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届初三专题复习各城区二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普阅读理解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2116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届初三专题复习各城区二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普阅读理解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市届初三专题复习各城区二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普阅读理解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市届初三专题复习各城区二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普阅读理解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市届初三专题复习各城区二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普阅读理解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市届初三专题复习各城区二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普阅读理解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届初三专题复习各城区二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普阅读理解word版含答案.docx

《北京市届初三专题复习各城区二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普阅读理解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届初三专题复习各城区二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普阅读理解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届初三专题复习各城区二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普阅读理解word版含答案.docx

北京市届初三专题复习各城区二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普阅读理解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2019届初三专题复习—2019年各城区二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科普阅读理解

(海淀二模)16.(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花青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

自然界中现已知的花青素有20多种,植物中的花青素主要包括飞燕草、矢车菊、矮牵牛、天竺葵、芍药、锦葵色素等6种。

水果、蔬菜、花卉中的主要呈色物质大部分与花青素有关。

花青素类物质的颜色会随着植物液泡中pH的不同而变化。

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性,能够与多种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反应,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损伤。

例如,蓝莓中的花青素是迄今发现的最高效的抗氧化剂,它的抗氧化性比维生素E高出50倍,比维生素C高出20倍。

由于花青素的营养和药理作用,其保健功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研究人员选取部分植物对上述6种花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如表1。

表1不同植物中的花青素含量(mg/kg)

样品

名称

飞燕草

色素

矢车菊

色素

矮牵牛

色素

天竺葵

色素

芍药

色素

锦葵

色素

紫薯

ND

134

ND

ND

428

ND

蓝莓

230

1025

1113

ND

216

1000

黑葡萄

47

313

233

ND

155

466

黑桑葚

ND

1015

ND

21

ND

ND

菊花

ND

ND

ND

ND

ND

ND

*ND表示在该植物中未检出该类花青素。

由于花青素本身性质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温度和光照影响花青素的稳定性,高温和光照会加快花青素降解的速率;科研人员还研究了pH对蓝莓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

图1pH对蓝莓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

因此,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注意调控上述因素,维持并提高花青素稳定性是花青素类产品开发的关键。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矢车菊色素(C15H11O6)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文中提到花青素的化学性质有(写出一条即可)。

(3)根据表1,若要补充花青素,首选的食物是。

(4)由图1得出的结论为。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花青素有可能用于制作酸碱指示剂

B.菊花不适合提取花青素

C.富含花青素的食品尽量避光、避免高温保存

D.只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才具有抗氧化性

(朝阳二模)16.(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罐装食品是生活中的常见食品,关于它的误解有很多。

误解1:

罐装食品保存期长,有防腐剂

罐装食品的保存原理是密封杀菌。

把内容物、包装罐充分加热灭菌后,将无菌食物装入包装罐,趁热封口,再经加热灭菌,迅速冷却后保存。

该过程中,里面的微生物被高热杀死,外面的微生物进不去,因此罐装食品里不需添加防腐剂。

误解2:

罐装食品是方便食品,没有营养

罐装肉类和鱼类的加工温度一般在120℃左右,这样的温度只会损失少量游离氨基酸,不会使蛋白质和钾、钙、镁等矿物质的含量下降。

甚至有些罐装食品比原料本身营养价值更高,如罐装鱼在加工过程中会使鱼骨变酥变软,溶出大量钙,对鱼中的营养素不但没有影响,还使含钙量比鲜鱼增加了十倍以上。

罐装蔬菜加工温度不超过100℃,该温度时受损的只有维生素,一部分因加热而分解,一部分因溶于汤汁,吃的时候被扔掉了。

罐装食品加工时有高温短时和低温长时两种方法,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测定两种方法对果蔬中维生素B的影响数据如下。

罐装食品

维生素B1损失(%)

维生素B6损失(%)

高温短时

低温长时

高温短时

低温长时

菜豆泥

15.8

40.3

9.5

10.1

浓缩番茄汁

0

2.8

0

0

误解3:

