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教案辽海出版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1666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美术教案辽海出版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辽海出版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辽海出版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辽海出版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年级美术教案辽海出版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美术教案辽海出版社.docx

《一年级美术教案辽海出版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美术教案辽海出版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美术教案辽海出版社.docx

一年级美术教案辽海出版社

一年级美术教案(辽海出版社)

一年级美术教案

华厦小学

吴晓月

一年级美术教学课程标准

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贯穿教材的始终,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意图和创新精神;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逐步渗透科学合理的美术科知识。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形象感受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和审美欣赏能力,最终实现知识、技能和审美情感与价值观的完美结合。

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走进美术第1课走进美术之家

教学目标:

1.认识与了解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感受美术、认识美术、了解美术。

探究生活物品包含的美术因素、美术设计、美术创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习正确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合理地分析与归纳生活中的事物特征,从造型、装饰、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和想象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喜爱美术设计,热爱美好生活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1.体会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的美,了解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2.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

教学课件、图片资料、生活事物;学生用具:

水彩笔、油画棒及胶棒等。

教学过程:

导语:

这是学生进入小学阶段的第一堂美术课,为了接近

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教师先自我介绍。

接着,试问同学们心中认为的美术课是什么样的?

(不仅是绘画)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绘画以外,还学什么?

引入课题,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课吧!

1.课题导入:

出示课件或挂图,以迷宫游戏的形式引入课

题。

有迷宫游戏的形式引入日常生活,使学

生感到既新奇又亲切。

2.开展活动:

(1)出示游戏规则;闯关夺标的方法,让学

生在游戏的层层深入中不断地感受到生活中各种物象所产生的美,并对生活的美与艺术的,美之间的关系有较为深刻的认知。

(2)小组合作,分组夺标分析造型、装饰、

色彩。

3.小结拓展:

(1)房间布置

(2)展示成果(3)艺术感受

课后反思:

以游戏导入课堂教学,使严肃、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

他们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培养心智。

同时在游戏性教学方式中,尊重了学生的愿望、乐趣、情感、选择等“学”的权利,学习热情将会有增无减,教师也实现了教的义务。

我想小学的美术教学是一门研究性的学科,有待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的探索与追求,将美术课程真正成为其他学科心目中的轻松、愉悦的学科。

一年级美术教案

华厦小学

吴晓月

一年级美术教学课程标准

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贯穿教材的始终,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意图和创新精神;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逐步渗透科学合理的美术科知识。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形象感受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和审美欣赏能力,最终实现知识、技能和审美情感与价值观的完美结合。

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走进美术第1课走进美术之家

教学目标:

1.认识与了解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感受美术、认识美术、了解美术。

探究生活物品包含的美术因素、美术设计、美术创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习正确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合理地分析与归纳生活中的事物特征,从造型、装饰、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和想象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喜爱美术设计,热爱美好生活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1.体会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的美,了解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2.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

教学课件、图片资料、生活事物;学生用具:

水彩笔、油画棒及胶棒等。

教学过程:

导语:

这是学生进入小学阶段的第一堂美术课,为了接近

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教师先自我介绍。

接着,试问同学们心中认为的美术课是什么样的?

(不仅是绘画)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绘画以外,还学什么?

引入课题,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课吧!

1.课题导入:

出示课件或挂图,以迷宫游戏的形式引入课

题。

有迷宫游戏的形式引入日常生活,使学

生感到既新奇又亲切。

2.开展活动:

(1)出示游戏规则;闯关夺标的方法,让学

生在游戏的层层深入中不断地感受到生活中各种物象所产生的美,并对生活的美与艺术的,美之间的关系有较为深刻的认知。

(2)小组合作,分组夺标分析造型、装饰、

色彩。

3.小结拓展:

(1)房间布置

(2)展示成果(3)艺术感受

课后反思:

以游戏导入课堂教学,使严肃、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

他们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培养心智。

同时在游戏性教学方式中,尊重了学生的愿望、乐趣、情感、选择等“学”的权利,学习热情将会有增无减,教师也实现了教的义务。

我想小学的美术教学是一门研究性的学科,有待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的探索与追求,将美术课程真正成为其他学科心目中的轻松、愉悦的学科。

第2课热爱美术的人们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美术的各种表现形式,美术的具体门类以及各

种艺术形式的表现特点;

2.了解不同艺术创作所使用的材料、工具,感受艺术创作

效果并表达出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美术客观世界,并且又是对客观世界中

事物的浓缩与提炼的思想,激发学生热爱美术的思想情

一年级美术教案

第2课色彩接龙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是学生了解并掌握吹、滚、印、洒、滴等绘画技法。

2.学生们够利用不哦那个工具和技法表现出丰富的画面。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

学生对吹、滚、印、洒、滴等绘画技法的了解与掌握。

教学难点:

不同工具、不同技法的表现能力以及绘画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

球体或圆柱体的生活用品,水彩、水粉颜料及画笔、纸张。

学生用具:

水溶性绘画颜料及若干生活用品和画笔、纸张。

教学过程:

1.激情引趣:

教师演示,蘸色的数个玻璃球在白色纸盒中滚动,提问:

“你知道会产生什么吗?

