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技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1158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部分 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五部分 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五部分 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五部分 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五部分 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部分 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技术.docx

《第五部分 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部分 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技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部分 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技术.docx

第五部分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技术

2注浆固结试验及注浆参数设计

2.1实验室注浆固结试验

根据实验室采取完整试块和破坏后试块注浆固结体的单轴加载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几点基本结论:

(1)注浆固结体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但其破坏载荷和抗压强度比完整试块低得多,用破裂岩块压注浆固结体的单轴抗压强度与完整试块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来描述,本书将它定义为注浆固结体的强度恢复系数,用k表示。

k值的变化范围为5%~60%,其中破裂煤体的注浆固结强度恢复系数平均为39.4%,泥岩平均为19.07%,砂岩平均为8.87%。

一般情况下,原试块强度越高,强度恢复系数k越小;原试块越软,强度恢复系数k越大。

(2)注浆固结体的体积与原完整试块体积相近,一般情况下固结体的体积略大,其中破裂煤体注浆固结后体积较原完整试块平均增加6%,泥岩增加2.27%。

砂岩分两种情况,三分之一的注浆固结体体积较原完整试块略小,平均减小5.65%,三分之二的注浆固结体体积较原试块略大,平均增加8.6%,破裂砂岩固结体体积总计平均增加3.85%。

(3)注浆固结体的k值及体积变化主要取决于岩性,对试块的破裂形式和程度十分敏感。

k值一般随破裂面的增多趋向增加,能够形成固结效应;当仅有一到两个主控破裂面时,常常不能形成有效固结,是值很低,比如砂岩最小值是仅有3.59%。

2.2松散体实验室粘结试验

粘结试验是研究固结规律的经典试验,根据实验室粘结试验反映一个共同的规律:

散体状态下,随粒度的变小,孔隙率降低,其注浆固结体强度相应较低;随着粒度的增大,孔隙率提高,其注浆固结体强度相应较高。

即注浆固结体强度有随粒径和孔隙率增大而增加的趋势,松散介质注浆固结强度取决于骨料强度和注浆程度。

如果采用高水速凝材料渗透性能很强,孔隙率较大,必然导致较大的注浆量和较高的固结程度,骨料粒径越大,其承载骨架作用越明显,并从根本上制约着固结体强度。

煤岩体经过充分地破碎后分为不同粒度的散体,其本身是没有承载能力的,仍采用强度恢复系数k来表述散体的固结效果。

很明显k值随粒径的增加而提高。

在粒度相同时,孔隙率大的强度恢复系数高,即在同样的岩性条件下,孔隙越发育k值越大。

2.3注浆设计特点

国内外注浆工程设计和施工主要依据经验类比法,大型注浆工程一般都开展尽可能模拟现场实际条件的注浆试验或原位试注浆以确定注浆参数并进行施工设计,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但也反应出注浆理论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技术、工艺等方面都存在不能确定的因素。

理论成果还不能满足现阶段注浆工程的实际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裂隙岩体的渗流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比多孔介质渗流复杂得多,目前的主要研究方法为室内平面裂隙或裂隙组的模拟实验,已有的理论成果也主要是引用裂隙水渗流动力学,许多理论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2)注浆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裂隙的性质、分布特征和规律难以准确定量把握,注浆介质结构复杂,客观上很难定量分析各因素之间关系。

(3)由于注浆前的准备工作(工程地质勘查、实验室实验等)及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实施,在开展设计和施工控制时缺乏所需的足够的信息量。

施工操作尚无统一明确的标准和规程,带有随意性,注浆效果难以保证。

(4)不同注浆工程有不同的特点,进一步增加了研究的难度。

煤矿地下巷道一般为维护期有限,相对于地面大型的岩土工程服务时间较短的工程,特别是采准巷道是维持正常生产的常规巷道,一般仅有数年维护时间,客观上要求维护技术简单实用,支护费用少,施工操作方便。

因此需针对巷道围岩注浆的特点,研究巷道围岩滞后注浆技术,一方面弥补理论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掌握该技术以便于推广应用。

