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1855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阅读答案.docx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阅读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阅读答案.docx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阅读答案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阅读答案

【篇一: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刘心武从1950年到1】

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说课稿】

lass=txt>中学组《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说课

吉林特殊教育实验学校xxx

尊敬的领导、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赵迪,来自“十大魅力城市”之一、风景秀丽的北国江城——吉林省吉林市,是吉林特殊教育实验学校的一名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学校走过60年风雨历程,是一所在特殊教育领域中、在听障学生心目中享有很高声誉的学府,是对聋儿实施早期干预、康复语训,小初高职齐头并进,并向高等教育延伸的阶梯式、一体化的办学体,她创造出无声世界里连续十八年高考升学率雄踞局东北三省榜首的奇迹。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以“为聋生一生发展负责”的理念为出发点,因此才有了今天的这节《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法、教学流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目前,教材版本多、更新快,且编排内容与聋哑学生思维特点相脱节,而我们的学生从高中预科到高三,要学完普通中学初一到高二的课程,这使聋校语文读写教学处于尴尬境地。

因此,我们对教材进行整合,并作必要补充。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是一篇配合七年级教材使用的课外纪实性散文,出自作家刘心武的笔下。

它文笔细腻,构思别致,不仅展现母亲在物质方面,于生活细节之中所给的哺育,更着力刻画母亲在精神方面,“毫不犹豫”地将孩子“放飞”,表现母亲的睿智与大爱。

原文较长,本课做了节选。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重点分析母亲的三次“放飞”。

品味母爱,揭示主题。

领会文中关键句段的作用,掌握侧面描写等方法。

(2)情感目标:

感悟、赞颂伟大深沉的母爱。

(3)能力目标:

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听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分析母亲的三次“放飞”,准确把握主旨。

难点:

将学文感悟迁移运用,升华物化。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聋哑学生的知识面窄,语言能力差,惯于注重表象,不善于深入探究,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身心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对美的欣赏和感悟。

并且,学习自主性差,对高中学习适应不良。

2、教学方法

基于教与学的主客观因素,本课借助多

媒体课件,把陶行知的“六个解放”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实施个别化教育策略,体现参与共享,充分发挥白板的交互功能,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

指导学生采用“读──赏──疑──悟”的方法,构建和谐语文课堂。

三、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分为创设情境、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迁移升华、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整体呈起承转合之势。

(一)创设情境

在白板控制模式下,播放ppt感知直观形象,发挥聋生优势感官,给学生美的欣赏和感悟,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播放《思乡曲》,利用学生的残余听力,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也关注教师自身的审美感受,导入新课。

“母爱是这世上最痴情的爱恋,即使面对贫穷、面的疾患、面对苦难,母性的光辉都犹如一盏希望的灯,驱散孩子心头的阴霾。

人们用各种形式赞颂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这一针一线都是母爱的表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感受那深重的母爱。

然后切换到窗口模式。

(二)整体感知

课前小组合作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

课上主要设计2个活动

1、小组汇报,每小组由1名代表使用彩色画笔白板演示。

2、品读划线句,感知母爱。

由小组领读,小组合作的好就会赢得大家的掌声。

令人高兴的是,通过白板交互,形成了生成性资源。

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差异,在小组汇报中,学生就“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一句能否表达母爱产生了分歧,教师能及时准确地调整教学活动,设置悬念。

应用白板使教和学都有更多的选择,当小组合作成果直观呈现在白板上,请同学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母爱体现在哪里?

进而落实知识点,掌握第①节统领全文的作用。

这一环节,白板的使用使课堂参与度更高,师生更活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深入探究

1、深入文本,从写法上探究句子、语段,理解关键句段及其作用。

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融合。

2、分析侧面描写的运用。

链接到网页,运用区域照相查取相应网上资料,拓宽学生视野。

运用克隆页面等功能设计练习。

施行聋校语文公式法,对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实施有序训练,贯彻“为聋生一生发展负责”的理念。

3、深入探究母亲的3次“放飞”。

文题为什么叫做“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放飞”在这里指什么?

链接文档指定页,补充阅读材料,把握关键词句“推”、“丝毫没有犹豫”等,重点分析人物心理描写。

白板的交互性使师生随时交流、批注,形式灵活;结合聋校语文教学实际,弥补了手势语使用与表达的不足,使教师“教”的更直观,学生“读”的更到位,解决了教学关键问题。

4、领悟文题的深意。

就学生的质疑,深入探究。

师生的思想在白板上碰撞,使学生突破思维局限,从多角度理解知识,在领悟中答疑解惑,落实重点。

实现聋校个别化教学。

5、感悟母爱,小游戏揭示主题。

使用刮奖功能设计游戏,使语文具有趣味性,学生易于理解。

教师小结,明确主题。

6、介绍作者,是为了结合最后一段,理解正是因为母亲的“放飞”成就了一位作家,进一步领悟主题,落实重点。

7、领会作者的感恩之情,齐读最后一段,明确结尾段的作用。

(四)迁移升华

1、将电子白板与其他教学软件进行整合,链接ppt,观看影片《暖春》剪辑。

自定义效果选项,使字幕与人物对白同步。

2、切换窗口模式,联系实际,到白板前谈你体会到的母爱。

将语文引向生活,迁移拓展,使亲情升华。

此处,播放钢琴曲《回家》。

我们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此刻,学生容易将学文感悟与自身情感体验相融合,在思亲、思家的气氛中感悟母爱。

