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与垄断竞争问题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2580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市场与垄断竞争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力市场与垄断竞争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力市场与垄断竞争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力市场与垄断竞争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力市场与垄断竞争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市场与垄断竞争问题研究.docx

《电力市场与垄断竞争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市场与垄断竞争问题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力市场与垄断竞争问题研究.docx

电力市场与垄断竞争问题研究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逐渐走上了市场经济的正轨。

大多数行业纷纷完成了市场化,并进入了有序竞争的良性循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同样,国内电力市场也在不断的完善,国内的电力供应量和需求量也逐年不断的增加,但这仍然不能满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要求。

电力市场垄断的问题日渐突显,并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

电力市场的垄断对其他行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由于电力行业是国家的基础行业,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所以如何使电力行业市场化走上良性循环的正轨就成为我们不可避免要解决的问题,有待多方面的论证与探讨。

1.我国的电力市场及其格局

1.1我国电力市场现状及评价电力市场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电力市场是指电力生产、传输、使用和销售关系的总和。

狭义的电力市场即指竞争性的电力市场,是电能生产者和使用者通过协商、竞价等方式就电能及其相关产品进行交易,通过市场竞争确定价格和数量的机制。

竞争性电力市场具有开放性、竞争性、计划性和协调性。

竞争性电力市场的要素包括市场主体(售电者、购电者)、市场客体(买卖双方交易的对象,如电能、输电权、辅助服务等)、市场载体、市场价格、市场规则等。

电力市场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①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各环节统一垄断经营;②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而输电、配电和用电环节仍保持垄断经营;③在发电和输电环节引入竞争,而配电和用电环节继续保持垄断经营;④在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各环节间均引入竞争。

因此,电力市场既有竞争的一面,又有统一协调的一面。

我国电力市场的产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

1999年全国发电量达到12,000亿kWh但基本上没有形成规范的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行为。

我国电力行业已实行计划经济和垄断经营40多年,建立电力市场是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在中国加入WTC后,电力工业迫于多方面压力必将是中国最后一个打破垄断的行业。

国务院2002年2月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基本上实现了厂网分开的电力市场新格局。

可以说,国务院的这一通知,真正拉开了我国电力市场化的大幕。

我国电力市场的建立基本上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切实保障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按照既定方针有条不紊实现的。

我国电力市场是在以省电力公司为独立经营的实体,自主经营管理、国家统一管理电网这种调度体制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建立和发展电力市场。

因此,它既是一种由树状结构,又是一种各层次之间出现交叉的结构。

以后电力市场的竞争将是各省电力公司之间的竞争。

自国家电网获悉,经过这几年的电力改革,到2008年,我国国家电力市场交易电量同比增加24%,完成发电权交易同比增加85%,实现节约标煤900多万吨。

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中国2008年电力需求增长呈现明显减缓的趋势,全社会用电量为34,2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增速同比回落9.6%。

同期,国家电力市场交易电量持续增长。

电力体制改革收到了巨大的成效。

按目前的发展趋势,随着电力建设的发展,可能会出现非相邻层间的交易;随着技术进步发展(灵活电力系统)使得售、购电双方会有更大的选择余地,电力市场必将越来越开放。

电价是电力市场的支点。

电力市场中,买卖交易均不可垄断,而且买卖方可以有多方选择,即每个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发电厂和电力公司供电,而且发电厂也可以选择向不同的电力公司和大用户卖电,这样才能真正引进公平竞争。

从经营者的角度看,电价意味着电力工业的生存与发展,意味着对社会的义务。

影响电价的因素主要有发电、输电、配电费用和维修管理费等。

电力市场中的电价应使每一参与者的利益与电力市场的总体利益一致,而这一总体利益又应该符合社会利益。

在电力市场中,电力系统的调度必须面向电力市场进行。

电力市场的电网调度中心面对两大类工作,一是电力系统运行,二是电力交易。

电力市场前调度部门主要负责电力系统运行,经营、计划和财务等部门负责经济管理(电力交易)。

电力市场要求将这两类工作有机联系在一起,甚至合为一体。

1.2电力市场的竞争类型

所谓市场,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指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由买卖关系引发出来的卖方与卖方之间的关系以及买方与买方之间的关系。