2.4巷道围岩滞后注浆加固参数设计

巷道围岩注浆是一种在巷道开掘后作业的滞后注浆技术,是在巷道围岩变形过程中但尚未稳定时进行的,是为巷道维护提供更好的围岩条件。

考虑围岩变形的动态影响是这一技术区别于一般注浆技术的主要特征。

因而注浆参数包括加固时机,即滞后注浆加固时间;与围岩破坏及变形对应的注浆深度和注浆加固体强度;以及注浆孔间排距、注浆压力等与巷道围岩裂隙渗透性能相关的注浆参数。

2.4.1注浆压力的确定

巷道围岩滞后注浆加固应符合注浆压力有限的原则,采用控压注浆的方式进行。

关键是合理注浆压力的确定、正确的注浆施工工艺及注浆泵的工作性能。

巷道围岩滞后注浆时,注浆压力主要受开挖后的二次应力场影响,与巷道埋深并不直接相关,因而不能采用基于埋深的压力公式;由于巷道围岩的裂隙是相对干燥的,显然注浆压力与静水压力关系不大。

因此巷道围岩注浆加固时,注浆压力具有特殊的规律性,不同于一般的岩土注浆工程。

巷道围岩注浆压力主要取决于围岩的渗透性能和浆液性能,设计的渗透范围等。

注浆压力高有利于浆液渗透,减少注浆孔等工程量,但有可能破坏围岩的整体结构,造成漏浆。

采用滞后注浆方式时,要求注浆深度有限,岩体有明显的裂隙,注浆压力一般不超过2MPa,围岩裂隙发育严重破碎时一般不超过1MPa,裂隙开度较小时可采用1~2MPa。

如果岩性软弱,应控制注浆压力不超过抗压强度的1/10,以防产生劈裂面,对于渗透性能较差的岩体,应采用加密注浆孔的办法解决,不能仅靠提高注浆压力来解决问题。

这里对巷道围岩注浆时的劈裂效应作一简单解释。

当钻孔内施加注浆压力后,由于岩石的初始应力和抗拉强度被注浆压力克服,从而发生有利于可注性的水力劈裂,它首先发生在垂直于小主应力的平面上。

巷道周围破裂岩石内存在大量的破裂面,裂隙尖端极易在注浆压力作用下进一步破裂,产生劈裂效应。

实际情况可能是张开度比较大的宏观裂隙容易受浆,其尖端进一步破裂;而相对张开度较小的裂隙由于粒度效应等原因不能进浆,同时裂隙两侧结构体受到挤压而进一步闭合。

因此从巷道围岩加固来说,采用相对较低的支护压力,使浆液在裂隙中流动,尽量不破坏裂隙岩体的原有结构,以避免大范围的劈裂现象,但同时允许一定程度的劈裂效应,以提高岩体的可注性和注入浆液的总量,并改善细小裂隙(未注入浆液的)的受力状态,使其趋向闭合,而从提高围岩强度。

另外松散煤体的裂隙多为细微裂隙,水泥类浆液在低水灰比下很难渗入,只有通过劈裂效应产生相互贯通的渗径结构,才可能通过注浆固结松散煤体。

井下实验表明这种劈裂效应在低压下即可以实现,一方面形成渗流通道,另一方面将通道周围煤体内的裂隙压密,从而达到提高围岩强度的目的。

统计工程实例,巷道围岩注浆压力差异较大,本次提供的注浆压力一般低于同类注浆工程,原因有两个:

①明确提出滞后注浆方式,并选择合理的注浆时机,在围岩渗透系数最高时实施注浆;②针对留巷巷道围岩强度偏低,确保围岩稳定。

这对于注浆加固巷道围岩是十分有利的。

2.4.2注浆加固深度和注浆孔深

注浆深度也是巷道围岩注浆的一个特殊参数,它取决于如下因素:

