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浅析二维动画片的角色造型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1946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画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浅析二维动画片的角色造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动画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浅析二维动画片的角色造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动画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浅析二维动画片的角色造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动画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浅析二维动画片的角色造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动画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浅析二维动画片的角色造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画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浅析二维动画片的角色造型设计.docx

《动画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浅析二维动画片的角色造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画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浅析二维动画片的角色造型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画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浅析二维动画片的角色造型设计.docx

动画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浅析二维动画片的角色造型设计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打印封面)

浅析二维动画片的角色造型设计

(黑体一号)

院系:

动画学院

专业:

动画

班级:

二维动画

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

2010年4月2日

(黑体三号)

 

浅析二维动画片的角色造型设计

 

(中文+英文题目)

Analysisoftwo-dimensionalanimatedcharacterdesign

 

摘要

(黑体三号)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中国动画片在形式上,无仿无循,千姿百态,从而得以独树于世界动画之林。

随着社会发展,动画艺术也在不断的演进,民族性作为体现一个国家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各民族的精神文化,也对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意义。

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产品,它的民族性主要取决于内容题材上体现出来的民族风格,如:

剪纸、刺绣、皮影、年画等。

而要想使动画“民族化”的内涵,在于强调通过借鉴国外动画的经验来更好的突出自身的民族风格,为表现本民族的内容题材服务。

当前中国动画角色造型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在动画语言同趋国际化的情况下,如何将美、日动画造型的经验运用到中国动画造型当中,让中国动画造型设计的惹人喜爱并富有艺术特性,同时又能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审美理念等方面凸显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神韵,在衍生产品中彰显中国文化魅力。

这也就是当前全球化语境下,提出的中国动画造型要走“民族化”道路。

关键词:

民族传承动画语言民族化

 

Abstract

TheChineseschoolofanimationartshasrecordedtheChineseanimationthathasbeenbrilliant.whichiSacelebrationoftheworld.China’ScultureiSYuanYuan.10ng,andthecultureinsidestoryisdeep.Alongwithsocialdevelopment.animationartiSalsoinunceasingevolution.NationaIcharacterastheimportantpartofnationalartisticstyleiSnotonlyconcentratingonthephysico.chemicalmanifestationofnationalculture.butalsoonthenationalculturalheritageanddevelopment.Ithasplayedanimportantroleinmaterialandinnerworld.InthehistoryofChineseanimationdevelopment.thetraditionaIanimationholdstheextremelyimportantstatus.Animationasauniqueculturalandartisticproduct.itsnationalcharacterdependsonnationalstyleretiectedinthecontent,suchaspapercutting,embroidery,newyear’SpaintingandSOon.

ThecurrentChineseanimationrolemodelingneedstobesolvedthequestiononhowtoapplytheUnitedStateandJapan’SexperienceintoChineseanimationstyleinanimationlanguagedaybydayinternationalizationsituation.ItmakesChineseanimationmodelingdesignannoythepersonaffectionandhasbeenrichinartisticcharacteristic,simultaneouslycanhighlighttheChinesenationuniquecharmonvalueidea,mannersandcustoms,estheticidea,andshowtheChineseculturecharminthederivativeproduct.Inthecurrentcontextofglobalization.itiSproposedthatChineseanimationmodelinghavetOwalkonnationalizationroad.Keywords:

Nationalheritage,ChineseSchool,Paper-cutModeling,DecorativeModeling,ImageModeling.

Keywords:

Nationalheritage,AnimationLanguage,Nationalization

1中国传统动画发展………………………………………………………………2

1.4思维方式………………………………………………………………………………3

2中国民族动画与中国民间美术造型……………………………………………3

2.1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特点……………………………………………………………4

2.1.1随心写意的方式…………………………………………………………………4

2.1.2情态剪影的方式…………………………………………………………………4

2.1.3象征符号的方式…………………………………………………………………5

2.1.4几何装饰的方式…………………………………………………………………7

2.2民间美术造型的种类…………………………………………………………………7

2.3民间美术造型的传承…………………………………………………………………8

2.3.1口传心授…………………………………………………………………………8

2.3.2物传、图谱、文字记录资料……………………………………………………8

2.3.3亲身传授…………………………………………………………………………9

2.3.4现代科技的传承…………………………………………………………………9

2.4民族风格的“中国学派"造型分析…………………………………………………9

2.4.1“中国学派”的特点及独特的艺术价值…………………………………………9

2.4.2“中国学派”动画造型特色研究…………………………………………………10

2.5民族传承在现代动画中的体现……………………………………………………15

2.5.1案例分析:

