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重点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8488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曼昆经济学原理重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重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重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重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曼昆经济学原理重点整理.docx

《曼昆经济学原理重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曼昆经济学原理重点整理.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曼昆经济学原理重点整理.docx

第1章•理解稀缺性、经济学、机会成本、边际、激励以及市场失灵、外部性和通货膨胀等术语的含义

稀缺性:

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家研究: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与他人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机会成本: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边际变动:

对行动变化微小的增量调整

市场失灵:

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

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通货膨胀:

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熟悉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人们面对权衡取舍,有所得必有所失,要兼顾公平与效率。

2、所得的成本就是放弃的东西,真正的成本不是会计成本,而是机会成本。

3、增量大小的比较决定选择,边际分析是经济学分析的关键。

4、人们根据刺激做出决策,并随刺激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5、交换可以使有关各方都得到好处。

6、市场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率。

7、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局限,如市场失灵、外部性和垄断等。

8、一国生产能力的大小决定国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9、货币发行过多可能造成通货膨胀。

10、短期中,失业和通胀之间有替代关系。

•领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的含义

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大炮vs黄油;环境vs收益;效率vs公平)

第4章

•理解四种市场结构的含义

竞争市场:

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垄断者:

一些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而且这个卖者决定价格

寡头:

有几个并不总是主动地进行竞争的卖者

垄断竞争:

有许多卖者,每个卖者提供略有差别的产品,有决定价格的能力

•能够分辨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

需求量:

指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和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需求:

把价格与需求量联系在一起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影响需求的因素:

商品本身的价格、收入、相关物品价格、嗜好、预期、买者数量。

商品本身的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其它都是影响需求的因素,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供给量:

厂商在一定的时间内,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和能够供给的商品量

供给:

把价格与供给量联系在一起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影响供给的因素:

投入价格、技术、预期、卖者的数量。

商品本身的价格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其他因素引起的都将是供给曲线的移动。

•理解互补品与替代品的含义

替代品:

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

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熟悉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

•学会利用供求模型分析价格的变动

•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长期和短期均衡的含义

第5章

•理解弹性的经济学含义及其决定因素

弹性:

在经济上是指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一个变量变动影响另一个变量的程度。

它通常是两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分母是自变量,而分子是因变量。

需求的价格弹性:

指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分母是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分子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必需品与奢侈品、市场的定义、时间的长短、本身用途的广泛性

•学会利用弹性的定义计算价格或需求量的变动

•理解需求曲线形状与弹性的关系,以及弹性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Ep>1富有弹性曲线平坦降价销售可以增加销售收入

Ep<1缺乏弹性曲线陡峭提价销售才能增加销售收入

但是,由于同一条直线上弹性值不同,这就决定了在陡峭的曲线的上部,降价也能增加销售收入,反之,在平坦曲线的下部,降价则要减少销售收入。

Ep=1单位弹性价格变动,总收益不动

Ep=0完全无弹性一条垂线

Ep=∞完全富有弹性一条水平线

•能够利用弹性概念分析“谷贱伤农”的含义

当粮食供给增加,导致价格下降时,也导致了销售量的增加。

但因为粮食的需求缺乏弹性,所以价格下降的幅度大于销售量增加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下降。

第6章

•学会利用供求模型分析价格管制造成的经济后果

均衡价格未必是能使人满意的价格,它可能偏高或偏低,偏低则谷贱伤农,偏高则公众消费不起,所以政府要将其控制在适当的位置上,这就产生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政府决定的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为支持价格,能在短期中推动政府扶持企业的发展,如稳定农业生产;扩大农业投资;长期中则增加财政负担,农产品供给过多,失业增加。

政府决定的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为限制价格,在短期中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但却不利于刺激生产,产品短缺;不利于抑制需求,资源浪费;引发黑市交易、请客送礼,败坏社会气,滋生腐败。

一般来说,行政手段干预的负面效应很大,市场手段改变需求的负面效应较小,但这两个手段仍只能在短期中不得已而为之,而不能作为常规操作手段。

现在发达国家着眼于改变供给,其效果相对要好得多。

•能够区分稀缺与短缺这两个概念

•学会利用供求模型分析税收对买方价格和卖方价格的影响

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

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该物品在新均衡时的销售量减少了。

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

在新均衡时,买者为该物品支付得多了,而卖者得到的少了。

•理解供求曲线的弹性与税收负担之间的关系p110

对买者和对卖者征税本质上是相同的,唯一区别是谁把钱交给政府。

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弹性,税收负担更多得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因为,在本质上,弹性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

需求弹性小意味着买者对消这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

供给弹性小意味着卖者对生产这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

当对这种物品征税时,市场中其他好的选择少的一方不能轻而易举地离开市场,从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

第7章

•掌握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以及总剩余等概念

支付意愿:

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消费者剩余:

买者的支付意愿减买者的实际支付量(=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衡量了消费者从一种物品中得到的买者自己感觉到的利益,由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

反映了经济福利。

生产者剩余:

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卖者的成本(=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衡量卖者参与市场的利益,由价格之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

总剩余:

两者之和(=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理解经济效率的含义

效率:

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平等:

福利在社会成员中分配的公平性

关于市场结果的观点:

1)自由市场把物品的供给分配給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

2)自由市场把物品的需求分配給可以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3)自由市场生产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均衡结果是资源的有效配置。

•学会利用供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及其变动(比如技术革新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