有一名学生说学了这篇课文,自己改变了对母亲的看法,理解了母爱。

课堂有效落实情感目标,突破难点培养表达能力。

(五)板书梳理

运用编辑、绘图等功能,设计板书,并将板书内容逐一添加至资源库。

授课时,从资源库调取完成板书的过程,实现师生、生生交互。

(六)布置作业

设计3项不同难度的作业,学生根据实际能力任选一项作业完成。

知识强化运用中,关注各类学生,体现知识与能力分层物化。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使用电子白板的控制模式和窗口模式,应用白板管理页面、资源管理、对象编辑、绘图、交互等功能,并根据教学需要对外部工具进行管理。

每一功能的选用都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白板的教学辅助功能,实施个别化教育策略,体现参与共享,有效弥补聋哑学生感知渠

道单一、课堂参与意识不良、缺乏思维及想象力等不足,发展聋生的语文能力。

在辅助教学中,白板有明显优势,但部分功能操作繁琐,软键盘使用不普遍,白板笔不灵敏,页面切换、动作设置等无法替代幻灯片,并且与word兼容性不良,给语文教学插入大篇幅文本造成困难,尤其在聋校课堂上,使用白板笔进行操作妨碍师生打手语,教学活动不流畅。

建议白板综合其它教学辅助软件的优势功能,简化操作,配置遥控器。

注:

划线处链接视频。

【篇三:

月考试题1】

...

a.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

b.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

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

c.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

?

....

d.很少见到这样锐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线a.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b.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c.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北京奥组委最终确定“福娃”为北京奥运会

的吉祥物。

d.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5、根据下面消息内容,将其概括为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14字)(2分)

本报北京12月23日电12月23日8时54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颗

业务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e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

箭成功发射升空。

按照预定的飞控程序,风云二号e星将于约7天后定位于东经123.5赤道上

空。

卫星定点后,中国气象局将对风云二号e星进行在轨测试。

随后,星将

进入轨道存储备份模式,e根据需要接替已超出设计寿命的风云二号c星,这

对于确保我国静止气象卫星观测业务的连续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6.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

(2分)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

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

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

_?

?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面付出的人

是不寻常的人。

7、古诗文默写。

(每空1分,共8分)

①,孤帆天际看。

②牧人驱犊返,。

相顾无相识,。

(3)气蒸云梦泽,。

(4)百川东到海。

,老大徒伤悲。

(5)黄鹤一去不复返,。

晴川历历汉阳

树,。

8、名著阅读。

(2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

鲁迅唯一一本。

请举出一篇我们学过的文章《》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8分)

9、班上派你为代表请一位红军爷爷为我们班《记住历史,珍惜和平》主题班会

做报告,你见到老爷爷应该怎么说?

(2分)

10、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

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

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永驻?

假如你班要开展以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6分)

①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

(2)请写出一句描写战争的诗词:

三、阅读与欣赏。

(40分)

(一)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完成11——15题。

(10分)

水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1.解释加点的字。

(2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咸来问讯(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3.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分)

1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2分)

(二)阅读《背影》完成16---22题(13分)

近几年,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出外谋

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如此颓唐!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

已。

情郁之中,自然在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

日。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

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

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6、解释句中的词。

(2分)

①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怀:

____________)(已:

_____________)

②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

(中:

______________)

③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

(惟:

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出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2分)

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小姑娘大约八九岁光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知老境如此颓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一场大病,他看起来非常颓唐..

18、父亲信中的话,照应了文段中____________这一句。

(2分)

19、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这一句中所写的是作者第三次流泪,这是因为____________;这一句所写的背影是()从括号中选择(实写虚写既是实写又是虚写既不是实写又不是虚写)。

(2分)

20、文段所体现的感情可由______________这一句话集中体现出来。

(1分)

21.这一段对背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分)

22.这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请概括这部分的意思。

(2分)

(三)阅读《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完成23---27题(9分)

从1950年到1959年,我八岁到十七岁。

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

回忆那十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物质上,母亲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

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立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赞,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

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

“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

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

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

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以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认为是对我的“娇惯”和“溺爱”。

但跟着

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

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

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

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

“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

”你看你,自己穿得那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

母亲回答得很坦然:

“他喜欢啊!

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

我感到“不幸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

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如故”地那样生活。

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

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在准备搬家似的?

?

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

我呢?

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

问题在于:

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留下?

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

但父亲却把房全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

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的生活。

父亲迁离北京的那周的星期六

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那张上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

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

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

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污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

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

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

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

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

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

“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

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

?

”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

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

务劳动”呢?

现在我才醒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

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分)订2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次“放飞”的内容。

(3分)

24.从文中找出作者受到母亲人生启示的两句话。

(2分)线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