区内年平均气温16.5oC,极端最高气温36.0oC,极端最低气温-7.8o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大于10oC的日数216天,大于10oC的积温4370oC;年日照时数1241小时,日照率为28%,年总辐射量86.7千卡/cm2;无霜期280天;全年降水量1100.0mm,本项目区气候条件较好,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2.4水文

项目区属××水系流域,××河从项目区域中间流过,平均年径流总量2.75亿m3,水位与农田高差0.5—4m,为农田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项目区上游有团结水库,库容量1780万m3可直接引灌××××项目区。

2.5土壤类型

项目区地势开阔平坦,水源条件好,热量资源丰富,沿河两岸土地均为河流冲积物,成土母质类型单一,多为潮泥,土壤肥沃,是耕地集中分布区,部分受人为耕作施肥较深,不断熟化演变发展成为潮油泥。

坝地周围的丘陵山地,因成土母质和人为耕作影响的不同,所形成的土壤类型也各异,常成条带状相互交错分布:

红色砂页岩母质发育成紫色粉砂土,开垦利用后则以血泥为主,经熟化可发育为浅血泥;石灰岩母质发育成石灰土,开垦耕作后为大土泥,熟化度高的为大眼泥;黄色粘土母质发育为铁铝质黄壤,垦耕后为黄泥;黄色页岩母质发育的黄壤耕地为豆面泥;而粉砂质页岩上又以灰漂黄壤、黄泡泥为主。

2.6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涉及××县××五个社区(村),总人口26198人,耕地总面积1795.74公顷,人均耕地0.07公顷,人均纯年约收入1000元。

项目区农业生产以种养业为主,总体生活水平属温饱型。

农村劳动力主要以在家务农和外出打工两种就业方式为主。

2.7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

项目区是县城城关周围的万亩大坝,与土地整理和复垦项目建设有关的水利、道路、电力、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配套。

2.7.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河及其多条支流流经项目整理复垦区,项目区内现已有多处引水灌溉工程:

团结水库的左、右干渠;康寨拦河坝干渠均能自流灌溉到项目区大部分农田。

但田间沟渠布局不合理,不够规范,沟渠曲折多,常年淤泥,水流不畅,水流速度不快,到达目的地块的时间长,年久失修,排灌系统急需进一步完善,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配套建设相应的水利设施,才能适应于现代化耕作。

2.7.2交通状况

项目区内是××镇政府驻地,有县级公路、乡村公路从项目区内通过,整个项目区道路相对于县内的其它乡镇,道路密度较大。

但道路弯多路窄,耕作不便,更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农产品运输困难。

对项目区进行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实现现代化农业耕作,就需要加大修建规范化田间道和生产道,使项目区内道路更完善、布局更加合理、使用更加方便。

经向有关部门查阅,项目区内有县农办近几年投资建设的机耕道14.24km,在规划设计时予以扣除。

2.7.3林网建设状况

项目区内的道路、沟渠两旁种植有零星的树木,居民生活区有风景树和水果类经济林木,项目区周边山地已封山育林,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深入开展,项目区周围森林覆盖率将会不断提高。

但××大坝是集中连片的大坝,在实施土地整理和复垦过程中,在适宜地段种植防护林是非常必要的。

2.7.4电力、通讯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农村电网改造已全面完成,在加上××是“西电东送”的源头之一,××有在建的国家大型水电工程构皮滩水电站,项目区用电有保证,同时,项目区还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移动通讯网络覆盖了项目区,通信状况良好。

2.7.5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项目区处在××市科技文化较发达的地区,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意识不断加强,干部群众年年植树造林保护生态。

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到50%,项目区周边实施封山育林,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有效控制。

2.7.6其他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河两岸已完成整治河道5.7km,防洪堤9040m(其中20年一遇标准的4593m,5年一遇标准的4447m),防洪墙165m,管理站房屋1栋。

因资金原因未能完成原设计防洪工程。

为保障复垦新增耕地59.11公顷和原有耕地52.00公顷的安全,经2006年4月××省第一测绘院现状图测量成果资料计算、统计,还需修建6163米防洪堤,其中包括五年一遇1827m,十年一遇3712m,小型防洪堤624m。

待本项目建成时,××河常年泛滥对××××耕地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水患的状况将得到彻底的根治。

2.8 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涉及××镇××5个社区(村),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