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新课标区高考考试分析化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2108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三年新课标区高考考试分析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近三年新课标区高考考试分析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近三年新课标区高考考试分析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近三年新课标区高考考试分析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近三年新课标区高考考试分析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三年新课标区高考考试分析化学.docx

《近三年新课标区高考考试分析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三年新课标区高考考试分析化学.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三年新课标区高考考试分析化学.docx

近三年新课标区高考考试分析化学

2019国家考试中心新课标区近三年高考-考试分析

I.总体分析

一、整体分析

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命题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试题设计科学合理,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着重考查考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坚持立徳树人,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化学命题注重联系实际,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

2018年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的省份全国卷的使用情况如下;全国I卷供河北、山西、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10个省份使用,全国II卷供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重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份使用;全国III卷供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份使用,全国iV卷供海南省使用。

二、试题特点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I、II、III卷落实。

“一点四面”考查要求,贯彻高考评价体系框架,依据《考试大纲》的理念,精心挑选试题内容,创新题型设计,架构真实内容情境,丰富了化学试题的选才功能更加重视基本化学知识和理论的融会贯通,联系实际,对中学化学教学反馈正确导向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导向,注重测试考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化学相关技术、科学研究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的联系,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1.以学科基础为本,考查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既有自己的科学体系,又有与之适应的学习方法。

中学化学中的基本理论体现在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理论两个层面,以两大理论为指导,学习常见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反应和应用。

所谓基础为本,体现在化学试题要注重基础内容的考查,包括熟悉最基本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及其相互转化规律,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和结构知识的精髓、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设计思想。

试题对基础能力的考查主要通过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运用多方面知识、多种方法和技能解决问题等多维测试来实现,能够较好地鉴别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期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学规律、严格按照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遵照《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进行复习备考。

例如三套理综化学试题均设计元素周期表与律的试题,要求考生运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周期规律,来分析判断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化学中的重要常数,是联系微观和宏观的重要物理量,对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考查,也是化学学科基础能力的考查。

电化学都考查了新型电池,体现了化学与科学,化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2.再现科学研究及实验过程,强化综合性和学科思维方法的考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在中学化学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技能是践行化学实验的基本功,而化学实验亦是学化学知识的重要过程。

全国I卷第9题以乙酸乙酯的制备为素材综合考查物质的制备、收集、分离提纯等、第26题以醋酸亚铬[(CH3COO)2Cr•H2O]的制备为真实情境,着力考查考生对基本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的运用能力。

全国II卷第9题和第13题则以氯气与甲烷、溶液配制、维C还原性、浓度对速率影响等实验现象为切入点,分别设置了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反应实验,以体现通过化学实验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全国化学III卷第26题以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M=248g·mol−1)制备与纯度测定为素材。

分别考查了实验的步骤与实验现象,溶液的配制和氧化还原等知识,与全国一卷二卷对于滴定部分和计算部分的考查相得益彰。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还在设置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培养学生化学研究思维和科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题型改革的探索,其思路主要体现在全国化学II卷第26题和全国III卷第35题中。

全国III卷第35题,以黄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和《中华本草》等中医典籍中,记载了炉甘石(ZnCO3)入药,

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或表面创伤为题材,测试考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的理解,但在题目设计上却体现了创新思维和对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体现了化学与传统文化的相结合!

3.联系实际呈现真实情境,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查

高考化学试题的命制从化学科学这一角度出发,首先,牢牢把握化学的应用性在学习化学中的杠杆作用,广泛联系实际创设化学应用情境,引领考生正确认识化学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

其次,注重化学应用情境的呈现,在体裁设计上,通过应用性情境,将实际问题分解成若干知识层次单元,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取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全国理综I卷第27题,呈现焦亚硫酸钠(Na2S2O5)的工艺框图,利用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烟道气中的SO2生产、三室膜电解技术等方法进行制备,体现了对考生综合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又如全国理综II卷第27题,以制备金属锌的工业过程为载体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

该题以不同物质在不同环境下的沉淀情况设计问题,考查考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复述和综合利用的基本能力。

4.呈现新颖的信息,探索创新能力的考查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和分子水平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其魅力在于利用已有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转换,可创造出全新的化合物。

