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1708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中考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中考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

由物体的_______而产生。

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声音靠____传播。

_____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传来的。

3.声速: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___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___,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___。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

________________。

(1)音调:

是指声音的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有关系。

(2)响度:

是指声音的______,跟发声体的________、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______处减弱;

(2)在________中减弱;(3)在_____处减弱。

7.可听声:

频率在___________Hz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

频率___________的声波;次声波:

频率___________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

方向性___、穿透能力____、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

_____、______、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

可以传播很____,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___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

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

单位是_______。

1摄氏度的规定:

把__________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___℃。

3.常见的温度计有

(1)实验室用温度计;

(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

测量范围是___℃至____℃,每一小格是_____℃。

4.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____和______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________被测液体中,_____(能/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____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_____(留/不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

物质过程叫熔化。

要热。

7.凝固:

物质过程叫凝固。

要热。

8.熔点和凝固点:

叫熔点;。

晶体叫凝固点。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

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上图中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____段处于固态,在段是熔化过程,热,但温度不变,处于状态,段处于液态;而_____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汽化:

物质从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和。

都要吸热。

14.蒸发:

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沸腾:

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热,但,这个温度叫沸点。

1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

(2);(3)。

17.液化:

物质从过程叫液化,液化要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和。

(液化现象如:

“白气”、雾、等)

18.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________________叫凝华,要热。

19.水循环:

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水的循环伴随着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

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

;颜料的三原色是:

4.不可见光包括有:

和。

特点:

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具有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发光,具有效应,另外还可以。

5.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

(注:

光路是可逆的)

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定律。

10.平面镜成像特点:

(1);

(2);

(3);

(4)。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1.平面镜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12.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

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第四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时,折射角也随着;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3.凸透镜:

中间边缘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作用,所以也叫透镜。

4.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

f

(2)物体在二倍焦距上(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

v=2f);

(3)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

v>2f)。

如幻灯机、投影仪。

(4)物体在一倍焦距上(u=f),不成像;

(5)物体在焦距之内(u

5.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6.近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配戴透镜;远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配戴透镜。

7.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透镜,物镜是____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透镜(物镜焦距,目镜焦距)。

8.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透镜(物镜焦距,目镜焦距)。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

7.参照物:

叫参照物。

8.运动和静止具有性: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9.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0.速度:

用来表示的物理量。

11.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

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

12.变速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3.平均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质量(m):

物体___________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

______。

其他比它大的有_____,比它小的单位有_______;换算关系:

1吨=____千克=______克=_______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

实验室常用_____测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处;

(2)调节____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______处,或在其左右两侧摆动幅度______,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___盘里,用_____向____盘加减_____并调节________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_____________加上_____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

(1)不能超过_________;

(2)加减砝码要用______,且动作要轻;(3)____(能/不能)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

______与_______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___表示密度,____表示质量,______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________,(还有:

克/厘米3),1克/厘米3=_____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

_____;体积V的单位是____。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_____。

9.水的密度ρ=________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

用____测出质量m和用______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

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

m=_____(公式)。

(3)求体积:

V=_______(公式)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

状态、硬度、____、_____、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12.常见物体的质量:

一个鸡蛋约_______,一元硬币约______,一只苹果约_______,一张邮票约________,一头大象约_________,一个中学生约_________,一只大公鸡_______,一瓶白酒________。

13.救生衣用泡沫塑料做的,这是利用了泡沫塑料的_____________。

14.“铁比棉花重”这句话错了,应该说成_______________。

15.一间教室的空气质量大约是200____,一个人的体积是50______。

16.一个瓶子容积是20cm3装满水时,水体积是________,质量是_______;若是用来装酒精(密度0.8g/cm3),则装满时,酒精体积是________,质量是___________。

17.90g的冰化成水,体积是_______cm3,原来冰的体积是______cm3。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_______组成的,分子间有_____;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和______。

2.扩散:

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________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___力大于____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_____力大于____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原子核是由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_____(1897年)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

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______,温度则相应_____。

7.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后的总体积_____(大于/小于/等于)200ml,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光年是_______单位(时间/长度)。

9.物体能够___________,就称为带“电”,或带了电荷。

10.用___摩擦过的____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____摩擦过的____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11.同种电荷相互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

人们利用这点制成了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______。

摩擦起电实际上是将_____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从而使这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___量的___种电荷。