1.支护强度

支护强度主要取决于稳定巷道围岩所要求的固结圈厚度。

滞后注浆稳定巷道围岩主要是通过对浅部破裂区岩体的注浆固结,促使其形成承载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固结圈厚度越大越好,其承载能力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支护强度。

但固结厚度过大,围岩的径向变形刚度则很大,载荷快速增加,适应围岩变形的能力减小,经济上也不合理;同时较深部围岩的渗透性能很低,破坏较小,难以实现有效注浆固结。

软岩巷道维护一般强调在支让平衡中实现围岩稳定,同时矿井巷道特别是其中的采准巷道维护周期相对较短,不需要完全控制围岩变形,允许有一定的变形量,因而固结圈厚度可以适当减小。

2.破裂岩体的固结效果

根据巷道围岩的破坏特点及应力状态依次可分为三个区:

破碎区,包括周边松散及残余阶段岩体,此区可见宏观裂隙;峰后强度区岩体,围岩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已发生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裂隙张开度较小,不甚发育;弹性区。

破裂岩体注浆固结实验表明,注浆固结体的强度主要取决于被注介质性质、浆液性能和注浆压力,其中被注介质的块体强度和破坏程度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而具体到一个注浆工程,岩性是确定的,注浆固结体强度主要取决于围岩的破裂程度,随破裂程度的增加,固结效果越趋明显,残余破坏段岩体的固结系数可达1.5。

而破裂面较少的岩体注浆固结作用甚微。

由此可见破碎区注浆固结效果显著,容易实现注浆,峰后强度区裂隙小,应力水平较高,渗透性能差,且注浆效果不明显。

因而,仅就注浆效果而言,注浆深度应深入破碎区达到峰后强度区边缘较合适,这样可以保证破碎区围岩的充分固结。

3.浆液在径向扩散的性能

由于裂隙张开度在径向由表及里是逐渐减小,而围岩应力是由表及里是快速增加的,因而巷道围岩在径向的渗透性能呈负指数规律快速衰减,即浆液向围岩内部渗透性能很弱。

因而为保证注浆效果,注浆孔深设计应基本与加固深度相同,可不考虑向内的渗透距离,实际注浆巷道的翻修证实浆液主要沿注浆孔向两侧及围岩表面渗透。

综上,注浆加固深度的确定归结为巷道围岩的破碎区范围的确定。

一般可用声波测试围岩的破碎区范围或用多点位移计观测分析围岩的破碎区范围,也可以用经验公式估算裂隙发育区半径。

根据资料,30d裂隙发育区半径的相对比值有如下关系:

顶板(与巷道半宽比):

N30=0.94+1.55γh/δ

两帮(与巷道半高比):

L=0.87+1.27γh/δ

式中δ—顶板及两帮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γh–岩石密度于巷道埋深乘积,反应围岩应力因素。

经验表明,一般效果明显的注浆深度不超过1.0~1.5m,这个加固深度即可以实现巷道围岩的稳定。

为保证该范围内的围岩得到有效加固,一般注浆深度设计为2.0~2.5m,进一步加大注浆孔深作用甚微。

煤矿的实际情况表明,注浆孔设计超过2.5m,常规的施工机具也难以完成。

2.4.3注浆孔间排距

巷道围岩裂隙渗流存在各向异性、不均匀性和方向性,用渗透半径或扩散半径来描述浆液的扩散范围已不能反映实际情况,也不能说明问题的本质,用不同方向的扩散距离更适合。

层状裂隙岩体中节理和原生裂隙的方向性是十分明显的,其主导裂隙常被一些次要裂隙切割,巷道开挖后产生新的破裂面,进一步形成裂隙网络,弱化了裂隙的方向性,但其渗透能力仍是各向异性的,因此注浆孔的间排距设计必须考虑不同方向的扩散距离及浆液的偏流效应。

裂隙水交叉流具有三个水力特性:

