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240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种方式,但书上讲的大多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由射门比准向灵巧和控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推广。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踏青。

宋代民间,习惯把无馅的食品称为饼,用火烤的叫烧饼,蒸的叫蒸饼,面条叫汤饼,油炸的叫油饼;宋仁宗赵祯做皇帝之后,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祯”字发音相似,那时说话写字都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为“炊饼”。

在当时的汴梁城里,炊饼是一种大众食品,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

宋朝把有馅的食品叫做馒头。

《水浒传》中武大郎每天早起,挑起做好的一担炊饼出门叫卖。

武松离家出行前,曾经交待哥哥武大说:

你少在外面,早点回家;原先做炊饼十扇笼,以后只要做五扇笼。

扇笼就是蒸笼,可以断定,大郎炊饼是蒸出来,而非烤制的烧饼。

宋代炊饼是今天的馒头,绝非烧饼,而馒头却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

宋朝太学与国子监食堂例行加餐,春秋两季加炊饼,冬天供应太学馒头。

宋人笔记言,炊饼深受汴梁城民众喜爱,成为主食。

年年清明节,市民携带枣粥、鸭蛋和炊饼,出游踏青。

黄庭坚在宽慰病中朋友的书简中说:

“病者想渐苏醒能食矣。

家园炊饼漫佳,不知堪否?

”诗人杨万里题作《食蒸饼作》:

“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读《水浒传》我们可探寻出宋朝清明节的习俗,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外,更多的是纵情取乐,宋朝的节日已经走下了宗教的圣堂,成为老百姓外出娱乐的载体。

通过《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宋朝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市井生活恬静和谐。

宋朝清明节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摘编自刘传录《从<水浒>中探秘宋朝清明节的习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蹴鞠是宋朝清明节习俗的主要亮点,在当时,这种活动仅在上层社会流行,也是足球艺人赖以保障生活的方式。

B.圆社是宋代蹴鞠艺人的专业团体,有助于蹴鞠艺人团结互助和维护切身利益,圆社组织蹴鞠比赛,并进行宣传推广。

C.馒头在宋朝指的是有馅的食品,就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宋朝太学食堂在冬季例行加餐供应馒头。

D.炊饼是宋朝市民在清明节出游踏青时常携带的食品,当时汴梁城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炊饼成为当时民众的主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清明节作为宋朝的一个重要节日被宋人发挥到极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B.宋代蹴鞠的“白打”踢法是调动身体多个部位完成的一套花样动作,使“球终日不坠”,该踢法不比射门的准确性,而比控球的灵巧性。

C.宋代的饼有烧饼、蒸饼、汤饼、油饼等多种,因避宋仁宗的名讳,蒸饼改称炊饼,宋人笔记和黄庭坚的书简都说明炊饼深受民众喜爱。

D.根据《水浒》有关蹴鞠与炊饼的描写和《清明上河图》,我们既可看出宋朝清明节习俗主要是纵情取乐,也可看出宋朝市井生活的幸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朝的清明节,人们进行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等活动,说明宋朝的节日已成为百姓娱乐的载体,不再有宗教般神圣感。

B.陆游的《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说明宋朝清明节有踢球和荡秋千的习俗,而杜甫的《清明》诗说明清明节踢球和荡秋千的习俗在唐朝就已盛行。

C.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发展,蹴鞠运动不仅在当时的上层社会流行,还有专业的踢球艺人,而且追求灵巧的控球技术,有专门负责蹴鞠活动的团体。

D.炊饼就是蒸饼,这不仅从《水浒》中武松和武大郎关于卖炊饼的对话中可以断定,也可以从杨万里《食蒸饼作》一诗的诗题和内容的对照中得到印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人。

曾祖谨,有功于周,为太师、燕国公。

父宣道,仕隋至内史舍人。

大业末,志宁调冠氏县长,山东盗起,弃官归。

高祖入关,率群从迎谒长春宫,诏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

贞观三年,为中书侍郎。

太宗尝宴近臣,问:

“志宁安在?