市场类型的划分是多种多样的。

按产品的自然属性划分,可分为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按市场范围和地理环境划分,可分为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城市市场、农村市场等;按消费者类别划分,可分为中老年市场、青年市场、儿童市场、男性市场、女性市场等。

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交换关系,形式上表现为物与物的交换,实质上体现着交换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因而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

市场上商品交换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市场的社会性质。

市场交易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利益,一般来说就是要使商品的利润最大化。

各种经济主体为了达到这种目的会采取各种手段,市场竞争的态势也是在这种目的下形成的。

电力市场是电价、电力系统运行、负荷管理、电力通信系统的总和,是电力工业技术与经营管理的综合。

与其他市场一样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既定目标而不断进行的角逐过程,即存在竞争。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同行业竞争结构中,竞争的激烈程度和竞争状态具有极大的不同。

行业竞争结构是指行业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的分布。

理论上,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寡头垄断、双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四种,在市场集中程度、进入和退出障碍、产品差异和信息完全程度方面体现不同的特征。

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是重要的基础产业,产供销同时完成,规模效益显著,具有区域垄断性经营的特点。

同时,电力工业还是世界公认的公用事业,电力企业必须为社会提供质优价廉的电力供应和公平优质服务。

因此,世界各国长期以来都对电力工业实行公共管制,普遍采用垄断经营和国有产权形式。

1.3电力市场垄断竞争格局形成的原因

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建立和维护一个合法的或经济的壁垒。

从而阻止其他企业进入该市场,以便巩固垄断企业的垄断地位。

垄断企业作为市场唯一的供给者,很容易控制市场某一种产品的数量及其市场价格,从而可连续获得垄断利润。

具体地说,垄断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发展的趋势:

在生产的社会化发展过程中,自由竞争自然而然在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当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就必然会产生垄断。

2、规模经济的要求:

有些行业的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资产和资金,如果充分发挥这些固定资产和资金的作用,则这个行业只需要一个企业进行生产就能满足整个市场的产品供给,这样的企业适合于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具有这种规模的生产就具有经济性,低于这种规模的生产则是不经济的。

这样来看,规模经济就成为垄断形成的重要原因。

3、自然垄断性行业发展的要求:

有些行业具有向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发展的内在趋势,而在整个市场中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范围的扩展,单位成本递减,从而实现的效益增加,这些行业具有自然垄断性。

通常情况下,这些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行业是由政府来经营的。

由于电力工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电力行业作为自然垄断行业必然要由政府来经营而形成垄断的竞争格局。

2.发达国家电力市场考察

世界各国电力工业管理模式差异较大,与本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所有制形式等密切相关。

归纳起来,大约有下列几种模式:

1、单一垂直垄断型模式:

全国发电、输电、配售电业务全部由一家电力公司经营,多为国家所有制企业,由国家对电力公司经营实行管制,法国等国属于这种类型。

2、多头垄断型模式:

这种模式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多家垂直垄断型,由多家电力公司分区经营,各区域电力供应相对独立,发电、输电、配电实行垂直一体化垄断,各区电网是互联的。

日本是采用这种模式的典型。

3、单一垄断与多头结合型模式:

输电业务由单一电力公司经营,并垂直经营发电和配电业务,发电和配电领域也允许其它企业进入,但由于电力公司垄断输电的优势,为保证公平竞争,国家对电力公司实行管制,目前德国、美国的电力企业属于这种管理模式。

4、市场开放竞争模式:

在发电、配售电领域实行完全竞争,输电由一家公司经营,并实行政府监管。

这种模式多为近10年各国电力工业改革后形成,以英国等国为代表。

2.1美国电力市场

美国的电力企业以私营为主,电力改革目标是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打破垄断、降低电价。