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理论是研究物质转换和性质预测的两大重要理论支柱。

高中化学中学习的反应原理知识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热效应、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以及电解质溶液平衡和电化学等。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理论则体现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分子间力和晶体结构等方面。

以往的高考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测试,以对化学用语和概念的认知、复述和简单应用的题型为主,今年的高考试题对这个方面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陌生高新科技电池形式,考查学生推理能力

全国理综I卷第13题,以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电池为例,考查学生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和对电池环境的分析,与物理知识相结合分析电压等,对学生吸收、接受、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

全国理综II卷第12题,同样以“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为题材,同样考查了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同时考查离子移动方向和放电充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化学知识,考查学习潜能

全国理综I卷第36题,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设计合成苯乙酸苄酯的合成路线。

全国理综II卷第36题给出了一种有机新药物的合成路线,要求考生多次利用化学反应计量关系等信息,来推理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5.坚持立德树人、关注社会发展、体现绿色化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从试题素材、考核知识点以及情境设置等角度,着力引导考生关注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化学学科的独特的育人功能,帮助考生建立绿色化学、环境保护以及热爱化学科学等理念。

(1)展现化学价值,引导正确认识

三套理综化学试卷均设计了化学与生活相关的试题,分别从.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I卷)、环境化学与环境保护(II卷)、健康化学(III卷)等领域设计考核知识点,让考生全面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正确地认识化学的价值和功能

(2)呈现中国的成就,传递爱国情怀

挖掘历史文献和顶级科研论文的合适资料,以中国古代科技文明、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编制试题,展现中国传统科技成就和现代化学研究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引导青年学生热爱化学,为国奉献。

例如全国理综II卷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为背景,考查化工流程相关知识,全国理综III卷选取了黄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之一和《中华本草》等中医典籍中,记载了炉甘石(ZnCO3)入药,考查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

(3)体现绿色化学和环保理念

试题的选材设计通过废弃物品的综合利用,展现化学变废为宝的神奇魅力通过提示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尾气吸收,使学生牢固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和环保理念。

例如全国理综l卷中废旧电池再利用、全国理综II卷中的雾霾的形成等,均体现了环境保护和废物利用的精神。

Ⅱ.选择题常考知识分析

一、中学化学实验基础

【规律总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类试题常考的主题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化学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物质和离子的检验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气体的制取;还有将物质的性质、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分析的内容融为一体的综合性题目,前面的题型比较简单,综合性的题目要求考生把握实验的整体设计,具有将已有知识有序储存、合理关联的能力,难度较大。

近年考查试题试题的比重加大。

【典型例题】

【例1】下列试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A.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

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⑤

D.粗盐提纯,选①,②.

【答案】A

【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及相应的实验仪器。

依据物质的状态,即固、液、气和实验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离提纯方法。

选项A乙酸乙酯不溶于Na2CO3溶液,分离Na2CO3溶液和乙酸乙酯,应该选用分液装置,即装置③,A项错误。

选项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得到含碘较多CCl4的和含碘少的水溶液,CCl4和水互不相溶,所以分为两层,用分液漏斗分离,B正确。

选项C气体杂质的除去一般用洗气瓶洗气,FeCl2溶液可以和Cl2反应,所以可以用FeCl2溶液吸收Cl2,C正确。

选项D粗盐提纯先过滤掉泥沙等难溶性的杂质,在通过蒸发结得到粗盐,D正确。

【例2】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含Na元素而不含K元素

C、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D.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再加入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答案】D

【分析】离子或物质的检验。

梳理常见物质或离子的检验,

阳离子Na+、K+、NH4+、A13+、Fe2+、Fe3+

阴离子Cl-、Br-、I-、SO42-

气体H2,CO,CH4,C2H4,C2H2,O2,Cl2,HCl,NH3,NO,NO2,CO2,SO2等.