民族传统元素在早期动画用的运用………………………………15

2.5.2案例分析创新民间传统造型在现代动画造型中的运用………………………17

3对比中国与国外造型设计……………………………………………………17

3.1与美国动画造型的对比……………………………………………………………17

3.2与日本动画造型的对比……………………………………………………………18

(要求页码与原文页码一致)

绪论

(黑体三号)

我国动画起步较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动画创作达到了发展的高潮,70、80年代又迎来了第二次高潮。

那个时期的中国动画真可谓光辉灿烂,取得的成就在世界动画影坛享有“中国学派”的盛誉。

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当美、闷的动画产业声势浩大,成为支柱产业,并以相当高的占有率侵袭我国的市场之时,中国动画却处于一种低迷的束手无策的状态。

时至今日,这种局面并没有得到完全意义上的改观,大力发展我国族动画产业依然刻不容缓。

动画和电影一样,最初都是由国外传入中国。

因而,一味的模仿并不利于中国本土动画的发展。

早在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就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动画开始了的民族风格建设。

例如:

木偶片《神笔马良》、折纸片《聪明的鸭子》、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等,这些动画作品都以其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4年拍摄的家喻户晓的《大闹天宫》与稍后的《哪吒闹海》的横空出世,更是尽显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巨大魅力,使国际动画界折服。

随后,20世纪70、80年代一大批优秀的富于民族风情的动画片不断涌现,如《山水情》、《骄傲的将军》、《天书奇谭》等。

今天人们一提起中国动画,大家仍然津津乐道的还是《大闹天宫》《哪吒闹海》。

因此“中国学派”的动画片,仍然在中国或世界动画电影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说明我们的动画片具有中国典型的民族风格。

所以,时代在呼唤民族动画,我们要改变国内动画的现状,再现“中国学派”辉煌。

但是要想使我们的动画改变现在低迷的局面,就不得不提倡走民族风格之路。

具有民族风格动画艺术片的产生是由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首先,动画作为一种大众的文化娱乐活动,它必须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那么这种认同是要满足大众的审美情趣和心理需求,因此研究“中国学派”的动画片,是我们探求民族动画成功秘诀的首要任务,其次,总结前人留下的宝贵的财富,归纳“中国学派”动画片中的民族风格和艺术语言,也是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探索和推动我国动画事业的创新及发展,都有着十分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1中国传统动画的发展

(黑体三号)

1.1传统动画的发展之路(黑体四号)

我国动画起步较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动画创作达到了发展的高潮,70、80年代又迎来了第二次高潮。

那个时期的中国动画真可谓光辉灿烂,取得的成就在世界动画影坛享有“中国学派”的盛誉。

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当美、日的动画产业声势浩大,成为支柱产业,并以相当高的占有率侵袭我国的市场之时,中国动画却处于一种低迷的束手无策的状态。

时至今日,这种局面并没有得到完全意义上的改观,大力发展我国族动画产业依然刻不容缓。

1.2时代呼唤民族动画

动画和电影一样,最初都是由国外传入中国。

因而,一味的模仿并不利于中国本土动画的发展。

早在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就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动画开始了的民族风格建设。

例如:

木偶片《神笔马良》、折纸片《聪明的鸭子》、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等,这些动画作品都以其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4年拍摄的家喻户晓的《大闹天宫》与稍后的《哪吒闹海》的横空出世,更是尽显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巨大魅力,使国际动画界折服。

随后,20世纪70、80年代一大批优秀的富于民族风情的动画片不断涌现,如《山水情》、《骄傲的将军》、《天书奇谭》等。

今天人们一提起中国动画,大家仍然津津乐道的还是《大闹天宫》《哪吒闹海》。

因此“中国学派”的动画片,仍然在中国或世界动画电影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说明我们的动画片具有中国典型的民族风格。