大企业用户是推动改革的原动力。

美国电力工业以州管理为主,联邦能源委员会只提出厂网分开、发电引入竞争机制的要求,具体改革方案由各州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改革模式多样化,有PJM电网的成功经验,也有加州失败的教训。

在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电力市场都有一定的管理权限,而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ERC拥有电力趸售交易和跨州输电的管理权,它是隶属于美国政府的一个独立管理机构,其职能涉及电价管理、相关法规的解释、输电状况以及电力趸售市场的管理。

在电力工业方面,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ERC主要管理由约1,000个电力销售商组成的电力趸销市场和174家电力公司的高压输电线路。

但无权决定输电线的建设,该项事务是由各州决定的。

各州有权管理当地的配电以及电力最终使用的交易。

这些事务是在FERCt辖权之外的。

用户可以根据发电商的服务水平来选择发电商,一些大的工业用户甚至通过所在州的州政府施加政治上的压力来促使可以购买相对便宜的电力。

由于职权范围的不同,针对电力市场所采取的措施也就不同。

FERC的主要

任务是促进趸售电力市场的竞争,这对电力零售市场的有序竞争是至关重要的。

2.2法国电力市场

法国电力市场基本上由法国电力公司所垄断,自1946成立以来,法国电力公司一直得到法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不但拥有法国全部的核电和火电站,还管理着部分水电站。

依照欧盟1996年制定的关于电力法案的决议,2000年2月,法国政府出台了第一部关于电力的立法,使法国37%的电力市场加入了竞争。

为了推进电力市场自由化改革,法国政府于2000年7月1日成立了电网公司(ReseaudeTransportd'Electricite,RTE),这家公司独立于法国电力公

司(EDF并控制法国高压输电网。

RTE公司的主要职能是确保各发电厂公平接入电网系统。

2001年11月底,法国成立了Powernext电力交易市场。

Powernext电力交易市场在RTE的授权下按不同地理位置划分标准小时电价合同,并拍卖给商业电力用户。

市场现有注册成员32个,包括发电商、供电商、合格用户、批发商等。

他们以无记名的形式在网上进行隔日交易。

2004年7月法国两院通过了一项法案,批准对法国电力公司(EDF)和法国天然气公司(GDF)进行改革。

根据该法案,法国电力公司将被改组成有限责任公司,法国政府将拥有其70%的股份,其余股份将上市出售,使其与其它欧洲公司平等参与电力和天然气市场的竞争,不再享有垄断地位。

两家公司将被允许互跨领域经营,即电力公司可以销售煤气,煤气公司也可以进行供电服务。

这既可以相互开放市场引入竞争,同时也可壮大这两家公司的力量,增加了它们相对于其他竞争者的优势。

2.3日本电力市场

日本电力工业的主体由10家私营电力公司(东京、东北、北海道、中部、北陆、关西、中国、四国、九州及冲绳)组成。

这10家电力公司分别负责各自区域内的发、输、配、售垂直一体化的电力服务。

到1999年3月,除冲绳外,日本全国实现了联网。

日本的电力改革虽然也以自由化为目标,但坚持谨慎原则,在保证有稳定的投资,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前提下,进行自由化改革。

这是适合日本资源依赖进口、九大区域电网之间不存在资源优化配置的特点的。

纵观世界各国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建立的模式,全球电力行业改革的基本趋势是打破垄断,形成竞争机制的趋势已成必然。

但电力工业要求发、输、供同时完成和为公众服务的特征,打破垄断的方法不是简单的开放,也不是"放任自由"的市场。

各国电力市场改革归纳起来有两个鲜明的特征:

第一,将垄断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即只保留真正意义上的垄断环节。

其基本作法是:

对具有明显公共性质的全国性(区域性)电力网,实行政府监管下的独家经营,将电力行业的其它环节(发电和售电)放开竞争。

第二,为达到竞争的目的,采取大规模的行业重组与资产出售政策。

行业重组将电力企业按生产过程分为发电、输电、供电三个环节,在可以按竞争运行的环节,将国有电力公司分拆成若干个并允许新的公司加入,形成竞争机制。

电力行业重组应使股东价值、服务质量和价格水平达到最优平衡,实现三方总价值的最大化。

3.我国电力市场格局的利弊分析电力行业作为国家基础产业,一直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到1995年,中国总装机容量达到2.