选项A:

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02的,除C032-外,还可能有HCO3-A错误。

选项B:

K元素焰色反应的紫色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光之后才能看到,所以不能确定没有K元素,B错误。

选项C:

能使溴水褪色的气体,可以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也可以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S02等。

选项D:

Fe2+被氯水氧化生成Fe3+,Fe3+遇到KSCN变为红色,所以D正确

【例3】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

反应中有NH3产生

B

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反应中有H2产生

C

收集气体的同时测得溶液的pH为8.6

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

D

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弱碱性溶液中OH-氧化NaHC0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弱碱性溶液中OH-氧化了Mg

【答案】D

【分析】本题将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分析的内容以表格形式融于一体,容量大,综合性强,问题结构表述清晰。

要求考生对物质发生变化过程能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变化原理的本质所在,难度较大。

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NH4Cl溶液水解显酸性,矿可以和Mg反应,生成H2,此反应消耗H+,促进铵根水解生成氨气。

选项A:

氨气为碱性气体,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变蓝,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可以证明气体中含有氨气,故A正确。

选项B:

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可以证明氢气的存在,故B正确。

选项C:

pH为8.6时,仍然有气体生成,说明碱性条件下,Mg可以被氧化,故C正确。

选项D:

Mg不能与碱反应,OH-一般也没有氧化性,所以D的结论不合理。

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Mg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NaHC03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CO3-

H++CO32-,H2O

H++OH-;Mg和H+反应生成H2,Mg2+,Mg2+跟OH-、C032-生成难溶物Mg(OH)2·2MgC03,则H+、OH-、C032-的浓度均降低,促使上述两平衡均向右移动。

故Mg和饱和NaHC0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H2。

 

二.物质结构及元素推断

【规律总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类试题的命题规律是通过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元素性质等信息推出元素名称,然后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周期律推导性质,常考内容有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沸点等的比较及物质的化学键、性质和用途等。

其实质突出了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化学重要的学科思想,利用周期律进行元素和物质性质的推断和预测,考查了考生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典型例题】

【例1】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

D.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短周期元素W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则W是P元素,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确定X是N元素,Y是O元素,Z是Si元素,由此分析解答

选项A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所以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Z>W>X>Y,故A错误。

选项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X>W>Z,所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故B正确。

选项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Y>X>W>Z,所以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Y>X>W>Z,故C正确。

选项D主族元素除了0和F之外,最高化合价等于主族序数,所以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故D正确。

【例2】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pm

160

143

70

66

主要化合价

+2

+3

+5,+3,-3

-2

A.X,Y元素的金属性X

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D.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最低负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据此由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判断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即主族序数。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半径增大,所以结合原子半径可以推知X.Y、Z、W这四种元素分别为Mg、Al、N、O

选项A:

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Mg>A1,A错。

选项B:

N2与02化合时生成的是NO.B错。

选项C:

A1203只能溶于强酸和强碱,而氨水是弱碱,C错。

选项D:

非金属性O>N,单质的氧化性02>N2,所以NH3在纯氧气中燃烧可以得到N2,D正确。

【例3】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

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但是呈现方式新颖对学生读图解图能力要求较高。

首先审题中要抓住"短周期元素"几个字,再结合化合价知识(如图中有两种元素既有+4价,又有一4价,故前一种元素为碳,后一种元素为硅)可轻松得知,图中元素钓别为6~17号元素(10号氖除外),其中X为氧元素,Y为钠元素,2为铝元素,W为硫元素,R为氯元素。

选项A;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应为:

Na>Al>O,A错误。

选项B;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好,所以HCl>H2S,B错误

选项C;SO3与H2O化合生成H2SO4,H2SO4是共价化合物,C错误。

选项D;NaOH与Al(OH)3能发生反应;NaOH+Al(OH)3=NaAlO2+2H2O,D正确

 

三.物质的微观结构问题

【规律总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类试题的命题规律是:

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设计成选择题,可以和化学计算、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化学反应等知识联系,综合性强,题目灵活,能很好地考查和判断思维的严密性,难度中等,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该题的基本思路都是先把宏观的量转为物质的:

注,然后根据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微观粒子数之比求解。

【典型例题】

【例1】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将40gNaOH溶于IL的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量浓度为1mo1/L

B.常温常压下,18gD20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C、标准状况下,11.2LCH3CH20H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

D.常温常压下,17gNH3中含有的原子数为4NA

【答案】D

【分析】难点是在把宏观的量转换为物质的量时概念不清,易出现错误。

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n=

=

=CV

选项A:

是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是指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题中给出的1L是溶剂水的体积,A错误。

选项B:

考查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lmolD2O含有的原子总数3NA,但是D20的摩尔质量是20g/mol,所以18gD2O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B错误。

选项C:

考查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含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时常用的数22.4L/mol使用时需注意条件;在标况(0

,1标准大气压)下是气体,题中CH3CH20H在标况下非气体,所以不知道密度,无法计算乙醇的物质的量及相应的分子数。

选项D:

正确。

虽然说的不是标况,但给的是质量,可以计算出NH3的物质的量为1mol,1个NH3中含有4个原子,1molNH3中含有的原子数为4NA.