所以,时代在呼唤民族动画,我们要改变国内动画的现状,再现“中国学派”辉煌。

但是要想使我们的动画改变现在低迷的局面,就不得不提倡走民族风格之路。

1.3研究的意义

具有民族风格动画艺术片的产生是由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首先,动画作为一种大众的文化娱乐活动,它必须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那么这种认同是要满足大众的审美情趣和心理需求,因此研究“中国学派”的动画片,是我们探求民族动画成功秘诀的首要任务,其次,总结前人留下的宝贵的财富,归纳“中国学派”动画片中的民族风格和艺术语言,也是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探索和推动我国动画事业的创新及发展,都有着十分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1.4思维方式

本论文的思维方式从三个方面思考:

(1)“寓教于乐”的宗旨:

中国动画片创作一直秉承“寓教于乐”的宗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如动画题材多是允满神话、民间传说等故事内容。

动画片是化无形为有形,是一个充满章趣、幻想的世界。

但是在编制过程中,中国的动

画一直都强调主张教育,并且教育被过分的强调,使得动画创作受到阻碍,思想僵化,缺少娱乐性,使得中国的小孩不愿意看囤外的小孩又看不懂。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存教育性质的创作,我们应该寓教于乐,在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大娱乐化的程度,借鉴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观念,发挥充分想象力,才能使中国动画走出困境。

(2)艺术语言的借鉴:

民间艺人在民间美术作品中运用寓意与象征的手法,如:

牡丹象征富贵;喜鹊、梅花意为“喜上眉梢”;莲花、鲶鱼为“年年有余”,等一些象征的手法,在民间艺术中莲花罩生子足对生命的赞美,寓意着生命的绵绵不断和美好吉祥的希望。

以.卜都是民间百姓对吉祥如意观念,利用寓意进行传播的方式。

又如,龙与凤、鱼与莲、蝶与瓜等自然形态符号象征大自然的阴阳相合、人类的男女和谐、生命的无限延续等,象征着生命的崇拜。

在动画片中的“渔童”、“哪吒”都是在莲花中诞生,代表着圣洁、善良、智慧和勇敢的化身,保护百姓,为民除害。

(3)原始思维的借用:

动画片利用民间美术的原始野性思维方式,可以海阔天空、无比自南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任意发挥想象。

如: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就是由原始思维所提供的用以解释身体和精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

诸种万物有灵的观念和意识,在民间中世代相传。

2中国民族动画与中国民间美术造型

2.1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特点

中国民洲美术造型是一个独立的视觉符号系统。

“它带有人类初始的思维特点,并有独特的造型系统,包括造型观念和创造规律:

它有民风民俗的创造和审美对应圈。

”——(摘《民间美术概论》125页)

2.1.1随心写意的方式

中国的民间的写实是一种写意的形式,它不是写生,而是按心中理解的型,取其本舍其末,充满了了主体的能动力,以意念传神为宗旨,随意造型。

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大部分都是按照自己心中的意念,就是按照自己所想的、自由的、随心所欲的进行的一个创作。

它所表现的一个题材赋予了一种传统的观念。

中国民问艺人往往在对物象造型时,不会受到科学透视的制约,是基于参照物的不同而对事物进行一个随意的、自由的空间综合造型。

他们依据这种概念把物象设计成一个正方形,然后再给它加以对称,或者是以外部的形象去再现

内部的内容。

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_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像其实是不同的。

所以在民间美术造型中他们把握多角度的造型,然后综合他们得到一个共性的平面图形。

这种造型方式在很多的剪纸艺术上都有体现。

比如山西剪纸“老鼠嫁女儿”把侧面的老鼠形象和正面的轿子形象集中体现向我们展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艺术世界。

民间美术造型还可以表现出民间艺人对某一物体的直接感知,比如陕西剪纸“宇宙中的人类祖先”直接展现葫芦外部造型里面的内部造型等。

这些只能被我们感知而不能被我们看到的东西,在他们的艺术里可以同时再现出来,给人一种真实性,这就是民间美术能够突破规律的局限,抛开大自然的规律,把全部感性和理性的意识综合的表现出来。

总之,看似随意,实则熟中生巧。

任何完美的东西不在于外形上的表露,而应为内在生命的含藏内敛。

民间美术就有这种魅力。

2.1.2情态剪影的方式

情态剪影方式是以影像造型法表现对象情态特征,具有概括、夸张、鲜明的特点,是中国民间美术独特的造型方法。

在我国民间艺术作品中最能体现出这一造型方式的就是剪纸和皮影,尤其是皮影,它被称作为“中国影子”。

它们都是以二维空间来造型,先给造型物象施加一个外轮廓,然后进行刻画、镂空,其形体不加任何装饰处理,主要注重动势情态的整体表现,抓住动态,夸大对象的特征,体现了其独特的造型灵魂,具有新奇的审美特点。