17亿千瓦,全国发电量10,070亿千瓦时。

电网规模进一步扩大,覆盖全国城市和大部分农村。

至1996年底,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二位,而仅次于美国。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电力事业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国家级电力市场、网级电力市场、省级电力市场、地区级电力市场、县级电力市场这种树状结构的市场。

虽然如此,由于技术条件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售电与购电者间相互选择的范围很狭窄,很容易出现售电与购电分别垄断市场的现象。

另外现阶段我国电力工业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如供求属低水平、脆弱的平衡,经不起电力供求波动影响;人均用电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10,电力垄断经营管理体制性缺陷日益明显,省际市场壁垒阻碍存在,现代管理方式不适应发展要求等等。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在统一控制、垄断下经营,效率低,服务水平差,质量不高,而且形成省、市、地、县各自为政,为本地区、本部门谋利,电价不断提高,国家财政和用户负担加重,影响国民经济竞争力等弊端。

但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C后,这样的局面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据网络媒体消息,电力行业职工的收入是同一地区职工收入的10倍以上,一个普通抄表工的年收入有10万元以上。

而且从计划经济时代就出现了“铁老大”、“电老大”等代表垄断的名词。

这实际上是社会对这类垄断行业的一种愤慨。

姑且不论网络上关于“10万元抄表工”的真实性,但它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对电力行业垄断的一种无奈、羡慕。

试问,有谁不愿意只做简单的“抄表”工作就赚年薪10万呢?

这种情形会使人们的心理出现严重的失衡,对社会治安造成应的不稳定,严重点将对整个社会的风气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面对电力工业面临的客观形势,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的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仍应处于快速发展状态,使电力弹性系数保持在1.0左右。

电力工业只有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才能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能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适应。

为此,电力工业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走市场化道路。

对此,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其基本思路就是:

政企分开,成为实体和公司制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厂网分离,竞价上网,依法调度,建立规范有序的电力市场。

通过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电力市场体系和电力管理体系,促进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4.我国电力市场化措施

前面分析了市场垄断以及电力市场的现状。

可以看出,从计划经济走出来的电力市场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垄断的电力市场不但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电力行业的垄断也对社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所以电力市场引入竞争机制的改革刻不容缓。

目前,许多国家的电力工业都在进行打破垄断、解除管制、引入竞争、建立电力市场的电力体制改革,目的在于更合理地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电力工业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电力体制改革也逐步深入,电力工业以"公司制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为改革目标的基本取向,从现在起到21世纪初,在发电领域将逐步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形成开放发电侧的经营模式,即各发电公司按电价竞争上网的市场机制,即形成了初步的电力市场化。

国家电力公司自1998年6月起就提出“实行网厂分开,建立发电侧电力市场的实施方案框架”,并开始进行相关试点改革。

当时,这种试点好评如潮,毕竟它标志着政府推进建立发电方面的电力市场工作正式启动、打破垄断。

“统一、开放、有序'电力市场的形成也迈开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随着经济和社会文明的日渐开放和发展,舆论对打破垄断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于是,发电、配电环节逐步放开,基本实现了市场化的过程;2002年2月10日,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有关电力体制改革的大方案确定,其主要内容包括:

重组发电资产,建立若干个独立发电公司;重组电网资产,设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下辖几个区域性电网公司;设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负责电力监管。

2002年12月29日,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大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5家发电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等4家辅业集团公司同时挂牌。

被分拆后的国家电力成立11家公司,其中包括2家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这就为电力垄断改革的征途打下了一个“攻坚战”。

4.1借鉴国外市场化的经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我国电力工业需要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逐步融入国际一体化的大循环中。