偏向、裂隙α和β两方向上水流阻力效应不等、偏流,因此不能将裂隙岩体视为单个裂隙的组合,而应看成是单个交叉裂隙的组合。

不考虑偏流效应所进行的分析和预测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

在隙宽不等的交叉裂隙中,裂隙水过交叉时因为偏向而在口与夕两方向上出现不等的局部阻力效应,是偏流形成的机制。

实验表明宽缝及窄缝的进水量分别与各自的泄水量不等,在某种条件下偏流现象十分剧烈,以致窄缝进水量过交叉后,几乎全部偏向宽缝流走。

由于存在变形的临空面,巷道围岩裂隙中垂直于轴向的开度往往较大,并向围岩内部衰减,使围岩裂隙网络中的交叉裂隙具有明显的倾向。

这种分布特征,将导致绝大部分浆液沿宽裂隙在轴向上流动,其他方向渗流较少。

实践中常常能观察到浆液沿某一条或数条大裂隙沿巷道轴向流动很远,而钻孔附近及大裂隙附近未进浆或仅有少量进浆的现象。

因此必须考虑交叉流效应导致的注浆渗透范围的极度不均匀现象,以便调整钻孔布置和注浆施工顺序,以保证注浆效果。

综上所述,浆液流动有如下特征:

①浆液沿进浆裂隙扩散,受裂隙的方向性限制而不能超越于裂隙之外;②随裂隙开度不同有不同的扩散距离;⑧存在偏流效应,浆液在非主要裂隙方向的渗透能力较低,即浆液在两个方向上渗透距离相差较大。

④随着应力增加及岩体的破裂程度减弱,围岩在径向的渗透性能衰减很快,因而浆液的渗流主要表现为沿注浆孔底向周边围岩扇形渗透,向更深的围岩内部渗透很弱,设计时可以不考虑这个因素。

采准巷道一般是顺层布置的,根据沉积岩的裂隙分布规律,在一般情况下必有一组主导裂隙的延伸方向与巷道轴线成锐角,因而巷道轴向的渗透性能常常是比较强的,注浆孔排距可以适当加大。

实测表明,巷道表层轴向渗透距离可以达到2.0~3.0m,设计注浆孔距应使两个注浆孔的渗透距离有一个交叉,可以取0.65~0.75的系数,即注浆孔排距一般为1.2—2.2m。

为施工和操作方便,注浆孔排距常常设计为锚喷支护锚杆排距或金属支架中棚距的整数倍,一般处理为2~3倍。

注浆孔间距除考虑裂隙的渗透性能外,还受巷道形状,围岩不同部位的破裂程度等因素影响,10m2左右的巷道全断面注浆加固时一般需6~8个注浆孔。

可按如下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1)主要裂隙间网状结构的发育程度,发育良好的可以采用较大的间排距,反之则要加密孔间距;

(2)注浆孔与主要裂隙间的交叉关系,对主要裂隙面的控制程度高,可以减少注浆孔,反之需要加密;

(3)适当增大注浆压力,延长注浆时间,可以增加注浆量,减少注浆孔。

2.4.4注浆加固部位的设计

注浆加固部位可分为全断面加固和局部注浆加固,根据需要和可能选取。

全断面注浆加固对控制围岩稳定性最有利,但施工复杂;有些围岩条件下巷道帮角以上部位注浆几乎不可能,比如,松散煤体注浆由于煤体过于松碎,且无法通过喷浆形成注浆垫层,只能采取特殊手段加固两帮底角及底板。

侯朝炯教授根据煤层巷道层状岩层的赋存状态和矿压显现特点,提出加固帮角控制底鼓,进而控制围岩稳定性的理论,已为广泛的实践所证实,也为局部加固巷道围岩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理论认为:

