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其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2290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其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其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其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其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其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其发展.docx

《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其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其发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其发展.docx

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其发展

论文设计

题目:

系部:

电气工程系

专业:

学生姓名:

高斌

班级:

10221

学号:

1022136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摘要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

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特别是Internet的普及和发展应用导致了电子商务浪潮的兴起,面对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建立电子商务时代的全新管理模式成为必然。

文章就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必然性和特征作了阐述。

 

关键词:

电算化;会计;发展趋势

 

目录

摘要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及内容1

1.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1

1.2会计电算化的内容2

第二章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5

2.1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5

2.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5

2.3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6

2.4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对策9

第三章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12

3.1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12

3.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完善13

3.3会计电算化的国际化发展趋势15

第四章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的体现17

4.1电算会计要体现财务会计制度要求17

4.2电算会计要体现治理会计思想17

4.3电算会计要体现的本钱治理理念17

4.4电算会计系统要体现企业业务的整体治理18

4.5建立通用、同一的财务软件模式18

4.6制定新型的电算化会计治理制度18

4.7电算化会计的发展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19

结论20

致谢21

参考文献22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及内容

中国企业在面临网络化生存的同时,还需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伴随e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深,置身于国际大市场的企业必须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善其经营管理。

财务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如何站在全球战略的高度去建立一个处于企业管理系统核心的财务系统,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

1.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

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广义上来讲就是指与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系统,其基本构成包括会计人员、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要素,其核心部分则是功能完善的会计软件资源。

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

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它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提高,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解放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1.2会计电算化的内容

1.2.1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领域,对于促进会计核算手段的变革,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对于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标准统一,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于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会计工作方法和观念的更新,对于促进会计职能的进一步发挥,提高对经济活动的监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促进会计核算手段的变革,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

会计核算工作数据量大,对准确性要求很高,要求提供会计信息的时间性较强。

而电子计算机具有高速度、高效率和高容量的特点,对于数据的记录、汇总排列、查询和对和存贮分析等方面,比手工操作的速度能够提高成千上万倍,并可随时从计算机中获取有关数据,能够大大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供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也能够得到充分保证。

2.促进会计核算工作的标准统一,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传统手工会计由于各人、各企业习惯不同,形式多样,有很大的人为因素,无法做到全行业的同一。

而利用电子计算机对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能够为全行业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是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化,有助于进行统一规范的经营管理,完善对经营管理的要求,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经营管理的水平。

3.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会计工作方法和观念的更新

实现会计电算化,可以将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手工记账。

算账和报账的繁重体力劳动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引起会计手段的重点变革,是会计工作更加方便高效,推动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把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领域,也是对会计工作方法的一次大胆的改革,能够促进更新的会计理论和观念的产生。

4.促进会计职能的进一步发挥,提高对经济活动的监管水平

电子计算机强大的信息记录储存功能可以随时提供详细的、全面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

会计监督职能主要包括对有价值的经济活动进行指导、控制和检查。

由于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可以获得更为准确、及时、详尽的会计数据,将会计信息有效地提供给有关部门,可以更好地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1.2.2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任务

1.指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指定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对会计核算软件及生成的会计资料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情况实施监督。

3.促进各单位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组织开展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

1..2.3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手工会计系统与计算机会计系统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经过比较分析后,计算机会计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手工会计系统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相同点有:

1.数据的层次结构

在会计工作中,广泛运用计算机来处理经济业务,是会计技术上的革命,但并没有改变会计的基本原理。

会计电算化仍然要遵循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对发生的经纪业务都要运用复式记账原理,编制会计分录,登记账户,然后编制会计报表。

无论是手工绘制还是电算化会计,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济管理,提供会计信息,进行经济预测,参与经营决策,提高经济效益,手工会计或电算化会计要达到系统目标,都必须经过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和传输,价值方面手来控制经济活动,努力实现以尽量少的投入,达到尽量大的产出。

2.基本原理目标和基本功能

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

电算化会计会引起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上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渐进型的,而不是突变型的,目前的电算化会计必须遵循基本的跨级理论和会计方法。

都必须保存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是会计的重要历史资料,必须按照规定妥善保管。

实行电算化会计,大部分会计档案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由于手工会计下纸质档案变为磁性介质的会计档案,备份消失和复制都很容易。

这就要求用更科学的方法,加强会计档案的保管。

会计理论和方法会计法规和准则共同遵守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

电算化会计不能置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于不顾,相反应当更严格地执行,从措施上、技术上杜绝可能的失误。

3.会计档案保存

(1)手工会计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的不同点有:

计算工具:

手工操作的主要工具是算盘、计算器,而计算机操作使用电子计算机及一些辅助设备,计算省时省力。

(2)数据载体数据处理形式:

手工会计系统中,数据的处理要经过分类、计算、过账和登记,而电算化会计处理数据是自动进行的。

4.查找方式

手工会计系统的查找要翻阅各种凭证、账簿、报表,查找速度慢,而会计电算化系统,查找方便、迅速。

内部控制方式错误更正方法账务处理程序账簿设置和记账会计人员素质会计工作组织体制对账、结账和账项调整。

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由于电子计算机能够长时间大量存储数据,并能以极高的速度和准确性自动的进行运算和数据处理,从而打破了手工操作的局限性,可以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更为详细、更加及时的信息。

5.拓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

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计算机有大量存储并易于调用,从广度上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

在已建立起的过去经营活动详细记录的基础上,通过话时处理,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当前经济活动的最新动态,而且还可以对未来经营方案进行预测,这就为日常管理、分析、预测和决策,随时提供可靠的依据。

为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整个数据处理过程能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人们只需做一些辅助性的操作,而把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对经济活动的分析、预测和日常管理方面,更好的完成会计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

同时,备份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很重要。

 

第二章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2.1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决策支持系统是以计算机存储的信息和决策模型为基础,协助管理者解决具有多样化和不确定性问题的,以进行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并制定高层管理决策和策略。

据统计,美国1983年,55%的新程序是用于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用于核算的仅占45%,这说明国外已进入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阶段。

国外的会计软件主要是面向市场的销售分析和预测系统、供货发票系统;面向生产的成本计算和分析系统、存货控制系统、应收几款管理系统;面向人事管理的雇员住处系统、工资系统、劳动力资源会计系统;面向现金管理的现金收支系统、支票核对系统;面向采购管理的采购与验收系统、应付账款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面向财务管理的财务报表系统、年度财务计划系统和预算控制系统等。

2.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会计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我国会计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我国会计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本世纪70年代末,至今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

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民族品牌的商品化财务会计软件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在这30年中,基本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2.2.1起步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2年以前。

1979年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1981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的讨论会,会上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这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起步,并逐步跨入应用阶段。

2.2.2自发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是1983年到1988年。

在这个阶段里,会计电算化开始在全国推

广应用,当时,全国掀起了计算机应用热潮,许多单位也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

但此阶段,由于技术上远远落后于计算机的发展和会计变革的形势的局限性,使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推进非常缓慢。

2.2.3稳步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是1989年至1996年。

在此阶段中,出现了会计软件产业。

1998年8月在吉林召开了我国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提出了实现会计软件通用化的若干措施,并将市场机制引进我国会计软件市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2.2.4发展创新阶段

第四阶段为1997年以后。

在90年代后期,会计电算化经历了会计软件向ERP软件的横向发展,使会计软件成为了ERP软件的一部分,初步探索企业管理一体化的应用模式,“资金管理、预算管理、成本控制”成为会计软件重点尝试的“新三样”。

在会计软件的使用上,会计地区、部门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沿海地区普遍使用率较高,可有的地方才刚刚开始;在已实施会计软件的单位中,大部分单位开发和应用的是部分会计核算子系统,其中尤以“老三样”和单机应用为主,只有很少的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并彻底甩掉手工记账。

随着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型会计软件大力发展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2.3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探索,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面对新世纪信息技术的浪潮,综合国内外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形式,可以看出我国会计电算化将面临巨大的变革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2.3.1对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不重视

许多单位的领导和相关个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还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对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不重视。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会计电算化为时过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序的过程,是单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是会计部门的责任等等。

另一方面,传统的会计也禁锢着部分人的头脑,一些人肤浅地认为“算盘”

和“账本”就是财务会计的工具。

再者,有些单位由于缺乏开发能力,机器闲置,或仅作打字机用;或根本没有计算机。

这些片面的认识给会计电算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了会计电算化健康顺利地发展。

2.3.2缺乏一套完整的电算化管理体系

目前,会计系统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

加上缺乏一套完整的电算化管理体系,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要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

2.3.3缺乏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表现在:

第一,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

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青人则相反。

要使得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第二,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

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

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

而现在的教材大多是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差,只是拿个证而已;第三,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缺乏,没有系统性。

2.3.4没有充分发挥电算化对强化财务管理的功能

多数单位电算化部是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减轻了会计人员的负担,只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

只在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功能上较强,而对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没有进行没汁,功能不全,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功能。

2.3.5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

财务软件厂商基本是一套软件使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对行业特征和单位的核算特点考虑不够。

导致不少施行会计电算化的会汁人员仍要做大部分辅助工作。

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难以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

材料、工资等各核算子系统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和系统性。

集成化

程度低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

投资集中、设计周到、便于交流、售后服务较易管理。

但在近几年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逐渐暴露出了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定义较抽象,系统体积较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需要的功能等等。

而仅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看,其材料、销售、工资、固定资产、成本等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