罐装水果经过加工,水果不新鲜

罐装水果加工是通过高温热处理使营养损失的化学反应停止或减缓,来保持食物的鲜度和营养。

以黄桃为例,采摘后在45分钟内加工成的黄桃罐头,维生素C只损失10%,而采摘1天后自然存放的黄桃,维生素C则会损失30%。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罐装鱼的含钙量高于鲜鱼,其中“钙”指的是________(“钙元素”或“钙单质”)。

(2)写出一条维生素的性质_______________。

(3)趁热封口的包装罐冷却后不易打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罐装食品中不需添加防腐剂

B.罐装食品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C.罐装水果是通过高温热处理的方法保持食物的鲜度和营养

(东城二模)16(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水果罐头方便又好吃,且保质期长。

大多数人都认为保质期越长,防腐剂越多。

实际上,保质期长不等于添加防腐剂。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水果类罐头不允许添加任何防腐剂。

水果罐头中的高糖、无氧环境不适合微生物生长,因此只要灭菌彻底,不需要添加防腐剂。

水果罐头的原料经过80-90℃的巴氏灭菌处理,可以杀灭食物中的绝大部分微生物,水果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都能被很好地保留下来,仅有极少数不耐热的维生素会被破坏。

在密封前,对罐头进行排气处理,保证罐头内部为真空状态,有效隔绝氧气,从而防止食物中的微生物滋生。

柑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

我国柑橘罐头占柑橘加工量的80%以上。

柑橘罐头制作流程如下:

杀菌过程中,随着杀菌温度的升髙、杀菌时间的延长,罐内热量的累积(积温)会升高。

积温对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的保存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选购水果罐头时,应首选正规厂家生产的。

若罐头出现膨胀或者凹陷,有可能是密封不良或灭菌不彻底导致产品变质,不建议购买。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柑橘罐头制作流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字母序号)。

A.剥皮分瓣B.酸碱处理C.灌装

(2)柑橘罐头制作流程中,调节溶液pH时,用到柠檬酸(C6H8O7),其相对分子质量的计

算式为________。

(3)密封前,对罐头进行排气处理,保证罐头内部为真空状态,目的是。

(4)下列关于水果罐头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保质期越长,防腐剂越多

B.根据国家标准规定,水果罐头可以添加少量防腐剂

C.水果罐头经过巴氏灭菌,大部分营养成分被保留下来

D.选购水果罐头时,若罐头出现膨胀或者凹陷,可能已经变质

(5)根据图示分析,为了减少柑橘罐头中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的损失,采取的措施

是。

(西城二模)16.(5分)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与传统汽车使用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更加多元化。

电动汽车

电池能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几类电池的部分性能指标如图1所示。

其中能量密度表示单位体积的电池所具有的能量。

氢内燃车

图1几类电池的部分性能指标

氢内燃车以氢气为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

氢气可通过电解水(原理如图2)等多种方式获得。

据测算,1kg氢气完全燃烧可释放14.3×104kJ的热量,1kg汽油完全燃烧可释放4.6×104kJ的热量。

乙醇汽车

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发酵粮食收割后剩余的秸秆大量提取。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未来可期。

图2电解水原理示意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汽车采用化石燃料为能源。

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

(2)依据图1,锂电池优于镍氢电池的性能指标是。

(3)1kg氢气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kg。

(4)依据测算数据可知,氢内燃车与汽油车相比的优势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依据图1可知,提供相同能量时,铝空电池的体积最小

B.图2中,A口产生的气体为氢气

C.农业大国盛产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广乙醇汽车

(丰台二模)16.(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石墨烯是目前已知最薄、最坚硬的材料,它的熔点高达3000℃,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

2004年,科学家从石墨中剥离出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薄片,这就是石墨烯。

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是氧化石墨还原法,石墨片与浓硝酸、浓硫酸、高锰酸钾等反应,再经超声处理得到氧化石墨

烯,最后通过还原得到石墨烯。

 