巷道两帮煤体强度一般都远低于顶底板岩层,因而其破裂范围远大于顶底板岩石,在围岩承载结构中表现为最弱的部位。

而上覆岩层的重力是通过两帮传递到底板的,这样两帮的大范围破坏必将导致底板压曲变形的显著增加,可以认为两帮的稳定性对围岩的整体稳定性影响最大,对支护作用也最敏感。

事实上,煤巷多为矩形,帮角在开掘卸载后是应力集中点,围岩塑性区从两帮开始发展,当底板岩层强度也很低时,塑性区从两帮和底角开始,最终也以两帮最大。

加固帮角可直接提高其强度,同时可有效地使该处围岩的应力集中程度降低,避免帮角过早破坏而引起巷帮及底板的较大变形。

另外加固帮角在工艺及施工技术上比直接处理底板更易于实现。

因此加固两帮及底角等关键部位是控制围岩稳定的合理支护技术,它反映了层状岩层中软弱煤体巷道维护的一般规律。

因而,巷道围岩注浆部位的设计可根据巷道的重要性、维护周期等因素灵活选取,建议一般采准巷道采用加固帮角的局部注浆加固方案。

4留巷煤柱及注浆固化施工工艺

4.1巷道超前加固施工

由于巷道掘进时没有考虑沿空留巷,现有巷道支护不足以保证留巷时巷道的稳定,因此需要对现有巷道进行超前加固施工,加固要求在工作面超前压力影响范围前施工,即在工作面出口前方40以外施工。

加固施工主要包括:

放掉巷道网兜、补打失效锚杆、补齐破坏的金属网;按设计锚杆、锚索间排距补打锚杆、锚索。

1、对留巷巷道内顶帮失效、松动的锚杆、锚索进行补打,补打时找掉松动危岩,将铁丝网尽量贴近围岩,铁丝网出现漏洞必须连接完好,不得出现空隙,缺失的网必须补全。

2、工作面留设煤柱厚度不小于5m。

3、在巷道内煤层顶板侧巷道中部补打两排锚索,锚索间距1.5米,锚索与煤层顶板夹角不小于60度,选用K2350树脂锚固剂,每根锚索采用3~4卷树脂锚固剂,2小时后用张力钎斤顶将锚索锁紧。

锚索和锚杆支护超前工作面出口40m以外进行打设。

在巷道上帮侧补打一排长2.4m的强力锚杆。

锚索规格为¢15.24mm,L=5.3m;锚杆为¢18mm,L=2.4m的螺纹钢锚杆,锚杆外露长度0.03~0.05m,锚索外露长度0.3~0.5米。

其位置如图4-1所示

4、工作面超前加强支护段开始,打两排液压支柱和一排木支柱,柱距1m,支柱打在巷道顶板中部。

工作面后方40m拆除一排单体支柱,注浆完成凝结稳定后以后单体支柱全部拆除,若有松动破碎区,则用木点柱替换。

单体的更换也可以根据喷浆封闭的时机,在喷浆前根据巷道顶板状况给予撤出或更换。

其打设见示意图4-2。

5、在工作面推进后进行留巷施工,在工作面后20m范围内先对原巷道按照原设计断面重新喷浆支护,喷砼强度C20,喷厚100mm,喷浆时在喷浆段先将单体支柱撤除,喷浆完毕凝结后再将单体打上。

喷浆特别注意是巷道顶板煤层范围内必须封闭严实。

喷不密实处可凝结后对其地点复喷。

对巷道内可能出现跑漏浆的地点进行喷砼处理,作为封浆层。

然后按照注浆设计位置钻孔,安装注浆管。

4.3 注浆参数设计

注浆参数主要包括:

注浆材料、注浆加固时机、注浆孔深及间排距、注浆压力、注浆时间及注浆量等是注浆加固稳定技术的主要参数。

根据留巷巷道围岩状况分别简述如下:

(1)注浆材料

根据实验室对纯水泥材料、水泥水玻璃浆液、高水材料等注浆材料的性能、成本配比试验,比较好的为水泥水玻璃浆液。

其配比为:

水灰比W:

C=1:

1(重量比),水泥浆液与水玻璃体积比C:

S=1:

0.4~0.6。

其中水玻璃模数为3,波美度为40Be,为保证浆液质量,水泥不能变质,使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玻璃存放时间不能超过一个月。