第八章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

力是_________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还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

____(简称:

牛),符合是____。

___牛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

_________。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____与受到的_____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___刻度,如果不是,则要_____;

(2)认清_______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_____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_____。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______。

8.力的三要素是:

力的_____、_____、______,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______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_______;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_______;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___。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_____。

10.重力:

地面附近物体由于_________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

11.重力的计算公式:

G=_____,(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____比。

12.重垂线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

13.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_____程度和_____大小有关系。

_____越大、接触面越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增大______和使接触面______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_____;

(2)用___动代替___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17.测定滑动摩擦力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物体,使其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拉力就等于摩擦力了。

如图所示,两次分别拉同一个物体在同一个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运动,一次物体平放,另一次竖放,则:

F1_____F2,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________关。

第九章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

_____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

P=____,式中p单位是:

_____,简称:

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

___;受力面积S单位是:

_____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____;

(2)F不变,S____;(3)同时把F____,S____。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是由于液体受到_____。

6.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____,

(2)液体内部向_____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_____,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_______有关系。

7.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_____和______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_____关。

8.水坝下部总比上部建造得宽一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________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空气受到_____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_____。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________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

______,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

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________帕=10.34米水柱产生的压强。

14.沸点与气压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_____,气压增大时___。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___;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___。

16.5Pa表示___________。

一个中学生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__帕。

17.两只手指分别压住铅笔尾和笔尖,则两手指所受压力___,所受压强___(相同/不同)。

18.浮力:

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______(方向)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________的。

(物体在空气中___(有/没有)浮力)

19.物体沉浮条件:

(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

(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___G,下沉;

(2)F浮___G,上浮(3)F浮__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

(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ρ物__ρ液,下沉;

(2)ρ物___ρ液,上浮(3)ρ物____ρ液,悬浮。

(不会漂浮)

20.浮力产生的原因: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21.阿基米德原理: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____。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22.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___________

23.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

F浮=_____,(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阿基米德原理:

______________

(3)平衡法:

F浮=G物(适合___浮、___浮)

24.浮力利用

(1)轮船:

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

通过改变_______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

充入密度____于空气的气体。

25.船从内河驶入大海:

浮力________,排开水的体积________。

第十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____________的时候,总保持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____(能/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

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___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

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____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_____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____、方向____、并且在____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

5.物体在______或_______两种情况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用卡片代替小车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改变两边所挂钩码不等,来探究________对平衡的影响;为了探究两力方向是否在同一条直线对平衡有无影响,具体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探究两力平衡必须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具体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若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________(一定/不一定/一定不是)平衡力。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弹簧测力计两边各用2N的力向相反方向拉,则其示数是_____。

9.“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水平面时_______,实验中将水平面上材料依次是棉布、木板、玻璃板,在表格中记录______与________情况,观察到现象:

小车受到阻力越小,运动的路程越____,由此推想:

若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_____________。

可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的牛顿第一定律______(是/不是)实验定律。

10.站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公交车上的人,受____个力的作用,他在水平方向_____(有/没有)摩擦力。

11.手握瓶子不动,此时摩擦力等于_____力,加大握力后瓶子所受摩擦力_____(变大/变小/不变)。

用一个水平力推桌子,未推动,此时推力___于摩擦力,当加大推力后仍未推动,此时摩擦力_____(变大/变小/不变)。

用一个水平力推动桌子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推力____于摩擦力,当加大推力后,物体所受摩擦力_____(变大/变小/不变),此时物体做_______运动。

12.下图一个是小球抛出手后在空中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另一个是小木块沿粗糙斜面自由下滑,画出两个图中物体所受的所有力。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____点转动的____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F1)

(3)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4)动力臂:

从___点到_________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

从___点到_________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汉字).或写作:

F1L1=_____(字母表达式)或写成F1/F2=_______。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____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

L1___L2,平衡时F1___F2。

特点是省____,但费____。

(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

L1__L2,平衡时F1__F2。

特点是省___,但费___。

(如钓鱼杆,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

L1__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

___)

5.定滑轮特点:

___(能/不能)省力,但能_________。

(实质是个____杠杆)

6.动滑轮特点:

省一半力,但不能_________,要费___。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___倍的杠杆)

7.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

8.“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要先调节杠杆的__________,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挂钩码后,使杠杆受力后也要调节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为了_________;本实验至少要改变三组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