我国的科研团队发现了石墨烯的防腐功能,利用其独特的二维片层结构,在涂层中叠加形成致密隔绝层,使腐蚀介质难以通过,起到物理隔绝作用。

如图2,表面叠加了石墨烯薄膜的铜在高温下也没有被腐蚀。

将石墨烯与高分子聚合物复合形成复合涂料,可提升涂料的防腐蚀性能。

表1:

某复合涂料的基本性能(涂膜厚度相同)

性能

石墨烯比例为0

石墨烯比例为1%

石墨烯比例为2%

耐酸性

240h无异常

240h无异常

300h无异常

耐碱性

168h无异常

168h无异常

240h无异常

耐老化

60h变色

100h变色

1500h变色

与石墨烯相关的新技术、新发明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石墨烯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写一点即可)。

(2)石墨烯属于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3)石墨烯可以防腐的原因是______。

(4)依据表1分析,该复合涂料中石墨烯的比例为______时基本性能最好。

(5)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氧化石墨还原法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石墨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C.在高温条件下,石墨烯仍具有防腐功能

D.加入石墨烯的复合涂料防腐性能更好

(房山二模)15.(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019年是门捷列夫发明的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大会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这张表为化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奠基性贡献。

因此,他被称为元素周期表之父。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横行成为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

每一纵列称为一个族(8、9、10三列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16个族,包括7个主族(A族)、7个副族(B族)、第Ⅷ族和0族。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反映该元素的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例如:

第1周期的氢、氢元素的原子核外都有1个电子层(如右图)。

主族(A族)元素的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同一族的元素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推测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科学家利用元素周期表,寻找制取催化剂、化学农药、新型材料的元素。

今后还有更多的未知元素等待我们继续探索。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科学家中,被称为元素周期之父的是(填序号,下同)。

A.拉瓦锡B.道尔顿C.门捷列夫

(2)元素周期表中第8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该元素是(填元素名称)。

(3)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周期、第A族。

(4)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28B.核电荷数是28

C.属于非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是58.69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和1

6个族

B.氢、氦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C.锂、钠的化学性质相似

D.元素周期表的发明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顺义二模)17.2016年1月1日,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简称AQI)正式实施,该标准严格规定了环境空气中SO2、NO2、PM10、PM2.5、O3(臭氧)和CO六类污染物的平均浓度。

具体限制数值如下表:

污染物项目

PM2.5

PM10

SO2

NO2

CO

O3

浓度限值

一级

35

40

20

40

4

100

二级

75

70

60

40

4

160

单位

µg/m3

mg/m3

µg/m3

为更好地治理大气环境,环保部门积极研究污染物变化特点,寻找变化规律,总结污染物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图1图2

北京结合当地城市特点、污染物变化和季节气候特点,采取多项整治措施。

对燃煤锅炉的能源进行改造,对平房进行“煤改电”改造、采取限行措施等。

综合治理措施使得北京这样的北方超大型城市,在冬季供暖时节的污染物浓度得到有效控制。

表2为2015-2018年第一季度,北京部分污染物平均浓度变化情况。

依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主要污染物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

(2)依据臭氧污染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推测,影响臭氧污染发生的因素可能有____(至少答一点)。

(3)SO2形成酸雨过程如下图所示,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__________。

 

(4)经过综合治理,北京地区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并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是__________。

(5)除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的北京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有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石景山二模)17.(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正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中所描绘的一样,燃放烟花能制造出绚烂华丽的烟火,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烟花爆竹发声、发光、发色的原理如下表所示。

主要原料及原理

发声

烟火药主要成分是硝酸钾、硫磺、木炭等,点燃迅速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引起爆炸。

发光

药剂中加入了铝、镁、铁等活泼金属粉末,在空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强光。

发色

药剂中加入了一些金属盐类。

这些金属元素在灼烧时会产生特殊颜色,例如,钠产生黄色,锶产生红色,钡产生绿色,铜产生蓝色等。

燃放烟花爆竹会导致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为打好“蓝天保卫战”,2018年开始,北京市制定了禁限放措施。