情态剪影的造型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造型时不加任何的细节描述,力求简洁,通常只有简洁的外轮廓,给人一种存影子的感觉,所以在观赏起来观赏者看到的只有赋予动感的外轮廓,里面的内容则留给观赏者自我感受,从而给观赏者带来来很大的想象空间。

在表现方法上,剪影造型是以二维空间中的轮廓造型为特点。

并且我国剪影造型善于抓住矛盾高潮传达所表现的内容。

选择强烈的动态变化,用黑白分明的图像表现,使之具有极大的震撼力,

将画面中的人物五官省略后给观众带来想象的空间。

令人体会画面情景内涵除之剪纸外,皮影是典型的影像造型。

中国皮影的年代非常久远,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完整的艺术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色,并且在世界上去的了高度的美术赞扬。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地域风格,所以皮影也吸收了各地的文化,主要吸取民间寺庙中的雕塑、壁画以及服饰,发展成了具有不同地域风格的脸谱图案和装饰的图案风格色彩。

我们知道皮影是在皮质上进行雕刻镂空,所以皮影本身没有表情上的变化,如果我们要反映一个皮影造型的自身个性,主要是从动作上来表现,它借助光来达到一个动态的影像变化,给与影子一种生命力来吸取观赏者的注意力,从而表达它的当地民族风情及地域特色。

2.1.3象征符号的方式

在中国民间美术造型中,很多的美术作品都存在一种象征的意义,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思维方式,是民间艺术在思想表达上的一个升华,他们往往利用这种表达方式把造型塑造的淋漓尽致。

比如民间剪纸造型中经常出现的抓髻娃娃、飞龙凤舞、鱼莲等图案都体现了人们对一种精神生活的向往,有着丰富的象征寓意,代表着那一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崇尚。

台湾著名学者姚一苇先生硝‘象征”重要性能阐述为“那就是它的符号性、比喻性与暗示性,此三者构成象征的三个最基本的性能,是构成象征的基本条件’’13l。

通过前人总结,在民间美术造型中一般将具有象征意义的造型方式分为谐音、寓意以及符号三个方面:

(1)谐音:

民间俗称为“口彩”。

在民间美术造型中,用谐音的方式,将一组

画而表达出吉祥的象征意义。

如:

金玉(鱼)满堂——画金鱼和鱼缸

富贵(桂)平(瓶)安——画花瓶里插桂花

连(莲)年有余(鱼)——画莲花和鱼

室(石)上大吉(鸡)——画公鸡立在石头上

五福(蝠)捧寿——画五只蝙蝠和蝠桃

喜上眉(梅)梢——画喜鹊站在梅仡树上等等。

谐音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荷花与“和发”谐音,有和合发达之意;枣与“早”

谐音,喻意“早生贵子”等等。

(2)喻意:

有“明喻”、“暗喻”、“借喻”等类型。

在民间美术造型中,常用

这类手法将一件物体或一组画面表达出美好的意义。

如:

石榴、葫芦、葡萄、莲蓬——喻义多子

桃、龟、松、鹤——喻义长寿

鸳鸯、双飞燕——喻义夫妻

白头鸟——喻义夫妻白头到老

牡丹——喻义富贵

龙、风——喻义吉祥

花生、灵芝——喻义长生不老

百合、桃花——喻义百年好合等等。

(3)符号:

符号是20世纪80年代后才出现的一种象征意义的图形,是广为

被大众所接受的一种图形语言。

符号它是一种视觉语言,具有象征性、情感性以

及不可言说性等等。

如:

虎——用于辟邪和护牛,如小版年画“威震山林”

鹰——用予镇宅,如年画“镇宅神鹰”

鸡——象征吉利

蝙蝠——象征福,如五福捧寿、福从天将

桃——象征长寿,又能避鬼

佛手——象征福和寿

无毒——即蟾蜍、蝎子、壁虎、蜈蚣、蛇,借毒虫以毒攻毒,喻

义驱病消灾之意,等等。

民间荚术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造型还有很多,它们都以美好的喻意和深刻的内涵成为我们对民问美术造型研美学价值究方面的重要部分。

