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1706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docx

《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docx

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1、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发展估算意识。

抄录:

一、进位加法

    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如:

9+5=,“凑十法”是分小数凑大数,5分成1和4,9加1是10,10加4是14,9+5=14。

我的方法是:

看到“9”想到“1”,即5去1余4,再用4加10,9+5=14。

如果是8+3=,看到“8”想到“2”,即3去2余1,再用1加10,8+3=11。

从而知道7、6加某个数,7与3,6与4。

我上面所说的方法就是把凑十法当成了口诀想,使孩子看到就能想到,方法掌握好了很快就能写出得数,并且正确率高。

   2、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如:

46+8=,这个也必须看大数,即看46,因为6加8大于10,所以可把十位上的4加1是5直接写到等号后面46+8=5?

,然后看到“6”想到“4”,把8去4余4,余数4直接写到等号后5的后面46+8=54。

再如:

83+9=9?

,看到“3”想到“7”,9去7余2,83+9=92。

二、退位减法

    1、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如13-8=,减法用的是“破十法”,把13分成3和10,10减8是2,3加2是5,13-8=5。

我的方法是:

减法看减号后面的数,看到“8”想到“2”,2再与前面的数上的个位数3相加得5,即:

13-8=5。

再如:

16-7=,看到“7”想到“3”,3加6是9,即16-7=9。

    2、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如:

84-9=,因为个位上的数4减9不够减,所以必须借位,把十位上的8直接去1,即84-9=7?

看到“9”想到“1”,1加4是5,84-9=75。

又如:

56-7=4?

,看到“7”想到“3”,3加6是9,56-7=49。

二年级: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运算。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书P2—P6)

(1) 运算:

连加、连减、混合(含加减)的三种运算,计算过程中建议分两次计算:

先计算出前两个数的结果,再将这个结果与第三个数进行运算。

为避免出错,在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也建议用两个竖式计算。

计算过程中: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错误典型:

被减数是100,在连续退位的时候学生容易出错;

和是100,在连续进位的时候学生容易出错。

 

(2)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A、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借助用笔标注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分析,准确判断是用加法算式还是减法算式来解决问题;

 B、正确计算并且带上正确的单位,最后写出答。

 错误典型:

a、题意理解不清:

如“书第9页第5题的第

(2)小题”

b、表格分析不够仔细:

如“书第5页第3题”

 

2、认识和乘法口诀

(1) 认识乘法算式并理解乘法的意义:

认识:

乘数╳乘数=积

意义: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

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如3╳4=12写成加法算式是:

3+3+3+3=12或4+4+4=12;

3+3+3+3=12写成乘法算式是:

3╳4=12或4╳3=12。

(2) 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 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熟记表内乘法口诀: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会根据一个乘法口诀推出另外的乘法口诀,如根据“三七二十一”可以推出“五七三十五”(5个7比3个7多2个7,也就是在21上再加14,即21+14=35。

 错误典型:

a、“口诀”与“读作”混淆:

如:

3×7=21,读作:

3乘7等于21。

口诀:

三七二十一(其中的“十”字容易漏掉)

b、算式与图形结合:

3、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

(1) 除法的意义

能够结合算是说出除法的意义,如算式21÷3=7可以表示:

a、 把2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7;

b、 把21拿来分,每份是3,可以分成7份;

c、 21是3的7倍。

d、21里面有()个3.

