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1714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docx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docx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领悟文章表达的特点。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读促悟,加深理解。

3、情感目标:

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4、德育目标:

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

查找资料

老师: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

“在地球上某个角落,曾经有一个人类奇迹。

它的名字叫。

---雨果”

它的名字叫。

(板书:

圆明园)说“曾经”是因为。

(板书:

毁灭,注意笔顺。

为什么大作家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人类奇迹”?

圆明园到底又是被谁毁灭的?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寻找答案吧!

二、讲授新课

(一)“人类奇迹”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对圆明园价值高度概括的三句话,并找出一个过渡句,因为它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作者是从两方面来介绍圆明园的。

2、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

(1)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2)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找出过渡句后板书小结:

建筑宏伟、珍贵文物)

3、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

(2、3自然段)

(1)指读第2自然段

①感知圆明园规模宏大。

(出示圆明园整体示意图,用熟知的建筑或场地类比一下;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②圆明园的布局(“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

“星”指什么?

(课件演示)

(2)齐读第三自然段

①找一找作者介绍的不同风格的景观有哪些?

(生汇报,师板书。

②仅仅只有这么多吗?

(使学生明确:

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

③圆明园的景点依据什么建造的?

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课件展示平湖秋月,雷锋夕照,安澜园,狮子林)

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西洋景观

在这风格各不相同的建筑之中漫步,你会有什么感受?

作者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朗读):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④配乐指读,感受、想象。

欣赏了圆明建筑,让我们再去看看这宏伟的建筑里的珍贵文物吧!

4、圆明文物(第5自然段)

①出示文物图片。

(学生判断其价值,再强调其在圆明园珍宝中的微不足道。

②齐读课文,了解圆明园文物究竟有多少?

③为什么把圆明园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学生汇报,师引导小结:

收藏时间久;种类多。

板书:

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④我们再看看雨果的描述:

课件出示(师配乐朗读):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黄金,施以脂粉。

……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法)维克多·雨果

⑤引导体会自豪感

然而一切的转变都缘于1860年10月6日那场圆明浩劫!

(课件出示“圆明浩劫”)

 

(二)圆明浩劫

课件出示(配乐:

二泉映月):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1、侵略者采用野蛮手段毁灭了圆明园,有哪四可恨?

(生汇报)

2、播放录像后:

火烧圆明园片段

3、课件出示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王后欧也妮建立的。

兴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文物,共收藏了中国文物3万多件。

美国很多博物馆也是有圆明园文物。

梁启超于1893年5月前往美国纽约博物馆参观,惊讶地发现这里收藏“中国宫内器物最多”。

他认为其中一半是圆明园的珍品。

4、这场圆明浩劫毁灭了什么?

(擦掉板书)

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5、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凝结为两个字:

文化!

所以作者说——

课件出示: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反复读出自己的感受。

6、揭示写法

请同学们想一想: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只用了一个段落讲述圆明园的毁灭?

三、圆明论坛

1、圆明园究竟是被谁毁灭的?

(引导学生理智、客观思考。

2、课件出示:

有人建议重建圆明园,你有什么看法?

过渡:

如今,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我们就要记住圆明园留给我们的启示——

四、圆明启示

课件出示:

国盛则园兴,国衰则园毁!

贫穷受欺压,落后就挨打!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

!

五、今日作业

写一篇《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鲁迅先生说过:

“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通过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去感受昔日圆明园的精美,壮观。

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

  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

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这段的教学以读为主,在读中学生感悟到了圆明园之大,之美,在读中学生也充分地体会到了自豪的情感。

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到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在内容的处理上,我力求做到详略得当。

如第三小节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我引导反复朗读,因此,学生不仅认识到了景观之美,还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

而二──五句中涉及到的具体的景物很多,如果逐处景观地讲解,不但费时较多,学生还会产生厌烦之意。

在这儿的教学中,我就抓住一个问题:

“圆明园中只有这些景物吗?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课文最后部分内容教学是本课教学的最亮点,也是整个教学的高潮。

在前面几个板块的铺垫和渲染的基础上,学生对圆明园的美丽已经有深刻的体验,而这样美得让人心碎的东西却被无情毁灭,学生一直被“压抑”的情感,终于有了喷发的机会。

放英法联军放火焚烧圆明园的录象时,由于气氛压抑,学生感觉时间比实际时间要长。

这时候,我指出这只是短短的半分钟,请他们换算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半分钟。

当学生得知这场大火有足足8640个半分钟时,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时间怎么会这样长啊!