2.1.4几何装饰的方式

几何造型能够产生一种均匀、节奏的美感,在民问美术中常常运用。

以数量的规定性形成变化,产生一种规律,如竹、藤、棉、麻、丝的编织以及刺绣挑花、百家衣、褥面等以规则的三角彤、正方形拼接。

苗族的数纱绣以规则的纱线数为基础刺绣出整齐规则的图案,高山族织锦以菱形和折线组成几何形,象征其图腾崇拜的百步蛇。

各民族都有崇拜蛙的习俗,民族织锦中将蛙平面化变成几何图形,如黎锦的蛙纹和茁锦中的蛙纹,都是以简练的菱形和折线来表现蛙的身体和具有弹性的长腿。

2.2民间美术造型的种类

民间美术造型的利,类很多,造型方式多种多样,本人论文在这罩主要对线造型及平面造型来浅述一下这两类中的造型方式。

(1)线造型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大国,文化底蕴深厚,线造型可以说是中国出现最早的一种追求艺术的方法,它富有独特的审美意思,表现出鲜明的文化内涵。

线的种类有很多,如直线、曲线、折线等,它们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形式美法则中的重要表现手段。

线的造型在中国出现的比较早,早中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出现了多种线的造型。

直线给人坚定的效果;曲线给人韵律、节奏之感;波浪线则给人带来激情洋溢的激情。

在中国线造型运用的最精辟的艺术创作在于中国画中的表现,我们知道中国画主要追求一种写意的境界,对线条的造型要求非常高,重在“神似”,完全是作者心领神会的感悟精神的实质存在,更能体现

特定时期的人们社会生活风貌。

(2)平面造型

平面造型较线造型更为的丰富,一般都体现于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艺术当中,运用的范闸也非常广泛,如皮影、剪纸、刺绣、窗花、年画等等。

平面造型的图案非常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都带有一定神话色彩的哲学观,都是美好生活寄托的表现,由此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所展现的图案也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民间独特的艺术风格。

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不同地方的平面图案也代表着不同的地域文化。

如:

蛙纹,它最早产生于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作品之上,因为蛙和女娲的“娲”同音,所以蛙纹一般都运用于女娲图腾崇拜中;万字文,它是一种典型的符号性质的图案,具有国际性,在中国万字文于佛教有关,主要解释为释迦摩尼胸前的瑞相,有万德吉祥、圆满、回旋之意:

如意纹,在民间美术中运用也较为广泛,多种图案都按照如意的方式进行设计排练,借喻称心如意之意;盘长纹,来自于佛教八宝之一的盘长,代表无始无终、永恒不变的至高境界,现代生活中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标志都是根据盘长纹改编得来的,包括现在非常流行的中国节也是根据盘长纹而加以编织的,都象征着长长久久、事事顺利之意。

2.3民间美术造型的传承

民间美术是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授,把民族文化传承于当今,展现给世人的,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由于我国地域的广阔性,所以形成了很多不同风格的地域文化,甚至一个家族都有其不同的风格特色。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这些不同地域的文化不同人类的审美都是由各种不同的方式传承下来的。

其传播方式大致可分为言传、物传及亲身传授。

到了我们现代社会,由于生产力、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传统的元素我们也有了更现代更科技的传承方式。

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商品来达到一个传承的作用,例如把传统元素与现代纺织、印染、陶瓷、交通工具、建筑、广告以及影

视的方式进行传承。

2.3.1口传心授

口传心授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对下一代进行一个传授,主要是接受者对故事的理解来达到技术上的一个稳定性。

一般民间艺人会把他们的传统编成一个方便记忆的口诀,使其更加的简练、概括,更容易被接受者所掌握。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种被传授下来的方便记忆的口诀并非是随意创作的顺口溜,它里面包涵了民间艺人对他们艺术文化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大多数都是从造型的关键处着手,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完整的参照规范。

口传这种民间传播方式为民间美术的再创造提供了捷径,同时也体现民间艺人的高度智慧的总结,为我们研究民族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使得我们对民问美术能够更好更完整的传承下去提供了艺术保证。

2.3.2物传、图谱、文字记录资料

物传就是民间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