除夕夜禁限放效果如下图所示。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烟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采用新型环保材料代替了纸壳,能在烟花起爆的瞬间充分燃尽;用压缩空气取代火药弹射礼花,实现“有光无污染、有响不爆炸”。

冷焰火是选用燃点较低的金属粉末经过一定比例加工而成的冷光无烟焰火,安全性强、亮度高、烟雾小、环保无污染得到了大众的青睐。

爱护环境,禁放烟花,从我做起。

(数据选用的原文作者胡丙鑫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燃放烟花时,铁粉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发色原理中提到的钠、锶、钡、铜指的是______(填“单质”“元素”“原子”)。

(3)2018年除夕夜禁限放取得成效的依据是______。

(4)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型烟花不产生大气污染的原因是______。

(5)下列关于烟花爆竹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药剂中加入钡盐燃放时可发出红光

B.冷烟火中的金属粉末燃点较低

C.发声原理是因为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引起的爆炸

(门头沟二模)16.(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与“张牙舞爪”的雾霾相比,臭氧污染“隐藏”在万里晴空中,已成为夏季众多城市的大气环境污染元凶。

2019年3月29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

该领域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大气臭氧污染防控的方向和路径。

臭氧(O3)原本是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绝大部分臭氧存在于离地面25公里左右处的大气平流层中,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臭氧层,它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

可它为何又是危害环境的污染物?

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敏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含量超过180微克/立方米的环境中,会产生眼睛刺痛,咳嗽等不良症状。

研究表明,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对于运动员来说,空气中的臭氧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耐力和比赛成绩。

地表臭氧并不是人类活动直接排放出的污染物,而是因为氮氧化物或挥发性有机物与氧气结合而形成的,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这一化学反应。

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燃煤、汽车尾气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来源相对非常复杂,涂料、燃油、炼油厂、干洗店等,都会产生这种污染物。

自2013年中国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6种污染物以来,臭氧便成为一些城市夏季空气质量“超标日”的首要污染物,右图为某地臭氧、NO、NO2、NOX昼间12小时均值变化规律。

我国对于臭氧污染控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效降低臭氧浓度依然任重而道远。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解释,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不同。

(2)地表空气中的臭氧是由生成的。

(3)如图,某地夏季某日昼时,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是(填序号)。

A.8:

00~10:

00 B.10:

00~12:

00 C.12:

00~14:

00 D.14:

00~16:

00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臭氧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B.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

C.地表空气中臭氧的含量与天气阴晴无关

D.空气中臭氧浓度不同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5)为了减少臭氧污染,请你向市民提出一条可行建议.

(平谷二模)16.〖科普阅读理解〗

味精,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增鲜调味品之一,为白色柱状结晶体,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C5H8NO4Na)和食盐。

味精被摄入人体中,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钠,很快被消化吸收为蛋白质,并参与人体中的多种新陈代谢。

最初的味精是水解蛋白质然后纯化得到的。

现代工业生产采用某种擅长分泌谷氨酸的细菌发酵得到,发酵的原料可以用淀粉、甜菜、甘蔗等,使得生产成本大为降低。

这个过程跟酒、醋、酱油的生产是类似的。

味精的使用浓度占食品重量的0.2%~0.8%能最大程度增进食品的天然风味。

味精的鲜味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经实验测定发现,当加热至100℃以上时,会引起部分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且有轻微毒性。

下表是焦谷氨酸钠含量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关系。

实验表明,味精的鲜味与水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值在5.5-8.0时,鲜味最强;当pH值小于4.0时鲜味较弱;当pH值大于8.0时由于形成二钠盐而鲜味消失。

实验研究还表明,味精对婴幼儿,特别是几周以内的婴儿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

它能使婴幼儿血中的锌转变为谷氨酸锌随尿排出,造成体内缺锌,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并产生智力减退和厌食等不良后果。