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我国电力体制需要进行深化改革。

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提高电力工业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电价,提高国民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有些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途径是通过电力国有资本实行私有化,出售给股民或外国公司等;打破独家垄断经营,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和竞争性电力市场;改变原来长期存在的发输配垂直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发电和售电环节引入竞争,输电和配电环节仍实行垄断经营方式。

按法定要求,输电、配电经营者向所有发电商和购电者完全平等地开放,提供服务,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和过网费用。

这样,政府只对输电价格和配电价格进行管制,而对发电价格通过市场竞争形式确定;而售电价是由发电价加上输电和配电的合理费用(政府规定)确定的。

政府对电力管制放松,但对市场监管加强,成立电力市场监管机构,履行对电力市场的监督职责。

为了使电力体制改革有序进行,这些改革的工作都要经过论证,按照先立法再改革的基本程序进行。

应该指出,电力工业的体制改革,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还处于改革的进行之中,没有成功的经验遵循。

借鉴国外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的经验,一是要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变化这一大背景下进行分析;二是要把各国的具体国情和市场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防止片面性;三是既要看到各国改革取得的具体成效,更要充分看到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需要国家付出的改革成本。

同时更重要的是,必须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不可盲目照搬,也不可急于求成。

4.2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市场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对国有利、对民有益,也是为了减轻国家和人民的负担,提高电力工业的整体效率和电力服务质量,降低电价,提高国民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搞私有化,可以采用公有制的多种经济的有效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电力国有经济通过股份形式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形成放大的自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由于我国生产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应尽快建立我国电力工业市场化的法律体系,以实现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使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由于我国能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和长远的考虑,需要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能源的合理利用效率和降低电力工业成本。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国家的公益事业,也是各行各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提高电力工业整体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电价,提高电力服务质量,有利于提高我国整体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构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竞争性电力市场的基本目标:

一是实现电力企业制度创新,不断增强国有经济对电力工业的控制力;二是实现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三是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四是通过竞争,提高电力工业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电价,提高国家整体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必须把加快改革的紧迫感同科学求实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考虑改革的各种有利条件和社会承受能力,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既要深化改革,又要循序渐进,既要加快发展,又要稳中求进,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促进稳定。

电力行业垄断是要打破的。

然而,何时打破、如何打破、打破的程度如何,电力系统和社会正处于一个博弈的过程。

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应是渐进的,必需按产业链—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进行分拆和重组,将竞争环节(发电、售电)与自然垄断环节(电网)相分离,电网为保证发电和售电环节的竞争提供必要的基础;而从改革时序看,发电环节应最先引入竞争,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售电环节(零售市场)逐渐引入竞争机制,使终端用户能够自由选择供电商;输电环节和配电环节仍被视为自然垄断领域,(政府)可保持适当的经济规制。

虽然电力行业属于垄断行业,其自然垄断业务有保持垄断的合理性,这不能不有所考虑。

然而,我们更应该认识到的是“自然垄断仅在输电配电等传输网络层面存在,其他层面的自然垄断特征不明显”。

因此,可以说,打破电力垄断一个比较折中可行的办法就是将垄断性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分拆,以此奠定市场竞争的基础。

分拆之后,竞争性业务开展公平竞争,政府继续对垄断性业务实行经济规制,同时引入最高限价等新的经济规制办法,提高经济规制的效率。

4.3我国电力市场化的风险与对策

4.3.1我国电力市场化存在的风险我们在电力市场的建立和结构优化过程中还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风险和危机:

1、发展的风险,电力体制的改革所处的产业基础跟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区别。

发达国家都是电力供给比较充裕的情况下提出的电力体制改革,比如说英国的电力体制改革,改革之初的富裕容量达到20%^30%我们国家刚刚告别电力短缺,总体上才达到一个供需平衡的状态,特别是近两年,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供应能力出现滞后,一些沿海经济技术发达地区出现了局部的电力短缺。

改革之后,存在发展的问题。

过去的改革实际上创造了一个很强的投资激励机制,市场化改革之后,这种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