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第5章第8章单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1878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第5章第8章单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第5章第8章单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第5章第8章单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第5章第8章单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第5章第8章单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第5章第8章单选.docx

《八年级下第5章第8章单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第5章第8章单选.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第5章第8章单选.docx

八年级下第5章第8章单选

1、我国划分四大区域的依据是:

A、地势地形因素

B、气温降水因素

C、经济发展差异

D、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2、“山清水秀,鱼米之乡”所指的地区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下列景观照片拍摄地与图中四大地理区域匹配正确的是:

ABCD

A、青藏地区--A

B、北方地区—B

C、南方地区--C

D、西北地区--D

4、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最接近:

A、400毫米等降水量线B、中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C、1月份0℃等温线D、干旱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5、造成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河流流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B、气温

C、降水D、位置

6、关于北方地区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黄土高原以南

B、东临渤海和东海

C、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西D、秦岭—淮河以北

7、北方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A、盆地和山地

B、高原和平原

C、丘陵和平原

D、高原和盆地

8、北方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9、下列地形区不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黄土高原

10、下列语句中,描述北方地区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①②

11、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B、小兴安岭全部位于黑龙江省

C、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是由嫩江、松花江、辽河冲积形成的

12、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A、人口少

B、面积大

C、气温低

D、沼泽多

A

13、东北平原地区主要农作物及熟制组合正确的是:

A、玉米、大豆——一年一熟

B、水稻、油菜——一年两熟

C、谷子、油菜——一年一熟

D、冬小麦、花生——两年三熟

14、东北地区的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主要是为了:

A、保暖

B、美观

C、通风

D、便于积雪滑落

15、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太行山脉以东是东北平原B、秦岭山脉以南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D、布达拉宫位于黄土高原地区

16、下列省区不位于黄土高原区域的是:

A、陕B、晋

C、甘D、苏

17、下列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千沟万壑,地表破碎

B、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C、沙漠广布,植被稀少D、河网密布,绿洲点点

18、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降水集中、且多暴雨B、植被稀少,地表裸露

C、采矿、修路,过度垦殖D、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

19、下列不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效措施的是:

A、植树种草

B、修建梯田

C、开荒种地

D、修挡土坝

20、关于北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面向渤海

B、北京市西邻华北平原、南邻黄土高原

C、北京市北依太行山脉、西邻燕山

D、北京地势特点是西北低,东南高

21、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A、金融中心

B、工业中心

C、信息中心

D、政治文化中心

22、基于北京的城市职能,最适合在北京城区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A、煤炭工业

B、化学工业

C、钢铁工业

D、高新技术产业

23、下列名胜古迹不属于北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

A、承德避暑山庄

B、明十三陵

C、颐和园

D、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24、下列地形区全部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C、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柴达木盆地、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25、下列表示南方农作物的一组是:

A、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

B、水稻、油菜、甘蔗、橡胶等

C、小麦、棉花、谷子、甜菜等

D、青稞、小麦、棉花、葡萄等

26、农作物收获次数的多少与生长期的长短有关。

下列地形区农作物收获次数最多的可能是: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7、三国时——魏、蜀、吴三足鼎立,蜀国主要的根据地是

A、长江三角洲

B、洞庭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

28、外地客人到南方地区,让他品尝南方特色水果,大致应提供:

A、柑桔、香蕉、荔枝等

B、苹果、杏、梨、桃等

C、西瓜、葡萄、石榴等

D、无花果、哈密瓜、榴莲等

29、长江三角洲地区濒临:

A、渤海和黄海

B、黄海和东海

C、东海和南海

D、台湾海峡

30、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点:

A、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

B、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C、地面平坦广阔,沃野千里D、地势平坦,河湖密布

31、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陆、空交通运输业发达

B、劳动力充足

C、科技力量雄厚

D、能源丰富

32、杭州西湖位于:

A、浙江省B、江苏省C、安徽省D、上海市

33、能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优势的有:

①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沟通沿海与内陆地区

②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

③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各地

④历史上京杭运河沟通了长江三角洲与北方地区的经济联系

A、①②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4、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①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西安等

②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③这里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④有很多旅游景点,如西湖、都江堰、苏州园林等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35、香港、澳门毗邻的我国经济特区分别是:

A、海南、深圳

B、珠海、深圳

C、深圳、汕头

D、深圳、珠海

36、北京与香港直通的铁路干线:

A、京广线B、京沪线

C、京九线D、沪杭线

37、诗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这里的“海峡”指的是:

A、台湾海峡

B、巴士海峡

C、琼州海峡

D、朝鲜海峡

38、台湾岛东西两侧濒临的海域分别是:

A、大西洋、台湾海峡

B、太平洋、台湾海峡

C、太平洋、琼州海峡D、大西洋、琼州海峡

39、台湾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素有:

A、“兰花之乡”的美称

B、“水果之乡”的美称

C、“海上米仓”的美称D、“东方甜岛”的美称

40、下列关于台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高山族是台湾主要少数民族

B、台湾的河流短且急,水能资源丰富

C、台湾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

D、台湾夏秋季多台风和暴雨

41、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

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B、荒漠→草原→荒漠

C、草原→荒漠→草原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42、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最直接的灌溉水源是:

A、河水 B、湖水

C、地下水D、雨水

43、西北地区许多地方不能种植农作物,其主要原因是A、当地气温太低B、当地人口稀少,劳力不足C、当地年降水量太少D、当地土壤肥力不足

44、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B、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C、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D、地形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45、以下对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说法错误的是:

A、起于塔里木盆地,终于东部沿海地区

B、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

C、促进了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开发

D、为缓解东部沿海地区油气资源紧张做出了贡献

46、新疆的坎儿井引水工程之所以在地下输水是为了:

A、利于灌溉

B、利用地势自流

C、避免蒸发

D、节约成本

47、西北地区的灌溉水源主要是:

A、大气降水

B、长江水、黄河水

C、大气降水、冰雪融水

D、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48、塔里木盆地分布最广的区域是:

A、起伏较大的山地

B、植被较少的荒漠

C、地势平坦的平原

D、水源较好的绿洲

49、塔里木盆里的城镇和交通线主要分布在:

A、山麓地带

B、山脊或山坡处

C、沙漠内部

D、远离河流地带

50、西气东输线路不经过: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5DBBCC

6——10DBCAA

11——15CCADC

16——20DACCA

21——25DDABB

26——30CDABD

31——35DADCD

36——40CABBC

41——45DACCB

46——50CDBA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