在这样长的时间里会有多少东西化为灰烬啊!

此时,学生就有了一种痛彻心扉的感觉。

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其强烈的情感如黄河之水,飞泻而下。

最后,让他们面对残垣断壁说一段话,学生就有了千言万语要倾吐,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圆明园的毁灭》内容相对单薄,缺少生动感性的描述,更缺乏对民族苦难的深层思考。

于是,我适时地给学生补充材料,如写有关圆明园毁灭的一首小诗,数量众多的图片,词条,以课件的形式,以老师讲述的方式一一出现──所有这些材料,它们有韵律,有层次地聚集在一起,再加上师生生成性的活动,这课文就被吹进了生命的灵气──有了血肉,于是它变得灵动起来。

  在使用补充材料的时候,我始终牢记一点: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源于文本而非节外生枝,基于需要而非生吞活剥。

课外读物成为解决学生问题的有效载体,而贯穿课内与课外的是情感,是对圆明园的深沉的爱。

  这节课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

如圆明园的面积有5200亩,这个数字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抽象概念。

为了让学生有个具体的感知,我把圆明园的大小与学生最熟悉的校园大小作比较。

另外,如请他们换算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半分钟,给他们心灵的震撼。

  这节课中的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到刻骨铭心的国耻。

做句式练习“大火将化

为灰烬,大火将为灰烬”,在学生说出大火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化为了灰烬,大火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灰烬时,学生看到的仅仅是表面层次上的毁灭,我应该还要再深入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所饱含的深意:

大火还将中华民族的尊严化为了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

通过一美一惨,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从课题看,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

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

凭借教材,我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原因有两个:

    第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上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

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使其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落脚点。

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

    第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

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基于以上解读,我制定以下四点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文中“损、皇”等14个生字,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捧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语的意思。

    3.品读第2、3、4自然段,在品词析句中了解和感受圆明园过去的辉煌,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是在品词析句中了解和感受圆明园过去的辉煌,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圆明园的毁灭》内容相对单薄,缺少生动感性的描述,更缺乏对民族苦难的深层思考。

于是,我适时地给学生补充材料。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以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为基础,教学中主要以“学”为中心,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

    在使用补充材料的时候,我始终牢记一点: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源于文本而非节外生枝,基于需要而非生吞活剥。

课外读物成为解决学生问题的有效载体,而贯穿课内与课外的是情感,是对圆明园的深沉的爱。

    这节课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

如圆明园的面积有5200亩,这个数字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抽象概念。

为了让学生有个具体的感知,我把圆明园的大小与学生最熟悉的校园大小作比较。

    圆明园已从人类社会中消失了,昔日的辉煌已无法再现。

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为了让学生切实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颇具人文色彩的环境来辅助教学。

上课一开始,呈现给学生一段视频,再现了昔日那繁华辉煌的圆明园,再配上雨果那诗意的语言“用雪松做骨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

这儿建神殿,那儿造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

清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

”然后呈现的是火烧圆明园后只剩的那几根残垣断壁。

强烈的视觉反差在学生心里激起了无比的悲愤,很好地铺垫了学习本课的情绪。

学生禁不住问:

昔日的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皇家园林呢?