因此产后3个月内乳母和婴幼儿的菜肴不要加入味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味精的鲜味与水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值在时,鲜味最强。

(2)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钠的反应基本类型是。

(3)炒菜时加入味精后生成焦谷氨酸钠的含量与有关。

(4)下列关于味精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烹饪时加入味精的最佳时间是大火翻炒时

B.婴幼儿的食品中不应该加入味精

C.味精主要成分之一为谷氨酸钠(C5H8NO4Na)由四种元素组成

D.味精应避免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

(昌平二模)16.(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可导致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

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有很多,14C呼气试验是临床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一种方法。

被检测者空腹口服一粒14C尿素胶囊,静坐20min后,用一次性吹气管向二氧化碳吸收剂中吹气,再将吹气完的样品交给医生做检测。

如果胃内有幽门螺旋杆菌,其产生的尿素酶会催化尿素迅速水解成铵根离子和含14C的碳酸氢根,最终反应生成氨气(NH3)和含14C的二氧化碳,后者经肺呼出,收集呼气标本并检测其中是否存在放射性元素14C,便可判断有无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等途径传染,其在水中也可以存活,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14C是一种放射性原子(质子数6,中子数8),14C的核外电子数为。

(2)文中含有14C元素的物质有_______(至少写2种)。

(3)尿素[CO(NH2)2]和水在尿素酶的催化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含14C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补全计算式14×1+_______。

(5)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

(怀柔二模)16.(5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醛(HCHO),无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

它是装修中不可避免的装修污染,它广泛存在于板材的粘合剂和其他的家具中,然后不断地挥发,给家居空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甲醛是原浆毒物,能与蛋白质中的胺基-NH2结合,使蛋白质性质发生改变,或称变性。

当甲醛浓度在空气中达到0.06-0.07mg/m3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达到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0.6mg/m3,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

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30mg/m3时,会立即致人死亡,因此,我国早已制定并执行着民用建筑环境污染物限量的标准(见表1)。

为减少甲醛等有害物质的伤害,首先,要从控制污染源做起,减少接触甲醛的机会,由于甲醛释放时间非常久,最长能够达到15年,把控好建材和家具的品质至关重要。

其次,释放甲醛。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窗通风,表2所示,甲醛的挥发受温度影响很大,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把门窗先关后开,关窗有利于升温,几天后再开窗会更好的让甲醛的气味消散出去。

表1

表2

第三,吸收甲醛。

利用绿萝、吊兰、常春藤等植物吸收;利用活性炭其内部发达的孔隙结构能够捕捉甲醛分子,降低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浓度;利用央视推荐的紫加黑除甲醛,其氧化分解原理对甲醛较为有效,能够把甲醛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甲醛超标对家人的危害很大,装修新房时尽量简装修降低复合板材的使用度,根据甲醛的基本性质和合理除甲醛方法治理甲醛,只有室内甲醛低于国家标准才能够入住。

(1)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甲醛中毒的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甲醛对儿童、老人等影响最大,即使检测部门检测已达标的房间,儿童进入后也会发生轻微气喘,其原因是。

(4)活性炭和紫加黑除甲醛的本质区别是(从微观角度进行说明)。

(5)下列有关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醛是无色、有特殊刺激气味的气体。

B.减少甲醛的危害,最重要的是要控制污染源,减少接触甲醛的机会。

C.每天开窗通风,并恒温在25℃,能够使甲醛很快释放完毕。

D.房间内栽培绿萝、吊兰等绿植,既美化环境,又可以吸收甲醛

 

北京市2019届初三专题复习—2019年各城区二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科普阅读理解参考答案

(海淀二模)16.

(1)15:

11:

6

(2)与自由基反应(或颜色随pH值不同而改变、抗氧化性、受热易分解等)

(3)蓝莓

(4)在pH1~8范围内,随着pH增大,花青素稳定性变差(或保存率变低)

(5)ABC

(朝阳二模)16.(5分)

(1)钙元素

(2)受热易分解(或易溶于水)

(3)冷却后包装罐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4)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