(2)注浆加固时机

根据注浆加固时机的综合分析,要参照该矿区典型巷道矿压观测资料,在距工作面40~50m左右,巷道围岩变形速度基本稳定后开始注浆,此时施工也比较方便。

(3)注浆孔深及间排距

注浆孔深取决于巷道围岩的渗透性及浆液的流动性,水泥类浆液一般只能注入张开度超过0.2mm的裂隙,即围岩裂隙比较发育的范围内才可能实现有效注浆。

巷道围岩裂隙发育的经验公式如下:

式中

——岩石体积质量与巷道埋深乘积,反应围岩应力因素,取该矿区地应力估算值约为30MPa;

——岩石强度,巷道围岩50m范围内的岩层强度平均值,取35MPa;

a——巷道半径,取1.8m。

计算裂隙发育范围为4.7m。

井下现场打锚索时测试,巷道围岩相对变形较大的范围约为3.0m,考虑围岩的渗透性能,设计岩体注浆孔深度不低于3.0m。

注浆孔间排距根据浆液扩散距离设计,而扩散距离受注浆压力、浆液流动特征、裂隙开度、产状及分布特征和注浆工艺等因素影响,在这方面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根据经验数据,浆液扩散距离为0.5~3.0m,不同眼孔、眼孔周边不同方向浆液扩散距离变化都较大,为此根据注浆试验研究设计参数,取两倍锚杆间距1.6m,用间隔交替的注浆方式,保证不出现死角。

(3)注浆压力

考虑巷道围岩滞后注浆加固是在围岩应力场相对稳定后对破裂岩体的固结,注浆压力主要用于克服浆液在裂隙中的流动阻力,与静水压力、巷道埋深等关系不大。

同时巷道围岩临空面不完整,注浆垫层强度低,因此注浆压力不宜太大,上限为1.0~2.0MPa,并在施工中适时调整。

(4)注浆时间及注浆量

巷道围岩不同部位的破裂程度、裂隙分布情况是不一样的,因此单孔注浆量波动较大,但计算结果对注浆施工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作为施工控制的参考标准;而巷道轴向围岩赋存状态总体相近,每米注浆量也应比较接近,可用于计算注浆材料消耗量。

分别按理论公式估算如下:

单孔注浆量的范围:

Qmin=λπRmin2hnminβ/m

Qmax=λπRmax2hnmaxβ/m

式中λ—损失系数,取1.2;

n——有效裂隙率,取决于围岩裂隙的张开度和破裂程度,根据目测估算取0.5%—1%;

В——充填系数,取0.7;

h——注浆深度,取3.0m;

R——浆液扩散半径,受钻孔附近围岩的破裂面产状及破裂程度影响,根据试注浆结果取0.5~3.0m;

m——结石率,取1.0。

则根据公式计算每米注浆量的范围:

=0.025(m3)

=0.16(m3)

注浆时间是指单孔注浆时浆液从注入巷道围岩到结束所需时间,在贯通裂隙面或松散破裂区,为防止浆液扩散过远或跑浆,在控制注浆压力的同时要适当减少注浆时间;在裂隙欠发育处,浆液流动速度缓慢,流量较小,则适当延长注浆时间,以保证注浆效果。

注浆设备排浆速度无阻力时可达50L/min,单孔注浆时间一般需2~5min。

4.4注浆工序

(1)准备工作

在巷道内支护体及围岩暴露面喷射一层强度较高的混凝土,使喷层与原支护形成一个结合层,封闭岩面,防止浆液从孔边流失。

注浆系统较简单,可以随注浆点移动,也可以在专门硐室安装注浆泵站通过注浆管路输送到注浆点。

(2)打眼封孔

岩巷用气腿式凿岩机打眼,煤巷用煤电钻打眼,孔径

42mm,要求孔口段尽量保持完好,减少破坏以利封孔。

煤层顶底板孔深5m,煤层孔深2m,注浆孔间距见图4-4。

排距1.6m。

封孔是比较关键的注浆施工技术,根据孔口成形情况,设计了如下两种封孔方式。

一次性封孔:

采用Ф26mm长1.0m的铁管,外端头焊接快速接头,用快硬膨胀水泥或树脂药卷封孔,适用于孔口围岩松碎,成形不好的条件下,一次性封孔有相当一部分封孔注浆管不能回收。

复用式封孔方式:

采用自动膨胀式封孔器,通过注浆压力迫使其环向膨胀撑住孔壁,达到封孔目的;或者使用旋转式可回收封孔器。

这种封孔方式适用于外端口孔壁完整性较好的条件。

注浆管的制作,注浆管采用Ф26mm的无缝钢管制作,煤层顶板注浆管长1000mm,注浆段690mm,锚固段260mm,尾部螺纹段50mm。

煤层注浆管长2000mm,注浆段1300mm,锚固段650mm,尾部螺纹段50mm。

加工见示意图4-3。

安装注浆管时,注浆管马牙处要缠紧棉线,注浆管外露50mm,孔口四周用锚固剂封堵。

每孔配2卷树脂药卷,确保注浆时不泄漏。

锚固剂固定注浆管30min后方可注浆。

图4-3注浆管加工示意图

图4-4注浆钻孔布置截面示意图

(3)注浆泵选型及操作:

注浆机械采用KBY-50P70液压注浆泵,采用先浅孔后深孔注浆。

施工现场必须按设计配比配制,浆液经搅拌机充分搅拌后开始注浆,浆液流量30~35L/min采用LM型涡轮流量计进行控制。

注浆时,首先连接好注浆管路,调节好注浆泵安全阀,确认正常后,先注入清水试管路压力(试机)。

开泵注清水冲孔冲洗裂隙,然后注浆,达到设计压力和注浆量后,关闭高压球阀,去除注浆管路,再注下一个。

8h才能除去上一个高压球阀。

(4)拌料注浆

接通管线,用清水试注;严格按水灰比供水上料,搅拌均匀,开泵注浆。

通过调压阀由小到大调节注浆压力,先以低压力注浆即注浆压力1Mpa左右,然后观察注浆速度、注浆量、漏浆情况等,调整注浆压力最大不超过2Mpa。

观察注浆速度、注浆量、漏浆情况等确定注浆时间,一般为2~5min,保证注浆效果。

(5)注浆监测及质量检查

注浆施工隐蔽性强,应加强注浆过程中的监测监控工作及注浆后的质量检查工作。

注浆初期应详细记录注浆压力、注浆量、渗透范围等参数的变化情况,掌握其规律,以调整并确定注浆参数,指导后续的注浆工程。

注浆后可选择典型位置复注浆,观察注浆情况,同时进行常规矿压观测、深孔位移和声波测试,分析判断注浆效果。

(6)注浆异常情况的监测及处理

冒浆处理:

①对跑浆处可视具体情况用棉纱打钎塞堵裂缝或用水玻璃胶泥糊堵裂缝,也可用黄泥直接封堵。

②大面积跑浆时采用双液浆进行间歇注浆。

先停止注浆,注其他孔,待浆液凝固有一定强度后,在附近打眼注浆,或是停注后喷浆封堵,喷厚不小于70mm,24h后再注浆。

注浆中断处理:

①如不能立即恢复注浆,应立即冲洗管路,再恢复注浆;

②冲洗无效时,应立即扫孔至孔底,并用压力水冲洗后,重新开始注浆;

③若因故不能立即冲洗钻孔,则应关闭注浆管上的连接球阀,卸下高压注浆管进行疏通;

④当恢复注浆后,注入率明显减少,并在短时间内停止吸浆时,应在孔旁边重新打孔补注。

(7)注浆施工记录:

打孔时必须对其进行编号,

建立专项台帐,安排专人跟班记录。

应对每个孔的注入量、注浆压力、浆液类型等进行详细记录。

随时对注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以便评定注浆孔布置及工艺参数的合理性。

在施工段每40m埋设ZKB-Ⅱ顶板离层仪作为观测点,以便对巷道的顶板下沉量进行观测,此外还对巷道水平位移量和垂直位移量进行观测。

(8)注浆结束标准:

达到设计的最大注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