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荒漠化防治探究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2120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荒漠化防治探究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地理荒漠化防治探究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地理荒漠化防治探究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地理荒漠化防治探究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地理荒漠化防治探究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荒漠化防治探究题.docx

《高中地理荒漠化防治探究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荒漠化防治探究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荒漠化防治探究题.docx

高中地理荒漠化防治探究题

荒漠化防治探究题

探究一:

区域生态环境的发展演化

读图,完成

(1)~(3)题。

(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下列哪一个?

( D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解析:

(1)本题考查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结合区域定位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水资源分布及数量是制约本区域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

(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哪一个?

( B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解析:

在图示区域内,当代由于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更大,导致河流水量更小;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水源,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

解析:

图示区域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植被破坏等,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严重。

答案:

B

探究二:

我国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

读影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问题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_。

新疆绿洲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西北地区荒漠化扩大的自然原因是干旱,绿洲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防止日渐严峻的土地荒漠化形势?

答案:

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

解析:

针对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等。

核心解读

重难点1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

荒漠化地区

土地利用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空间分布特征

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

科尔沁沙地、内蒙古后山地区

旱作农业为主

沙质草原遭过度农垦,或固定沙丘被开垦后活化

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等地区

草原放牧业为主

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

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形成斑点状土地荒漠化圈

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

塔里木盆地边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河西走廊等地区

绿洲农业为主

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造成沙丘活化

片状或带状分布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

塔里木河下游、石羊河下游等地区

绿洲农业为主

中上游绿洲过量利用地表水或冲积扇上部过度开发地下水;樵采破坏绿洲周围的固定沙丘

片状或带状分布

城镇、工矿区、交通线附近

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等

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基本建设不重视环保,破坏植被、污染水源、弃土弃渣等

呈点、线状,面积小而分散

重难点2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1)合理控制人口数量

人口增长过快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有利于荒漠化的治理。

(2)生态恢复与建设

①发展立体生态农业:

荒漠化地区的农林牧之间的争地矛盾不可避免,今后应向多层次、高质量、高效益的立体生态农业方向发展,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的护和建设带动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②加强草场建设:

在中、低产田地区,改革种植方式,实行草田合一机制,通过畜粪还田和豆科牧草固氮,实现“草多—畜多—粮多”的良性循环。

同时,固定草场使用权,处罚破坏草场者,还要加大退化草原的恢复与重建力度。

③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提高现有土地生产力,控制耕地数量的增多,根据实际退耕还林、还草。

减少放养牲畜数量,减轻对草场的压力。

改变目前以防风固沙林和用材林为主的状况,增加水土保持林、农牧防护林的比例,积极发展薪炭林和经济林,逐步形成多林种、多功能、高效益的林业体系。

④开发新能源:

改变西北农村能源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试题:

(2009·江苏地理,21~22)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回答

(1)~

(2)题。

(双选)

(1)P地与Q地相比,P地( AB )                 

A.年大风日数少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D.沙尘暴日数多

(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AC )

A.截留水分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D.改变植被类型

纠错分析:

试题图中有银川,此信息非常清楚地告诉考生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

另外,利用图例获取信息也可以进行分析判断。

(1)题考查地形对环境的影响,考生很容易看出山脉的影响。

(2)题,则是完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该区域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削弱风力,截留水分,增加植被覆盖,调节小气候,但不能改变当地的气候类型和植被类型。

 

考查目标:

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治理

【例】结合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2008年1月24日于北京召开的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说,全国已有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

材料二 

(1)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体位于(省区),从自然区来看,该山脉以东是,以西是。

解析:

A山脉是大兴安岭,主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B地区是内蒙古的科尔沁地区,试分析荒漠化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答案:

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过度农垦,破坏植被。

解析:

科尔沁沙地属于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是由于过度开垦形成的,荒漠化土地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3)A地区荒漠化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案:

斑点状的荒漠化圈 水井周围集中了大量牲畜,过度放牧。

解析:

呼伦贝尔草原的斑点状荒漠化圈,主要分布在水井周围,集中连片的掘水工程使得牲畜数目迅速增加,大面积的草地被破坏。

(4)针对该区域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答案: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面积,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护田林和防护林等。

解析:

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治理。

【规律·方法·技巧】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的答题思路

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

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解析:

1.由材料中信息“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可知,弱水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内陆河,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2.水水量较为丰富的原因是祁连山冰雪面积广,冰雪融水量大。