而从一个公司购买的会计软件是不能与从另一个公司购买的其他软件联系在一起的,结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不能融为一体,很难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2.3.6会计软件开发疏漏了审计因素,不能满足审计要求

会计电算化后,传统审计中最为重视的会计系统提供审计线索的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计算机自身及会计软件运行特点,加上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内部程序不一定全面了解,使得会计电算化过程成为一只“黑箱”。

目前,会计电算化与审计处于一种“脱节”状态,严重影响我国会计电算化与审计工作发展。

2.3.7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性,保密性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一些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者未能按照一定程序操作,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或错误的出现;一般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财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

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

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从而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

加上对计算机病毒的侵入防范意识不强,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病毒和黑客的侵入,从而使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

2.3.8甩账工作处理不当

甩账是建立在会计电算化达到一定基础之上的,手工记账与计算机记账并行一段时间以后,从人员素质及硬件设施完全具备,并达到一定熟练程度的情况进行的。

有些地方的财政部门为了防止出现匆忙甩账曾明文规定: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要甩账,需经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验收确认后方可。

但是,不少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就立即不用手工记帐了。

2.4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对策

2.4.1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电算化会计是一套关于会计信息处理的有机系统,电算化软件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需要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准确,充分发挥电算化信息处理的优点。

有关部门应借鉴发达国家电算化管理经验和规则条例,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监管制度的研究,尽早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并富于操作性、实用性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切实保障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会计电算化必须建立的管理制度应包括:

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电算化系统会计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等。

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针对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地补充和完善相关法规。

通过准则类法规规范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使会计电算化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4.2重视电算化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培养一大批懂财务并精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是我国会计电算化持续发展的根本。

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学校教育和岗位培训上双管齐下。

对于学校教育中电算化课程的开设,往往存在学时较少,课程安排过于基本,软件单一的问题。

学生学完课程后,往往只掌握了一些日常业务的简单操作,稍显复杂的业务处理或软件的一些高级功能就知之甚少了。

可见,要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就应锻炼学生们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管理分析数据的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核算操作。

对于正在从事着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应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短期培训,使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来适应日新月异的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2.4.3加强安全、保密性

加强安全、保密性,从外部来看,需要会计软件生产企业在开发设计新软件的同时加强对数据保护模块的研究;从内部来看,需要企业自身加强财务安全意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1.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

2.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

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

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

3.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

4.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

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5.强化审计线索制。

6.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

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

7.建立机房管理限制。

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

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2.4.4实现网络化财务信息管理

1.传送数据网络化。

企业可以将公布财务或审计报告等工作直接借助于网络平台实施,节约成本,便捷高效。

2.实现企业会计电算信息系统的网络化。

随着财务软件技术的深入开发,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我国的大部分会计电算化系统必将渐渐地从单项环境过渡到网络化的环境中来。

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数据共享平台,使企业的数据资料在网络上可以选择与其他企业的财会数据资料实现共享。

3.将企业的资金账户与系统挂钩实现网上收支。

企业可以将局部网定向到银行的账户上,在网上直接进行资金的划拨和收支,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率,便于开展电子商务。

2.5.5加强软件的友好性和易用性

考虑到会计人员的年龄结构、素质层次多样,为了使会计软件更加易于操作、易于学习,就需要软件开发人员能够设身处地为使用会计软件的从业人员考虑,使开发出来的会计软件界面亲和、易懂易用。

如“采用自动转账凭证生成模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所谓自动转账凭证生成模块,就是会计软件系统根据收、付、转和汇总凭证的格式,事先设置好摘要栏、借贷方科目、金额栏(借或贷)以及金额的计算方法,当会计人员把每一个会计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输入系统时,系统自动生成所需的记账凭证。

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可以有效地保证会计报表数据源真实可靠。

自九十年代至今,我国会计电算化高速普及,但摆在当前的问题是,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相比,无论是人员的素质还是相应的监管、操作规范都没有配

套地跟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我们应抓住机会,与时俱进,深刻认识会计电算化现存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建立更加高效的财务处理系统,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助力。

 

第三章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成功的企业往往是那些管理出色的企业,必须有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模式,行业的管理最佳实践,企业本身的管理个性,新技术带来的管理变革。

传统的通用型财务软件已经难以满足个性化企业的要求,难以满足企业全面实现ERP管理的需求,使用财务软件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开发适合本企业的个性化财务软件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3.1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3.1.1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

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种网上处理、传载信息以及上网使用的方式是知识经济下的最为普通的财务信息的生产与消费方式。

绝大多数的公司对外提供财务信息都是通过网上的在线服务方式,财务信息不上网的公司会处于筹资劣势,将缺乏竞争力。

3.1.2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

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因此,要求我们的高校多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同时也要求企业的会计专业人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业务,还要熟悉计算机,具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