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

带着一串问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教学变“要我知”为“我要知”,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这节课的朗读训练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时我不再是干巴巴地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而是让学生一边欣赏美丽的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平湖秋月、武陵春色以及西洋楼等景点图,把学生带入了美不胜收、引人入胜的仙境,给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把学生的感官充分地调动起来了,他们面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读出了赞美、自豪之情,面对圆明园的毁灭,读出了痛惜、仇恨之意。

   

(二)新课标明确指出:

学生要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来收集信息,运用信息。

课前我没有明确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但在教学时,对那些主动从课外获取资料和信息的学生我及时表扬和鼓励,第一课时结束时我又设计了一个作业“搜集并整理资料”。

我说:

“课前部分同学已查过圆明园的相关资料,老师这节课呈现给你们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也是我搜集来的。

查找课外资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了解很多课文里没有提到的知识,对我们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帮助的作用。

本单元的导语中也明确提出‘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同学们课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自由选择展示的方式,可以用表格、图片或文字表述,能干的也可以制作成幻灯片,下一节课再展示交流。

”这样的设计,有效地体现了课堂学习延续,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在这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比较投入的,但学生表现不是太好,发言的积极性也不高。

原因是没能让学生更多地与文本接触,对学生的预习能力估计得过高。

本以为五年级的学生读通课文没问题,因此课堂上没能让学生初读感悟,学生读得不够多,朗读的形式较单一。

再加上本课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学生不能入情入境。

怎样利用课堂中的40分钟,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

    还有在教学时提问的指向性不够明确,造成部分学生不知所措,当看到学生的表现不是我预设的,显得有些着急。

在教学设计时安排的容量较大,这也想教那也舍不得放弃,可短短的40分钟毕竟有限,今后要努力从教学的有效性入手,以一当十,以点代面。

     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有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把握。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为的仇恨。

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为基础,组织多元教育教学活动,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和互联网提供的有效信息,借助老师和学习伙伴的互助,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

圆明园已从人类社会中消失了,昔日的辉煌已无法再现。

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抽象的文字介绍变得生动、可感,为了让学生切实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农村小学的学生能够利用的资源太少,我在学生预习前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和互联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好奇心提前告知部分信息并要求所有的学生利用极少的资料书及向老师、家长、社会收集有关资料。

二、新课标明确指出:

学生要扩大知识面,要根据需要来收集信息,运用信息。

课前布置了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在教学时,又创设了一个情景,以“最近有专家提出要重建圆明园,但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你觉得呢?

”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根据学生掌握的资料就此问题展开长达8分钟的讨论,培养了学生获取、整理、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

这节课的作业就是针对上面的问题进一步收集资料,以书面形式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报告本小组讨论结果并详细阐述重建与否的根据。

这不仅有效的延伸了课堂,更重要的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颇具人文色彩的环境来辅助教学。

通过课件展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如今的颓败,结合课前提出的系列问题,将学生引入求知的高潮,教学变“要我知”为“我要知”,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图片和教师对圆明园毁灭过程的渲染,把学生带向了另一个高潮,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进一步得到强化。

这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

一、没有仔细考虑学生接受的能力,没有周全考虑课堂新问题的生成和解决机动时间,整节课要完全按照设计意图上完需要超时10分钟,使这节课显得结构不完整。

二、课文中的“举世闻名”一词的意思,在备课时搞丢了,上课时学生说到该词语时也没有强调。

对新问题的生成和解决引导不够,主要是因为备课时考虑不周密引起的,没有时间在课堂上及时引导。

三、语言表述不够准确、精炼。

解决措施:

一、根据本学区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争取更大程度地备好学生、教材(校本教材、社会教材、校本教材),在学生注意有效时间范围内完成教学活动。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环节,以期延长学生的有效注意,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效能。

二、多看名师教学课堂实录及点评,将其内化、整合为自身能力。

注重平时收集资料,达到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而不是为上课而收集资料。

三、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多看新闻、演讲及规范的泛读等。

总之,需要加强自身文化、道德修养,与时俱进,重视现代远程教育提供的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密切把握“新课标”的方向,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环境,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