”有司奏:

“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

”帝悟,特诏预宴,因加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

是时议立七庙,君臣请以凉武昭王为始祖,志宁以凉非王业所因,独建议违之。

帝从之。

尝谓志宁曰:

“昔成王以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

今太子幼,卿当辅以正道,无使邪僻启其心。

勉之,官赏可不次得也。

”太子承乾数有过恶,志宁欲救止之,上《谏苑》以讽。

帝见大悦,赐黄金十斤、绢三百匹。

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时太子以农时造曲室,累月不止,又好音乐过度。

志宁谏,太子不纳。

太子败,帝知状,谓曰:

“闻公数谏,承乾不听公,故至此。

”是时宫臣皆罪废,独志宁蒙劳勉。

永徽四年,陨石十八于冯翊,高宗问曰:

“此何祥也?

朕欲悔往脩来以自戒,若何?

”志宁对:

“《春秋》:

‘陨石于宋五。

’内史曰:

‘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

’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

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

”俄迁太傅。

尝与右仆射张行成、中书令高季辅俱赐田,志宁奏:

“臣家自周魏来,世居关中,赀业不坠。

今行成、季辅始营产土,愿以臣有余赐不足者。

”帝嘉之,分其田以与二人。

显庆四年,以老乞骸骨,诏解仆射,更拜太子太师,仍同中书门下三品。

王皇后之废,长孙无忌、褚遂良固争不见从,志宁不敢言。

武后以其不右己,衔之,后因杀无忌,坐免官,出为荥州刺史,改华州,听致仕。

卒,年七十八,谥曰定。

                                            (节选自《新唐书·于志宁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B.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C.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D.俄兼詹事/以母丧免/有诏起复本官/固请终丧/帝遣中书侍郎岑文本敦譬曰/忠孝不两立/今太子须人教约/卿强起为我/卒辅道之/志宁乃就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

唐朝皇帝李渊的庙号,庙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

B.七庙:

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

后泛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庙,也代指封建王朝。

C.起复:

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后,一般应停职回家守丧,在丧期未满时又被朝廷重新起用,叫做“起复”,类似的说法还有“夺情”。

D.《春秋》:

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孔子根据鲁史修订而成。

《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臣商议设立七庙时,大家都想立凉武昭王为世祖,于志宁却以凉武昭王并未开创大唐帝业的根基为由进行反对,后来唐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B.唐太宗很重视太子的培养,拿西周时周公、召公的例子来勉励于志宁,请他用正道来辅佐教导太子,并让他告诫太子不可随意给属下官职赏赐。

C.于志宁在皇上同时给他和另外两位朝臣赏赐田地时,主动请求将赏赐给自己的那部分田产分赐给另外两人,高宗对他大加赞赏并同意了他的请求。

D.武则天皇后认为于志宁在高宗废王皇后的问题上不替自己帮忙,对他怀恨在心,后来借机给他定罪,将他撤去原职,贬到地方任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太宗尝宴近臣,问:

“志宁安在?

”有司奏:

“敕召三品,志宁品第四。

(2)物固有自然,非一系人事。

虽然,陛下无灾而戒,不害为福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鸣沙【注】过雁 

(明)无名氏

秋成河外锁斜晖,风卷晴沙拂地飞。

过雁数声清堕玉,征人何处问寒衣?

春雁   

(明)王恭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注】鸣沙,古县名,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鸣沙镇。

8.在《鸣沙过雁》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雁的?

请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通过“雁”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琵琶声虽“暂歇”,却因此而产生更好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

                  ,              。

(2)刘禹锡《陋室铭》中“       ,        ”两句,直接描写了陋室清幽明净的自然环境。

(3)《岳阳楼记》中“                 ,            ”两句,告诉我们人应该有仁者之心,无论身居何时何地,都要有心系天下苍生和国家朝廷的情怀。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东家

                                                                 秦悦

东家不像个东家。

一脸疲倦,从粥厂踱回,一碗稀粥,一个黑不溜秋的馒头,吃完,倒杯酒,滋——滋——,那个香甜,那个美妙,仿佛困顿瞬间灰飞烟灭。

东家,富甲一方,闻名遐迩,善饮,常饮康百万酒。

以前,与一帮文人雅士聚,东家说“吴酒一杯春竹叶”“李白斗酒诗百篇”“劝君更尽一杯酒”“桃李春风一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