体会除法与乘法的“互逆”。

(2)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被除数÷除数=商 (了解: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3) 会用乘法口口诀求出除法的商:

同样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写出四个算式,两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如:

三九二十七:

3╳9=279╳3=2727÷3=927÷9=3

(4) 理解“倍”和“倍数”的意义:

倍:

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学生的话来理解——“大数里边有几个小数那么多”。

倍数:

学生的话——“一个数的倍数就是这个数一个那么多、两个那么多、三个那么多……的数”,比如3的倍数是3、6、9、12、15……

(5)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认真读题,仔细分析。

 错误典型:

a、 求“每份有多少”和“有多少份”的单位容易混淆:

纽扣题:

求的是有多少份;苹果题:

求得是每份有多少个。

b、 和“倍”相关的问题:

学生容易在选择用“乘法”还是“除法”来解决问题的时候混淆。

c、 提一个生活中有关除法的问题。

二 【图形与几何】

 1、 测量。

 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厘米、米的认识。

(1) 厘米的认识;

a、 会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通过估计用手比划出1厘米、10厘米的长度

b、 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表示,读作“厘米”。

(2) 米的认识;

掌握米与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1米=100厘米。

(3) 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a、 能够估计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单位,以及在测量的时候能够选择正确的单位。

 错误典型:

体育老师的身高是1米8,也就是身高1米8厘米。

(正确的意思是1米80厘米)

三年级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

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5、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6、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7、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1、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2、2包盐重1千克。

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书包约重2千克。

  3、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电子秤、体重秤、大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小型台秤。

  

4、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5、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6、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4、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5、剪(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6、一周边线的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8、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篱笆最长=长×2+宽              篱笆最短=宽×2+长  

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先把整十、整百数看作几个十和几个百,再除以一位数,商是几,就是几十和几百。

  

2、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0,口算被除数的前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再在商的后面添上0。

  

3、除法竖式用“商(求商与写商)——乘(计算并写出商乘除数的积)——减(被减数减商与乘数的积)”的过程来写。

  

4、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

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用0占位。

除的过程中,每次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5、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6、被除数的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

  

7、 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

   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二)1.两种物品间隔排列,两端是同一种物品,中间物品少1,两端物品多1;两端是不同的物品,两种物品数量相等。

  

第六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1、物体或图形在直线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就可以看成是平移。

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看成是旋转。

  

2.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第七单元    分数的认识

(一)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是几分之几。

  

2.分数大小比较:

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分数大,分子小,分数小;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分数大,分母大,分数小。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四年级

1、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

2、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运算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算式中带有括号的,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先算( 小括号里面的),再算( 中括号里面的  )。

4、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

5、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6、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7、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8、(0)不能做除数。

9、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我们就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如6÷2=3,就是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

注意:

整除要求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没有余数,任意一个为小数或分数都不是整除。

在用整除描述6÷2=3时,是被除数6能被除数2整除,或除数2能整除被除数6。

10、乘法交换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

a×b=b×a

11、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乘积不变。

字母表示:

 (a×b)×c=a×(b×c)

12、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字母表达是:

 (a+b)×c=a×c+b×c

13、积变化的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两个因数都扩大(缩小),积也扩大(缩小) ,两个因数扩大(缩小) 倍数的乘积就是积扩大(缩小)的倍数。

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14、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用小括号把两个数字括起来,中间用逗号隔开,如(6,5),前面的数字表示列,后面的数字表示行,点(6,5)表示第6列第5行。

15、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用力拉三角形时,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变,表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16、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叫做三角形的( 高   ),

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  底  )。

三角形对应的高和底互相垂直。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高和底。

三角形有三条高。

17、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18、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9、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0、3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3个内角都是60°。

21、用来表示( 十分之几  )、( 百分之几  )、(  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的计数单位有(  0.1  )、(  0.01  )、(   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2、

23、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24、小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小数就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位数不够用“0”补足。

25、单位换算的基本换算关系:

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

×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

÷进率。

26、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27、整数加法中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适用。

28、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两组对角也相等,内角和为360°。

29、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条垂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

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

30、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

31、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直角梯形有两个直角。

32、求平均数的方法:

先求出总数量,再平均分,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五年级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知识点

1、用字母表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c=(a+b)×2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s=ab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c=4a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s=  

      3、 读作:

x的平方,表示:

两个x相乘。

       2x表示:

两个x相加,或者是2乘x。

      4、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②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③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把下面的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单产量=(总产量)÷(数量)  