3.解析:

人为因素主要从河流中上游用水过度、过度农垦、过度樵采等方面来分析;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4.解析:

要特别注意“评价”和“自然条件”这两个关键词。

“评价”,不仅要找到该流域所在自然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方面,同时也要找到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自然条件”则应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矿产等方面来考虑。

答案1.西北干旱与半干旱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3.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植被破坏)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

4.有利条件:

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

不利条件:

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学法指导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2011·高考广东文综卷)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

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2:

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

(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________。

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________河,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________;深度1.6米处是________沉积,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000年前后比现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4)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思路点拨】 石羊河流域位于祁连山东北,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该流域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土地荒漠化严重,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既要节水灌溉,保证生态用水,同时还要对已发生荒漠化的土地进行恢复治理。

【标准答案】 

(1)西南—东北 内流 石羊河中途消失,没有流入海洋 

(2)久远 湖沼 湿润 该地当时是湖泊、沼泽,现在是沙漠 (3)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

(4)措施:

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应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主要考点有河流流向、内外流河类型的判断;地层的分析及当时地理环境的推测;气候类型的判断;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等。

(1)、(3)题难度不大,第

(2)、(4)题难度较大,要求考生回答问题要规范。

分析近三年课改地区的高考题可知,高考中针对本讲的命题有以下特点:

1.从考查内容来看:

西北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荒漠化问题、荒漠化的防治及区域生态建设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

2.从命题角度来看:

以区域位置图为切入点考查区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保护措施是最常见的命题角度,

3.从考查能力来看:

通过提供区域地图,重点考查地图分析、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析 

(1)图中显示,石羊河水主要来自祁连山东北坡的冰雪融水,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最后消失在腾格里沙漠,属于内流河。

(2)一般来讲,在没有遭到强烈地壳运动破坏的情况下,埋藏越深的地层,年代就越久远。

图2显示,在1.6米深处分布有湖沼沉积物,说明距今5000年前后该地区分布着湖泊、沼泽,可推测当时气候较现在湿润。

(3)本地位于河西走廊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水源缺乏,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4)防止荒漠化进一步加剧的措施,可以从禁止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滥采滥挖,控制种植业规模、推广节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退耕还牧、生态移民,促使其恢复自然植被等方面考虑。

► 探究点一 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西北部。

2.西北地处我国的内陆区,距海十分遥远,因此受海洋的影响极小,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3.西北地区植被的东西差异较大(常以年降水量约200毫米的贺兰山为界),东部以草原为主,而西部则以荒漠为主;故西北的东部有大面积广阔的牧场,西部的荒漠则多为自然过程形成的原生沙质和砾质沙漠。

受气候和生物的影响,土壤发育较差,有机质含量少。

4.西北的河流受降水的补给极少,水源大多来自冰川融水,且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咸水湖,夏季气温高的时候,河流水量很大,常会形成汛期,到了冬季常由于无水源补给而断流,多属季节河。

5.西北在地貌形态上,因风力作用强烈,以风蚀、风力沉积地貌为主,沙漠、戈壁面积广大。

6.西北有稳定而水源丰富的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地区,还分布着一个个的绿洲,它们是该地区自然条件最为优越的地方,一个大的绿洲常常就是一个城市,如我国新疆的许多城市就是分布在绿洲上

► 探究点二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决定性的作用。

二者的表现可综合分析为:

说明:

过度樵采最突出的是在绿洲的边缘地区,当地能源缺乏,为了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樵采天然植被成为燃料的主要来源,如塔里木盆地边缘;过度放牧主要发生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人类不合理地过度放牧,使草场资源来不及更新,从而出现了草场退化现象,出现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如呼伦贝尔草原;过度开垦主要发生在半干旱的农垦区,为了提高粮食的总产量,大量地进行农垦活动,使草地变为耕地,不久之后,就退化成了荒地,如科尔沁沙地。

例2 阅读下列资料和图,回答问题。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9%。

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1)用下列选项将图补充完整。

a.风力作用为主    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解析]本题考查了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同时可以锻炼学生对关联图题的掌握。