2.导趣求知:

(1)小组研究绘画技法及相关工具

(2)学生演示,验证小组结论(3)教师归纳学生__

创作表现:

(1)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作品的创新精神

(2)在纸上尝试用画、吹、盖、印、滚等方法做绘画练习(3)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作品

4.欣赏评述:

(1)学生之间相互评析

(2)小组之间点评作业(3)教师归纳反馈信息,鼓励并提出意见或建议。

《纸条巧安排》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计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操作性。

纸是最常见的手工制作材料,利用纸的柔韧性和色彩变化,能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玩具作品,突出展现了纸的可塑性,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探究纸弹簧的制作方法,利用课本中示范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看、玩纸条小玩具,激发学生兴趣,并提供较广的创作思路,为同学们较好的完成创作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纸条制作有趣的动物。

2.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3.感受制作过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用纸条制作有趣的玩具2、难点:

如何制作“纸弹簧”教具准备:

1、教具:

纸弹簧对比教具、小纸人一个、纸弹簧作品若干、纸弹簧玩具一个、纸条若干、剪刀、胶水、双面胶、手工纸。

2、学具:

瓶盖一个、纸条两条、手工纸、剪刀、胶水,双面胶、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一张彩纸问:

谁知道这张彩纸可以干什么用?

生1:

可以画画。

2:

可以折纸。

3:

还可以剪纸。

师:

大家说的很对,上美术课的时候我们常用彩纸来画画,做手工,上剪纸班的同学还可以用彩纸剪出各种图案。

彩纸的用途非常广,今天咱们还可以用纸来做个弹簧的小玩具。

(板书课题)

师:

咱们先来看看弹簧小玩具有什么特点(老师拿出市场买的弹簧小玩具让学生欣赏观察)?

(学生部兴奋地举起手来)

生1:

可以左右摇晃。

生2:

可以弹。

师:

咱们的纸就能作成弹簧小玩具。

(学生面带疑惑,议论纷纷。

)师:

你们想不想看看呀?

生:

想。

(兴奋、激动、异口同声)师:

拿出事先制作好的纸条小动物毛毛虫。

五、教学延伸:

师:

纸的可塑性非常强,只要肯动脑筋就可以创造出许多不同的作品。

第四课红黄蓝

教学目的:

认识三原色,感受红黄蓝三种颜色使画面产生的特有美感,从而体验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认识和感知红黄蓝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

绘画时注意主体和背景的色彩对比关系以及同类色之间的深浅对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请学生搜集有关红、黄、蓝三原色的实物。

1、组织教学2、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三原色实物,由学生观察、触摸其颜色、外形特点。

在感知的基础上认识三原色。

3、教师利用试管做调色练习,——引出三原色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原色可以调出世间万种颜色,体会色彩的奇妙之处。

4、教师播放幻灯片,演示红色的画,让学生体会红色的画面给人们什么样的感觉?

红色:

热烈、喜庆、奔放的美感。

请学生想象并举例:

还有那些物体或场面可以红色表示?

5、师播放以蓝色画面为主调的纯色画,由学生直观的体会蓝色给人们什么样感觉?

蓝色:

凉爽、清净的感觉。

由学生想象举例,蓝色让你想到了什么?

6、教师播放黄色画面的幻灯片,由学生自己体会黄色给人们什么样的感觉。

他代表了哪个季节?

黄色:

明快、温馨、成熟的美感。

学生举例

7、通过欣赏三原色的画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红色的画就是由红色画的吗?

红色的画是以红色为主画的画。

二、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将彩笔盒里的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及近似颜色迅速取出,哪一组取的又快又多,哪一组就获得胜利。

三、布置作业

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分组合作画一幅画。

四、小结

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特别是对选材新颖、绘画大胆的作品要讲解自己是如何构思的。

5彩色七巧板

一、教学目标

1.平面构成设计的基础知识,图形拼摆使学生初步理解基本形图形拼摆的概念、构成,以及基本形在平面构成设计中的意义。

运用形象与空间关系的规律,设计出新颖的图形拼摆图案。

2.学习用分割、组合的方法获得基本形,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巧妙组合、色彩搭配,图形拼摆完成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

培养、锻炼学生的组合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3.通过动手拼摆、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分解构成的原理,增强设计意识,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彩纸,七巧板学具(玩具)(教师)七巧板教具,范作,教学课件三、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大家玩过七巧板吗?

谁能用七巧板拼摆一个图形?

教师出示七巧板的课件并演示。

学生拼摆,讨论。

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

?

(简单地介绍七巧板的来历,激发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探究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小结:

将一个基本形剪切(分解)成几个形状后,可以重新拼成多种图形。

七巧板就是利用了分解构成的这个原理。

2.欣赏激趣,启发思维。

(1)展示一张平面构成图形,提问此图是怎样制作的?

(2)教师演示“分解”与“构成”的方法。

①出示圆形,将它沿直径分割成两个半圆,再将分割成的两个半圆在演示板上作各种不同的组合,并把每次组合成的新图形画在黑板上。

(也可以选择长方形作为“母体”进行分解三次,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形态。

)分解法:

对称分解,十字分解,整形分解。

②请学生练习变换构成的方法:

分离、翻转、错位、连接

组合法:

分离式,左右置换式,同向式,相接式,万字式,口字式,十字式,嵌入式等。

小结:

将基本形加以分割并重新组合,可获得众多的图形。

3.巩固新知,启发创造。

(1)象形物品的分解构成:

展示两幅范画(熊猫和热带鱼),让学生分辨原始“母体”的形态,以及分解的次数。

(2)抽象几何的分解构成:

展示两幅范画(方和圆),让学生分辨原始“母体”的形态,以及分解的次数。

(示范作品详见相关资料)4.作业练习,拼摆创作。

(1)作业要求。

①分解次数不宜过多;②构成时不得重叠或舍弃;

③作品可随心所欲地创造,但必须创新。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

强调学生在切割纸张时注意安全!

)5.作业欣赏,评价深化。

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