      数量=(总产量)÷(单价 )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大数-小数=相差数   大数-相差数=小数  小数+相差数=大数

      一倍量×倍数=几倍量      几倍量÷倍数=一倍量

       几倍量÷一倍量=倍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第五单元 《多边形面积》知识点

      1、长方形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

s=ab

         长方形周长=(长+宽)×2           字母公式:

c=(a+b)×2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

s= 或者s=a×a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

c=4a 或者c=a×4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4、三角形面积=底× 高÷2            字母公式:

s=ah÷2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6、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的2倍。

7、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9、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点

 

  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知识点

          1、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2、邮政编码:

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3位表示邮区,前4位表示县(市),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所)。

3、身份证号码:

由18位组成,

(1)前1、2位数字表示:

所在省份的代码; 

(2)第3、4位数字表示:

所在城市的代码;

      (3)第5、6位数字表示:

所在区县的代码;

      (4)第7~14位数字表示:

出生年、月、日;

      (5)第15、16位数字表示:

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码;

      (6)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

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7)第18位数字是校检码:

 用来检验身份证的正确性。

校检码可以是0~9的数字,有时也用x表示。

数与代数部分

2:

5=2÷5=2/5=50%   说明比、除法、分数、百分数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很多题目也可以相互转化。

(如:

我们常常把百分数换成分数来计算,将比换成除法或分数来计算)

第二章:

分数混合运算

1:

分数运算运算顺序和整数一样,尽可能在计算前约分

2:

分数应用题关键是寻找“单位一”和确定“加减”

单位一已知、求部分,用乘法

单位一未知,求单位一。

用除法(或方程)

诀窍:

比字后面、的字前面一半是单位一,如甲比乙少一半

多要加,少是减(增加、扩大提高是加、减少缩小节约减)

3:

画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量关系,所以尽量画图

   画图注意,一要标注题目中的数量,二先画单位一

第四单元第七单元 百分数百分数的应用

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题可以转换成分数来计算“如多40%可以看成多2/5,用分数来计算”

 

1.百分数的定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不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百分数不能带单位。

2.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规则: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规则: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百分数应用题

3.、 求常见的百分率 如:

达标率、及格率、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等求百分率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如达标率是用达标的除以总体

2、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了百分之几、减少了百分之几、节约了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   (甲-乙)÷乙

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   (甲-乙)÷甲

3、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单位“1”) ×百分率

4、 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部分量÷百分率=一个数(单位“1”)

5、 折扣  折扣、打折的意义:

几折(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6 本金利息: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般按年计算叫年利率。

国债基金可以仿照存款,保险与存款相反,每年只出利息部分

(如十万的保险你只交10元)

本息和:

本金与利息的总和叫做本息和。

            第六单元   比的认识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比的后项不能为0。

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4.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5、求比值:

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结果是一个数

化简比:

用比的基本性质将比化简成最简整数比,化简的结果仍然是比的形式

6、比的应用一般有两种办法,但是我们都是把2:

3看成2份三份。

 方法一:

先求每份是多少,

 方法二:

找到份数总份数之间的关系,用分数乘除法计算

7.已知长方形周长60,应先除以2,求出长宽和,之后再按比例

8:

甲:

乙=3:

2   乙:

丙=5:

4  求甲:

乙:

丙=

  应先将出现两次的乙的份数统一(统一成最小公倍数10),即甲:

乙=15:

10,乙:

丙=15:

12

     所以甲:

乙:

丙=15:

10:

12

圆1.圆的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连线都相等(这个线段是半径).

2.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3.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4.直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5.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6.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7.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8.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

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在计算时,取π=3.14(π不等于3.14)。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到七位小数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9.计算圆的周长或面积时一般都要先求出半径或直径

圆的周长公式:

C=πd 或C=2πr   圆周长=π×直径   圆周长=π×半径×2

圆的面积公式:

S=πr² 或者S=π(dπ2)² 

10.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πr)表示,宽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