(1)在图中提示了干旱、湿润地区分别起主导作用的外力作用,湿润地区河流发育,多流水侵蚀作用;干旱地区,水分缺乏、温差大、风力作用强烈。

湿润地区降水多,我国的降水多是冷锋活动造成的,暴雨多,冲刷力强,对地表的破坏强度大。

干旱地区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且变化明显,极不稳定。

(2)由于人口压力,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工矿城镇建设等对植被的破坏,地表缺乏保护而使土地退化;同时,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过度开采地下水等,会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沙化等问题。

[答案]

(1)见下图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城镇建设等造成的植被破坏,导致土地退化。

 

► 探究点三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沙漠化的防治内容和原则

防治内容

 

 

预防:

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扭转:

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

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防治原则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由于西北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因贫困而导致的植被破坏,因此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水资源合理利用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分布区

措施

生物措施

 

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

封沙育草

绿洲前沿地带

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绿洲内部

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多层防护林体系

 

工程措施

 

在缺乏水源的地区

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解决农牧民能源问题的途径:

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5)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

3.我国的治理措施和经验

(1)措施:

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2)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固沙

例3图30-3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回答

(1)~

(2)题。

(1)P地与Q地相比,P地(  )

①年大风日数少 ②年降水量多 ③年降雪日数少 ④沙尘暴日数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解析]

(1)该区域为宁夏、内蒙古交界地带,图示信息反映该区域沙漠广布,荒漠化问题严重。

Q在沙漠地带,根据新月形沙丘可知该地多大风,多沙尘暴。

P地位于河谷地带,故P地年降水量多,年降雪日数多。

(2)该区域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削弱风力,截留水分,增加植被覆盖,调节小气候,但不能改变当地大陆性气候的类型,植被类型也不会有大的改变。

[答案]

(1)A 

(2)C 

[点评]本组题主要考查区域地图信息获取、处理及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考查陆地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以及荒漠化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区域——西北地区,草方格沙障最典型的是宁夏沙坡头的治理,其治理的起因是为了保护此地铁路线(包兰线)免受沙漠掩埋。

► 探究点四 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石漠化、次生盐渍化、“红色荒漠”的区别

土地荒漠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它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荒漠般的景观。

主要表现为由土地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三方面。

土地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由于过度的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造成了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环境退化过程。

如乌兰布和沙漠、科尔沁沙地等。

石漠化的全称是“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在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岩溶发育的地区,由于土层薄,再加上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等原因,在多雨的条件下,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如现在贵州省的石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到2.1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2.2%,并且还在以每年900多平方千米的速度增长。

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大量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地盐分集聚所形成的现象,是荒漠化的另一种迹象,也是人为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所带来的后果。

土地次生盐渍化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如我国的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次生盐渍化问题。

“红色荒漠”是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由于雨水冲刷和流水冲蚀作用,使裸露的红壤丘陵地区的土壤成片、成块地流失,导致土层变薄甚至缺失而不能生长植物,称之为“红色荒漠”。

【思维拓展】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的差异

热带荒漠的形成原因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其次,地形和洋流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内部到大陆西岸,平均位置约在南北纬15°~30°之间,典型地区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纳米布沙漠,西亚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北美洲西南部沙漠,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沙漠,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等。

温带荒漠区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深居内陆,再加上山岭的阻挡,海洋湿润水汽难以到达,导致降水少。

主要分布在35°N~50°N的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中心部分,但在南美洲却出现在大陆东岸,即阿根廷大西洋沿岸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典型地区有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中国境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等。

例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灾害多发的根源,“石漠化”也逐渐成为继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二 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相关数据。

坡度

土层厚度(mm)

有机质层厚度(mm)

5°~10°

120

28

10°~15°

81

20

15°~20°

80

17

20°~25°

78

15

25°~30°

71

12

30°~35°

42

9

>35°

20

7

(1)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

(2)从材料二的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层厚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兴建大型工程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解析]石漠化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广布的地区,该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多暴雨冲刷地表,加上地形坡度大,易造成表层土壤流失,土壤贫瘠,植被较难生长。

同时,石灰岩地区地下多溶洞,易造成地面塌陷。

[答案]

(1)云南 贵州 广西 

(2)随坡度变大,土壤层厚度变薄,有机质层厚度变薄

(3)选择坚实地基,避免地面塌陷

(4)自然原因: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坡度大,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贫瘠,植被难以成活。

人为原因:

人类的各项活动破坏了植被。

► 探究点五 湿地的概念、分类与分布

1.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此外,湿地还可以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

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段,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分布区、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岸带等,均属湿地范畴。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