【例2】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6gCH4中所含中子数为10NA,

B.l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NA

C.1molNa202含有离子的数目为3NA

D.常温常压下,2.8g乙烯中含有碳氢键的数目为0.2NA

【答案】C

【分析】该题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上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

选项A和选项B:

考查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电中性时,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学生熟悉1-20号元素,所以质于数和电干数的计算一定要和原子序数联系起来。

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A中CH4中的H没有中子,所以A错误,B中-OH是电中性的,所以1个-OH中有9个电子,lmol-OH中电子数应为9NA,B错误。

选项C:

考查物质的组成,从微观上来说物质是由离子、分子或原子组成的,Na202是由Na+和022-组成的离子化合物,C正确。

选项D:

考查化学键,写出乙烯的结构式就能发现1个乙烯分子中有4个碳氢键,D错误。

【例3】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5mo1H2和0.5mo1N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NH3分子数为NA

B.1.0L的0.1molL-1Na2S溶液中航油的S2-离子数为0.1NA

C.0.lmol C12与Na0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D.2mol浓硫酸和足量的Cu反应,生成S02的分子数为NA

【答案】C

【分析】考查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反应是有条件的。

选项A该反应是可逆反应,进行不到底,所以得到NH3分子数

小于NA。

选项B因为S2-水解,所以浓度会减小,含有的离子数也相应地减少,在判断离子浓度大小时,不能忽略盐类的水解。

选项C,考査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数,1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等于化合价的变化值。

该反应为歧化反应,两个氯原子,一个升,一个降,变化1价。

类似的歧化反应还有Na202,和水或C02反应,NO2和水的反应。

选项D考查反应是有条件的。

Cu和浓硫酸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浓硫酸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变稀,到一定程度反应就会停止,所以2mol浓硫酸反应后生成的S02的分子数小于NA,D错误。

类似的还有Cu和硝酸、Mno,和浓盐酸、Na和O2的反应,化学反应是有条件的,浓度、温度、酸碱度等对反应有很重要的影响。

 

四.酸碱中和及平衡应用

【规律总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类试题的命题规律是;考查的主体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常考内容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盐类水解的规律及应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排序等问题。

该部分内容较多,是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比较抽象,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想象、理解能力,考题对学生整合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难度较大。

这类题的解题思路最主要的是分清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熟练利用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从命题趋势看,这类试题近年主要以数形结合的方式考查,尤其是2017年三套试题均是这种形式,应该引起注意。

【典型例题】

【例1】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1.0×10-13

C.该温度下,加入FeC1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

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水的离子积常数以及水电离的影响因素,掌握水的离子积为温度的函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选项A:

由图可知abc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不变,故abc为等温线,故升高温度,不能由c到b,故A错误。

选项B:

b点c(H+)=c(OH-)=l.O×10-7,故Kw=1.0×10-7×1.Ox

10-7=1.0×10-14,故B错误。

选项C:

加入Fecl3,Fecl3为强酸弱碱盐,铁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氢氧根,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右移,即氢离子浓度增大,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由b到a),符合图像变化趋势,故C正确。

选项D:

由c点到d点,水的离子积常数减小,温度不变,K不变,故不能利用稀释使其形成此变化,故D错误。

【例2】室温下向10mL0.1mol·L-1NaOH溶液中加入0.l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示溶液中

c(Na+)>c(A-)>c(H+)>c(HA)

B.a、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pH=7时,c(Na+)=c(A)+c(HA)

D.b点所示溶液中c(A)>c(HA)

【答案】D

【分析】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侧重于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易错点为C,注意从溶液电中性的角度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